文 刘 青
自2006年以来,微博作为一种全新的新媒体工具在全球得到了爆发式的发展,让人们从Web1.0跨越到Web2.0。微博凭借开放性、便捷性、互动性和即时性等优势,已成为继网站、论坛、博客之后,网络信息传播的重要平台。微博实现了个人、组织和国家之间随时随地的沟通,2009年进入中国以来,微博用户数量就不断地激增,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微博在中国的迅速发展,对公权力运行及公民参与产生巨大影响,特别是在一系列公共事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引起了政府及学界的极大关注。因此,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纷纷开通微博。2009年11月21日,云南省政府新闻办开设了国内第一家政府微博“微博云南”,现在政府微博几乎涵盖了各地区各级政府的各个部门。
政府微博一般是由当地政府的新闻办公室或宣传部门负责开通和更新,具有很强的真实性和权威性,发布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范围十分广泛。微博问政现在日益成为新的重要的政治形态。
政府通过微博与民众交流信息,不仅扩大了民众的政治参与,还拉近了与网民的距离,并提升了政府的形象等功能,具体分析如下。
1、政府信息发布的重要平台,推动了信息公开
政府通过微博平台,及时公布政情,相关政策以及日常工作等信息,及时传递给公众,提高政府部门的工作透明度。政府微博的开通可以及时发布信息,既能将政府活动置于网民的监督之下,又能效防腐败滋生,促进廉政建设。微博更有利于推动信息的公开,而信息公开既是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保障公民合法知情权的重要途径。
2、有利于强化民主监督,提高政府效能
政府微博有助于解决问政渠道不通畅,问政时效滞后和问政过程不公开的问题。在这个开放的微博平台上,政府机构和民众的所有言行都是平等、公开的,成为民众反应利益诉求,表达民意的渠道,如“江西宜黄拆迁自焚”“我爸是李刚”等事件中,微博发挥了强大的舆论监督作用。微博还能够帮助政府更好地体察民情,排解民忧,提高政府的服务效率,化解矛盾。
在一些重要新闻和突发性事件中,政府部门可以率先在微博主动发布信息,让民众在第一时间获取有关事件的权威信息,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谣言和误解的产生,既保证民众既有知情权,又可以争取民众对政府工作的支持与理解,又为政府树立良好地形象提供重要的渠道。
微博打开了政府与公众平等对话的大门,因此,政府可以通过微博平台便捷地收集舆情、了解民意、倾听民声,在短时间内汇集大量的民意信息,可以为政府决策的提供重要的依据和参考。
政府微博的发展方向—政府微博作为网络媒体的新生产物,发展并不成熟,需积极进步,确定发展方向。
1、观点表达“去官腔化”,重视人民的声音
官方微博作为政府的权威发布机构,在发布信息时具有很强的权威性,网络平台是平等和共享的,政府微博要获得网络公众的认可就必须“去官腔化”,摆脱传统媒体措辞和观点表达严肃而生硬的风格。现在,许多政府微博为了要建立亲民形象,开始使用“淘宝体”“甄嬛体”及网络用语发布信息,使观点表达亲切化,通俗化,符合网络受众的话语方式。
要加强民众对政府的信任,政府微博不能忽视与网民的互动,应切实重视人民的声音,吸纳优秀的意见和反馈建议;同时还要让微博的评论功能充分发挥作用,让网民拥有更多地发言权。
2、加强政府微博的规范化管理,提高公信力
为提高政府微博的公信力,要加强规范化管理,可采用“微博营销”做法,实行部门化管理,组织专职人员负责政府微博“营销”工作,分工明确,落实到位。这些工作人员定期更新微博内容,对更新的内容进行严格把关,层层筛选,最后将最有价值、民众最需要的信息发到微博上,还要及时查看并认真回复博友留言。各级政府还要成立专门的监督部门对政府微博进行监管,加大监督力度,将微博问政工作纳入制度化管理。
3、建立线下处理机制,提高政府执政水平
政府微博只是政府管理的一种手段,并不是所有的事情仅靠网上回应就能完全解决,关键还要建立线下处理机制。对于公众在微博上提出的问题,能够马上解决的应该直接予以解答,不能够马上解答的,应该通过线下方式集中回答网民问题,解疑答惑。各级政府要形成体制内与体制外的监督合力,双管齐下,为民解决各种来自线上和线下的问题,提高执政水平。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政府微博现在日益成为政府对外发声的新路径,因此,要高度重视,使微博成为政府倾听民意、信息公开、建立公信力、提高执政水平、树立良好形象互动式执政的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