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 王勇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落实国资监管“两新目标”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党的十八大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全面部署,勾画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宏伟蓝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面分析了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明确提出了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我们要紧密结合国资监管和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实际,全面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实质和深刻内涵,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八大部署和要求上来,为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目标任务贡献力量。
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入推进,取得了巨大成就,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国有经济总体实力不断增强,活力、竞争力不断提高,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各地进一步推进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推进股权多元化,加快整体上市步伐,建设规范董事会,取得了积极进展。
截至2012年底,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共953家,占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量的38.5%,市值合计13.71万亿元,占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的51.4%。江苏省属企业集团层面全部完成公司化改造,80%以上子公司成为股权多元化企业,重庆市属国有工商企业一半实现了整体上市或主体上市,河南、湖南积极引导企业通过境外上市提高企业治理水平,云南、厦门通过建立拟上市企业储备库,多渠道多形式推进企业上市。深圳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全部实现了外部董事占大多数,河北面向全国选聘外部董事。
但国有企业改革仍然处于过程之中,需要进一步解决的体制、机制、结构和历史遗留问题仍然很多。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还需要深化和完善;规范董事会建设还处于探索完善过程中,“一把手说了算”的问题在一些企业还不同程度的存在;企业经营机制与市场经济要求还有较大差距,“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能高不能低”的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还没有完全分离,离退休人员管理、厂办大集体
等历史遗留问题还没有完全得到解决;一些地方和企业存在重发展、轻改革的倾向,对突破改革重点难点问题有畏难情绪。国有企业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改革的内在动力不足,外部环境越来越复杂,难度也越来越大。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要求我们坚定信心、凝聚共识、攻坚克难,充分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推进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巩固国有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主体地位。
要做好国有企业改革的顶层设计,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今年,我们将研究制定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在总结国有企业改革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下一步改革的总体目标、基本路径、具体措施。各地要结合自身实际,谋划好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总体方案、路线图、时间表。要鼓励基层和企业大胆探索、勇于开拓,允许摸着石头过河,探索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政策措施,力争在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上取得突破、积累经验,推动面上改革不断深化。要着力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要积极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不断深化公司制和多元投资主体股份制改革,推动具备条件的国有大型企业实现整体改制上市或主营业务整体上市,提高国有资本流动性,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企业改革。
二是要加大建设规范董事会力度,完善外部董事选聘、培训、评价机制,严格董事履职责任,健全董事会运作机制,探索现代企业制度与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职工民主管理有效融合的途径。
三是要继续深化企业人事、用工、分配制度改革,加大市场化选人用人力度,建立健全有别于行政干部的企业经营管理者选聘、考核、奖惩和退出机制,建立更加科学的考核分配和激励约束机制。要指导所监管企业依法规范各类用工特别是劳务派遣用工管理,模范执行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决定》。
四是要加快解决企业办社会、厂办大集体等历史遗留问题。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逐步将企业办社会职能移交当地政府。今年厂办大集体改革工作将全面启动,各地要认真做好组织实施,多方筹措改革成本,积极稳妥推进,同时要做好所在地中央企业厂办大集体改革政策衔接和协调工作。
加快结构调整是国有经济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关键。
近年来,各地围绕调整国有经济布局结构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国有资本进一步向基础设施、公用事业、重要资源、地方支柱产业和优势企业集中,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不断优化。
但总体来看,国有企业发展方式还比较粗放,布局结构还不尽合理。目前,国有企业大多分布在传统型产业,处于产业链、价值链的中低端环节,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较低。一些企业发展还主要依靠扩大规模、增加投入,一些国有经济比较集中的行业产业集中度较低,资源配置效率不高,核心竞争力不强,重复建设、恶性竞争、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还没有很好解决。与国际先进企业相比,国有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还比较弱,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知名品牌,不少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
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关系到国有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而且关系到国民经济和各地经济的发展质量和效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调整产业结构作出了明确部署,提出了具体要求,我们要认真加以贯彻落实,结合各地情况,把结构调整作为全年国资监管的重要工作,统筹考虑,稳步推动。
要加大调整重组,优化布局结构。各地要根据国有企业现有布局状况和功能定位,立足本地,综合考虑国内外行业、产业发展的趋势,统筹规划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做强做优优势行业、优势企业。要按照完善产业链、优势互补原则,积极推进跨区域、跨所有制的重组整合,培育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集团。要大力推动企业内部资源整合,充分发挥证券市场、产权市场的作用,推动以上市公司为平台的资源整合,加快辅业改制重组,处理低效无效资产。要引导大企业实施专业化分工,提高资源配置能力,不搞大而全、小而全,不搞产业链通吃,带动地方中小企业健康、和谐发展。
要加快推动产业升级,提高产业整体素质。要把推动产业升级的重点放在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上,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用信息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搞好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低水平落后产能的工作,提升传统产业中的先进产能比重,促进传统产业向产业链、价值链的高端延伸。要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实际,积极支持培育发展具有本地优势和发展潜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要引导企业培育知名品牌,发挥品牌对产业集成和提升的带动作用。
要强化创新驱动,为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要推动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通过考核导向、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等手段支持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加强科研攻关,强化前沿基础研究,努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要注重发挥企业各类人才的创新作用,加强产业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产品创新、品牌创新。要完善科技创新评价标准、激励机制、转化机制,不断形成激励创新的正确导向。要培育鼓励创新的文化,营造包容个性、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