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推进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几点思考

2013-08-15 00:50陈晓凯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文化发展

陈晓凯

(山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一个民族绵延不绝的不动力。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生命与活力,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只有在不断的传承与创新中才能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奋斗历程中十分重视文化建设。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已经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改革开放的攻坚期,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旧存在。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如何充分利用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加强文化传承与创新,推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当前文化建设面临的困境

(一)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不平衡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不断加大改革力度,扩大开放规模,推动经济飞速发展,我国已经步入经济大国的行列。不可否认,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但单纯的物质生活已经不能满足人民的需求,人民对精神文化生活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民族涵养和人民素质亟待提高。作为经济大国,我国的文化影响力与经济影响力不同步,文化活力、文化创造力严重缺失,五千年的中华文化传承遭遇瓶颈,加之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进程中,旧有的乡村传统文明如何融入现代城市文明,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承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二)文化管理体制不完善

文化管理体制是指文化管理的体系与运行机制的总和,它决定着文化运行的方式,影响着文化的发展水平和管理水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文化管理体制改革一直在进行,但成效不大,“政事不分”的政事一体化思想仍然存在,政府不仅主导文化产业、事业,还充当了管理、经营等角色,宏观调控的职能不仅得不到发挥,还陷入了各种操持文化事业的具体事务中。“管办不分”的情况既严重削弱了政府的调控能力,还影响了民间发展文化事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文化产业、文化事业行政化既造成了文化资源的浪费,又对社会文化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

(三)文化市场失灵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与完善,文化市场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进一步发展,国际文化交流不断扩大,不同文化的相互交流和激荡日益加剧,在我国文化市场管理体制不健全的情况下,文化市场开始失灵,还不成熟的市场机制导致文化市场出现严重的趋利倾向,一些商家为追逐利益过度开发文化产业,浪费文化资源,制造文化垃圾。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成为各国交流的重要途径,文化软实力成为大国发展的重要目标,五千多年的中华传统文化面临着冲击,西方思想文化的传播致使尚未成熟的社会主义文化市场存在混乱,网络媒介的发展使得许多正面和非正面的思想被过度娱乐化,在有意无意的抵触主流思想的前提下,人民往往接受的是被误读的文化。

二、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途径

(一)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

文化管理体制改革是有效推进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基础。长期以来政府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严重阻碍了民间、企业、社会组织对传承、创新传统文化的主动性。要改变“政事不分”的现状,需要做到:

1.实行大部制改革。大部制改革的核心就是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这对依法有效地管理文化具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政府担负着控制、管理与提供公共服务的多重责任,这不仅消耗了政府过多的精力来投入对文化市场的集中管理,也造成了社会公益性文化事业的萎缩,文化传播发展中充满了利益至上的竞争,严重扭曲了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应有之义。实行大部制改革意味着政府必须以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为己任,主动减弱控制职能,从而使得政府权力得以规范、回归公共服务,从宏观上调控文化市场,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在满足人民的文化需求的同时,建立完善的文化传承与创新体系,使文化传承与创新有可遵循的方向。此外,政府的机构调整有利于实现政府决策、执行、监督职能的分离,渗透到文化领域,就是科学有效地做出关于文化发展的决策,减少执行工作,激发文化市场活力,让文化发展朝着既定的方向稳步有序地发展,在保证不偏离轨道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干预,做好监督者的角色,使文化传承创新工作平稳有序地进行。

2.推进国有文化单位改革。国有文化单位仍是我国文化市场的主体,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主导者,在政府逐渐减弱管理职能的同时,国有文化单位必须发挥在文化发展中的导向作用。首先,国有文化单位要有正确的营利与非营利的组织观念,文化传承与创新需要有正确的舆论导向、充足的物质基础和众多的公益性服务,这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企业的经济利益。作为国有文化传媒机构,如报刊杂志等,首当其冲要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切实寻找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困境,呼吁社会寻找走出困境的有效方式;众多国有文化企业需要在营利的基础上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不断提供文化公益服务活动,引导更多的社会团体和个人参与到文化传承创新的事业中来。其次,要做到信息的公开透明,国有文化单位在调动公民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要建立合理的信息传播渠道,尽量满足公民的文化知情权,了解文化发展的动向,以便更好地参与文化建设。

3.健全文化市场。文化市场作为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平台,在推进文化繁荣与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健全的文化市场不仅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开放的体系与氛围,还能够在合理配置与优化文化资源的基础上,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同传统文化的相互交融。文化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要更好地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过去,我们总以为行政主导能够有效地组织管理文化市场,使文化的发展与经济发展平衡。但事实证明,强有力的行政主导影响了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自身规律,不仅无法使文化发展适应经济发展的脚步,甚至极大地限制了文化发展的前景。而转变政府职能的同时,转变了文化市场的主导力量,在市场主导下,能够找到行之有效的自我优化机制,使文化发展遵循自身的规律,避免文化发展严重滞后于经济进步。但是,面对当前文化市场的不成熟,不能完全对文化市场放任自流,在坚持市场主导的前提下,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行政力量的消失同样对建立健全的文化市场不利。因此,健全的文化市场必须在坚持市场主导的基础上,辅以科学的行政引导与调控,才能让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内进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民群众作为文化生产与消费的主体已经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市场已经成为服务群众的重要渠道。草根性并不意味着是文化市场发展的目标,而是一种文化市场发展的态度。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往往来自于民间,许多民间机构、团体保存着优秀传统文化的本来面目,文化市场的健全需要依靠的不是政府的管理与控制,它需要以迎合大众的低姿态融入来自民间的意识形态。

(二)转变文化发展方式

转变文化发展方式、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手段。文化发展方式的转变有赖于:

1.引入社会治理理念。我国传统政治文化根深蒂固,官本位思想严重,全能政府色彩浓重。同时,民间组织对政府的依赖性较强,政治参与意识和能力较弱,在文化领域表现更甚。社会治理理念更加强调培育和完善优秀的民间组织,更加主动、更加充分地同政府沟通交流,充当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桥梁和纽带。这不同于简单的改变文化经营发展模式,而是更深层次挖掘能够发挥政府和民间发展文化事业产业的沟通性。要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公益文化事业。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以往作为政府主导的公共服务体系,国有文化企事业单位承担了较为沉重的责任,但是效果不好,国有企事业单位在营利与公益方面很难做到平衡,致使公益性文化事业举步维艰。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需要在政府的主导下,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贯彻“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的方针切实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最大限度地发挥公益性文化事业的社会效益。

2.加大开放力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走出去”,传统文化越来越多地被世界所了解,与世界各国的文化相互交融,文化软实力的作用开始显现。如何能够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占据优势,文化竞争成为各国的重要手段。面对全球化的趋势,必须加大开放力度,吸收优秀的各国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合理利用,发展为自身的文化生产力,推动传统文化的创新。

(三)全面弘扬主旋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因此,弘扬主旋律成为文化机构或媒体的重要任务。但是,不断健全的文化市场表明社会主义的文化共识开始形成,它的形成不是依赖于政府的控制与把握,而是孕育于社会文化的内在。这种社会共识要求:

1.关切人性就是弘扬主旋律。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一切进步的文化创作生产都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必须牢固树立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要发扬民主,尤其是在学术、艺术方面,使文化发展真正能够做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2.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经营媒体。官方媒体的重要任务是宣传弘扬主旋律,对人民群众进行思想教育。在市场主导下应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媒体经营,丰富文化市场,在不损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下,积极参与文化宣传,使文化领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群众的文化选择也更加广泛。

3.鼓励学术、文艺自由。文化工作者要坚持正确文化立场,认真对待和积极追求文化产品社会效果,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政府要塑造宽松的文化环境,保证学术工作者能够畅所欲言,更好地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出谋划策。中国的文艺世界蕴藏着旺盛的创造力,需要将这种创造力激发出来,不能随波逐流,或者仅仅追求利益,来迎合主旋律,要以中华民族复兴为己任,繁荣文化市场,满足文化需求。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需要落实到个体,每个人都可以作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主体发挥自己的智慧。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胡锦涛.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3]夏红霞.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文化创新的几点思考[J].前沿,2008(4).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N].人民日报,2006-01-13.

[5]李忠双.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三个维度[J].新长征,2012(1).

[6]李春华.有关文化创新的几个问题[J].理论探索,2011(3).

猜你喜欢
文化发展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谁远谁近?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