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启芳
(陈云纪念馆,上海 201715)
陈云是弘扬共产党人自我批评精神的典范。在参与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他始终站在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高度,极力倡导自我批评,率先垂范开展自我批评。陈云关于自我批评的思想和实践,在营造党内民主环境、顺利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和增强党内团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至今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批评与自我批评作为中国共产党三大优良作风之一,经历了一个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自从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以来,陈云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不断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较早地认识到了自我批评对于一个政党和一个革命者的重要性,他是自我批评的极力倡导者。
1.自我批评对我们党来说是必不可少的。陈云认为,领导着政权的党、领导着军队的党,自我批评非常重要。共产党是做事业的党,共产党员是做事业的人。在决定政策、研究情况的过程中,如果脑子里所想的是主观主义的,和实际情况不相符,那就会犯错误。犯了错误不仅会更直接更严重地损害群众利益,而且会影响到革命成功的进程。因此,有了错误,发现了缺点,我们就要纠正。怎样纠正呢?方法之一就是自我批评。陈云多次强调:“苏联革命成功的六条经验,其中第五条就是批评和自我批评。”[1](P182)如果党不害怕批评和自我批评,如果它善于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那它就会是不可战胜的。1942年11月16日,陈云在中共中央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上讲话中指出:“自我批评对于我们党来说是必不可少的。”[1](P268)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有几年党内生活不正常,“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大家看到缺点、错误也不提。针对这种状况,陈云再次指出: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上下通气的必要条件。只有通气,才能团结;只有民主,才能集中。“只要有勇气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条,坚持真理,改正错误,我们共产党就将无敌于天下。 ”[2](P187)否则,如果共产党不能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那么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大家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解放思想,畅所欲言,充分恢复和发扬了包括批评和自我批评在内的优良作风,陈云认为这件事是我们全党最大的事情,只有这样做,安定团结、四个现代化才能实现。他强调指出:“一定要把这种风气扩大到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中去,而且永远这样做。”[2](P240)
2.自我批评是共产党员学习的宝贵武器,是共产党员坚强的标志之一。革命事业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工作,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共产党员只有掌握了理论,才能从复杂万分的事情中弄出一个头绪,从不断变化的运动中找出一个方向来,才能把革命的工作做好。所以,每个共产党员都要随时随地地在工作中学习理论和文化,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和文化水平,增进革命知识、培养政治远见。学习既要克服“自高自大”、“自称高明”的浮躁心态,又要主动地剖析和改进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所以,陈云指出:“自我批评是共产党员学习的宝贵的武器。 ”[1](P143)只要掌握了这个武器,一个人就会变得更加谦虚,才能不断进步。不仅如此,陈云还认为自我批评还是 “考察一个坚强的共产党员的标志之一”,[1](P268)他说,如果敢于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敢于研究并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那他就是一个好的共产党员。相反,如果对自己的缺点、错误采取马马虎虎的态度,自己不跟自己的错误意识作斗争甚至偷偷地容忍自己错误意识存在着,那就不是一个好的共产党员。共产党员必须认识到经常地、自觉地进行自我批评,是共产党人完成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的需要,是为了更好地承担起人民赋予的责任的需要。
3.自我批评要从领导做起。“责人易,责己难。”自我批评,不仅需要教育和引导,还需要带头示范。所以,陈云指出:“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首应先从领导做起。检查自己有什么缺点,有什么错误。”[1](P183)如果领导干部不能先批评自己,不肯承担责任,甚至诿过于人,就不能更好地指导下级开展自我批评。因此,每个干部都应该经常进行自我检查,有错误就改,不足的就补。针对一些领导人担心自我批评会影响面子、信心和威望等,陈云明确指出:“进行自我批评,克服了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只会使你的指挥更正确,工作做得更好,因而你的威信就会更高。 ”[1](P270)相反,最不能实行自我批评的人,最自大的人,就最容易丧失自己的身份;自己的架子搭得越高,跌下来就越痛。领导人带头开展自我批评,关键是气量大一些,要看大局,要实事求是,要客观冷静。“要把革命利益放在第一位,要脱裤洗澡,坦白的,正面的,不是曲折的,求得好的解决。 ”[3](P508)
领导带头开展自我批评不仅是一种必要的领导方法和艺术,也是加强党内团结的一种有效途径。陈云指出:“两方闹不团结,领导人各自做自我批评,这有决定意义。”[1](P218)如果党员干部缺乏自我批评,缺乏大众的、民主的作风,就不能很好地团结非党干部,就不能团结全国人民。1942年10月7日,陈云在延安军事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军队和地方的关系,双方要多责备自己,少责备别人。西北局就是采取这办法来解决军政关系的,这很好。如果只进行自我批评,不责备别人,那就更好。后来,边区高干会(党政军民三百余人)展开了彻底的自我批评,对过去历史、当前任务、整顿三风、精兵简政、统一领导诸问题都获圆满解决。
陈云虽身居高位,但总是严于律己,始终把自己置于党组织和同志们的严格监督之下,时时处处想到为革命事业进行自我批评。陈云的自我批评主要可以归为如下几类:
第一,经常给自己算算账,剖析思想认识发展历程。自我批评的本质是人类对于自己有限性的一种清醒认识。只有明白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且不断地克服它,人类才能逐渐地实现对世界无限性的追求。从加入中国共产党一直到中共七大召开的20多年间,置身于“左”倾错误发生和修正的大背景下,从参加临时中央领导机关一直到长征,到灵关殿,陈云参加了许多问题的讨论。对于这段由于认识不足而犯下错误的经历,陈云毫不掩饰,多次进行了严格的甚至苛刻的自我批评。在中共七大上,陈云在大会发言中表示,在当中央委员的十多年里,这中间所犯的许多错误他都有份。检讨错误的根源,陈云说“不能怪别人,我和教条主义和‘左’倾路线能够结合起来,是因为我自己有‘左’ 倾观点。 ”[3](P397)1947 年陈云在主持东北工作期间,他又把早期革命过程中犯错误的原因归到认识上存在片面性。他说,认识支配行动,行动是认识的结果。凡是错误的结果都是由行动的错误造成的,而行动的错误是从认识的错误来的。1977年8月23日,陈云在同遵义会议纪念馆负责人谈话时,又对这段经历进行了检讨。对于长征一开始就搬家的举措,陈云说“那时我还不懂”,“这个我也有责任,实际上哪能这样做,应该先建立根据地。 ”[4](P434)
第二,正视领导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勇于承担责任。一个革命者如何看待自己的缺点、错误,能否作严肃的自我批评,这是检验他对革命事业忠诚与否的一种尺度,也是鉴别他立党为公,还是为私的一个标准。在长期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由于毫无经验可循,一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党和国家走了一些弯路。对于这些工作中的缺点和失误,不管是直接负责或者间接负责,只要有陈云的份,只要他发现和认识到了,总是勇敢面对,及时修正,并承担责任。在辽东的土改中,由于种种原因,发生了“左”的错误。作为辽东土改运动的主要领导人,陈云前后两次在会议上公开地进行了详细而深刻的自我检讨,并郑重地向中共中央写了一份检讨报告。后来,东北局对辽东土改问题作出结论:“辽东的土改,成绩是基本的,只是在对待中农的个别问题上犯了错误,但陈云已作了充分自我批评并已经得到纠正。”在总结时,陈云说,扼要有三:一有很大错误;二我负这个错误之责任;三、与辽东省委在土改问题上有过争论,我错误,他们对。同时,陈云还专门补充了两点说明:一、这个提纲自我批评可能有面的遗漏,但自批的精神是充足的;二、不仅在这里而且可以传达到各县。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由于财经领导机关对当时全国财经情况不熟悉,经验缺乏,因而在工作中也产生了一些缺点和错误。对此,陈云总是坦然承认,敢于担责。比如,1953年9月8日,陈云在全国政协一届常委会第四十九次次扩大会议上的报告中坦陈:“所有税务工作中的错误、缺点,商业工作中的错误、缺点,财政工作中的错误、缺点,中财委和主管各部都有责任。我是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我也要负责。”[5](P447-448)又比如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橡胶种植问题方面,由于偏听苏联的意见,在选种、选址和种植方法等方面缺乏经验,致使下种成活率比较低。几年后,针对当时“多快好省”的急躁决定,陈云检讨说:“决定大量种橡胶树,这件事情我有很大责任。”[2](P85)又比如在推行公私合营的过程中,一度出现了不合理的合并,或者叫做盲目的集中,盲目的合并,给人民生活造成了极大的不便。这种错误做法的责任在哪里呢?陈云说“主要责任是在领导干部,首先我要负责任。”[6](P299)同时,陈云明确指出,有人说责任在下级干部,这不对。下面干部有错误,责任也在我们,因为我们没有向他们讲清楚。
第三、总结经验教训,力争以后少犯错误。陈云认为,总结经验是不断提高自己的方法之一。“检察工作要开展批评、自我批评,总结经验、教训,考察和修正决议,使主观逐步达到与客观相一致。”[1](P221)建国初期,有一些事情决定得太快了,比如说建设三门峡水库就是一个例子。当时,这个方案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也是陈云经过手的。由于该项工程缺乏反复论证和发扬民主集中制,后来发生了很多问题。总结这次决策过程的经验,陈云后来在有关水利建设问题上一直非常谨慎,主张多论证,多听反面意见,不要因为个人或少数人思考的局限性而影响决策的全面性、完善性。最好是人大通过议案以前,在报纸上公布,征求人民意见,不应急于定案。1979年6月5日,中国科协党组向陈云并中共中央报告了有些科学家对南水北调工程规划有不同意见,陈云看后马上把报告批送给李先念、姚依林、王仁重、钱正英,请姚依林印发国务院财经委员会各成员,并写了一段批语:“我曾热心于南水北调的,但必须按实际情况办事,因为这件事有关大局。”后来,南水北调工程规划确定下来了,陈云知道后非常高兴,但还是再次建议多听反面意见。他在给水利电力部部长钱正英的信中这样写道:“为了接受过去在三门峡工程中的教训,避免可能出现的弊病,我认为还应该专门召开几次有不同意见人的座谈会,让他们畅所欲言,充分发表意见。”由此及彼,对于其他许多工作上的大问题,陈云都建议在全国展开讨论,并强调“这样做只有好处,没有坏处”。[4](P85)
像这样通过审视过去的错误或不足,以有利于以后工作开展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1956年7月,陈云对自己开展工作的方式进行总结,得出这样的结论:“只找自己业务部门开会,偏听一面,现在证明这是不行了。”[4](P53)又比如, 1979年6 月,陈云对建国以来经济工作的教训进行分析,得出一条结论:就是综合平衡都未搞好。他说:“要承认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本领不够,还要慢慢钻研。 ”[4](P459)
共产党的自我批评观要求党员做到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做到一贯的有益于广大群众,一贯的有益于党、有益于革命。陈云的自我批评精神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点。从陈云自我批评的实践可以看出,陈云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坚持真理,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修正错误,总是严肃地而不是敷衍地进行自我批评,公开承认并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
陈云始终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开展自我批评。在中共七大召开之时,是党带领人民解放全中国的关键时刻,全党的任务就是增加力量。陈云认为,这个力量的增加是不可估计的。“如果我们的同志都把心摆得非常正,非常实事求是,毫无个人主义,可以抵得十万军队,一百万军队,这是无敌的力量。 ”[1](P297)如何做到实事求是呢?那就是要把一切应该丢掉的东西都丢掉,要与自己作斗争。在这种情况下,陈云认为需要在这样会上讲一讲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也希望其他同志引以为戒,勉励大家一起“好好地、兢兢业业地注意这个问题”。[3](P397)大家应该把面子丢开,怎样对老百姓有利、对革命有利,就怎么办。否则,应该丢的东西不丢,甚至把革命搞坏了,便没有尽到对人民的责任。中共七大是在中国人民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已指日可待的形势下召开的,这次会议为争取抗战胜利和战后建设新中国作了政治上和思想上的准备。陈云关于“要讲真理,不要讲面子”的发言及所进行的自我批评,为增强全党的责任意识,团结一致带领全国人民取得更大胜利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而陈云通过深刻的自我批评,也增强了自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并在以后的工作中争取少犯错误,真正做到对人民负责。1985年6月,陈云在同离任的秘书话别时说:“我有过中央根据地失败的经验,因此,一九四五年到东北后,兢兢业业工作。”也正因为如此,在东北解放战争的全过程中,陈云对关系全局的重大决策和艰苦工作,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在主持领导全国财经工作的过程中,陈云一直采取非常谨慎的态度,并注意时刻检查并修正工作中的错误和不足。但是,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大跃进”给国民经济带来了严重损失,致使人民生活非常困难。在这种情况下,陈云回到家乡青浦小蒸进行调查,并面对众乡亲进行了深刻的、真诚的自我批评。他主动揽责,恳切地说:“现在老百姓的肚子还吃不饱,生活还那么困难,说明我们的工作没有做好,还存在不少问题。应该说主要责任在中央,是我们中央的几个同志工作没有做好,我就是其中之一。 ”[7](P440)同时,陈云也明确指出,希望我们能共同努力,上下一心,找出问题的关键,采取有效措施,力争在较短时间内能让老百姓吃饱肚子。这既缓和了群众的不满情绪,增加了他们对党的政策的了解和认同,也增强了他们一致克服困难的信心。
陈云把自我批评看成是解决党内矛盾的基本方法。党内有矛盾,有思想斗争,是很自然的。正确认识和开展党内斗争是解决党内矛盾,达到党的团结、统一、提高党的战斗力的重要保证。陈云说:“党内斗争主要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通过自我批评达到思想统一、认识一致,达到保持团结、稳定的局面,是维护党和人民利益的基本前提。为了顺利解决党内矛盾,陈云曾多次进行自我批评。1953年底,财经工作中发生了修正税制的错误。当时,薄一波负责中财委工作,陈云正在外休养,也从来没有过问此事,薄一波也没有向陈云汇报过。在随后的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上,讨论和批评新税制实际成为会议的中心问题,而且批评集中在薄一波身上。薄一波在会议上先后作了两次检讨,也没有过关,会议气氛变得非常紧张。在这种情况下,陈云提前结束在北戴河的疗养,返回北京参加全国财经会议领导小组会。在会上,陈云实事求是地谈了最近财经工作中的错误和自己的责任。陈云指出,“我的责任在于没有指出1950年调整税制的教训,去提醒他们”。[8](P882)针对这次财经会议上有人说中财委存在着两条路线,陈云明确指出:“我以为在工作上个别不同意见不能说没有;这些意见也不能说我件件対,一波件件不对。我不能说有两条路线,也不能冒充我是正确的。”[8](P884)陈云的自我批评和发言,给薄一波解了围,改变了会议的气氛,统一了思想,团结了同志,对于顺利开展财经工作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高岗、饶漱石事件发生以后,陈云再次指出,高级干部在维护党的团结上负有特别重要的责任。经验证明,有意见就提,最后才能达到真正的团结,有意见不提反而不利于团结。所以,在这次会上,陈云不仅对高岗、饶漱石的阴谋进行了揭发批判,而且进行了自我批评。他说:“这次会议又是一次很好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大会。犯了错误就进行自我批评,高级干部带头做,全党和后代就会学样。 ”[9](P243-244)
陈云是一位具有自我批评精神的革命家,一个追求自我批评、不断进入更高精神境界的共产党人。他对自我批评的深刻认识和系统论述,他开展自我批评的自觉主动和长期坚持以及他在自我批评中所展现的勇于认错的政治家风范、敢于担责的伟人气魄、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团结统一的集体观念等等,都给予了我们很大的启示。
首先,应该正确看待自我批评。自我批评精神是一种优良的品格,是经过历史洗礼并积淀而成的一种深沉的思想意识。一个人只要具备了这种意识,并且持之以恒,就能逐渐成为一个品格完美的人。当前,面对继续发生变化的世情、国情和党情,面临着巩固执政地位和实现执政使命的重大考验,党提出要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这就要求每一位共产党员要正确对待自我批评,并用好这个锐利武器。陈云的自我批评告诉我们,自我批评精神虽然不是天生的,但确实是可以培养的。陈云清楚地认识到“世界上没有一贯正确的人。应当作自我批评。”[10](P362)所以,他经常提醒自己“要有自知之明”,[2](P254)他评价自己“好人偏中一点”。他甚至坚决要求把写给中央的关于辽东地区土改工作中教训报告收进文选,目的就是要让大家知道,他也是有错误的,并不是一贯正确的。这生动地证明了陈云认真践行自己倡导的“论事不论人,论事不论脸”的原则。[1](P346)面对错误和不足,他做到了在两个人谈话中可以承认,在小组会上可以承认,在大一点的会上可以承认,在千万人面前也可以承认。因此,要想做到“吾日三省吾身”,首先应该正确看待自我批评,坦坦荡荡,光明磊落。不仅如此,还要自觉地、长期地坚持自我批评,把自我批评看成一个人不断进步的阶梯,把自我批评建立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之上。
其次,开展自我批评必须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认为,实践不仅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人们内省、自反的结论也要通过实践来检验。实践也是认识的归宿和目的,人们改造主观世界的最终目的是改造客观世界。因此,自我批评不能脱离组织和集体而孤立存在,而且自我批评精神的培育也必须在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中去实现。纵观陈云的自我批评,不管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发展时期,可以说自始至终都是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之上的。他反思认识的自我不足前后跨越了几十年,认识不断深入,并最终提出了“学习哲学,可以使人开窍。学好哲学,终身受用”的切实体会。他对实际工作中的错误进行检讨,基本都是经过实践的检验。比如在关于农业的问题上,陈云对江南地区是种三季稻还是双季稻的认识有过比较、反复。20世纪60年代在嘉兴、青浦调查时,陈云不赞成一年三熟,而是赞成两熟。二十年以后,陈云说,现在看来,浙江三熟制还是好的,是可以的。最后,陈云感慨地说:“确实,这些年来,我自己有一条很深的体会,那就是‘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唯实”的过程就是认识和实践趋于一致的过程,也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认识水平的过程。因此,开展自我批评必须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之上。
第三,开展自我批评以发挥领导干部的关键作用。自我批评从领导做起,这是由于领导所处的位置和重要性所决定的,同时这也是一种领导方法和艺术。领导方式的中心问题,是正确处理上下级关系。上级的基本态度是帮助下级,吸收下级的经验来改善领导。上级决定本身有缺点,完全由领导负责;下级执行中有缺点,领导也要负教育不够的责任。总之,只有领导首先做自我批评,然后才能带动下级开展自我批评和接受批评,也才能更好地推动工作的开展。陈云作为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身居高位的表率意识一直非常强烈,并如自己所提倡的那样,带头开展自我批评。他多次提到,他率先在大会上承认错误,“以后承认错误的人会多起来”。陈云的自我批评精神使很多人受到教育,发挥了示范效应。例如,陈云对辽东土改中的失误的深刻检讨,给很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张闻天说:我们向陈云学习的地方有三点,其中一点就是“自我批评的态度”。一位当年在辽东工作过的领导说,陈云的自我批评精神使大家很受教育。
毛泽东曾经指出:“批评是批评别人,自我批评是批评自己。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一个整体,缺一不可,但作为领导者,对自己的批评是主要的。”陈云通过一系列思想观点和众多生动的事例证明了这一严肃命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陈云通过自我批评,不断提升自己,显示出了他的高风亮节,获得了社会的尊重和人们的敬仰。1981年12月31日,党中央重提陈云在延安关于“要讲真理,不要讲面子”的主张,要求领导干部在检查自己、自我批评上作表率,自觉清除身上的政治灰尘、政治微生物,切实改进党的领导作风。这也充分说明陈云当时的倡导是正确的,并正在得到继承和发扬。
[1]陈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陈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陈云传: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4]陈云文集:第3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5]陈云文集:第2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6]陈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缅怀陈云:[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
[8]陈云传: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9]陈云年谱: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
[10]陈云年谱: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