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新平 魏金先 曾迎春
(中共伊犁州委党校经济管理教研室 新疆 伊宁市 835000)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直属的特克斯县地处天山北坡西部,乌孙山南麓,周边与昭苏、巩留、察布查尔、和静、拜城、库车等县相邻,总面积8352平方千米,辖六乡二镇,总人口15.8万人。县境内还驻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78团场、天西局特克斯林场、伊犁州特克斯马场等单位。特克斯县城是一座将《周易》八卦学说与城市建设完美结合的八卦城,如同一张光鲜亮丽的城市名片蜚声中外。
特克斯县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县境内考古表明,早在新石器时代初期,特克斯河两岸便有人类的活动足迹。秦代以前有塞种人在这里游牧。据《史记》等记载,公元前一世纪,乌孙人占据了伊犁河流域中最富饶的特克斯河流域天然大草原,繁衍生息长达五百余年,是当时十分繁荣昌盛的西域游牧大国,史称“乌孙国”。长期以来,中原文化和西域文化在这里相互交融、传承,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西汉时期,汉朝政府建立了西域都护府,先后选细君公主、解忧公主以及冯燎等远嫁乌孙,在乌孙生活了50多年。她们心系国之安危,为多民族国家的团结和融合,做出了巨大贡献,被称为西汉与乌孙友好的和亲大使,为西域安定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唐朝统一西域后,特克斯河流域属北庭都护府管辖,先后有突厥人、回鹘人在这里游牧。宋代属西辽。元代为成吉思汗的次子察合台汗的封地。明代是厄鲁特蒙古的游牧地。清代平定准噶尔叛乱后,特克斯隶属于伊犁将军府,为蒙古、柯尔克孜、哈萨克三个部族的游牧地。1888年,伊犁设立府、县后,特克斯隶属于宁远县(今伊宁县)。
据《特克斯县志》记载,特克斯八卦城最早出现在宋元时期,当时道教全真七子之一丘处机应成吉思汗之邀,历时三年游天山,被途中的集山之刚气、川之柔顺、水之盛脉于一体的特克斯河谷所动,便以此作为八卦城的风水核心,确定了坎北、离南、震东、兑西四个方位,构成了特克斯八卦城最原始的雏形。700多年后1936年,有人在特克斯查勘时发现这里地势开阔,四通八达,这里背靠连绵起伏、巍峨峻拔的乌孙山,前濒波涛奔涌、带水环回的特克斯河,风水优越,便按照易经的八卦学说设计了八卦城图。1938年,时任特克斯县长的班吉春(锡伯族),请来俄罗斯水利技术员按图纸设计测量,指派专人从商铺中购来成捆的布匹,撕成布条,连结成长长的布条绳线,然后再用牛拉犁犁出了八卦城街道。遂建起了这座八卦城,县政府正式迁入办公。
特克斯县县城被誉为“神奇易都”,是一座构筑正规、保存完中的八卦城,演绎着《周易》学说的浓厚内涵。八卦城占地面积960公顷,是一座体现周易文化内涵和八卦奇特奥秘的文化胜地,堪称将《周易》八卦学说与城市规划实践完美结合的经典之作,具有十分珍贵的建筑研究、历史考证和旅游价值。
《易经》是我国古代一部关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经典,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历代学者之为“中华第一经”、“人类文化之源”、“中国古代的源头活水”,被尊为“中华之光、大道之原”,甚至认为“没有《易经》就没有中国的文明。”易经的基本理论基于物质不灭、矛盾不止,以及变化无穷的对应关系,其中蕴含着的无穷的奥妙和深邃哲理,已经渗透到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影响广泛而又深远。《汉书·儒林传》记载:“孔子读易,纬编三绝,而为之传。”上下五千年,《易经》代代相传,释家林立。许多学者皓首穷经,考证训诂,留下了三千多部著作,蔚为壮观。
八卦城依据《周易》八卦图说而建。它的选址充分体现了我国传统的选址和规划布局理念。它按照依山傍水、观形查势、地质检查、水质分析、顺乘生气等原则,依次在特克斯河流域进行觅龙、查砂、观水、点穴。这里土地开阔、坡度适中、交通方便。八卦城坐北朝南,北倚著名的乌孙山,南迎弯环曲折、色碧味甘的特克斯河,城区建设正规而严谨,气势恢宏。八卦城县城依照《易经》中的八卦“后天图”而布局,按照易经64卦386爻的数理完整地设计并建成的。设计者遵循“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原理,以两仪四象八卦图的形状规划布置,期望“天地交而万物通,上下交而其志同”。太极阴阳两仪为城中心的八卦文化广场,以此为中心有八条1200米的主街向八方辐射,按乾、艮、震、巽、离、坎、坤、兑八卦方位延伸。每隔360米有四条环形路连接八条主街,构成了一环8条街,二环16条街、三环32条街、四环64条街的环环相扣,纵横舒展,错落有致,路路相通的格局。宛如一个巨大的迷宫。城内星罗棋布的楼亭住宅、树草繁茂的公园,同古堡、石人、河流、森林、高山相映衬,令无数文人墨客叹为观止。
特克斯八卦城是迄今为止建筑最正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八卦城,是一座体现周易文化内涵和八卦奇特奥秘的文化胜地。八卦城堪称一部“凝固的《周易》”、“有形的易经文化”,具有十分珍贵的建筑研究、历史考证和旅游价值。
新中国成立后,为保存并建设好这座完整的八卦城,特克斯县历届领导都把发掘历史积淀、传承文化底蕴作为城镇建设的着力点,使这座独特的八卦城的知名度日益提高。2004年被命名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历史文化名城。2007年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11年9月成功申报了“世界最大规模的八卦城”基尼斯纪录。近年来,八卦城的建设与保护取得了较大进展,城市面貌不断改善,城市功能日趋健全,八卦城的知名度日益提高,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该县按照“突出特色、科学规划、强化管理、多方筹资、加快建设”的二十字建设方针,努力把八卦城早日建设成为团结和谐、文化底蕴深厚、社会文明昌盛的历史文化名城。
长期以来,特克斯县非常重视对八卦城文化资源的保护,注重在保存原有八卦布局特色的基础上,将城市建设与历史文化相结合,有计划的对街道进行修缮、开发和利用。规划部门严格按照保护规划要求,坚持名城保护规划原则,贯彻“保护第一,抢救为主”的方针。在城市规划编制和实施的过程中,根据县城的功能和特点开展城市设计,把民族传统、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有机的结合起来,精心塑造富有特色的城市形象。在保持历史文化名城传统风貌与现有格局、周围景观与街道相协调的基础上,对八卦城进行了全面的整治。近年来,特克斯县先后投入资金1.5亿元,不断加大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县城“硬化、亮化、绿化、美化和净化”工作稳步推进。这不仅丰富和彰显了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提升了八卦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也给城镇居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
目前特克斯县由于受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在城镇建设过程中,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难:一是城乡建设还缺乏统一科学完整的规划,执行规划的严肃性不强,存在着一定的随意性,在城镇建设中对历史文化的特色认识不到位,保护力度不强。比如在观光塔的整修建设中,由于缺乏科学论证,破坏了整体历史文化特色,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批评,并责成重新设计论证。二是城镇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城镇功能不完善,历史文化特色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示。三是县域经济发展滞后,城镇建设缺乏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可持续性不够,县域中心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强。四是城镇建设的投融资体制不科学,单一的政府投资难以支撑城镇建设的重任,缺乏以市场为中心的多元投资体制。五是城乡一体化的城镇建设还缺乏统一的整体规划,重县城轻乡村,村镇建设滞后于县城建设。
要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立足优势,突出特色,规模适度,注重实效。要注重规划的超前性、协调性,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统一规划,适度超前;同时,又要全面协调、合理布局、抓住重点、量力而行,分步实施。
制定规划要以“农村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作为基本发展目标,建立完善的规划编制与实施的管理制度,健全规划成果的专家审查制度,制定保证规划得以实行的措施和法规,确保规划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并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严格依规建设,有序发展。要体现特色和精品意识,突出时代特色、地方特色和文化特色,构筑自己的鲜明特色和品位,形成独特的吸引力,应当要根据特克斯县的资源条件、自然景观、乡风民俗、经济发展水平、历史人文背景、区位特征等进行创新性的开发,扬长避短,发掘特色,培植特色,做到以特见长、以精取胜。
根据特克斯县的实际,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必须把八卦城的保护和建设摆在重要地位,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市化全过程,走集约、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一是应当按照宜居宜游要求,保护老城,完善功能。进一步加大城区道路改造力度,增强城区道路通达能力;加强供排水、供电、供热、供气和污水、垃圾处理、道路等城镇公用设施建设,并启动市民广场、湿地公园、城西公园、亲水公园、公共体育场等建设。以保护整体历史风貌为出发点,对老城进行适度修缮,保护城市文脉,延续城市肌理,完善空间形态,提升城市品位。
二是应当按照“以人为本、生态绿色、幸福慢城”的理念,加快建设新城,拉开城镇发展骨架,规划建设“九宫新城”,实现城市文化与老城一脉相承。重点要抓好交通路网、绿化带、供排水、通讯、电力、亮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从城镇发展战略、发展方向、形象定位、规划布局和产业发展等方面统筹规划,努力打造文化气息浓郁、生态环境优美、服务功能完善、城市品位较高的新城,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多方共赢。
三是应当进一步发挥特克斯历史文化名城的影响力。特克斯县历史文化厚重,自然环境优美,是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之一。因此,在城镇建设过程中,特别要注重对历史文化的保护,建设要体现出历史文化特色,在保护中建设,在建设中保护,既要呈现出城镇的现代化气息,又要突出历史文化和民族特色。要加大对历史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不断完善功能,使其成为向世人展示中国古老易经文化的基地、了解古代哈萨克民族发展历史的平台。让这张令世人认识新疆、了解新疆、感受西域民族风情的城镇名片更加光鲜靓丽。
县城是县域经济的中心,是带动城乡一体发展的主要力量,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县城应成为县域的产业聚集中心,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在规划县城建设过程中,必须要根据本县的资源特点,科学合理地确定产业定位和布局。大力发展农牧业产品加工型的工业和休闲旅游产品开发型的产业,并以此带动商贸流通等第三产业发展,形成一座“宜工宜农、宜商宜游”的新型宜居城镇。为此,要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支持和引导多种投资主体参与城镇建设,在市政设施、商贸流通、城市住宅和产业发展等领域积极引入社会各种力量,共同推进城镇建设。政府在做好规划,加强管理和监督服务的同时,还必须强化服务意识,为各种市场主体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发展空间。
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必须坚持实施以城带乡、以乡带村、以工促农、工农互惠、城乡一体发展战略。在做好县城建设规划的同时,同步做好乡村建设规划。科学合理的开展集中连片的新农村建设,将人口少、居住分散、地处偏远的小村落逐步进行合并,利用牧民定居和抗震安居等工程建设的有利契机,使农牧民进入到基础设施相对完善、服务功能较为齐全、居住环境比较良好的村镇中生产生活,并积极引导农牧民向二三产业转移,为其今后真正转为市民奠定基础。坚持集中规划,强化资源配置,加速整合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引导偏远村队向乡镇或中心村、沿线、沿路集中居住,统筹考虑土地流转、集约发展、人畜分离、水电路网配套、绿化生态、文化消费、支柱产业、建筑特色、养殖(加工)小区布局等各方面因素,把城镇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密切结合起来,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