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湖北省宜城市流水中学 徐天海
文/湖北省宜城市第一移民小学 汪兴梅
高考作文题年年有硬伤,今年也不例外。据新华网报道,6 月9 日,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召开媒体情况通报会,就高考语文作文题出错进行了更正并道歉。该省今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目涉及美国作家菲尔丁的一段话:“世界正在失去伟大的孩提王国。一旦失去这一王国,那是真正的沉沦。”这句话实为英国作家威廉·戈尔丁所说。无独有偶,江苏高考作文所给出的那段“山洞里栖息的色彩斑斓的蝴蝶”的材料也引来了各方吐槽,被指不符合基本的生物学常识。南京农业大学植保专家胡春林教授根据材料推断,“蝴蝶”应为夜蛾。
众所周知,高考是亿万人关注的大事件,是要被放在放大镜下检视的。以上两省作文题目中均出现“硬伤”,说明命题者的素质有待提高,命题程序可能存在漏洞。事实上,“硬伤”虽有碍观瞻,但对考生答题影响不大,相比较而言,高考作文的“软伤”容易被人忽略,但它却比“硬伤”更具危害性。
笔者此处所谓“软伤”特指出题者的“自鸣得意”恰恰给考生套上了枷锁。以湖北为例,今年高考作文题为:“你注意到了吗?装鲜牛奶的容器一般是方盒子,装矿泉水的容器一般是圆瓶子,装酒的圆瓶子又一般放在方盒子里,方圆之间,各得其妙,古诗云:方圆虽异器,功用信具呈。人生也是如此,所谓:上善若水任方圆。以方圆为话题,根据此材料,题目自拟写作文。”这个题目,出题者可能自以为有创意,有哲学意味,我却认为它是今年各省高考作文题目中最“伤不起”的一个。这个“伤”,不是硬伤,是软伤:其一,导向值得商榷。“上善若水任方圆”,这里面涉及“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中庸哲学。“九头鸟”之称正是人们对湖北人圆滑处世哲学的讽刺,这与“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传统文化比起来,境界之高下立判。其二,高中生因为年龄、家庭环境、成长经历、性格等方面的差异,与“上善若水”的出题者在人生观和价值观上无疑有较大落差,我们的教育如果从高考便开始推销成人的处世理念,恐怕不但会使试题失去应有的公平性,也是教育本身的失败。其三,“方圆虽异器,功用信具呈”,意思是容器各有各的作用,这是本话题的核心点和引申点,但此处是考古文还是考作文呢?考后的互联网上充斥着对材料中几句文言文的搜索,输入“方圆虽异器,功用信具呈”,百度显示的搜索结果有45,200条;“上善若水任方圆”,的搜索结果约有94,900 条。可见搞不懂题目意图的考生多了去了,这算不算是出题者的失败?其四,高考作文题目为了防止被“押题”“猜题”,题目不拘一格、力求新颖是应有之义,但凡事要有度,因为命题的走向不仅涉及整个社会对试题质量的评价问题,还关系到对今后高中作文教学的导向问题,难道要让以后的作文备考去钻研故纸堆吗?
教育部语文出版社社长、原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对今年高考作文总的印象是“勉强及格”,他在微博中的一段话透露出对高考出题水平普遍偏低的现状心存忧虑:“有记者问我看了今年高考作文题如何感想?我答:如同这连绵的夏雨,忧郁极了。一是题材远离现实生活。二是立意拘泥狭窄空间。三是思想浅薄之至。四是抑制学生思考、想象和语文多方面能力展示与发挥。”
让高考作文告别硬伤、远离软伤,让人们无槽可吐,这本不应当是奢望,而是全国几百万考生应有的权利!
相较而言,今年广东卷的作文题则要高明得多,其题目是:“有一个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他为人慷慨,热心于慈善事业。一天,他了解到有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决定向他们提供捐助。一家十分感激,高兴接受帮助;一家犹豫着接受帮助,但声明一定会偿还;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认为是施舍,拒绝了。”要求任选角度写作文。笔者认为,这个题目的高明之处在于它在很大程度上彰显了优秀作文题目的特质:一是它能让绝大多数受过高中教育的考生有话可说,而不是给考生挖陷阱、让考生掉书袋、搞成人都难以把握的哲学思辨,体现了高考试题的考查性。二是它让作文素养高的学生有挥洒才华的空间,能在平凡中显神奇,体现了试题的选拔功能。三是试题具有人文性、时代性、开放性和可选择性,命题者拿掉了束缚学生思维的桎梏。
让高考作文告别硬伤、远离软伤,让人们无槽可吐,这本不应当是奢望,而是全国几百万考生应有的权利!而作文的命题问题的层出不穷,是不是也昭示着我们:高考,也许是到了取消分省命题、恢复统一命题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