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产品卫生监督管理中的问题和对策

2013-08-15 00:47
中国卫生产业 2013年31期
关键词:用品消毒剂监督管理

王 戎

吉林省白山市卫生监督所,吉林白山 134300

2013年4月,中国上海、江苏等地出现新型H7N9禽流感,这是全球首次发现的新亚型流感病毒。截止5月31日,全国内地共报告131例确诊病例,其中78例康复,14例在院治疗,39例死亡。分别分布在11个省市:北京(2例)、上海(33例)、江苏(27例)、浙江(46例)、安徽(4例)、福建(5例)、江西(6例)、山东(2例)、河南(4例)、湖南(2例)、台湾(1例)。由于疫情来势迅疾,已经发现病例和尚未发现病例的省市皆人心惶惶。为了防范病例的发生,各省市纷纷采取防护措施,购入消毒产品。一时间,全国各大高校从寝室、教室到图书馆纷纷弥漫着消毒水的气味。从疫情发生至今的两个月间,消毒产品瞬间从冷门商品变成热门商品。疫情传播的背景下消毒产品盛销是时势所趋,但是消毒产品的卫生到底有多大保障?关于我国目前的消毒产品卫生监督管理,又存在着哪些问题呢?本文以消毒产品中消毒剂和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为例,对这两部分卫生监督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应采取的对策进行系统的探讨。

1 消毒产品的内涵

消毒是卫生防病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卫生工作方针“预防为主”的重要环节。根据《消毒管理办法》第四十九条规定,消毒产品包括消毒剂、消毒器械、卫生用品和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开始重视生活质量水平。公民卫生防病意识和自我保健意识的日益提高,促使消毒产品的功效和类型增多。目前我国消毒产品种类多,应用范围广,主要有一下几种用途: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保证饮食、饮用水、公共场所环境卫生安全;改善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工作环境的卫生质量。因此,消毒产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

2 消毒剂卫生监督管理中的问题和对策

消毒剂是具有抑制微生物作用的化学产品。随着城市化不断发展,消毒剂被应用到传染病预防、个人卫生、工农业生产、空气质量控制、食品加工等各个领域。近年来人们环境与安全意识的提高,对消毒剂的安全使用与政府监管提出了新的要求。现有消毒剂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2.1 安全性与使用

消毒剂的误服与毒性报告,世界各地常有发生。消毒剂蒸汽可引起呼吸道过敏,裸露的皮肤会引发皮炎。美国加州报告的数据显示:1991—1995年,季铵盐、戊二醛、次氯酸钠、氯气等4类消毒剂,造成职业损害的数量居高不下。

对策:医疗界应该不断更新技术和理论知识,生产出安全性更高的消毒剂;接触消毒剂的工作人员应该进行适当的基础培训,尽量避免消毒剂造成的毒性损害;规范消毒剂的标签,标签应含有储存和应急处理的信息。

2.2 环境影响

人们对消毒剂的了解,只停留在作为抑制微生物作用这一层面。很少有人了解消毒剂使用后带来的环境损害。为了增强杀菌能力,大多数消毒剂中增添了洗涤剂和惰性成分。与单独化学成分相比,由多种化学成分复合物构成的消毒剂对环境的破坏性更大。从浓度和使用数量上来看,液体化学消毒剂在医疗机构和工业部门中的使用相当广泛。液体化学消毒剂使用后,通常以污水、污泥的形式进入到地表水中。地表水在下游可能作为生活饮用水,农业、工业用水使用,如果不加以处理,会给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以及工农业发展带来巨大的损害。

对策:加强对消毒剂的环境代谢、毒性方面的研究;在消毒剂中多添加天然活性物来杀灭微生物,如芳香化湿类中草药:苍术、艾叶;清热解毒类中草药:金银花,连翘,板蓝根等。多使用环境友好型消毒剂,目前此类上市产品主要有:茶树油杀菌剂、麝香草油、柠檬果提取物等。

2.3 材料相容性

为了防止定期消毒的医疗设备在消毒剂的作用下发生腐蚀和损坏,制定消毒剂的生产配方时需要考虑材料的相容性问题。例如,医院在使用酸性洗涤剂进行消毒时,经常会添加磷酸,而不添加次氯酸。众所周知,次氯酸的杀菌能力更强,而磷酸对医疗器械的腐蚀性更低。现实中使用消毒剂时,材料不相容的现象很普遍。如惰性物质表面可能与消毒剂发生反应,导致消毒剂被消化,杀菌性能降低。此外,表面出现污渍时也会降低消毒效果,加重消毒剂的腐蚀性。

对策:消毒剂生产商有义务标明消毒剂的材料相容性;用户应该咨询或索取相关数据说明,弄清楚不同成分的消毒剂和不同材质的容器之间的相容性关系。

3 一次性医疗用品卫生监督管理的问题和对策

合成材料技术的发展,促使一次性医疗用品的大量生产和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是指使用1次之后即丢弃的,深入人体组织与皮肤粘膜表面接触,并为治疗或诊断目的而使用的各种用品,包括灭菌的医疗用品与消毒的医疗用品。如一次性使用消毒纱布、一次性使用消毒棉签、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等。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使用,不仅能够保证产品的无菌使用,还能预防交叉感染。我国目前对一次性医疗用品的卫生监督管理还存在以下问题。

3.1 产品质量

随着需求的增长,生产一次性医疗用品的工厂逐渐增多。常用的一次性医疗产品,如一次性注射器对厂家的生产设备和技术要求比较简单,生产厂家良莠不齐,产品质量落差很大。有些产品甚至连外包装标识都不合格,既没有写上明确的灭菌方法,也没有说明只能一次使用。

对策:加强质量监测。医院采用统一招标的方式采购一次性医疗用品,符合采购条件的企业必须拥有三证:《产品合格证》、《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同时企业还应向医院提供同一批产品的热源监测报告书;耗材供应管理部门要进行严格的质量验收。检查每箱产品的生产日期、消毒或灭菌日期、产品标识和失效期以及检验合格证等。对于不合格产品,先报质管部门进行确认后,再移入不合格库存放。

3.2 入库及存放环节

产品入库过程中常见的问题有:储存环境没有达到规定指标;库房工作人员对存放一次性医疗产品的仓库不进行通风、定期消毒;一次性医疗用品乱存乱放;库存数量过多导致产品过期。

对策:规范存放。首先要对库房管理员进行专业培训,使储存环境达到规定要求,库内空气含菌量应≤500 cuf/m,相对湿度保持在(60%±10%),室温保持在(20%±2%);库房管理员应每日对一次性医疗产品进行两次紫外线消毒,每次时间≥30 min;为了保证一次性医疗用品不受感染,货架应离墙面5 cm,离地面20 cm,离天花板50 cm;存放一次性医疗用品时应分类存放,标明产品名称及有效期;库存数量应该适当,在满足临床需要的条件下,尽可能减少货物积压导致产品超过灭菌期和有效期这种情况的发生。

3.3 使用环节

临床中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时操作不规范;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后无固定存放处,导致回收困难。

对策:库房管理人员应根据各科室用量进行分类分发;发放时要双方查对,事先确认包装的完整性和产品的有效期;使用时要按失效期的先后顺序取用,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使用;使用后按不同废弃物进行分类存放;使用时如果有热源反应、感染等现象的发生,必须保留样本,记录下问题产品的生产批号,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药剂科和采购部门;若确认问题产品为不合格产品,则应及时报告当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3.4 回收环节

回收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回收过程粗糙,执行不严格。导致应回收的一次性医疗产品侵入未使用一次性医疗产品中,带来交叉感染的潜在风险。

对策:严格遵循分类处理、分别处理、保障人类健康、预防环境污染的原则。一次性医疗废物使用后必须由供应室派专员回收后处理。如输血用过的输液器、抽血用过的空针等使用过后要作为焚烧品,先进行消毒浸泡再用黄色塑料袋密封,然后放进焚烧炉进行焚烧。

[1] 卢光泽.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管理中常见问题的分析和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4):140-141.

[2] 张文福.更安全更友好的消毒剂[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3(5):5-9.

[3] 唐莉.武汉市消毒产品卫生监督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1(6):377-379.

[4] 张敏.消毒产品卫生监督管理的现状及分析[J].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10(8).

猜你喜欢
用品消毒剂监督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监督管理
涨疯了!碘涨50%,三氯涨超30%,溶剂涨超250%……消毒剂要涨价了
Task 2 本刊试题研究中心
含氯消毒剂,别仅凭名字辨别
正确使用消毒剂
消毒剂会引发哮喘吗
探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
日化用品中防腐剂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加强粮食流通监督管理的思考与探讨
葡萄籽在日化用品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