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农业市场化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2013-08-15 00:51杨红梅
中国农业信息 2013年4期
关键词:如东县园区农产品

杨红梅

(江苏省如东县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如东 226400)

近年来,如东县农业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快科技创新步伐,突出市场化发展取向和产业化经营方向,大力推进农业现代产业园区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十一五”以来,农业增加值年均以11.5%速率递增,2011年突破50亿元。粮食总产实现九连增,水稻单产三度突破600kg/667m2,2007、2009、2012年三度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解读如东县农业发展现状,其成绩令人鼓舞,但要积极应对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变革,加速农业市场化进程,仍需在资源配置方式、生产组织结构、市场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重塑与构造,也是如东县当前乃至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农业与农村经济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

1 加速农业市场化发展的思路

从如东县实际出发,要将农业全面、充分地推向市场,促进市场农业的迅猛发展,必须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各类服务体系和生产要素建设,最终实现农业生产本身的市场化和农产品的商品率不断提高;通过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使农业生产产前、产中和产后全程服务实现市场化。

1.1 构筑农业信息平台,引领市场农业

当今社会已步入信息化时代,信息成为比能源、物资更重要的要素资源。在农业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今天,农业信息已成为农业经济发展的命脉。要在发展市场农业过程中有效地规避风险,提高农业经济效益,这就需要掌握大量而广泛的农业信息,包括农业政策、农业科技、生产资料、分析预测、价格行情等各类信息。说到底,市场农业也就是信息农业,如果信息渠道不畅,信息资源不足,信息人才匮乏,那全县的农业将很难在未来的市场上有立足之地。因此,构筑一个网络健全、队伍稳定、手段先进、反应灵敏的高质量农业信息平台,拥有丰富而持续的信息源,并将市场调节信号通过加工、整理、分析转换为市场农业信息,为农产品进入市场提供导向和预警,最终达到以优质、高效、权威的服务来满足全县农民日益增长的市场信息需求。以信息来引领市场农业的发展,已成为发展全县市场农业的当务之急。

1.2 建设流通合作组织,活跃市场农业

为实现如东县农户分散的小生产与国内外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必须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培育多层次、多成分、多类型的农产品流通中介组织,建立农户与中介对接机制,从而将千家万户的农民生产个体行为纳入到有组织、有规模的市场经济活动中去。如东县现有一批奔波于农村、活跃于市场的农民经纪人、农业生产和营销专业协会等中介组织,但在数量、规模和服务质量上还不能满足该县市场农业的发展需求。目前,如东县许多地方存在农产品销售渠道狭窄、销售数量偏低的现象,许多农民大叹 “卖难”苦经,在农产品推向市场过程中,往往是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他们由此而对市场感到陌生和畏惧。因此,要大力建设如东县 “背靠农业、直面市场”的各种流通合作组织,依靠政府的引导、服务、协调和监管,为这些组织优化舆论环境、搭建政策平台、加强力量整合,真正打造一批 “服务组织网络化、服务管理规范化、服务机制市场化、经济利益共同化、服务能力持续化”的新型流通合作组织,从而提高如东县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给如东县市场农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1.3 优化农业支撑系统,服务市场农业

将如东县的传统农业发展为市场农业,必须扎扎实实做好服务工作。要优化农业支撑系统,集聚各类服务要素,以市场化、专业化的服务质量和措施,为市场农业的发展保驾护航。目前,如东县农业支撑系统中,或多或少还存在着与市场农业要求不相适应的因素,如农业资金供求矛盾较为突出,农用物资流通、销售市场的秩序有待进一步规范,农业科技服务还未完全到位,等等。为此,要优化农业支撑系统,首先要加大财政支农的投入力度、降低信贷支农投入的门槛、鼓励并加快“三资”投入开发农业的进程,以此加强如东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并改善农业发展环境;其次要继续加大农资市场的整治力度,规范农资经营行为;第三要推进农业科技推广体制改革,建立公益性和经营性双层农业科技推广和服务体系,公益性推广体系所需的经费要全额到位并有倾斜,经营性服务体系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彻底放开,通过支撑系统的优化更好地服务于市场农业,以适应如东县市场农业发展的需要。

1.4 打造特色基地园区,推动市场农业

规模经营是市场农业的本质要求。从一定意义上讲,没有规模,就没有效益,也就没有市场。如东县农业的规模发展和经营是以特色产业的基地园区为载体,目前虽已形成了中东部蔬菜瓜果、东北部高品质棉、中西部优质米和生猪、西部家禽和蚕桑四大特色产业板块。尽管有些园区和基地也具有地方特色,如高品质棉、经济林木、优质山羊、优质瓜果、出口蔬菜等等,但真正意义上上规模、上档次的特色农业园区和基地并不多。为此,要加大基地园区的建设力度,着力打造具有如东产业特色,其规模和效益在省市领先的基地园区,通过规模经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同时带动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为有效地把如东县农业推向市场,“十二五”期间,如东县要培育和发展优势主导产业不放松,以打造特色园区基地为突破口,全县新增具有一定规模、产业特色和科技含量的50个现代农业园区,走农业种植产业化、特色产品规模化、规模产品品牌化之路,以此来推动如东县市场农业发展进程。

1.5 培育龙头加工企业,提升市场农业

从市场农业的特征来看,农产品的高度商品化、商业化、专业化是其核心。目前如东县的农业生产在很大程度上仍滞留于分散生产、加工能力薄弱的层面上,许多农产品仅作为加工原料销往外地,农产品附加增值能力不强。在农林牧三业中,仅有粮食和蔬菜生产有几家龙头企业,如 “辉禾公司”等龙头企业,他们对农业的市场化发展起了较大的推动作用,但很难满足如东县常年5.34万hm2水稻和4万hm2蔬菜生产加工的需要;而在牧业和林果业生产中,几乎没有像样的龙头企业,尤其是牧业生产,如东县年产150万头、年上市100万头商品猪,也只有一部分通过屠宰这一套粗加工程序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其深加工增值几乎为零。发达国家的市场农业发展的经验表明:加强龙头企业的培育,能带动农业朝着市场化的方向高效、健康、有序的发展。因此,要在如东县将已经具有良好产业基础、发展思路清晰、运作方式新颖、拓展潜力巨大的企业继续放大龙头效应;对深加工能力薄弱的产业找准突破口,提高产品的加工增值能力,力争使农林牧三业都能培育出具有生机活力的农业市场化龙头企业,进而提升市场农业的品位和档次。

2 加速农业市场化发展的对策

2.1 加强农业信息网络体系建设

2.1.1 加大信息网络平台建设

目前,农业信息网络硬件投入不足,平台建设滞后,已成为制约如东县农业市场化发展的瓶颈。从全市而言,如东县的农业信息网络硬件投入滞后其他县(市),从县内各镇来看,仅有部分镇农业服务中心与县农业信息网络链接和信息交流,全县大部分镇级信息网络仍然空白,亟待加强硬件投入。

2.1.2 培养农业信息专业人才

推进市场农业,急需培养一批熟悉农业信息网络、掌握农业市场信息的专业人才,要能善于收集和挖掘农业信息,并从繁杂的原始信息中敏锐发现、精心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为全县广大农民准确把握农业市场经济脉搏提供可靠依据。

2.1.3 拓展农业信息网络资源

市场农业需要面广量大的农业信息资源,要将政府、技术、企业、市场以及社会其他部门的信息分支网络进行联网并轨,拓展农业信息资源,并对信息进行加工、筛选,配置成比单项信息内容更广泛、时空领域更宽、功能齐全的综合性优化信息,丰富农业信息资源库,并在如东县范围内形成资源共享。

2.1.4 完善特色农产品网建设

如东县的特色农产品资源较为丰富,如狼山鸡、优质稻米、三元商品猪和苗猪以及特色蔬菜等等。要架构并完善特色农产品网,进而推介如东县特色农产品,扩大产品知名度,拓宽销售渠道,使如东县特色农产品走向更为广阔的国内、国际市场。

2.2 加强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

2.2.1 生产技术标准化

生产技术标准是农产品进入市场的钥匙。全县已制定各类生产技术规程91个,其中省级地方标准10个、市级地方标准21个。目前,绝大部分标准停留在企业标准上,标准化生产技术覆盖率也只有60%左右。从市场农业的角度看,首先必须将企业标准升级成地方标准乃至国家标准,使其按标准生产的产品得到更广泛的认可;其次要继续大力推广应用生产技术标准的力度,使标准化生产技术覆盖率达90%以上,以使如东县农业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2.2.2 基地环境标准化

要继续巩固、完善和提高国家生态示范园区建设成果,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投入品,确保基地土壤、灌溉水和大气环境达无害化标准。通过大力实施基地环境标准化,在 “十二五”期末,使如东县被认定的 “三品”面积达到耕地面积的90%以上,使基地的农产品得到市场和消费者的双重认可。

2.2.3 产品质量标准化

产品质量是如东县农业的生命线、生存线。如东县已获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63个,绿色食品20个,有机食品4个,为如东县农产品走向市场奠定了基础,但并没有完全铺平道路。因此,要进一步加强 “三品一标”产品、产地一体化认证工作,要继续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体系的建设,积极推行 “五统一”全程质量控制监管模式,确保监管措施到位,制度、记录齐全,监管成效显著。加强 “三品一标”监管,提高用标率,在规范用标的前提下,可包装的获证产品上市销售必须标识上市,进一步扩大如东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覆盖面。

2.3 加强特色农业承载体系建设

2.3.1 全力打造特色基地园区

(1)高起点规划园区。在 “十二五”全县农业发展规划中,全县按照统筹规划、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形成特色的原则,提出建设六大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和新建一批现代化农业园区的构想,园区规划的起点高,目标明确,强力吸引着资金、技术、信息等各种要素向着园区集聚。

(2)高标准建设园区。要面向市场,立足各镇农业资源,创新与龙头企业、重点企业的利益联结机制,农户与企业以高标准共同开发,协同建设好园区。极力做大规模,做强产业,做出特色。要在市场农业的框架下,使特色基地园区成为如东县农产品挺进市场、站稳市场和扩大市场的战略基地。

(3)高效益经营园区。要将基地园区内各类生产要素高速、优质和高效地运转起来,在农业高效益生产上下功夫,在开发名特优新产品上下功夫,在建品牌创名牌上下功夫,放大 “基地+品牌”的效应,形成基地园区农户与加工企业互惠互利双赢的格局。

2.3.2 强势推进项目农业建设

(1)强化项目建设。 “十一五”以来,积极争取各类资金开发农业,其中争取各级财政农扶持业项目250多项,获项目资金2.2亿元,引进4亿元以上资金集聚开发农业。通过项目实施,带动农业走进市场发挥了巨大作用。为进一步强化项目农业建设,仍要积极采取措施,挖掘项目农业的优势和潜力,把项目农业建设与 “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实施相结合,与招商引资相结合,与基地园区建设相结合,与农业资源综合开发相结合,最大限度发挥项目农业对如东县市场农业的推动作用。

(2)做强订单农业。让农民 “种时省心,产后放心”的订单农业在如东县种植面积中仅占到15%的比重。订单农业直接面向生产加工企业,由企业统一供种,统一进行技术指导,统一收购,其低风险的优势有力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通过多渠道寻找订单源,确认订单实,最大限度地规避订单带来的风险。让农民接受订单农业,参与订单农业,最终与企业分享订单农业带来的利益。

2.4 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

2.4.1 提升农民经纪人素质

目前,如东县现有从事农副产品营销的农民经纪人3.5万多人,他们常年活跃在农民与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和市场之间,日趋活跃的农民经纪人队伍,为全县农副产品的大流通,架起了四通八达的沟通桥梁。但如东县的经纪人队伍与市场农业发达地区相比,还需壮大。更重要的是要把提升农民经纪人的素质作为一个抓手,要组织他们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及科技知识,提高他们的素质;同时,要鼓励和引导头脑灵活、知识丰富、懂法守法、乐于服务的农民,充实到农民经纪人队伍中来,肩负起 “让农民直通市场”的重任。

2.4.2 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如东县现有农民专业协会530多个,其中兵房农副产品营销协会、河口镇禽业协会、苴镇河蟹业协会均进入江苏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50强。实践证明这些农民专业协会源自农村,植根农民,并以此服务农业,发展农村,富裕农民,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因此,要像扶持龙头企业和抓项目建设一样培育更多的上接市场、下联农户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引导和帮助协会建立平等决策、制度约束、合同约束、利益分配、风险调节等机制,使协会成为我县市场农业发展的积极参与者和有力推动者。

2.4.3 拓展农业科技服务组织功能

科技进步是市场农业的动力之源和发展之本。近年来,如东县县、镇两级为农服务部门为全县广大农民在技术指导、信息服务上做了大量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如东县农业经济的发展。为进一步推动全县市场农业的持续、快速发展,仍需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创新机制来拓展农业科技服务组织为农服务功能,促进科技与农户的有机对接,促进科技服务与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的有机对接,使科技服务组织真正成为农民生产的靠山,农民致富的强力支撑。

猜你喜欢
如东县园区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A Cool Journey
The First Lessons
如东县洋口港实验小学教师作品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A Harvest season.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