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就诊时间与临床症状的关系

2013-08-15 00:47:13陈小贞于运福杨鹏伟闫继锋
中国卫生产业 2013年2期
关键词:非典型典型心肌梗死

陈小贞 于运福 杨鹏伟 闫继锋

河南省胸科医院心血管六病区,河南郑州 450008

急性心肌梗死是常见的内科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日益增长,这与人们的生活水平以及饮食结构的变化是分不开的。根据研究资料,血管再灌注的效果与住院时间有着直接的联系,本次研究将本院2008年9月—2010年9月收治的8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分为典型组(749例)和非典型组(51例),分析患者就诊时间的分布特点,以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与就诊时间的内在联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2008年9月—2010年9月收治的8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分为典型组(749例)和非典型组(51例)。其中共有男性534例,女性266例。所有患者都依照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进行评判,均无重度或者中度的心功能不全、恶性肿瘤或者慢性肝功能不全等合并症者。

1.2 方法

对上述患者的入院资料进行详细的统计,对其临床症状进行分析。采用问卷的方法,调查患者的病历记录,主要包括主诉、现病史、既往病史和临床表现。对于生病体征不稳定的患者可以参阅病历或者带急救结束后追问。对所有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主要是对其心率、血压、氧饱和度、心电图、肌钙蛋白水平等进行检测。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将其分为典型组和非典型组。典型组的症状包括胸痛、呼吸困难和意识障碍。非典型组的症状主要包括胃痛、呕吐、腹泻等。

1.3 统计学方法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的一般情况

其中共有男性534例,年龄跨度为39~79岁,平均年龄为58.53岁。共有女性266例,年龄跨度为51~76岁,平均年龄为67.18岁。男性患者的平均年龄明显低于女性患者,其中共有男性534例,女性266例。共有749例患者的临床症状为典型性,共有51例患者的临床症状为非典型性。

2.2 患者就诊时间分布

典型组中患者的就诊时间平均为2.1h,明显低于非典型组3.3h,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典型组患者在12h内的就诊率高达92.39%(692/749),与非典型组的就诊率76.47%(39/51)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分析与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的就诊时间与患者的再灌注治疗有直接的关系。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的2~4h之内,患者很容易出现心律失常,极易导致患者死亡,严重影响其预后恢复。因此,争取抢救时间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医生应当进行缩短患者在住院之前的耽误时间,帮助患者及早开始治疗,而恢复心肌再灌注是赢得抢救时间的关键。本次研究以本院收治的800例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可以发现男性患者的发病年龄明显低于女性患者,而且患者的临床症状与就诊时间有明显关系。本次研究发现,典型组中患者的就诊时间平均为2.1h,明显低于非典型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典型组患者在12h内的就诊率高达92.39%(692/749),与非典型组的就诊率76.47%(39/51)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临床症状对于患者就诊时间的影响很大,因此应当加强患者对心肌梗死知识的了解度,以及早发现急性心肌梗死并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 因此,应当加强对急性心肌梗死知识的普及,加大群众对这一疾病的了解程度,这可以有效的缩短患者的就诊时间。同时,医生应当提高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警惕性,对非典型性症状的患者进行心电图以及相关检查,及早确诊,减少患者的就诊时间,这对于及早确诊、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有很重要的意义。

[1] 李琼,周业容,叶昱栋.60例急性心肌梗死就诊或入院时临床症状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1,8(19):282-283.

[2] 李江洁,钱激,马燕燕,等.急性心肌梗死的不典型临床症状和心电图表现[J].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2011,20(2):152-154.

[3] 高玉龙,张京梅,卢爽,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就诊时间与临床症状的关系[J].中国医药,2010,5(1):23-24.

猜你喜欢
非典型典型心肌梗死
用最典型的事写最有特点的人
非典型内脏异位综合征1例
多项式求值题的典型解法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代谢紊乱
典型胰岛素瘤1例报道
非典型肺炎的前世今生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非典型纤维黄瘤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