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

2013-08-15 00:45王新杰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 2013年2期
关键词:建筑施工裂缝混凝土

王新杰

(山东莱钢建设有限公司,山东 莱芜 271100)

浅谈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

王新杰

(山东莱钢建设有限公司,山东 莱芜 271100)

经济的发展带动建筑行业的发展,使施工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日渐突出,并有更严重的趋势。混凝土裂缝控制是建筑施工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在充分研究了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后,对实际中裂缝控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以减少裂缝的产生,提高施工质量。

建筑施工;混凝土裂缝控制;混凝土浇筑工艺;原材料配置;施工监测

经济的迅速发展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带动了建筑行业的发展,建筑施工工程量持续增加。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质量、技术以及效率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但仍存在一些较为突出且难以解决的问题。混凝土裂缝控制就是困扰建筑业的棘手问题之一,它的存在不仅会影响建筑的整体外观,还会影响建筑的使用功能,甚至可能危害人身安全。在建筑施工中产生的混凝土裂缝有微观和宏观两种,微观裂缝是指裂缝宽度小于0.005mm,无法用眼睛识别的,若建筑未超过其所能承受的负荷,通常情况下不会产生危害;宏观裂缝是指其宽度大于0.005mm的。

1 建筑施工中产生混凝土裂缝的原因

在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并不是无端产生的,它的产生有其规律可循。只有在充分了解、掌握实际施工过程可能造成裂缝原因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控制、防止裂缝的产生。

1.1 温度变化影响

混凝土在浇筑之后,会产生内部温度,内部温度是由水泥水化热温度、结构散热温度以及浇筑温度累加组成。水热化温度是由于混凝土硬化产生的,它能引起内部温度的急剧上升;与浇筑温度有着直接关系的是外界气温,外界温度越高,浇筑温度也随之越高,反之亦然。若外界温度变化过大,产生巨大的温差,就会形成较大的温度应力,从而产生混凝土裂缝。

1.2 混凝土收缩和原材料影响

混凝土是建筑施工中最为普通的建筑材料之一,它由水泥、砂石骨料以及其他材料混合而成,它具有与其组成材料所不同的特性,它是一种非均质脆性材料。由于材料及混凝土特性,在施工过程中会出现约束、变形等问题,混凝土硬化过程中,水分蒸发、混凝土收缩、体积减小、混凝土在模板的约束下无法随意伸展,当其收缩超过模板约束力时,会造成开裂现象。混凝土由多种材料组成,在混凝土中若混入吸水膨胀、失水收缩等材料或者是掺合料及外加剂等使用不恰当、质量不合格等,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抗冻性能等,加大产生裂缝的几率。

1.3 混凝土的配比不当引起的裂缝

在混凝土配料过程中需严格控制水灰比,若使用高强砼其取值应控制在0.24~0.38间,使用普通砼则要控制在0.6以内。在使用同品牌和强度的水泥时,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主要依赖于水灰比,这是由于水泥水化时,需要结合水泥重量的1/4,而在浇筑时为了保证必要的流动性,确保浇筑质量,通常使用较大的水灰比。但水泥水化后,残留的水分保留在混凝土中,形成水泡或气泡,在荷载的作用下,混凝土有效断面减少后产生应力集中,出现裂缝。

2 建筑施工中控制裂缝的措施

了解、掌握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不仅是要在浇筑前判断可能产生的裂缝原因,更要在浇筑后时时监测影响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根据原因提出相应的措施以解决这些问题,从根本上预防、控制裂缝的产生。

2.1 改进混凝土结构的设计

为了减少由于温度的变化所引起的混凝土裂缝现象,需要采用永久式伸缩的设计和中低强度的混凝土材料。同时通过设计一些合理的钢筋分布来增加承台表面的强度。上面这些措施并不能完全防止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因为结构裂缝产生的复杂原因是复杂的。本文经过总结实际的施工现场得出的经验表明:要尽可能地控制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就需要采取合理的设计方案和严格的施工措施,即使由于预案不足或者突发状况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有害裂缝,也要采用化学灌浆等方式在施工后期进行修复,以满足混凝土的设计以及使用要求。

2.2 加强对混凝土浇筑工艺的施工控制

由于混凝土自身有一定的泌水性,使得混凝土在骨料下沉的时候容易出现塑性收缩裂缝。所以要在初凝后到终凝之前的这段时间对混凝土的表面进行二次压光抹实处理。而在楼层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的二十四小时内,施工工作只能限于一些简单的前期准备工作:定位、测量、弹线等,禁止其余的大宗材料的吊卸等操作,以降低对未终凝的混凝土造成的冲击振动。在浇筑完成二十四小时至四十八小时,就可以吊运部分少量的小型材料,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分批次、分散就位置以及轻卸轻放。而到了浇筑完成后的第三天,楼面模板以及楼层墙板的正常支模施工工作就可以开始进行。最后为了减少混凝土的弹性形变,增强混凝土的刚度,加强抗冲击振动能力和适当地扩散应力,要铺设一层旧的脚手板或者木模板在新浇筑的混凝土表面,最终减少裂缝的产生。

2.3 合理、科学配置混凝土原材料

在混凝土配制时使用的骨料若吸收率及其所包含的泥量、干缩均较大时,混凝土的干缩性也会加强。此时可通过加入粉煤类或高效减水剂来加强混凝土的抗渗性和易性等能力,同时能够降低渗水和裂缝产生的几率。在混凝土配制之前还应对施工现场进行考察,综合考虑现场的实际情况,调整水泥、砂石等原材料的比例,有利于开展养护工作。

2.4 加强施工监测力度

在混凝土浇筑后,施工人员应该加强监测力度,掌握混凝土收缩变形程度以及温度等实时有效的数据,根据数据采取不同的施工活动。施工项目管理人员通过数据安排混凝土性能改善的工作,合理养护增强抗裂能力。在建筑施工中,良好的混凝土质量能有效地预防裂缝产生,特别是贯穿裂缝。若建筑发现贯穿裂缝后想恢复其结构的整体性是极为不易的,所以,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中要加强监测力度,防患于未然。

3 总结

混凝土裂缝问题是行业内公认的多发且难以解决的问题,其产生的原因有多个方面,控制技术及方法也会不同。在实际的运用中,需要根据施工环境和条件预先判断可能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预防、控制裂缝的产生,总结已产生裂缝的原因和规律,提出更有效的控制方法与策略,提高建筑使用性能,保障安全。

[1]唐景民.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的探讨[J].科技信息,2011,(5):753-803.

[2]王莉娜,赵斯坚.浅谈高层建筑混凝土裂缝形成原因及控制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9).

[3]吴旭新.混凝土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措施[J].建筑知识,2011.

TU74 1

A

1671-3362(2013)01-0123-02

王新杰(1970-),男,山东新泰市人,本科,中级职称,研究方向:混凝土。

猜你喜欢
建筑施工裂缝混凝土
混凝土试验之家
碳酸盐岩裂缝描述七大难点
混凝土预制块模板在堆石混凝土坝中的应用
混凝土,了不起
地球的裂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