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 巍
(宁夏回族自治区消防总队 防火监督部,宁夏 银川75000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健全完善的科学的消防标准制修订体制,对于促进我国的消防事业发展的具有重要的作用。当前,消防标准化的实施有助于实现消防事业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目标,消防标准化,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消防发展的效率,在消防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消防标准制修订工作的规范,是消防标准化的重要基础,消防标准制订体制与程序的健全完善,有助于提高标准制修订工作效率,增强标准间的协调。当前,积极借鉴国外消防标准修订工作的先进思路,结合我国实际,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消防标准制修订工作,对于实现消防标准修订工作的规范,实现我国消防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的《标准化法》规定了我国的标准制修订管理模式,按《标准化法》的相关规定,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全国标准化工作。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分工管理本部门、本行业的标准化工作。即我国的标准化工作主要采取实行“统一管理、分工负责”的管理模式。我国消防标准化工作虽然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两部法律作为依据和技术支撑,但在实践过程中,却缺少具体的消防标准化管理办法。朱力平等学者认为,在我国消防标准化工作发展的过程中,目前尚缺少具体的消防标准化管理办法,存在着消标委及其各分技委与公安部消防局科技处及部属院校、研究所科技处两个体系,职责与分工的交叉,容易导致职责的错位,使标准化工作相互脱节,相关标准的技术内容不够协调,且标准过于繁多不便使用。而且两个标准体系的标准制修订过程相对独立,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标准化工作的脱节,在一些技术内容上经常出现不相协调的问题,无法满足消防工作的需求。
美国消防管理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民间组织为主体、政府参与的标准化管理模式。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NIST)作为美国政府中唯一的标准化官方机构,负责标准化进程的技术保障工作。美国标准学会(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s Institute,ANSI)等社会化标准组织,一般不参与标准制定,标准是由相应的标准化团体和技术团体及行业协会和自愿将标准送交给ANSI批准的组织来制定,同时ANSI起到了联邦政府和民间的标准系统之间的协调作用。美国不但政府机构可以根据企业和非官方协作的要求时自己制订消防标准,一些州和地方政府及非官方机构也可根据需要申请和制订自己的消防标准。
我国的消防标准制修订组织是经过长期的探索逐步建立起来的,消标准委在整个组织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其作为全国性的消防标准化工作组织机构,其成员多来自于公安部消防局各部门、天津、上海、沈阳及四川消防研究所、部属高等院校、质检中心、消防产品生产企业及其他相关部、委、院、所等基层单位,且在公安部消防局设秘书处。下设消防定灭火系统分技术委员会,火灾报警系统等十个分技术委员会,负责消防标准化的日常工作。而在消防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修订的过程中,主要有消标委、公安部消防局、制定消防标准的联合工作组等机构组成。同时,一些与消防、防标准化工作机构,其委员多由来自消防科研一线、产品生产、产品检测和教学等方面的专业人才组成。
美国的消防标准化组织则机构主要采取政府和民间相结合的策略,在标准的制订过程中,一般强调社会化和市场化的原则,形成了由政府指导和监督、行业协会负责、消防专业机构起草,然后在征集全社会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消防相关标准。而反观我国消防标准化工作,其主导机构都是政府部门和政府指定的事业单位,多通过行政审批手段发布相关消防标准,在标准的立项、起草、征求意见、审核、和发布过程也过多的依赖行政审批手段。
对于我国当前的消防标准化工作来说,必须尽快解决消防标准制定和修订工作各自独立、脱节严重的现状,要在借鉴ISO和NFPA等先进标准机制的基础上,加强标准制修订过程的协调,以达到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的目标。要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在消防制修订机构、民间消防协会和生产厂商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制定我国全面系统的消防技术标准体系,对于当前的建筑防火、信息化消防系统设计与施工方法、消防产品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以及消防监督手段等方面予以规范。尤其针对火灾安全基本对相关标准进行制修订,探索在产品标准中增加管理方面要求的相关内容,加快进消防标准制修订与国际惯例的接轨。统一工作机制即在消防标准的制修订过程中采取技术委员会制度,将当前消防标准化工作中的消防标准和制修订工作尽快进行并轨,使其统一在全国消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领导下运作。根据消防事业发展和社会经济建设的需求,统一制修订工作计划,按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和消防事业发展需求制定协调合理、分工恰当的年度消防标准制定修订计划,对相关标准编制原则和手段进行统一,原则上要按照国际通行规则编写相关标准,以促进我国消防标准制修订程序的国际化。
结合消防标准制修订程序的发展要求,改革消防标准制修订程序,全力拓展标准制修订计划来源渠道,在标准的制修订过程中,充分吸取社会中介组织、企业和个人的意见与建议,使他们在征求意见和讨论过程中,都能表达出各自的利益诉求,在标准的制定过程中,体现他们的意志,从而增强标准的透明度,协调政府、标准制定者、消防部门、生产商和民众的的利益和要求,确保标准制定效率的提升。尤其要关注标准制定过程的市场化改革。要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加强市场需求的调研,在标准中充分融入市场的需求,符合企业实际情况和需要。重新划分相关各方在制修订过程的职责,强化“消标委”在协调和审核标准方面的功能,弱化其监督和制订方面的职责,发挥民间消防团体和协会作用,在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多参考和借鉴民间标准,并在立项、起草、审核通过阶段,拓宽意见征集渠道,多方征求各方意见,提高标准的可执行性和制订效率,增强在国际标准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进一步拓宽消防标准制修订的经费来源渠道,借鉴国外经费保障机制,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经费保障机制。在标准的制修订过程中,可对一些消防协会团队给予差别政策,通过协会与企业的协调,适当吸收企业和民间的资本,采取多处方式,促进消防标准出售,成立消防标准经营实体,向企业提供消防产品认证和检测服务,拓宽消防标准制修订的经费来源。
要结合国际消防标准制修订程序的先进理念和方法,健全完善我国消防标准制修订程序。注重征求意见阶段的程序,对消防标准征求意见稿的审查,必须进行最细致全面的审查,在通过此阶段审查要发现标准草案存在的局限和主要问题。在标准征求意见稿完成后,可由项目编写组所在单位相关专业专家进行预审,对一些关键和国家重点项目必须扩大审查渠道,尽可能邀请有关单位的专家审查讨论。经过层层把关修改后,然后在最短的时间内发送到全国消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相关的分技术委员会的委员、通讯委员和相关的科研、生产厂家,尽可能广泛地征求意见。对于编写方法是否合乎有关的标准规定、标准适用范围是否合理、技术标准是否先进、安全可靠、是否尽量采用了国际先进标准充分征求相关各方的意见。才能进一步增强标准的实用性和可行性。在标准的审查阶段,要正确选择会审和函审。一般来说会审的效果相对较好,函审的效果差。针对我国这两种方式运用中的混乱状况,要在制修订程序中明确无论是函审还是会审,都必须征求大多数人同意,至少有四分之三以上的审查人员同意才算标准通过,并在会审过程中写出会议纪要和函审结论,要求相关人员签字。
在消防标准制修订过程中,要促进我国消防标准向国际标准的转化步伐的加快,针对我国标准滞后的现状,要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在标准制修订过程中,要加大与ISO和其他发达国家的沟通力度,争取将本国标准制定成国际标准,尽力将我国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学协会标准推向世界,这样就能在国际贸易中取得优势,促进我国消防产业的快速发展。在强化采标工作的同时,要结合我国消防标准发展的新趋势,发挥我国消防科研领域中的优势方面,结合我国接手承办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21/SC6秘书处工作为契机,借助我国在泡沫、干粉灭火剂及其灭火系统领域的国际标准化制定过程中的优势,进一步理顺消防制修订管理体制,引入ISO及发达国家的先进消防标准管理理念,进一步推动我国标准制修订的快速发展。
对于消防标准制修订过程来说,标准与规范之间的协调配套具有关键的意义。针对我国一些消防机构,标准与规范之间建立存在的脱节问题,要加大机构和相关规范的整合力度,对消防管理机构、社会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等方面的信息进行有效整合。在暂时保存现有机构的现状下,努力推动消防制修订工作的整合,尽快形成一套协调统一的消防标准和规范制修订机制。要结合统一标准体系、统一工作计划和统一制修订机制的原则来解决消防标准与规范制修订工作各自独立、相互脱节、不能形成合力的弊端。要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对产品标准、产品性能要求、试验方法、设计、施工、验收等过程进行严格审核,尽快将其统一纳入一个标准体系,而能像现在这样分为若干的标准和规范,这样在标准制修定过程中就可以充分开展协商讨论,制定出统一的可执行性较强的标准,有利于增强我国消防标准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通过研究中外消防标准制修订方面存在的差异,提出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我国消防标准制修订工作的效率、完善我国消防制修订体系的建议。对于促使我国消防标准制修订工作与国际接轨,将我国的消防标准推向世界,对不断提升我国消防标准的国际地位,更好的发挥我国在国际消防标准化进程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1]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际标准化教程[M].北京:中国标准化出版社,2004.
[2]ISO Central Secretariat,ISO/IEC Directives,Part 1 Procedures for the technical work[R].Switzerland:2004.
[3]李凤云.美国标准化调研报告[R].北京: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2004.
[4]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s Institute.National Standards Strategy for the Untied States[R].Washington:2000.
[5]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s Institute.Overview of the U.S.Standardization System[R].Washington: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