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

2013-08-15 00:54:11张素珍
科技视界 2013年20期
关键词:机电设备隐患机电

张素珍

(大同煤矿集团 轩岗煤电有限责任公司六亩地物业管理公司,山西 原平034114)

0 引言

现代化煤矿的标志之一就是机电化的程度,随着科技的发展,应用于煤矿的机电设备种类和数量都在逐年增长。由于煤矿的安全生产是煤矿企业最为重要的一点,而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则是煤矿正常生产的前提,如果矿井的机电设备发生故障,将不仅仅会影响生产作业,更容易对工作人员造成巨大的威胁,因此建立科学完善的机电设备管理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且在特殊的安全要求下,煤矿机电设备的价格也十分昂贵,据统计,煤矿机电设备的费用支出已经占到了煤矿开采成本的四成左右。

煤矿机电设备种类繁多,运行条件一般比较恶劣,运行时间较长,设备老化率较高,这些原因使得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难度变大。而如何通过科学的手段做好管理,使现有的资产能够充分发挥其最大效率,做到机电设备维护更换工作不影响煤矿生产计划,这对于现代煤矿企业的管理者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1 煤矿机电设备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

1.1 目前国内国外的煤矿机电安全管理系统还很不健全,对这块做小做细的很少,大多数的机电安全管理系统只是单纯实现了安全隐患的收集分析、录入、查询的简单功能,缺少统计评价,系统决策的作用。

1.2 由于传统的机电安全隐患信息管理手段落后,大量危及到企业安全生产及可能导致事故的隐患信息不能及时得到分析,因此延误了隐患的及时消除,导致事故的发生。没有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1.3 缺乏对决策信息的支持,现行的企业大多是凭借个人经验和主观意识来进行决策,其决策所需的信息,从时间上不能保证连续性和动态性,空间上不能保证全面性,影响决策的可靠度。

1.4 煤矿安全检查安全隐患等级鉴定及隐患评价,现行煤矿企业只是人为简单的将隐患分为三个等级,这种等级划分是合适的,但三个等级是非定量化,非数值化的模糊概念,既没有从微观角度将隐患进行等级细分,又没有从宏观角度依照隐患发生的频率、波及范围,后果等方面综合评价隐患系统单元。

1.5 对矿山机电隐患的辨识、机电安全评价技术研究不够,难于掌握生产系统中的实际潜在隐患并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1.6 对煤矿机电隐患的控制理论研究深度不够,理论不健全,未建立完善的信息基础,事故预测和有效控制的定量准则不够科学。另外,机电隐患控制技术和管理不完善,信息采集手段相对落后,运行可靠性低;信息采集,分析决策和管理未形成一体化。

2 煤矿机电设备点检体系

点检制体系是以点检为中心的设备维修管理体制。虽然各个企业根据各自特点推行不尽相同的点检制,实行全员生产维修(TPM)的一些企业所推行的“三位一体”点检制和“五层防护线”的做法仍可以借鉴。“三位一体”是指岗位操作工人的日常点检,专业点检员的定期点检和专业技术人员的精密点检三位一体。“五层防护线”是把岗位操作工人的日常点检作为第一层防护线;把专业点检员的定期点检作为第二层防护线;专业技术人员的精密点检作为第三层防护线;在此基础上,对上述点检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技术诊断和倾向分析,做出决策,这是第四层防护线;第五层防护线是每半年或一年一次的精密检测。

点检制是指点检员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周期,对设备规定的部位进行检查,以便提早发现设备的异常现象和故障隐患,及时采取防范措施,使设备正常运行的设备管理方法。设备点检制既是一种检查方法,又是一种制度和管理方法设备点检制的特点:

(1)定人。按区域、设备或人员素质设立设备兼职的和专职的点检员。

(2)定点。明确设备容易发生故障的部位,明确设备的点检部位及点检项目和点检内容。

(3)定量。使用科学技术进行劣化倾向的量化检测。

(4)定周期。根据生产和维护保养计划,对所有设备的点检部位,制定各自的点检周期。

(5)定标准。根据生产厂家提供的技术要求,制定出每个点检部位的判断标准。

(6)定点检计划表。点检计划表又称点检作业卡,指导点检员按规定的路线作业。

(7)定记录。包括点检记录、异常记录、故障记录及劣化倾向记录,有固定的格式。

(8)定点检作业流程。明确点检作业和点检结果的处理流程。如急需处理的问题,需要通知维修人员检查、维修;不急处理的问题则应记录下来,等待计划检查处理。

3 煤矿机电设备的综合管理

“设备综合管理”是我国设备管理人员总结了过去几十年设备管理维修工作的经验,并广泛吸收了从国外引进的有关设备综合管理理论和实践经验,经过我国某些企业试点验证的基础上加以归纳而形成的,是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化设备管理的基本制度和方法。

所谓煤矿机电设备的综合管理,就是在继承传统设备管理的有益方面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对设备寿命周期(从规划、设计、制造、采购、安装、使用、维护、修理、改造、更新、到报废)的全过程,从技术、经济和经营管理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和管理,管好、用好、修好、改造好设备,不断改善和提高企业装备素质,充分发挥设备效能,以提高设备综合效率和追求寿命周期费用的经济性为目标,从而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服务。

设备综合管理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生管理,两个目标,五个结合”。

(1)一生管理

一生管理,是指设备从规划、设计、制造、安装(前半生),到使用、修理、改造、更新直至报废(后半生)全过程的寿命周期管理,这是与传统设备管理即只管理设备维修这一段的主要区别。

(2)两个目标

这是指提高设备综合效率和追求寿命周期费用的经济性。目前寿命周期费用已成为国际上设备研究领域的一个主要课题。

(3)五个结合

五个结合就是坚持设计、制造与使用相结合,维护与检修相结合,修理、改造与更新相结合,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设备综合管理是对我国传统管理的重大挑战与突破,对改变和克服我国在设备管理工作中长期存在的种种弊端,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在一些工业部门和城市以及大批大中型企业中试行,以提高设备综合效率,追求寿命周期费用的经济性为目标,使企业的设备构成和技术状况有所改善,有利于企业的技术进步和产品的更新换代,从而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设备综合管理的确立,为我国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设备管理基本制度和方法创造了条件,并将进一步深入设备管理维修体制的改革,为加速实现我国设备管理现代化奠定基础。

[1]曲冬,杜艳华.煤矿机电设备维修技术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煤矿技术,2009(2):28.

[2]孙广军.煤矿机电设备管理系统的优化[J].科技资讯,20079(1):20.

[3]郭丙志.点检制度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河北煤炭,2010(5):28-29.

[4]陈齐.矿山设备的剩余寿命预测技术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0:8-9.

猜你喜欢
机电设备隐患机电
隐患随手拍
隐患随手拍
互联网安全隐患知多少?
大众科学(2022年8期)2022-08-26 08:58:38
隐患随手拍
论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接地的重要性
土木建筑和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施工技术探讨
简述机电自动化在工程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高速公路站级机电维护管理模式创新探讨
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分析
机械制造过程中机电自动化的应用
电子制作(2018年10期)2018-08-04 03:2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