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玲
(华南理工大学 图书馆,广东 广州510006)
什么信息服务?信息服务是信息机构向用户按一定方式提供信息的过程。作为图书馆,信息服务主要体现在图书馆利用自己生产的信息商品、拥有的信息资源或信息设备,在特定的时间内满足各类用户的信息服务需求。图书馆的主要的信息服务平台仍然是图书馆网站,但这些网站在移动端的体验如何呢?
根据对国内各大高校图书馆网站的了解,发现这些传统图书馆网站基本都是只针对PC界面开发的,并没有针对移动端体验进行优化,多少都具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超长的页面加载时间。2)无限制的使用flash及图片。3)页面排版过长。4)使用iframe框架。这些网站在移动端的体验均大打折扣。
截至2013年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占比已达79%,其中Android份额为51.4%,较去年第四季度高2.8个百分点,其次是塞班系统,市场份额为 23%。iOS(苹果)位居第三,市场份额为 19.9%。据IDC统计报告显示,单以2012年计算,中国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大约有1.82亿部。根据此前的报道,中国通过手机上网的人群已达4亿。
根据艾瑞咨询网民网络行为连续性研究系统iUserTracker数据显示,2013年Q1社交服务季度覆盖人数达到4.30亿,在总体网民中的渗透率达到94.1%,趋近于传统的主流网络服务。社交作为互联网的主要网络服务,发展稳定。社交服务在PC端的增长趋于成熟,而在移动端的发展正处于蓬勃兴起时期。SNS、微博和社区等主要社交服务,与移动设备的即时性、随身性、私密性相结合,能够让用户随时随地与好友互动,参与话题、获取资讯等。这使得社交服务在移动端的流量迅速增长,同时,社交属性也成为当前app的主要特性之一。[1]2013年2月,微信月度使用时长达到2.6亿小时,新浪微博app端浏览时长达到1.3亿小时。微信与新浪微博在移动端优势突出。[2]
微信是腾讯公司推出的,提高类Kik免费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聊天软件。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网页快速发送语音、视频、图片和文字。微信提供公众平台、朋友圈、消息推送等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摇一摇、搜索号码、附近的人、扫二维码方式添加好友和关注公众平台,同时微信帮将内容分享给好友以及将用户看到的精彩内容分享到微信朋友圈。2011年1月21日,微信发布针对iPhone用户的1.0测试版。2013年1月15日,微信用户数突破3亿。[3]微博,即微型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等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最早也是最著名的微博是美国twitter。2009年8月中国门户网站新浪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成为门户网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微博正式进入中文上网主流人群视野。2011年10月,中国微博用户总数达到2.498亿人,成世界微博人数第一大国。[4]
微博,是由微博主发一条微博,然后粉丝就可以通过看自己的微博主页就能看到微博主发的内容了,但是现在大多数人关注太多,容易被推送对象看到的其他消息混杂在一起,所以推送的效果就打了折扣。虽然现在微博通过分组可以查看到,但与微信相比效果一般。微信的特点是点对点发送消息,定位精准,微信公众平台帐号发一条群发消息,所有关注的人都会收到这条消息。而且由于腾讯限制了推送次数,一般不会对用户构成骚扰,读者接收程度较高,推送效果较为理想。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图书馆开通官方微博或微信公众账号就显得十分有必要。在社交媒体迅速发展的今天,部分高校图书馆与时俱进,开放了微博和微信平台。
下面以微信为例介绍一下国内做的比较好的几所高校图书馆:
清华大学图书馆提供了 “水木华章”、“清图快讯”、“新书放送”、“图影书声”、“清华藏珍”、“特藏组曲”、“我的大学,我的图书馆”等内容。
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推送频度较高,基本做到了每日推送,相当于是一家电子杂志。
支气管哮喘是包括气道结构细胞、炎性细胞在内的多种细胞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6-7]。免疫学认为, Th2细胞活化后可以释放IL-4等炎性细胞因子,引发IgE介导的免疫反应,抑制Th1细胞分化与功能[8-9]。支气管哮喘的重要发病机制为Th1细胞表达下调而Th2细胞表达上调使机体出现免疫失衡所导致,因为Th1细胞激活后能释放IFN-γ,拮抗IgE等引起的变态反应,抑制 Th2细胞分化与表达[10-11]。研究发现,哮喘患者病情处于发作期及缓解期时, Th2细胞分泌的例如IL-4等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水平上升,而IFN-γ表达水平下降[12]。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图书馆功能更为强大,把读者手册的精华浓缩在微信平台中,通过菜单的形式“微信能干什么,借还书相关,数据库相关,随书光盘下载,馆际互借,文献传递,图书馆概况,开放时间,新书通报,借阅排行,馆舍风貌,视频资料”分门别类,让读者自行查询图书馆的规章制度和开放时间等信息,这就比一本冷冰冰的读者手册来的有效的多。
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图书馆微信里,读者还可以:
1)咨询解答问题,工作时间与读者互动交流。
2)分享读者的书评,可以恢复您的书评,心得体会,工作人员精选后共享给大家。
3)分享读者推荐的网站,数据库,您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好的网站,数据库等资源都可以推荐给图书馆,从而分享给更多的人。
4)向图书馆推荐购买图书。
而这些部分是由图书馆内部整合了各个部门,由专人去收集问题,反馈解答,这样就把图书馆的主要的核心业务统一在微信平台下了。实现了图书馆的网络化,移动化服务模式。
云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微信平台则做到了:
1)消息推送,将我馆资源试用、讲座、精品图书等消息推送给师生;
2)自动智能应答,提供我馆开馆时间、馆藏分布、参考咨询服务、数据库使用等问题的自动应答服务;
3)应用功能,师生在图书馆网站提问后,通过微信查询答复内容。
而华南师范大学有学生则通过自行编写程序,抓取该校图书馆OPAC页面来查询图书书目和馆藏信息,可以看出高校学生对于微信平台的需求还是比较旺盛和迫切的。
图书馆目前利用微信的手段相对单一,有不少仍处于测试阶段,并基本只利用了自动应答模块,以及每日的推送功能。并未涉及到与其他系统对接。如上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的案例中,如果由图书馆后台与微信服务器实现对接,让读者可以查询图书的同时,还可以完成续借,预约甚至缴交借书超期费用等功能,读者利用手机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节省时间精力,图书馆也减少与读者之间的纠纷。有条件的图书馆应当也有必要在微信平台的基础上搭建自己的服务器,在微信平台与图书馆内各系统(图书馆自动化系统ILS,通借通还平台,失物招领平台甚至座位预约平台)之间搭起一座桥梁,从而使读者更方便快捷的利用图书馆资源。
在加强移动终端体验后,图书馆能够做到哪些事情?
1)加强与读者的联系,图书馆与读者不是完全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读者本身也参与到知识的整理、生产中来,比如读者撰写的书评,可以被其他读者看到,评价,从而形成一种读者之间的互动。
2)整合图书馆资源,以统一界面向读者提供服务。将图书馆提供的基础服务如借还书续借预约服务与流通部门,数字资源部门,参考咨询部门,技术服务部门整合起来。由技术服务部门提供支撑,其他部门提供加工的信息资源的搜集整理。
3)图书馆的服务状态即时推送:比如临时闭馆,消防演练,讲座通知,系统临时故障,新增数据库试用等等。
4)图书馆的服务扩展:一些新的服务可以逐步扩展,例如申请找书、座位预定。读者缴费等等。在移动端尽量实现一站式处理各种问题。一些以往需要读者跑到图书馆才能解决的问题,尽量做到可以在移动终端上完成,这样节省了读者的时间和精力,图书馆也相应会有更好的服务评价。
移动互联网时代读者使用手机登录移动终端的频度和时间均越来越多。高校图书馆需要与时俱进,与读者密切沟通,积极研究开发在移动终端的新思路,努力将图书馆核心业务与移动终端连接起来,并在此基础上扩展服务。利用微信,微博等平台,增加服务渠道,提升服务品质。
[1]艾瑞咨询:社交服务终端现差异 微信微博移动端优势凸显 http://web2.iresea rch.cn/sns/20130506/198962.shtml[OL].
[2]艾瑞咨询:2013 年第一季度社区交友核心数据发布 http://news.iresearch.cn/zt/20 2413.shtml[OL].
[3]百度百科.微信词条 http://baike.baidu.com/view/5117297.htm[OL].
[4]百度百科.微博词条 http://baike.baidu.com/view/1567099.htm[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