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晓阳
(揭阳市高级技工学校,广东 揭阳 52200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计算机的应用越来越普及,成为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不可缺少的工具,同时,当今社会对计算机相关人才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因此,在高校尤其是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技工院校,计算机已经成为了一门必修课,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近年来,技工院校的计算机教学幅度和深度不断加强,为社会培养了许多优秀计算机应用型人才,但是其教学方面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本文首先阐述技工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的特点和目标,其次,对我国技工院校目前的计算机教学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给出了技工院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笔者自身从事计算机教学的经验,提出了技工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方法和改革措施。
计算机基础课程具有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特点,主要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让学生能够利用计算机去解决日常问题,甚至是专业领域中的问题。其教学内容主要有:计算机基本常识、Office办公软件、操作系统和网络搜索引擎的应用等,教学内容的安排既有连贯性,又有相对独立性[1]。
作为我国高职院校,培养目标应充分体现在“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本位”,在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强调实践操作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高职计算机基础能力的培养应注重以下两个方面[2]:一方面,是实践操作和动手能力。例如,文字处理、Office办公软件的熟练使用、数据库系统的建立和维护管理、掌握浏览和搜索信息、收发电子邮件的方法等。另一方面,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要能够认识计算机设备的各部分及其结构特点,具有计算机系统安装、配置和调试能力,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比如系统的安装与备份、常见故障的检测和排除等[3]。
面对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技工院校教育中应当更注重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近十年来,技工院校的教育迎来了全新的课程改革,在改革的大潮中,计算机专业教学也由原来的重视理论、忽视能力培养的模式,逐渐向以学生为主体的“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过渡,并取得一定的实际效果,然而技工院校在计算机专业教学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
目前,在一些技工院校教育教学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重理论轻实践”、“理论实践各自独立”甚至“师傅带徒弟”的教学方式仍然存在,严重限制了实践性较强课程的教学,尤其是类似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例如,仍有很多技工院校由于缺乏硬件设施,计算机教学大多数是依靠教师的课堂讲解,学生很少有实践操作的机会[4]。当前技工学校的很多计算机教学还是延续着陈旧的理论课和实操课程分开来上,理论和实操有些脱节。
技工教学要跟企业人才需求进行无缝接轨。计算机是发展非常快的专业,如果还是传统的理论为主的教学,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虽然能从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获得一些计算机相关等级证书,但到企业根本就是书呆子。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教学方式虽然直观,但是对学生的自我提高产生很大的阻力,特别是从事计算机专业的工作,要求不断学习新的技术。企业现在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在提高,不仅对简单的办公软件的应用,还要会对计算机日常一些应用软硬件进行维护和管理,要求能力的自我提升。
教材内容不恰当、课程结构不合理,缺乏当前技工院校进行改革的一体化教学所需的教学内容,是当今国内技工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理论上说,教材是对已成熟计算机技术的总结,这就要求学校在选教材时尽量考虑到该学科的发展状况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面对当今社会企业的需求,如果还是理论一本和实操一本各自为战,甚至只局限计算机理论知识为主的教材,计算机课程就不能达到培养市场所需求的合格人才的目标。
另外,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版本不断更新,而我国各院校的计算机课程结构过于僵化,相应的教材内容相对滞后,同时忽视学科与学科的结合、学科与社会需求的结合[5]。例如,当今企业面临的竞争非常激烈,所以他们所渴望的企业员工是能为他们冲锋陷阵的。现在的网页制作要求对网页的内核技术非常注重安全性、速度、易找,所以以前的以表格布局的简单HTML已经远远不够了,而是需要市场比较有竞争力的云技术、AJAX、css等。一方面,学生认为教材内容跟不上时代,比较落后,从而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另一方面,也与当今社会对新型人才的需求脱离,相对而言,新技术的的应用对当前信息网络高度发达起重要作用。
计算机课程同时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特征,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应该让学生在做中学到相关的知识,也就是现在技工院校提倡的“一体化”教学模式。但是在很多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的模式仍是“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地听”,仍处于填鸭式教学的状态,同时,给学生做大量的练习题目,忽视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信心的培养。这样的教学模式过于抽象单一,缺乏对学生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同时计算机知识比较抽象性,如果学生没有机会参加计算机实践活动,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会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6]。
很多技工院校由于老师对习惯了传统教学方法一时要改变整个模式就感觉不是很习惯,嫌麻烦,不愿意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同时教学资源的限制,硬件设施比较落后,有的计算机教学仍然采用黑板板书的方式,学生甚至没有或很少有机会进行实际操作,这样往往导致教学质量很低。学生花了很多时间,却难于掌握所学知识。
计算机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应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也应该亲自动手操作,以提高动手操作能力。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许多高职院校已经更新了计算机基础设备,基本能满足学生上机操作要求。然而,由于学生上机过程中,对电脑的使用不当,可能导致电脑产生一系列问题,例如,系统损坏开不机、电脑中存在许多病毒和漏洞、显示器损坏等等,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久而久之,将会累积出现更多更严重的问题,而很多高职院校对于计算机设备的管理力度不够,他们只管“电脑实物”在实验室,而不对电脑是否能正常使用进行及时清查。
近年来,随着电化教学的发展,许多技工院校的教学硬件设施得到了改进,采用了投影、PPT等教学手段,但这些对于计算机教学的效果还不够理想。主要因为多媒体或PPT课件仍是静止,无法实时给学生展示操作过程。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独立,不利于信息交流互动。其实,很多老师忽视了当今网络上有很多针对类似计算机课程教学的专业软件,专门用来辅助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而大多院校很少重视和利用这些资源。
技工院校应根据社会的需求,在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自我提升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技术型和应用型人才。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及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上课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做中学的教学方式。只有在做中学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注重学生学习新技术习惯,让学生学会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对于计算机课程来说,不应当再将通过计算机相关证书考试作为其教学目标,而应当更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古语有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材是教学的主要工具,只有选好工具才能事半功倍,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对于技工院校而言,计算机教材要结合学校硬件设施水平,选择内容循序渐进,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性和清晰明确的例题步骤。笔者认为工业机械出版社的《计算机网络一体化课程》比较适合技工院校计算机网络教学,它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7]:
1)面向工作的需要精选丰富的实例,培养目标性比较强;
2)以任务书的方式引导学生在做中学;
3)融工和学一体,突出了实践性、实用性和岗位性;
4)提供了丰富的训练和拓展素材,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视野。
合理课程标准的制定也是非常重要的。《计算机网络一体化课程》是以就业为导向。从计算机网络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岗位技能要求为中心,组成多个教学项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学生岗位能力的培养而不仅仅是技能。每个以项目、任务为中心的教学单元都结合实际,目的明确。教学过程的实施采用“工学一体”的模式。理论知识遵循“够用为度”的原则,将考证和职业能力所必需的理论知识点有机地融入各教学单元中。边讲边学、边学边做,做中学、学中做,使学生提高了学习兴趣,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加强了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教无定法,在以一体化教学模式为基础的同时,根据实际灵活调整和尝试,例如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比较简单枯燥,很多学生对这些内容缺乏兴趣,因此,教师应该改革陈旧的教学模式,多尝试一些创新和新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只有在提高学生的兴趣的前提下,才能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笔者在计算机教学中曾尝试过许多教学手段和方法,下面介绍几种效果不错的方法:
1)演示与实践法。借助机房中多媒体投影仪等设备,教师可以很方便地采用演示和实践法。进行分组每组代表的学生可以利用本节课的知识来当老师给其他同学上课,这样主动性成分就更大了,更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比赛激励法。比如讲授Word软件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个比赛游戏,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设置自己的简历表,由教师和学生一起评比,评出最佳设计奖、最佳个性奖和最具创意奖等。尽量让绝大部分学生都得到奖励,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又不致伤害学生信心。
3)比喻法和实物法。有些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学生比较难理解的接受,教师应采用“化繁为简”的方法,将深奥的理论简易通俗化,也可结合实物进行讲解,这样可以加强学生的记忆和理解。同时,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多参加学校内的报刊和宣传海报的设计等,将课堂上所学习的知识真正运用到实践和生活中,通过参加这些活动,不仅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和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还为将来的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另外,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学习能力和主动性,进行分层次的教学和管理,因人施教。这样既能使能力强、基础好的学生学到更多知识,又不致使基础差的学生失去信心和学习兴趣。
在充分利用电化教学设备的基础上,教师应该增加先进教学软件对计算机教学的辅助。目前有很多为计算机教育设计的软件,如“传奇2”软件,教师可以利用它远程控制学生正在使用的计算机,看到学生的操作过程,同时学生在自己的计算机上可以实时看到老师的操作演示过程。在上课时,学生有问题可以发送“即时消息”,教师便可通过“即时消息”的方式实时地解决学生的问题。它的好处在于:优化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学、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网络上的教育资源越来越丰富,而且已经逐渐公开化、共享化,大大解除了计算机教学的时空限制。在网络上,教师和学生能搜索到电子教案或者视频教学录像、试题库和实验工具软件等,在课余时间内,学生在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料,进一步深化学习。
技工院校的计算机教学是以培养企业计算机岗位人才为主,尤其要注重对学生技能的培养,教师应该在实际教学中不断积累和总结经验,优化教学内容、引进项目教学方法、注重工实一体,让学生在完成给定任务的同时学到相关的知识,增强岗位实际操作能力,提高自学能力,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1]金希萍.浅析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J].现代阅读,2011(6):29.
[2]沈颖.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问题的研究[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5(1):120-121.
[3]王睛.论高职计算机教学的特色[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62-65.
[4]郑莹.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改革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1(15):181.
[5]沙晶晶.计算机教学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法[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0(10):82.
[6]王睛.论高职计算机教学的特色[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62-65.
[7]李文华,徐凯.新编计算机文化基础[M].6 版.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8]黄景容.技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