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网线损管理问题研究

2013-08-15 00:54:54李宏云
山东工业技术 2013年11期
关键词:功率因数电能表损耗

李宏云

(国网冀北滦县供电公司,河北 滦县063700)

1 线损管理的技术措施

1.1 采用节能型电气设备

1.1.1 采用节能型配电变压器

S11 系列以上的变压器、非晶合金变压器是目前推广应用的低损耗变压器,空载损耗较S9 系列低30%左右,其负载损耗与S9 系列变压器基本相等,如果能将高耗能变压器更换为节能型变压器,将会大大提高经济效益。合理选择配变容量,保证配变的负载率在合理水平,配电变压器容量与用电设备的容量比以1.5:1~2.5:1 为宜,配变负载率在额定容量40~70%时,配变处于经济运行状态,效率高,损耗低。农村电网负荷率低,铁损占农网线损的比重较大,一般负荷在配变容量60~70%时效率最高,低于30%算是“大马拉小车”。要避免配变长期处于空载运行状态或“小马拉大车”状态,以达到降低损耗的目的。

1.1.2 采用电子式电能表

由于县公司农村每户用电量很少,使用不同种类的电能表,将对线损率水平产生很大影响。以水富电力公司为例,系统中还存在着部分高耗能的机械式电能表,通过线损理论计算表明,表损占低压损耗的80%以上,如能将机械式电能表更换为低损耗的电子式电能表,将大大减少低压损耗。

1.2 提高功率因数,减少无功损耗

电网中输送无功功率的多少,直接决定了有功损耗的多少。即电网中各线路的功率因数越高,有功损耗越小。要实现电网输送无功功率尽量小,就要实现无功功率的就地平衡。无功功率的就地平衡,有提高设备的自然功率因数和就地无功补偿两类方法。将电网中需要的无功按照“分组、就地平衡”的原则进行补偿,以减少电网中无功的传输,同时也可改善电压质量。采取集中、分散、实时补偿相结合的办法,以分散补偿为主,将电网的功率因数保持在0.9 以上。当功率因数由0.7提高到0.9 以上时,线路损耗约可减少40%,一般农网功率因数达到0.9~0.96 时最佳。对于35kV 变电站10kV 母线集中补偿,无功补偿装置的容量应按主变容量的10~15%配备;10kV 配电网的无功补偿以配电变压器低压侧集中补偿为主,10kV 线路补偿为辅。对于县级供电企业应大力推广“100kVA 及以上的配电变压器装设无功补偿装置”,补偿容量宜为配变容量的20~40%。

1.3 采取调压措施,确定合理的线路运行电压

农网中配变也应根据不同用电季节、用电时间以及不同用电负荷将配变电压分接头及时调节到合适的位置,包括投切无功补偿电容器的容量、利用有载调压变压器的调压装置等方法进行调压。一般农网在深夜若将电压降低5%运行,则配变的空载损耗降低约10%。县公司应根据资金状况积极组织农网升压技术改造。如果将10kV 的电网升压改造为35kV,能使线损率降低91.8%,同时也提高了电网的供电能力,特别对于县城或大工业用户应优先考虑采用35/0.4kV 直变供电。

1.4 调整不合理的网络结构,避免迂回供电

农村地区,宜采用小容量、短半径、密布点的方式配置变压器,配电变压器应尽量设置在负荷中心,尽量减小供电半径。

1.5 均衡配变的三相负荷

搞好技术降损工作,调整配变的三相负荷使之平衡,提高配电变压器的效率,另外如果三相负荷不平衡,中性线会有电流通过,会增加中性线电能损耗。

1.6 改造导线的接续方法

导线接头的接触电阻一般较小, 但如果工艺较差时, 导线接续不好,会使接触电阻猛增,而此处的电能损耗和接触电阻成正比,使接续点发热,并损耗电能,故对导线接续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导线接续应尽量避免缠绕法,而应该采用炮接、钳接(有张力时)和设备线夹接续(无张力时);(2)不同导线接线应在耐张杆的引流或设备上完成,应该用铜铝过渡线夹;(3)导线或设备线夹在安装前应处理好,无锈蚀,安装时要紧固好;(4)导线及设备接头处应加涂导膏的方法,使点与点的接触变为面与面的接触,从而减少接触电阻。

1.7 其他降损技术措施

做好输、变、配电设备及线路走廊的维护管理,对防止电能泄漏也有很好的效果。主要是清扫绝缘子,更换不合格的绝缘子,在巡线或检修过程中,经常注意剪除与线路导线相碰的树枝,清除鸟巢等外物。及时停运空载变压器和空载线路,实现变压器和线路经济运行。此外,在线路的检修和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导线接头的质量,以减少因接头电阻过大所引起的损耗。

2 线损的管理降损措施

2.1 建立健全线损管理基础资料

从各职能部门到生产班组应建立健全线损管理网络,生产班组应配备专(兼)职线损管理员,形成自上而下的三级管理网络,使线损管理工作在组织上有可靠的保证。建立线损管理责任制,实现线损的常态管理。健全线损管理档案包括设备台账、负荷资料以及电网设备的各项基础参数,它们是进行线损理论计算的基础。

2.2 加强指标管理

线损管理部门应进行线损理论计算,并与实际情况相比较,以获得较合理的线损指标,将指标按年、季、月下达给各基层部门并纳入经济责任制考核。另外,还应将用户电表实抄率、电压合格率、电容器可用率、电容器投入率及节能活动情况等列入线损小指标考核,奖罚分明以调动员工管理积极性。

2.3 无功管理

加大对用户的无功考核力度,摒弃以往对部分用户无功考核只流于形式的做法,除进行正常的功率因数考核外,还应针对无功倒送进行考核。

2.4 计量管理

正确的电能计量不仅是降低线损的依据,也是考核技术经济指标的依据。对电度表应定时检查、校验,及时调整倍率,降低电能计量装置的综合误差。严格执行统一抄表制度,制定严格的考核制度,奖罚分明,确保抄表及时准确,核算细致无误,杜绝错抄、漏抄、错算现象,确保表计电量准确。积极推广使用新型合格的电能表,淘汰老型号的电能表,使用高精度的互感器。建立全面精确的计量台账,使抄表卡号、微机算费号、档案卡号三号统一,同时,加强谐波监测管理。

2.5 定期召开线损分析会议

每月召开线损分析会议,检查分压、分线、分台区、分片区的线损统计情况,结合理论线损,对下达的指标及完成情况逐月分析,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实现“指标、考核、措施、兑现”的闭环管理。

3 结束语

随着国网公司管理水平的上升,以及精细化管理的不断深入,对县级供电企业线损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村电网的损耗分为技术线损和管理线损两部分。技术线损是指电能在传输过程中在输变电设备上的电量损失,它与流过导线电流的平方或施加在变压器绕组电压的平方成比例,俗称“负载损耗”和“空载损耗”。技术线损可以通过相应的技术措施予以解决。管理线损则是在计量的统计管理中的各个环节上产生的电量损失,需要采取管理措施来降低线损。线损的高低直接反映一个供电公司的管理水平,在当前公司大力推进线损管理工作的大旗下,经济效益就是企业的生命力,各县级供电公司应转变思路,积极开展线损工作,使线损工作常态化,才能使降损工作达到最佳效果,才能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1]韩旭君.分析线损的主要成因及浅谈降损措施[J].科技资讯,2010(33).

猜你喜欢
功率因数电能表损耗
巧数电能表
认识电能表
功率因数提高的仿真研究与实践
测控技术(2018年9期)2018-11-25 07:44:22
一种高精度功率因数测量电路
电子制作(2016年1期)2016-11-07 08:43:01
自我损耗理论视角下的编辑审读
新闻传播(2016年11期)2016-07-10 12:04:01
基于NCP1608B的功率因数校正电路设计
变压器附加损耗对负载损耗的影响
非隔离型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的功率损耗研究
电能表自动化检定机器人可靠挂卸表方案设计与实现
基于MSP430+ATT7022B的三相三线多回路多功能电能表的研究
电测与仪表(2014年6期)2014-04-04 11:5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