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明乐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广东 广州 510040)
说起非洲,许多中国人马上想到的是黑人、食人族、贫穷等等。我们与非洲的心里距离,比起辽阔的太平洋加上大西洋的距离还要遥远得多。虽则如此,我们还缺少动力与机会去了解这片土地上的人民、物产与风俗。所以,2013年3月28日于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揭幕的《中部非洲传统兵器展》就为我们洞窥非洲提供了一次绝好的契机。
这批奇形怪状的美丽兵器,主要来自比利时的两位收藏家杨·艾尔森及马克·菲利斯。后者于上世纪50年代即抵达当时的比属刚果,后长期致力于搜集非洲农村地区的仪式性艺术品和文物。①菲利斯先生的经历与事迹,仅仅是欧洲人收藏非洲的历史长河中之一小段。其源头可追溯至15世纪末葡萄牙人在非洲西岸的火器交易。②
继葡萄牙人之后,荷兰人、英国人、法国人、德国人和比利时人在随后的数世纪皆激烈竞争于火器与火药交易,并以此交换非洲大陆的奴隶、黄金、象牙、棕榈油、橡胶等,以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资源。所以,早在军事和殖民征服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区前,来自欧洲的火器已大量输入非洲。特别自拿破仑战争(1803-1815年)结束后,大量兵器均被囤积于欧洲各处仓库;另外,19世纪中叶及后半期,欧洲的枪支制造更新换代加快,导致大量的旧兵器堆积。②因此,这些兵器便成为输往非洲的主要而廉价的供应来源。
殖民时代来临的时候(约1880-1960年),欧洲对于持续输入非洲火器有所顾虑,他们担心当地人会利用这些兵器反抗统治者,而有碍西方利益。因此殖民当局于1885年发布皇家法令,宣布管制军火贸易。尽管如此,因走私猖獗而流入非洲的火器仍然飚升至令人难以想象的程度。直到19世纪末,殖民军队压制阿拉伯暴动并占领了反抗地区后,欧洲人才正式控制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区的军火贸易。③
面对欧洲的坚船利炮,非洲人民试着拿起他们的传统兵器进行顽抗。在节节败退之后,他们意识到火器之先进,并“得夷长技以制夷”。藉由研究少数留存下来的古老火器,可以发现非洲人远于殖民时代之前便已欣赏火器,不单视火器为狩猎或战争工具,更视之为代表威望的物品,为火器装饰上传统兵器才具有的艺术装饰。
这些使用超过两千年历史、达数百万件的中非传统兵器,并没有因此被埋入历史故纸堆中。首先,纷至沓来的欧洲探险家与殖民者钟情于收集非洲兵器,他们在19世纪末二十五年间,为西方收藏界和博物馆带来了最美丽的非洲金属兵器。这些通常是以战役来平定中非,战胜土著的战利品。其次,中非贵族们会保存最精美的武器样本,作为他们阶级与职位的象征。而猎人仍会使用传统武器,但当他们负担得起购买枪支后,他们也改用枪支狩猎。因此,一般铁制兵器便被铁匠重新熔铸为农耕用具。④今天,冶铁已经式微,但许多当地铁匠仍继续利用废铁制造日常或仪式用具。
一旦这些兵器不再用于战争,而完全成为权力、阶级、职位的标志,兵器也将不再需要注重功效,这给予工匠更多的想象自由。加之20世纪初期新材料和新工具相继传入,不再限于种种技术障碍,来自传统的限制也慢慢减轻,铁匠可以大展身手,发挥无限创意,创作出全新的图案、形象和造型。因此,上述中非兵器收藏家菲利斯认为,若从技术层面分析,19世纪的武器无疑是顶尖之作;而从艺术层面来看,20世纪早期则是中非兵器生产的“黄金时代”。⑤
二战后非洲民族独立运动高涨,绝大部分国家脱离欧洲国家的殖民统治。比如1960年刚果独立后,铁制工具和兵器生产恢复,但是兵器的品质与美观度较之以往,不可同日而语。这是因为20世纪后半期,在缺少本地对铁制的需求下,技术出现断层,铁匠便因此逐渐地失去了铁制技术的奥秘。菲利斯于是认为,20世纪后半期则中非兵器的技术与艺术均步入衰微。发展至21世纪,已经是伪造者的年代,因为某些古老的非洲兵器具有高昂的价格,狡黠的非洲人或欧洲人不但仿冒既有兵器,更甚者自行创造新造型兵器以欺骗收藏家。⑤
今日在展场中看到的兵器,大都是特殊例子。因为它们都是从非洲,先由它们的拥有者,继而再由发现者挑选出来,其目的就是要收藏或贩卖。因此,所挑选的兵器都是奢侈非常、制造材料贵重、造型漂亮典雅、制工精细,而且表面装饰复杂精巧,而并非农夫、战士或猎人日常使用的刀身。制造这些兵器的工匠多是该行业的大师级人物,换而言之这些都是他们的“杰作”,这些兵器无疑也成为中部非洲传统兵器之“绝响”。
正如上文所述,中非兵器在欧洲最初是作为炫耀征服“野蛮人”的战利品出现的。直至20世纪初,西方国家才开始收藏非洲传统兵器及重视其价值,而比起传统“种类”艺术如面具、雕像或其他艺术品,兵器显然价值更高。然而长久以来,兵器的收藏却遭到忽略,直到1970年代,非洲传统兵器才终于重新绽放光芒。收藏家不再单纯地视之为兵器或古董,而是巧手创意工匠制造的艺术品。中非兵器终于回到属于它们的位置,回到中非仪式雕塑之列。⑤
注释:
①关于马克·菲利斯先生的个人履历,参见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与国立科学工艺博物馆联合出版的《中非传统兵器文物展》一书.马克先生是这批藏品的收藏者之一、比利时收藏专家.
②保罗·杜布福特.非洲的火器贸易:欧洲殖民统治前非洲火器交易研究简介[A]//中非传统兵器文物展[C].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与国立科学工艺博物馆联合出版,2009,6:76.保罗为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军事博物馆火器收藏管理员.
③保罗·杜布福特.非洲的火器贸易:欧洲殖民统治前非洲火器交易研究简介[A]//中非传统兵器文物展[C].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与国立科学工艺博物馆联合出版,2009,6:82.
④马克·菲利斯.美丽又令人不安的致命器具[A]//中非传统兵器文物展[C].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与国立科学工艺博物馆联合出版,2009,6:38.
⑤马克·菲利斯美丽又令人不安的致命器具[A]//中非传统兵器文物展[C].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与国立科学工艺博物馆联合出版,2009,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