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晓东
(三峡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2)
翻译作为沟通两种不同语言的桥梁,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然而,不同的语言文字有着其自身的文化内涵:一种语言文字中的某些含义,有时后很难通过译文用另一种语言文字传达给读者,而翻译中所失去的恰恰就是跨文化的内涵与微妙。正因为如此,要求翻译工作者从提高自身的素质方面出发,努力创造出既符合我国国情,又符合英语特点,并能让英语国家人们读懂和理解的英语表达法。
由于英汉语分别属于不同的语系,它们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有很多词语在对方没有对应词,在语义和文化层面上有很大的不同。
词的概念意义,是语言交际中所表达的词语的最基本的意义,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或概括。由于客观事物本身的差异和人们对事物做出的反映始终受到本民族文化的影响,因此这种反映或概括在不同的语言上出现差异。如:汉语文化中具有英语中没有的词;而英语文化中具有汉语中没有的词。
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给人类留下了丰富的人文知识文化遗产,要把这些宝贵的东西介绍给世界也是一项浩大的文明传播工程。有许多华夏独一无二的文化积累,翻译时颇费周折,如“八仙过海”中的“八仙”何许人也?“六亲不认”是哪“六亲”?还有“三教九流”,“楷书”,“十二生肖”等等。而英语是通用的国际语言,它拥有世界上语言中最大的词汇表。在丰富的语言词汇中,英语有大量的代表自己民族文化的独特词语。如:Jet lag因长时间的远距离飞行而造成的生理时钟紊乱症;Cat’s eyes安装在公路中间的荧光反光板,夜间可指示车道,因像猫眼而得名;Off license售酒执照;Doggy bags美国餐馆里备有的用来装剩饭剩菜的袋子或盒子;Health visitor巡回医生,由英国政府任命的巡回医生,专门负责对需要防治疾病的家庭,尤其是有幼儿的家庭进行经常探视的女医务工作者;marginal seat(英议院的)微弱多数议席;job release scheme顶替办法,1980年来英国推行的一项鼓励老年雇员退休,让年青人顶替的政策。
文化意义指附加在词项上的,概念意义上的意义。它包括内涵与外延,风格与感情,联想与民族文化含义等。在英汉概念意义相同的情况下,其词语的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几方面:
汉语的词有某种文化意义,而英语的对应词却没有。例如:“龙”(dragon)是中华及中国人的图腾,是一种奔腾向上的力量的象征;而在英语中则是邪恶的象征。“猫头鹰”(owl)在汉语中有夜猫子的含义,在英语中是智慧之鸟。“喜鹊”(magpie)在汉语中有“喜鹊叫,喜事到”。而英语中则把喜鹊比作“长舌妇”。“蝙蝠”(bat)在汉语中因谐音而有了吉祥的含义,而在西方不少国家代表凶兆。“蟋蟀”(cricket)汉语常用来表达哀婉与凄凉心绪,而英语中蟋蟀却是快乐、温馨的象征。 “松柏”(pine and cypress)。 “松柏”在中国文化中象征“长寿”与“骨气”、“气节”,而“pine and cypress”则不含此意。“唯心论”带有强烈的政治贬义,但idealism则无此意。
英语的词有某种文化意义,而汉语的对应词却没有。Olive branch橄榄枝(象征和平),Merry Widow快乐的寡妇,指一种女子的紧身衣,Lazy Susan懒惰的苏珊,指一种盛食品的自动转盘,方便顾客选用食品。
搞翻译本身就是一件辛苦的事情,文化词语方面的翻译。刻苦专研的精神和严谨的工作态度是译者必备的品质。译者必须克服急功近利,草率从事的作风。郭沫若曾经说过:“翻译是一项辛苦的工作,我不但尊重翻译,也深知翻译工作的甘苦。凡是从事翻译工作的人,大概都能体会到这一层。翻译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好的翻译等于创作,甚至还可以超过创作。这不是一件平庸的工作,有时候翻译比创作还要难。创作要有生活的体验,翻译却要别人所体验的生活。”可见,译者应该具有坚忍不拔的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既要反对把翻译工作神秘化,错误地认为高不可攀,不敢下手;也要反对满不在乎的态度,错误地认为借助一本词典,就可以率尔操觚,信手乱译。
一位合格的英汉词语翻译工作者应该拥有扎实的汉语基本功和良好的英语语言的修养。没有出色的双语基本功,那翻译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然而在翻译实践中,许多人往往忽视汉语知识的重要性,认为汉语就是自己的母语,凭着自己的底子应付翻译中的问题应该是绰绰有余了。这种理解上偏误往往会直接影响到译文的质量,尤其是词语翻译的准确性。因此,下功夫学好汉语,打好汉语的基础,对政治词语的翻译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同时,搞好词语的跨文化翻译工作,还需要有好的英语语言能力。除了要全面掌握英语语法知识,还要要有很大的词汇量,两者缺一不可。光有一点语法知识,没有一定的词汇量,这就迫使译者不断地查阅词典,大大降低翻译的速度,也影响翻译的准确性。反之,如果只有大量的英语词汇,而没有较好的英语语法和修辞知识,那么在翻译时,译者尽管理解了汉语原文,却无法组织像样的英语译文,跟谈不上地道的英语译文。
词汇的形成是千百年来人们积淀下来的。这里的词不仅仅指语言中所有的词,而且指方言、使用域或术语等某一语言变体中的词和短语。但是,由于不同民族在社会制度、风俗习惯、地理环境、价值观念及宗教信仰等方面又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体现在语言的词汇及其结构里,从而产生某一语言词汇所特有的文化涵义。在不同民族的文化中,词汇缺项的现象是十分普遍的——即只在一种文化中存在,在另一种文化中并不存在的词,如汉语中的“阴阳”源于中国古代道家的学说,认为世界万物都有阴阳两面,相生相克,互相转化。对于中国人来说很容易理解,而对西方人来说有时却不知所云。反之,英语中有些词对于中国文化来说也是相当陌生的,像“hippie”和“punk”虽然被译成汉语,但不了解西方文化的人并不能确切知道它们到底是些什么人。有时,有些词语在原语中栩栩如生,人人能懂,而按字面换成译文语言时,则原味全无,无人能懂。这是由于语言转变违背了译文语言的文化特征。可见,好的翻译绝不是简单的词语转换,在涉及到文化词语翻译时,译者应该充分地考虑到中西文化的差异以及译文读者对异国文化的接受能力。在某种程度上,译者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桥梁,也就是两种文化之间的桥梁。译者不但是文化的使者,而且是一个永恒的学生,应该学而不已,译到老学到老。
翻译是人类的一种实践活动,其自然也就存在一个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真正的翻译理论,只能来自翻译实践,翻过来有指导实践,为翻译服务。另一方面,翻译实践若不以理论为指导,则成为盲人骑马,必然走不上弯路。因此,合格的翻译者必须学习一些别人已经总结出来的翻译理论和各种技巧。这些翻译理论和技巧对翻译实践起着指导作用,可以使译者少走弯路,事半功倍。同时,译者必须认识到,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特别是与理论相结合的实践,才能真正掌握翻译的理论和各种技巧。
[1]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2]葛忆翔.汉英颜色词比较翻译[J].英语自学,2001(6).
[3]金惠康.跨文化交际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公司,2003.
[4]张键.报刊新词英译纵横[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