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到的成年礼——重读莱辛小说《天黑前的夏

2013-08-15 00:54
科技视界 2013年23期
关键词:凯特原型仪式

黄 静

(1.安徽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2.淮南师范学院 外语系,安徽 淮南 232001)

0 引言

素有“文坛常青树”的多丽丝·莱辛,在其88岁高龄时,获2007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11个获此殊荣的女作家。她一生作品主题丰富、题材多样《天黑前的夏天》是莱辛的中期小说代表作。小说讲述了一位中年女子凯特在某个夏日来临之际,面临身份危机,突然打破常规走出规范生活的情感变化和心理体验。为丰富国内对该作品的研究,该项研究拟从成年礼原型模式视角解读该小说,进一步挖掘《天黑前的夏天》的深刻内涵,为推进其研究添砖加瓦。

1 成年礼原型模式

根据弗莱独特的文学史观,文学史是体裁演变的历史,他认为文学是“呈现于原始文化中的较为局限和简单的程式系统逐步演变而成的复杂体系。”所以原型批评在探讨文学时,把文学当做一种社会事实、一种传播技巧。弗莱将原型分为两类。一类是具有仪式内容的属于结构或叙事的原型。另一类原型是指具有梦幻内容,属于典型或象征的原型。即是指反复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原型意象。这两类原型正是原型批评的两个对象。[1]69-76鉴于此,从仪式内容结构叙事原型角度来重读小说《天黑前的夏天》,成年礼原型模式便非常清晰明了了。

成年礼仪式是世界上各民族史前时期都普遍存在过的习俗。越是社会发展程度低的民族,成年礼仪式越是严格和隆重,对于男子而言,整个仪式带有很大的严酷性。他们必须接受体力、技能、智力、文化、耐受力等方面的强制性考验,必须在甘愿忍受种种肉体和心灵的痛苦中体验到象征性的“死亡”,然后才被允许加入成人集团。[2]28一般来说,成年礼要经过最重要的一关,即意志的锻炼。受礼者要离开温暖的家庭,由长者或尊者带领在与外界隔绝的环境中接受肉体和精神的各种严格考验,以完成成年、生命的蜕变。而小说《天黑前的夏天》中女主人翁凯特从离家到国际食品组织辗转反侧最后又重返家园的整个经历,构成了“儿童——严酷考验——成年人”的情节框架,一定程度来讲,这可被视作成年礼的原型模式。

2 越过了常规的成年礼

成年礼作为一种青春祭礼,起着引导受礼孩子从青春阶段顺利过渡到成人阶段的作用。因此它应该是青春期后期的一个重要的仪式,而且成年礼必定在婚礼前举行。而《天黑前的夏天》中的凯特却在婚前莫名其妙的越过了这一重要的时期,直接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凯特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是个英国化了的葡萄牙人,在牛津教葡萄牙文学,爷爷是个学者,曾带着凯特在莫桑比克住了一年,在那里只能讲葡萄牙语。有着极强的语言天赋的她精通法语、意大利语和葡萄牙语等多国语言。天资聪颖的她很早就读完了高中,三年后她想上大学时还真被牛津大学录取为住校生,读罗曼斯语和文学,结果没去上,“而是转念嫁与迈克尔为妻了。”[3]14她辍学结婚的时候才二十岁,正好越过了正常成年人必须要经历的转折期,那是一个尝试着接触不同的人的时期。由于爷爷的过分严格,她从小就被剥夺了自我发现的过程,当她和爷爷在国外时,“小伙子们都得征得爷爷的同意,才能陪她聊天”,[3]14所以她成了爱情的牺牲品,把别人的认可与“自我”的缺失混同起来。人们对于她奶奶的赞美“一流的母亲,能煮一手好菜,人非常好,又和蔼善良,挑不出一点儿毛病”[3]14给她带来的却是负面影响。因为她并没有经历正常的“跃跃欲试的二十多岁”的转折期,没有学会如何在疾风暴雨的青春旅途中重新定位自己的身份角色,从未试图在情感上真正的脱离家庭,那么危机必然会在之后的过渡期中爆发,遭受的苦难必将更加难以忍受。她无意中启动了一种既定的婚姻——家庭生活模式,并将自己锁在了里面却浑然不知。

3 迟到的成年礼:儿童——严酷考验——成年人

3.1 听话的孩子

凯特在其25年的婚姻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主要特征是像一个听话的孩子一样:绝对的服从和极力的迎合他人。为符合“孩子母亲”的身份,她浑身上下搭配精巧,却又避免了孩子们讨厌的“光鲜美艳、招蜂引蝶”[3]36的装束,为符合住在豪宅里的中产阶级身份,而且作为别人的妻子,她身上的裙子来自“美丽女士”牌专柜,头发烫成了大波浪,露出脸盘,鼻梁和脸颊上方长了几点没被清除的小雀斑,因为丈夫喜欢。头发是红色的。“她是个俊俏女子,健康、温驯。”[3]8为了孩子她不得不努力的培养那些以前甚至从未进入她词库的品质“耐心、自律、克己、坚贞、适应他人”,[3]86她二十多年来像一台机器,“设定的功能就是为人妻为人母”。[3]43

3.2 严酷的考验

越过了常规成年礼的凯特在其人生的又一个重大转折期:孩子长大成人不再需要母亲的照顾的时候,迎来了自己真正的成年礼。缺乏工作经验的凯特,尽管有着极强的语言天赋,却极度缺乏自信,婚后偶尔帮丈夫翻译资料都觉得自己像被长期囚禁的犯人,所以当她听说国际食品组织的工作时,感到一阵恐慌涌上心头。而她被迫接受这份翻译工作并得知房子要被丈夫出租时,“她觉得自己很没用,很窝囊,因为像房子这样的事,都成了小事。”“她平生第一次不被需要,成了可有可无的人。”“她感觉怪怪的,好像身上温暖的蔽体之衣被人剥光,如同一只待宰的牲畜。”[3]18-19这种被迫性与成年礼的被迫性正好吻合。

3.2.1 事业上的考验

在凯特成年礼严酷考验的最初阶段同样有长者的引导:与爷爷相关的回忆。“凯瑟琳!学语言就是要在语言里面呼吸。在里面浸泡!生活!”[3]20爷爷的浸泡方式让她不仅在离开了原来熟悉的的环境来到完全陌生的环境后能马上上手,而且还做的“游刃有余”。后来她被要求再干一个月并转而做组织工作,却不小心陷入了名叫“组织泥沼”的东西,任何事都得延期,没有什么是她能决定的。为了组织在伊斯塔布尔举行的全球国际食品大会,凯特历经千辛万苦的来到目的地时,还是迟到了,随即“她成了代表们发泄愤怒的活靶子,办事不得力的典型人物”,还好她总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因为婚姻给她的回报是让她变成了现在“有求必应、温文尔雅、人见人爱”的凯特·布朗。在此地事业上的考验找到了一直缺乏的自信,她“在众人充满欣赏的光束下不停的微笑,将自己有求必应的光束投向四方,温暖每一个人”。[3]45-52

3.2.2 情感上的考验

曾一度无奈接受丈夫“绯闻”却心里隐隐作痛的凯特,在工作结束后并没有马上回到伦敦,而是和一个比自己小15岁的男子杰弗里到了西班牙。这段路程从一开始就注定是个错。他们同游理由只是彼此需要个“伴”。从一开始她就知道,回首往事的时候杰弗里对她来说会是“味同嚼蜡”,她却鼓不起勇气回英国。考虑到杰弗里的经济状况,他们住的酒店要“降低档次”,出去玩得时候只能坐杰弗里唯一坐的起的是大巴或火车。凯特本想随心所欲放纵一番,却没想到连性生活都那么荒谬 “看他的模样就像一个十岁的孩童在同伴的怂恿下攀高墙,或像一个苏联工厂的工人——超额完成指标。”[3]95这段旅程中,同游的杰弗里除了睡觉就是生病:在车上,“跟着颠簸的汽车,东倒西歪”[3]102的睡;在酒店,“脸朝下摊手摊脚地趴在床上”[3]79睡。而凯特则花了大量的时间来回忆自己与丈夫和孩子的冲突。这25年来,凯特时刻提醒自己为人妻母的身份,不允许自己做出任何有损家庭颜面的事,而其丈夫却是“处心积虑地安排生活”为了和邂逅的年轻女子“经历一场又一场性遭遇”。[3]59而在丈夫看来这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性需要而不会伤及到夫妻感情的关系。为了孩子,凯特是 “榨干了自己喂养这几个——魔头”,可是得到的回应却是小儿子的大吼:“看在基督的份上,别管我,你快要把我窒息死了!”她觉得自己“像一只受伤的小鸟,被健康的同类生生啄死;又像一只动物遭残忍的孩子戏耍玩乐。”[3]84-92与杰弗里的同游随着他俩的生病而告终。凯特也快速回到了伦敦。

3.3.3 “死亡”与“再生”

成年礼仪式的参与者必须要经历一次象征性的 “死亡”和 “再生”,[4]67暗示着他们童稚期和无知的终结,以及第二次生命意义,即成人资格的获得。因病回到伦敦的凯特在酒店里躺了近一个半月,挣扎着从病床上爬起来,“她瘦了一大圈,乱糟糟的披在她瘦骨嶙峋的脸上的,是又硬又卷、发根尽白的黄发,梳子都没法梳理。”[3]138此时的凯特已经死过一回了。她在剧院看戏的时候意识到自己的人生就像一场闹剧,演员换一套衣服就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而自己换一种生活方式应该也可以活得更好。她虽然意识到这一点却还不知道该以何种方式继续生活。

在凯特旅程的最后一站:莫琳的地下公寓里,凯特的“再生”阶段,在这里她在帮助年轻的女孩莫琳顺利通过成年礼的同时,也完成了自己的通过仪式,彻底的理清了思绪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莫琳,一个拒绝长大的孩子,爱吃儿童食品,开心的笑伤心的哭,因为不想像妈妈一样成为婚姻的牺牲品而害怕结婚。她尝试着婚前一段又一段的恋情却又没有同意任何一个人的求婚。此时的凯特充当了一个合格的“成年礼中的长者”的身份,纠正莫琳对婚姻看法的同时也纠正了自己对婚姻的认识,“我想,你可能想错了,你好像认为,只要决定不做这种人,那么选择成为另一种人就一定超过前者。”[3]197在这里,凯特和莫琳靠搜寻凯特记忆中的快乐来打发白天的时光。同时凯特也终于意识到邻居家的玛丽这个别人眼里的“野蛮女人”对她来说意味着什么。玛丽,无视社会道德规范,因为喜欢性,可以和自己连名字都不知道的人上床,但正是这个人,她身上有凯特所没有的东西,她改变了凯特。[5]136玛丽不像凯特那样惯孩子,她会“睡到半下午然后吆喝着孩子们端茶送饭”,[3]81她会“对丈夫孩子骂骂咧咧,而后笑得直不起腰来。”[3]92换句话说,玛丽为自己活,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在和莫琳的相处中,凯特学会了如何友好的和自己的孩子相处,在回忆玛丽的过程中学会了要做自己,为自己活。她明白了一家人在一起,总有快乐的时光,以前的她“因为不能总是被爱被感激,所以就以为事事都不如意。”[3]223她终于明白是自己错了,在一味迎合别人的过程中失去了自我。而当她找回自我的时候,也就成功的完成了她的成年礼,蜕变成了一个合格的成年人。此时的她决定做最真实的自己,“任由头发毛糙粗硬”[3]235并决定不再染发伪装自己。成功转型后的她决定回家,直面现实,充满希望的迎接未来。由此可见,凯特的旅程与成年礼的通过仪式隔离——阈限——重整的过程正好不谋而合。

4 结束语

古老的成年礼仪式已经十分遥远,现代的成年礼成了一种庄严的宣告,告别懵懂无知的过去,走向幸福美好的未来,是人生的重要阶段,是生理和心理成熟的标志。《天黑前的夏天》给读者提供了一个成年礼仪式的原型,给这个一度有极大争议性的结局赋予了合理性和必然性,成为该小说的又一亮点。

[1]陈太胜.20世纪西方文论新编[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方克强.原型模式:《西游记》的成年礼[J].文艺争鸣,1990,3:26-32.

[3]多丽丝·莱辛.天黑前的夏天[M].邱益鸿,译.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9.

[4]蒋栋元,黄友明.成人礼仪考查及主题意义[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8(3):68-72.

[5]Greene Gayle.Doris Lessing:The Poetics of Change[M].Ann Arbor: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1994.

猜你喜欢
凯特原型仪式
凯特数码印花
凯特数码印花
凯特数码印花
凯特的小店
十岁成长仪式
仪式感重要吗?
《哈姆雷特》的《圣经》叙事原型考证
论《西藏隐秘岁月》的原型复现
原型理论分析“门”
开营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