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形成性评价在医学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3-08-15 00:54梅张景萍关亚群
科技视界 2013年23期
关键词:生物化学理论课案例

刘 玲 栾 婷 杨 梅张景萍关亚群

(1.新疆医科大学 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教研室,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2.新疆医科大学 教务处,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生物化学(biochemistry)即生命的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内分子与化学反应的基础生命科学,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物体生命现象化学本质的一门科学。医学生物化学是指与医学相关联的生物化学,内容着重于人体的循环代谢,细胞的讯息传导,酶的催化作用,能量的代谢,疾病的生物化学原理等相关内容。由于大部分内容较抽象,和临床病例联系较少,许多学生学起来一头雾水,很难将其真正融会贯通,进而使学生学习生物化学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这就失去了学习生物化学的意义及目的。如何探究一条让学生感兴趣又不失掌握知识的方法迫在眉睫。

形成性评价的诞生与发展即为教学探索道路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斯克瑞文在1967年提出了“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概念[1],其目的是用来指导课程和教材的开发过程。它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的评价[2]。形成性评价的重要作用就在于能够让学生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国内外对于形成性评价尚没有规范的认定标准,美国教育学家Bloom认为形成性评价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获得有关教学的反馈信息改进教学,是学生对所学知识达到掌握的程度所进行的系统性评价[3]。Tyler认为形成性评价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确定教学课程与教学计划实际达到预期教育目标程度的过程[4]。而国内的医学教育工作者认为形成性评价就是教学过程中通过诊断教学方案与计划、教学过程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提供反馈信息,以提高实践中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质量为目的的评价。

鉴于形成性评价对于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笔者试将其引入生物化学的教学过程中,以调动学生在课堂中思考问题、讨论和回答问题的主动性,促进学生课后花更多的时间去查阅资料,多角度理解各章节的内容,融会贯通知识间的联系,切实加强学生的综合思维分析能力。在授课过程中,将生物化学课程由以前的期末考试成绩占80%,实验成绩占20%的评价重新划分,将评价内容分为理论课评价;实验课评价;期末考试评价。

1 在理论课评价中又包括了课堂提问、案例讨论、互动问答、撰写小综述、期中考核、机动小测验等内容

1.1 课堂提问

在理论课授课过程中,坚持每节课将上堂课的内容进行课堂提问,保证每个同学本学期都有三次课堂提问成绩,在第一次提问成绩较差的学生即会主动自觉复习学习内容,已备下次提问得到较好的成绩,这样就促进了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

1.2 案例讨论

在教学之余,由教师书写相关案例,小组讨论的问题围绕案例形成,以正常生理代谢过程为解释主线,进行讨论。例如在在18周学习过程中,书写白化病或者肝昏迷等案例,由每个组负责查找一个案例的相关资料并进行发言,每4周组织一次案例讨论,对负责该案例的学生进行提问,并对主动参与讨论和回答问题的其他组学生进行鼓励及评价。采用这种方式进行评价可以考察学生学习过程的专注度、参与状态、思维状态和合作状态。

1.3 互动问答

在每次课结束前5分钟,鼓励同学对本节课内容或者前几次课内容不懂的知识点大胆提问,并让掌握该知识点的同学主动给出解答,教师给予对提出问题及回答问题的学生都予以评价。采用这种方式可以考察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1.4 撰写小综述

由于课堂的时间十分有限,对课堂中探讨的案例尚未涉及的知识点,例如糖代谢中的糖尿病,脂类代谢中的高脂蛋白血症,氨基酸代谢中的苯丙酮酸尿症等,可以选择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动性,课后上网或去图书馆查阅资料并归纳总结,写出小综述。在教学过程中2次综述/学期。通过撰写小综述,学生不仅可以拓宽并加深对知识的认识与理解,还能受到启发、创新思维。

1.5 期中考核

在学期中段,对已学过的章节进行考试,可采用机考或者笔试的形式,任课教师改卷,及时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动态,反馈教学,查漏补缺。

1.6 机动小测验

在每章节结束后,将需要掌握及熟悉的知识点以填空题形式出卷,采用随机抽取四分之一同学以笔试方式回答,并改卷记录结果,对笔试结果进行分析后,在下次课点评。采用这种方式进行评价可以考察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选择更加合理的听课重点和改进思考方式。

2 实验课评价又包括了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口试等内容

2.1 实验操作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为6-7人/组,学生动手机会较少,有些学生就会产生依赖心理,自己不动手,而最后的考核机制很少能将课堂操作纳入,致使许多学生学期结束还不知道自己都做了哪些实验。所以在形成性评价体系中加入动手操作一项,教师在操作过程中不断巡视并记录每个学生的操作分值,采用这种方式进行评价可以考察学生对于操作实验的态度、实践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2.2 实验报告

在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在书写实验报告时可以采用讨论的形式完成,可在本次实验结束或者下次实验空档中一组学生共同讨论完成,并对每组的分工加以描述,采用这种方式进行评价可以考察学生学习再加工的能力和参与实验的状态。

2.3 实验课题提问

在教师讲解原理及操作时,涉及到已学过或者新的问题时,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一则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则缓解了下午实验课,由于天气热导致学生昏昏欲睡的环境氛围。提问成绩纳入最终成绩。

3 期末成绩

最后的期末成绩认定为生物化学最终成绩=理论课评价成绩(一定比例)+实验课评价成绩(一定比例)+期末理论闭卷考试成绩(一定比例),其中理论课评价成绩又由课堂提问成绩和案例讨论成绩,互动问答成绩,小综述成绩,期中考核成绩以及机动小测验构成,实验成绩为实验课评价成绩由实验操作成绩和实验报告成绩以及实验课堂提问成绩构成。

在教学过程中将形成性评价纳入最终成绩评定中,发现该班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主动性明显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也有所改善。期望在今后的教学中,逐步改善教学评价内容并将其应用于更多班级,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1]Alkin,M.C.Evaluation Roots:tracing theorists’ views and influences[M].California:Sage,2004:187.

[2]叶澜.教育研究及方法[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3]Bloom B.S.Education to improve Learning[M].NeW York:Mc Graw—Hill,1981.

[4]拉夫尔·泰勒.课程和教学的基本原理[M].施良方,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85.

猜你喜欢
生物化学理论课案例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生物化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效果分析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习得性无助感与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研究
PBL教学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