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秋颖 谢 华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辽宁 沈阳 110136)
高等院校是国家培养和造就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等专业人才的基地,是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部门,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随着高校的不断发展扩大,人员密度相应增加,高校的消防安全教育以及消防基础设施未能同步发展,以至整体上在消防安全环节十分薄弱。为了了解当前沈阳高校学生消防安全现状,我们针对沈阳的五大高校——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辽宁大学、东北大学、沈阳师范大学和沈阳理工大学的学生们做了问卷调查。
经调查数据显示,在校43%的大学生见过灭火器但是没有实际操作过,只有6%的同学实际操作过。7%的学生表示没有见过消防栓,其中以女生人数居多,58%的学生表示注意到楼道内的消防设备,但并不了解其性能和使用方法。只有大约15%的学生稍有了解,但都没有实际操作过。当问及遇到发生火灾时的第一反应时,66%的学生想到打119电话,12%的同学选择迅速奔走相告,只有18%左右的学生知道使用消防器材进行自救。这些数据表明,遇到火灾时学生的自救能力非常弱,危及生命安全。据不完全统计,约有50%以上的在校大学生对消防火灾的认识度较高,30%左右对有关灭火器的知识有相关了解,70%左右的同学对火灾的扑救和应急逃生知识还比较欠缺。数据显示,大约47%的大学生曾在寝室违章使用电器,43%的大学生对安全防范怀有侥幸心理。大学生们表示平时很少主动学习消防安全知识,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消防安全只是领导和管理部门的事情,自身的消防安全知识与自我保护意识相当缺乏。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安全问题不容小觑。消防安全作为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安全校园的重要保障。高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强化消防宣传教育,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公共消防安全意识。首先,潜移默化地不断培养消防安全意识观。在现代科技不断发展,信息交流不断频繁的今天,可以借助网络来宣传消防安全意识。例如使用网络来宣传消防法规、防火安全知识、逃生技能,增强师生员工的防火安全意识。这种地毯式的全方位施教,正好弥补了大学中宽松式教育的漏洞。其二,注重因材施教,利用多种方式培养消防安全意识观。针对现代大学生的特点,针对不同年龄的师生员工采取多样化形象化的消防安全宣传方式。例如举办防火知识大赛、学生安全主题班会、消防安全知识问答试卷、消防知识及逃生自救讲座,甚至可以以消防安全意识观为主题开展一些非主流的文娱活动。越是大胆创新的活动就越能在大学生面前展露光芒,这样灌输消防安全意识观的目的才能更容易的达到。其三,管理力度有待加强,生活管理上需要一定的制度化。宽松式管理有利有弊,其“利”就是给予大学生自由创新的思维空间,让大学生能专心于自己的知识文化研究。而其“弊”就体现在部分的大学生利用其宽松去有意或无意地放任自己其放任不但能体现在学习中,生活也是他们一个“放任”的主要对象。违章使用热得快、电热杯、大功率电器,在蚊帐内或床旁点蜡烛看书学习,吸烟等这些现象屡禁不绝。这就是生活中的其中一种“放任”。对自己的安全进行“放任”。解决这种问题,根本上应从观念抓起。最后,增加消防安全活动,以充实大学生消防安全知识。现代大学生消防安全知识的缺乏问题是不容忽视的,如果大学生有了正确的消防安全意识观,但是没有足够的知识,那样的培养终将是失败的。所以,在培养观念的同时,学校应该组织一定的实践活动。例如,定期组织师生员工到模拟火场进行灭火演练,提高师生员工自救灭火的能力;组织师生员工进行火场逃生演练,提高其逃生能力;组织师生员工参观身边的火灾现场,分析火灾发生原因,了解火灾损失、人员伤亡情况,从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火灾现场汲取有益的教训。
俗话说,水火无情。频频发生的大火不仅断送了许多人的幸福,而且也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然而,在我们周围,到处都存在着潜伏的火灾危机,使我们的生命和财产时时处于火灾的威胁之中。隐患险于明火,防患胜于救灾。总之,高校大学生们应该树立正确的消防安全意识观,在潜在的危险发生前就有充足的防护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在火灾发生时能用充足的、早已准备好的技能和方法来应对灾难,而且在接受消防安全教育时能仔细、认真听取,并能在心中自我演练,潜移默化地提高自己的防火能力。因此,将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消防知识技能作为学习课题,让广大高校学生亲自去了解学校的消防现状,提高消防意识,掌握必要的消防安全技能,对普及消防知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与救助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