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孝飞
(大洼县高级中学,辽宁 大洼 124200)
21世纪是信息的世纪,21世纪综合国力的竞争根本上就是人才的竞争,因此提高全民素质,尤其是培养具有信息意识的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强国之路的必然手段。回顾信息技术从西方社会传入我国之后的历程,我们不难发现,随着信息技术设备,尤其是计算机软件和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已经使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而这种变革也必然促使信息技术的教学产生深刻的变革。中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是一项面向未来的教育,是培养学生计算机运用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和提高科学文化综合水平的重要途径。然而,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信息技术的教育面临着极大地挑战。
1.1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长期以来都面临着班级学生人数较多,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的形势。一部分学生在幼年已经熟练应用计算机,一部分学生则是在学校的机房才第一次接触计算机。而且教学设备严重短缺,上机机会少时间少,实践能力严重缺乏,这些都带来了很大的的教学难题。形成了以教师的班级授为主的主要教学模式,班级授课模式虽然在知识点传授方面有很多优点,比如课程容量大、节省时间等等,但是严重影响着学生的能力的提高。
从开展计算机教育算起,我国的中学信息技术教育已经走过20个春秋,这20年来信息技术教学无论是教学观念,还是教学方法、教学内容都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从2002年,《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正式颁布,到2004年高中阶段的课程改革全面开展。中学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已然开辟了一片崭新的天地。《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在课堂上应处于主体地位,课堂教学从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式学习向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转变。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而分工合作互助小组教学模式,迎合了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对于传统教学中出现不足之处亦能够起到一定的弥补作用。
1.2 当今社会正处于信息大爆炸时代,各行各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团队精神在竞争中越来越重要。而目前我国90后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最缺乏的是团队合作的能力。而分工合作互助小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合作思维和合作习惯的培养可起到一定作用。可以增强主体意识、激发创造精神、陶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学会人际交往养成合作精神、提高思维与表达能力等。分工合作互助小组既是同学之间彼此交流知识的过程,也是互教互学、互爱互助、相互沟通情感的过程。学习的过程不仅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认知发展,并且还通过情意因素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及非认知品质(如人际交往等)提高,同时也满足了每个学生“影响力”和“归属”方面的情感需求。
因此,在推行新课程理念的教育背景之下,将分工合作互助小组学习模式引入信息技术教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1 依托基础和知识水平的一带三模式
由于社会背景和家庭经济状况的差异,导致同学们计算机基础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班上有的学生从小学就开始使用计算机,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已经达到了非常熟练的程度,一些同学基础差一些。让一位基础好的同学与两位基础薄弱一些的同学组成自然小组,这样,除了教师之外,基础相对薄弱的同学还可以像基础好的同学请教学习。形成一带三小组,有效的把课余时间利用起来,有效弥补了课堂授课的时间的限制。
2.2 依托兴趣爱好的自由组合模式
中学时代正式兴趣爱好养成的阶段,也是爱好繁多的不确定性实验阶段,比如有的同学喜欢应用软件的学习,有的同学喜欢程序设计,有的同学爱好图象处理,有的同学喜欢动画制作,有的同学热衷网页制作等等,可以对爱好进行分门别类,分成几大兴趣小组,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小组。选拔组中优秀者担任小组长,辅助教师教学。在完成基础知识后,使学生能自定自发的研究自己感兴趣的知识,遇到问题再向教师请求帮助。
2.3 依托作业评定的竞赛组合模式
在一段时间的学习后,随机组合不同的成员,每个小组布置不同的作业,并进行作业评定和奖励,对于学生的互相交流互相帮助非常有益,同时也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的个别辅导,或者及时调整课程的进度。而奖励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4 打破传统的多种组合并存模式
对于实施分工合作互助小组教学模式的方式探究,与传统的探究不同点在于,不是单一的组合模式,而是将一带三模式,自由组合模式和竞赛组合模式同时应用起来,相互配合,相互转化。一位同学他既可以参加一带三小组,也可以参加自由组合小组,竞赛小组又是与不同的同学互动,这种灵活性和随机性,必然更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同时,同学的互助学习也可以增强主体意识、激发创造精神、陶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学会人际交往养成合作精神、提高思维与表达能力。
总之,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层面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这一崭新而有旺盛生命力的学科将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信息技术进入课堂,到今天的普及化和难度提升化,信息技术教育的每一个脚印发展都体现了社会的发展进步。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需要学习的知识越来越多,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具备良好的信息检索和应用能力会越来越重要。但是从现实状况中可以看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教学活动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在这样的情形之下,如何做好信息技术教学的变革和优化,将成为一个长期需要探索的课题。
[1]刘向永.解读《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Z].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社,2003,5:5-8.
[2]乔超.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09(2).
[3]李娟,张景生,等.影响信息技术新课程实施的因素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