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寺旅游景区的开发对周边地区的影响——以冕宁县茶药村为例

2013-08-15 00:53邓保青
绿色科技 2013年11期
关键词:彝族景区村民

邓保青

(四川省冕宁县里庄中学,四川 冕宁615600)

1 引言

地方政府开发旅游景点的首要目的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但在开发过程中还应当着眼于长远审视和规划。旅游景区的开发在为当地带来各种效益的同时,也必定伴随着产生一些问题,当地旅游主管部门若不及时发现,扭转发展模式,这些问题会给旅游景区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灵山寺旅游景区的开发首先应当考虑如何把当地的文化纳入其中,彝族文化在很多大型的舞台上已经展示出了其传奇的色彩及无穷的魅力,而灵山寺旅游景区坐落于彝族聚居村寨茶药村附近,这里的彝族传统文化是灵山寺旅游景区的一大瑰宝,将为景区增添另一亮点。

2 灵山寺景区的开发概况及茶药村概述

2.1 灵山寺景区的开发概况

灵山寺景区位于冕宁县城东北部,距县城17km,是冕宁县的佛教圣地,也是主要的佛教活动场所。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曾受到严重的破坏,随后一直处于冷落状态。直到改革开放,很多传统文化复苏。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灵山寺发展的前景越来越光明。20世纪90年代初,灵山寺景区得到了冕宁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专门派冕宁县委统战部来管理灵山寺。在正确的管理和引导之下,灵山寺为冕宁县地方带来了可喜的经济收入,我国的庙规是以庙养庙,所以相关管理部门也根据实际情况给灵山寺进行了一些基础设施建设,如:在1991年修通了白瓦到鹦哥山嘴的乡村公路。随着时间的推移,冕宁县委、县政府和灵山寺主管部门也在不断地增大灵山寺开发的力度,之后,又把鹦哥山嘴到灵山寺的乡村公路改为国家标准的二级水泥路,把白瓦至鹦哥山嘴的乡村路改成高级柏油路。

2006年四川省冬季旅游大会在凉山州召开之际,冕宁县委、县政府抓住机遇,以红色旅游之地彝海和佛教圣地灵山寺为冕宁县精品,来迎接四川省冬季旅游大会。凉山州委、州政府肯定冕宁县的区位优势,把冕宁定为凉山州冬旅会的一个分会点。冕宁县委、县政府倾力打造景区景点,努力把灵山寺建设成为攀西第一寺。在四川城乡规划设计院的详细规划下,投资400多万元恢复修建灵山景区的四大天王殿和大雄宝殿,冕宁县政府同时投入800万元,对现有斋房及附属房屋按规划右移,以彰显祖遇殿的恢宏,同时将在入山口修建大型停车场,有地方特色,文化底蕴深厚的明清建筑白瓦桥“豆花苑”设计方案。灵山寺以显“灵验”而甲天下,每年农历七月庙会是敬香和旅游的高峰期,庙堂里里外外,人山人海,多时一天超过万人。景区周围的红海、墨海、连之海、裤裆海、向阳坪瀑布、喷水岩瀑布等鲜为人知的景点的开发,使得灵山寺魅力渐增。

2.2 茶药村情况概述

茶药村属于冕宁县城厢镇,位于冕宁县城东约13km处,居相岭山西麓,大马乌山之南,黑山之北,三面皆山,西面敞开,形似撮箕,地形东高西低,整个村的耕地面积为1.476亩,以产茶得名。茶药村共有429户,人口1362人,共有9个小组,其中有6个小组分散在108国道两侧,有3个小组稍远离108国道,有3个组约300人居住于冕宁县灵山寺旅游景区附近。全村其他都是彝族,是一个彝族集居的村寨。

茶药村是典型的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地理位置、自然和历史的原因,经济处于欠发达状态,与城市周边地区形成鲜明的对照。茶药村在改革开放前社会生产力低下,农村基础教育落后,交通和通信设备差,与外界沟通困难。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响应号召,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茶药村也正享受着改革开放带来的各种好处。茶药村的经济情况得到了逐步改善,也为茶药村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茶药村在很多方面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村民的经济收入有所提高,教育条件也随之发展了,从茶药村走出的青年有的已毕业参加工作,并且成为各部门的负责人。尤其国家实行两免一补政策以后,茶药村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了95%以上,通信设施建设也在加快,广播电视覆盖率不断提高,茶药村与外界的联系也越来越多。进入21世纪后,茶药村的经济社会发展一直向着良好的趋势发展。

“社会发育程度是指一个区域社会的经济、社会公共事业和人的发展程度,它反映一个区域社会的综合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一个区域社会的经济发展落后,社会事业发展落后,人的发展落后,我们就说这个区域社会的发育程度低,反之,则高”[1]。据笔者访谈得知,茶药村的村民中年龄在70岁以上的老人没有一个念过书;20世纪50年代出生的村民中只有一人是初中生,但由于家庭和当时社会环境的原因,没有得以继续深造;读过小学的只有两、三个人,占整个村的人口比例很小。茶药村人口分布面积广,居住很分散,有的村民住得太偏远,没有条件接受教育,因此居住在茶药村的彝族群众不仅不会现代生产,在很大程度上还未摆脱旧的社会形态所形成的习惯和方式,现代文明在一定程度上与之无缘,这是因为生产中最重要、最积极、最活跃的劳动者的观念亟待转变、素质亟待提高、能力亟待加强。茶药村的这种条件决定了其经济发展要完全依靠自身力量,如果走完“经济发展的自然而然的过程”,从而赶上整个社会的发展程度或步伐几乎不可能,因此,需要区域外生产要素的参与或推动,这几乎成了一般规律。

3 灵山寺旅游景区对周边地区的影响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旅游业成了世界最大的产业,以十分惊人的速度发展着,它对当地的经济、文化、生态等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冕宁县城厢镇茶药村在20世纪90年代初是一个交通闭塞,生态破坏严重,教育程度落后,彝族文化传统保持较完整的彝家山寨。随着政府对灵山寺景区开发的推进和深化,茶药村作为景区的周边地区,村民从中受了益,生活质量有了一定的改善,受教育程度有所提高,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有所减弱,但是其传统文化逐步走向了边缘。

灵山寺景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对其周边地区造成的影响像一条食物链一样,环环相扣,影响甚广,这种影响甚至可能扩展到整个区域,导致该地区的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和文化可持续发展。

3.1 灵山寺旅游景区的开发为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旅游景区的开发,必然会产生一系列的影响,对于景区的周边地区——茶药村来说,经济上的影响应该是最直接的。20世纪90年代以前,茶药村村民经济来源主要靠畜牧业和农业,因为茶药村属于二半山区,森林和草植特别好,很适合畜牧业的发展,因此很多家庭都养了猪、牛、羊等家畜;家禽饲养也由于喂养程序简单而被普遍采用,但是家畜和家禽的喂养数量都不是很大;在农业方面,面积大产量低是山区农业的突出特点,所以种植的粮食只能勉强解决农民自己的温饱,稍微有点余粮的都几乎只够用于家禽的饲养,没有更多的余粮可以拿到市场上进行交换,个别家庭反而需要用家畜去换取粮食以解决温饱问题。

作为旅游景区的周边村寨,灵山寺旅游景区的开发使得茶药村村民的经济收入结构发生了变化。除了靠畜牧业、农业以及个别的村民外出打工的收入以外,村民们可以利用旅游景区特有的环境优势来改善自己的经济收入,有的村民利用农闲的时间去景区做活儿,有的干脆就做起了商人或专职服务人员。

随着游客的增加,茶药村许多有经营头脑的村民买回有纪念意义的小物品,或从家里带圆根等其他有彝族特色的菜,在灵山寺景区的附近摆摊设点,向游客出售;另外,牵马是增加收入的重要方式,目前当地村民平均每家有一匹马,有重要节日时有些村民甚至去亲朋好友家借马来服务于景区游客,满足游客想骑马的愿望,这使牵马的人得到了报酬,游客也简直留连往返,是双赢的好事。游客多起来的时候,马匹和牵马的人往往会供不应求;还有当地妇女到山上采摘灵山特有的药材、生活的调料等销售给游客,或者在采摘季节多采些,等晒干后一年四季都在景区内卖,一年下来也带来了一笔可观的经济收入;景区的开发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改善其环境,这也给附近的村民增加了一定的收入,如:村民可以参加公路、停车场、庙宇等建筑的修建;还有部分村民给游客当导游,详细给游客讲解灵山寺的由来、拜佛的程序,因为大部分游客第一次来参观,不了解当地的具体情况,这样的服务也是有必要的,有的村民也借此推销了当地的特产。

经济的发展促进了茶药村村民们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改革开放前,村民的饮食非常简单,主要以土豆、苦荞、燕麦为主,而现在,大多数村民都以大米饭为主食,以其他为辅;以前很多家庭一年只能杀一头过年猪,有家庭买几斤肉就算过年,现在全村一半以上的家庭每年杀两头猪,还有个别的一年要杀三头猪。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旅游景区的开发,村民经济收入稳定和有所增加后,消费观念也随着进步。

当我们漫步在灵山寺景区时,经常遇见来自全国五湖四海的游客,也许偶尔还遇见外国的游客,几乎到处可以看见旅游宣传的广告、招牌,不少的商店都为游客销售关于景区的纪念品,甚至还在附近创办了一家“灵山圣水厂”,可以说,旅游活动已经融入了当地村民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内容,旅游经济成为当地经济活动的一道最靓丽的风景。

3.2 灵山寺旅游景区对周边地区文化的影响

景区的开发对茶药村文化的影响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茶药村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是一个交通闭塞,生活贫困落后的村寨,但是传统文化保持得较好。所以它是一个典型的传统文化处女村寨,平时,中年以上的村民几乎都穿彝族服装,在婚丧嫁娶等特别隆重的场合年轻人也要穿彝族服装。每年的火把节和彝族年必须全家人都一起团聚,一切仪式都按照传统习俗来。火把节时,很多年轻人唱着火把歌并举着火把到处走,给小孩们带来无比的快乐的岁月;过年杀猪有特别的程序,在没有吃自家烧肉前不和外人说话,不让其他的动物来舔过年猪的血;茶药村的彝族家庭每年都要定期请毕摩做特定的宗教仪式;还有与亲戚之间的称谓,对长辈和同辈都有严格的要求。

由于经济的发展,现在,全村的电视覆盖率达到了全村人户的90%,大大的拓宽了村民的视野,从电视看到了关于民族文化的信息,现在村民也重视自己的文化,比如毕摩世家出生的人也想继承自己祖父的遗产。现在很多人把文化与时代相结合,在婚丧嫁娶的活动中渗入了娱乐性的元素,比如老年人去世的场合当地的中年妇女自发组织跳起欢乐的彝族舞蹈;过去在结婚时传统的礼仪习俗相对单一,因此有些年轻人把传统与现代结合得恰到好处,丰富多彩,有些年轻人用彝语和汉语混合编唱歌曲,确实增添了不少的乐趣,也迎合了老年人和年轻人不同的口味。

景区的开发也会对茶药村的文化产生负面消极的影响,旅游业的发展和游人的大量涌入也把一些消极的因素一并带入旅游地区,使当地的传统道德观念受到冲击。特别是主客之间生活水平差异悬殊这一客观事实的刺激下,旅游景区周边的个别村民极易失去纯朴的美德,受到坏社会风气的影响。经常接触外来游客和社会空间的狭窄,有的村民崇尚汉民族文化,觉得自己民族的文化没有任何价值,所以很多长辈都希望自己的后代不一定是个彝族文化能人,但是渴望懂得更多的汉族文化。这种认识把传统文化推向了生活的边缘,在许多生活的场合没有原本的民族文化氛围,大部分人都没有穿民族服装;在称谓方面,对与自己同龄长辈和同辈不分大小直呼其名;有些年轻人对传统的彝族节日不再重视,更不知道节日的具体涵义。彝族人热情好客的传统美德逐渐为盈利为目的服务。

3.3 灵山寺旅游景区的开发给周边地区带来的其他影响

灵山寺旅游景区的开发很好地保护了生态环境资源,也对周边地区村民的价值观念、文化教育等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3.1 生态环境意识增强

当地人们没有保护森林环境的概念,大肆砍伐树木,造成森林面积减少,还出现过轻微的水土流失,但旅游景区开发后,灵山寺旅游景区的森林也受到保护,很好地保护了生态环境。因为村民经济收入稳定后,平常的生活多数以用电为主,加上相关林业部门的保护和宣传,当地村民的生态环保意识增强。

3.3.2 接受教育的比例有所提高

随着经济收入的提高,茶药村的教育也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趋势,全村村民近几年来文化程度有所提高,尤其国家实行普九以来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了100%,初中入学率达到了90%以上,上高中、大学的比例均比以前有所提高。

4 对灵山寺旅游景区开发的几点建议

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地域辽阔,民族众多。西部大开发为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提出了如何在西部开发中有效保护和开发民族文化资源的新课题。2012年灵山寺迎来了凉山州成功举办“四川冬季旅游大会”,给景区的建设和周边地区(茶药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相关的旅游管理部门在制定和贯彻相关政策上,没有很好地把周边的彝族文化作为一个亮点,未能使灵山寺旅游资源开发实现多样化,以更好地让民族资源优势转化为民族资本,无法为地区带来整体的效益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在旅游景区的开发的过程中,传统文化保护和开发应该受到重视,应对政府、景区和民众进行定位,积极引导和利用各种有利因素,将文化因素融入茶药村的经济社会发展之中。

旅游是人们离开家,求新、求知、求乐的一种社会活动,而文化则伴随着旅游的全过程。通过旅游既能满足人们精神与物质的享受需求,又能满足人们的发展需求。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旅游越来越成为现代社会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作为全球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旅游因为巨大的市场需求,良好的发展前景,被称作“朝阳产业”,受到世界各国和地区的高度重视。

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密不可分。自有旅游活动以来,旅游文化就从未分离。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没有文化的旅游就没有魅力,而没有旅游的文化则缺少活力。旅游的优势体现在市场,文化的优势体现在内涵。站在旅游角度看,抓住文化就抓住了核心价值;站在文化的角度看,抓住旅游就抓住了一个巨大市场,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相互融合,相得益彰,共同繁荣。

促进旅游与文化协调发展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发展旅游业是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随着灵山寺旅游景区在更大范围和更高程度上的发展,对茶药村彝族传统文化的影响也必然会进一步扩大和加深。有目的地引导、调节、服务和控制旅游业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运行,实现旅游景区的开发与社会文化的协调发展十分必要。

(1)在开发旅游商品时应始终保持并不断增强本土文化的特色。我们常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灵山寺旅游景区的经营活动虽有现代的一面,但也不能片面只引进外来文化,而必须从周边地区本土文化出发,并注重突现茶药村彝族传统文化特色,即使在引进外来的经营思想和经营方法时应注意与茶药村彝族传统文化的结合和融合问题。实践证明,传统文化并不是一个凝固化的东西,而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的东西。对传统文化始终存在一个发掘、整理、重新发展、重新阐释的问题。因此,对任何一个民族来讲,要保持其传统文化特色,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不断地发现其传统的价值,并将传统与现代结合,找到文化发展的更好的切合点。

(2)在进行旅游服务时充分利用本土资源。让当地村民在景区内为游客服务,多给当地农民致富的渠道,无偿地为当地农民做好旅游知识培训,通过培训后成为灵山寺旅游景区的宣传者、保护者、支持者,更好地成为旅游服务者、传播者,为灵山寺旅游景区的发展提供根本保障。

(3)要加大社会综合治理力度,遏制各种不良现象的蔓延。旅游景区的开发在给周边地区的经济文化等带来积极的影响的同时,也会伴随产生一些负面消极的影响,因此应该加大社会综合治理力度,积极引导,使当地旅游业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4)灵山寺旅游景区主管部门不仅应该注重旅游业与文化的平衡发展,而且应更加注重景区的开发与周边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的可持续发展。现在各地区乃至世界各国的旅游景区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灵山寺景区的生态得到各级政府的肯定和保护,已经得到国家的支持,有利于推动灵山寺景区生态环境治理和基础设施建设,带动旅游产业等产业的发展,通过合理的保护性开采利用,将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空间。

5 结语

灵山寺景区的开发有力地推动着茶药村经济发展,该村整体面貌也得到改善。西部春潮急,开发逐浪高,面对新世纪,凉山彝族加快步伐,把民族文化资源向民族资本转变,因此,在旅游景区的开发过程中,应融合当地的文化等资源,采取最有效的措施和最佳途径,使一切有利的资源迅速转化为资本,推动当地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沐浴在四川省冬季旅游大会春光下的灵山寺旅游景区,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必将以崭新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同时也必将为西部大开发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1]阿什老轨,林如俊.西部大开发与凉山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和利用战略研究[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65~66,140~143.

[2]杨登兴.刚察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探讨[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

[3]四川省冕宁县地方志编篡委员会.冕宁县志[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4:770.

[4]韦安多.凉山彝族经济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1~5.

[5]陈敏豪.人类生态学[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8:20~25.

[6]陆文熙.文化价值观与凉山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形成[J].西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6).

[7]罗佳明.旅游经济管理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30~32,228~229.

[8]庄万禄.民族经济学[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03:84~90.

[9]魏润卿.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资金金瓶颈及资本形成途径[J].延边大学学报,2006.

[10]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冕宁县委员会文史研究委员会.灵山寺[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4:23~26.

[11]罗 聪,罗布合机.凉山彝族自治州经济发展民文化保护综述[J].西昌:凉山民族研究,2004:1~14.

[12]金承志.西部大开发下四川旅游发展思考[J].凉山大学学报,2001(3):117~120.

[13]周世祥.试论旅游发展对凉山民族文化的影响[J].凉山大学学报,2001(3):121~125.

猜你喜欢
彝族景区村民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彝族海菜腔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彝族荞粑粑
云南彝族传统武术溯源
『摘牌』
“摘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