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高乐
我是包头市土默特右旗一名普通的基层干部,从小生长在黄河边,踩着红泥路长大的我,怀揣着让父老乡亲走上便捷通畅道路这个纯真而执著的梦想,从乡干部到现在的交通局长岗位,使宽敞的公路在土右旗基本实现了四通八达。我带领的团队——土右旗交通运输局2005年获自治区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荣誉称号,2011年获全国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年活动先进集体表彰,2004年起连续9年被自治区交通运输厅评为农村牧区公路建设先进旗县交通运输局。2010年我被评为自治区先进工作者。
1982年中专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三道河乡工作,任乡团委书记。走在晴天深一脚浅一脚、雨天拔一脚陷一脚的红泥路上,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谋划着怎样发挥团组织优势参与修路的事情。几天后,我的想法得到了乡党委书记的大力支持。乡里农机站提供2台推土机,组织了四轮车、畜力车共10余辆,60余名农村青年和10余名青年乡干部组成了全旗第一支青年筑路突击队。一条3公里长的通村路一周时间实现通行。这个做法很快传到旗里,全旗也掀起了团员青年筑路大会战的高潮。由此,我被授予“包头市新长征突击手”的荣誉称号。
1986年后的16年时光,我默默地扎根家乡,奉献青春、实现梦想,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基层党员干部的光荣使命,为家乡谋发展,为群众造福祉。我先后在3个乡任党委副书记、乡长、党委书记等职务。期间先后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开展筑路大会战十多次,参与干部群众达2万余人次,铺垫农村砂石路80多公里。
2002年我调任土右旗交通局局长。上任伊始,面对全旗仅有1条县级公路60公里是柏油路,连接萨拉齐新旧城区仅有1座公铁立交桥,农村公路建设全包头市倒数第一的“家底”,我没有气馁,一边加班熟悉业务,一边认真调查研究。在全面掌握了全旗公路交通的基本情况后,大胆地提出了“一年打基础,二年上台阶,三年大发展”的“三步走”战略和“两纵三横五出口”、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的奋斗目标。全局上下凝心聚力,克难拼搏,当年就完成新改建乡村公路306公里和县级公路16.7公里,完成投资4047万元,甩掉了农村公路建设全市“倒数第一”的帽子。
农区修路难,解决资金更难。为了加快公路建设,等、靠、要不行。我不等米下锅,我要“借鸡生蛋”。于是在旗委、旗政府及上级交通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大胆引入民间资本,先后以BOT、BT等方式成功引资20多亿元用于公路建设。440多公里县级公路全部黑色化了,乡亲们家门口的红泥路咋办?无数次的外出“化缘”,组织“乡情聚会”筹资、登门拜访旗籍域外人才捐资,筹集到修路资金1200余万元;引导村级“一事一议”筹资、鼓励农民投工投劳抵资等方式筹集资金近2亿元。2008年7月,为解决通村水泥路建设资金紧张的燃眉之急,我冒风险带头和19名干部职工互相担保贷款152万元,保证了工程的顺利进行。
很难忘,在双龙镇二道河村通村水泥路施工现场,83岁的王花眼老人拄着拐棍、抱着西瓜给我们送到工地,在场所有人都被深深地感动了。老人颤巍巍地说:“走了一辈子红泥路,如今把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感谢党和政府呀!”老人的话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群众路线课。是啊,作为党员干部,有什么荣誉比老百姓的认可更重要呢?我们能做的只有继续努力而无怨无悔!
在将军尧镇当铺尧村2.1公里通村水泥路竣工后的实地检查中,发现约900米的路面出现了起皮泛砂现象,我立即召集有关人员现场进行解决,并和大家耐心地说:“通村水泥路是民心工程,修好了老百姓会感激我们。如果谁要是心黑了,那就好事不成反留骂名!”最后施工方多花了10余万元重新铺了沥青混凝土面层,解决了路面质量问题。
每次公开招标都顶着很大的压力,有领导出面说情的,有送来礼物的……我都一一婉言拒绝,坚持按程序办。我的妹妹在农村老家,生活也比较贫困。2003年提出要承揽点工程,甚至请老母亲出面说情,我始终坚持原则,没有答应。好长时间妹妹都不登我家门,老母亲也跟着去了妹妹家住。没有办法,大年三十我提着年货带着家人到妹妹家陪老人过年……
历经十多年的艰苦努力,土右旗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53.2亿元,“两环三纵四横六出口八连接”公路网框架基本形成,初步构筑了一个内外衔接、城乡协调的交通网络。全旗公路总里程达2112公里,县级公路增加一倍,并全部黑色化;乡村道路居全市第一;黄河公路大桥和黄河浮桥的建设结束了两岸人民依靠摆渡往来的历史。
十多年来,我一直带领土右交通人为全旗父老乡亲走上脚底不沾泥的路,为土右旗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默默无闻地做着奉献,圆着我的条条坦途梦。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事实证明,只要有梦想,只要脚踏实地、敢拼搏、不泄气,梦想化为现实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