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游本根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开展正确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对于健全党内民主生活,保持党的思想上的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意义重大而深远。正因为如此,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大兴批评与自我批评之风。坚决反对上下级干部之间逢迎讨好、互相吹捧,坚决反对党内生活庸俗化。
近些年来,由于受社会上庸俗处世哲学的影响,以及西方极端利己主义思潮的侵蚀,一些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头脑中的“好人主义”逐渐抬头,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风气明显淡化、锋芒明显钝化、力度明显弱化,突出表现在以下“四式”上:
“泛泛而指式”。有的领导在批评一些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纪律等方面的问题时,不愿点名道姓,不敢一针见血,模模糊糊,泛泛而指,一带而过。讲者和颜悦色,听者无动于衷。
“蜻蜓点水式”。一些领导干部谈成绩连篇累牍,洋洋洒洒,生怕漏掉了某个“亮点”;而谈到自己的缺点、弱点和失误、错误时,讳莫如深,一“掠”而过。
“棱角磨光式”。有的地方、部门和单位即使常开民主生活会,但在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时,大家的“棱角”似乎早已磨平、磨光、磨圆,没有一点力度,相互批评通常被相互“希望”所取代。比如,希望你今后进一步增强纪律观念、加强作风建设;希望您注意劳逸结合,为党的事业保重好身体,云云。无关痛痒,没有一点意义。
“似是而非式”。乍听像是批评,细品又像是表扬,诸如:平时虽注重了理论学习,但还不够系统;虽加强了调查研究,但还不够深入;虽抓了思想政治工作,但还不够细致入微等等。之所以会出现上述“四式”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三怕”在作怪,即怕自揭“疮疤”,影响形象;怕批评他人影响关系,丢失选票;怕让领导“难堪”,给自己穿“小鞋”。
毛泽东同志曾将同错误思想作斗争形象地比喻为“种牛痘”,说经过牛痘疫苗的作用,人身上就增强了免疫力,就会少犯错误、不犯大的错误;还将一个人身上的缺点和错误比作阑尾,医生将阑尾割了,这个人的病就好了。严肃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有助于党员干部除“疤”、去“垢”,纯洁思想,健全肌体,维护党的群体形象,增强党的战斗力,更好地带领群众创新创业奔小康。因此,我们要不断给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武器磨“锋”铸“锐”,并勇敢地拿起这个锐器,对一些党员干部身上存在的这样那样的问题提出“有棱有角”的批评,促使其自觉整改。对少数身上已长小“瘤”的,更要用“刀子”剜,再敷上一把“猛药”,以帮其去“腐肉”生“新肌”,使其永葆思想政治上的纯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