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亿博
斯诺登事件暴露了美国“双面人”的特征。
这种现象被称作美国政治的“相对论”,它实际上长期存在于美国的国内外政治运作中,并将继续存在和影响美国的内政外交。
专注国家利益的现实主义往往取胜
斯诺登的爆料证明,美方一直利用其拥有的“互联网域名根服务器”控制权在网络空间进行监听和窃密活动。苹果、雅虎、微软、谷歌,这些国人耳熟能详的跨国公司,很早就主动或被动地与美国政府秘密结盟。通讯记录、浏览记录甚至手机短信这些极为私密的个人信息,其实早就被美国政府监控。而奥巴马用来平息国内质疑声音的借口居然是“该项目主要针对海外,并非美国公民”。
此次美国社会从主流媒体、社会精英到普通大众,支持政府表态的声音超强。
“这种看似难以理解的反应正体现了美国的民族精神。不管舆论有多自由,对政府的某些行为多么不满,表面上多元化的美国社会,一旦遇到背叛美国、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就会罕见地团结,一致对外。”美国问题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李庆四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李庆四分析说,“究其根本,在美国政治天平的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两端之间,往往是专注国家利益的现实主义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言论自由的“双边界”
“美国的言论自由是一种有底线的多元与宽容,特别是对于经历了冷战意识形态对抗的当代美国来说,凡是被认为与共产主义有牵连的人物与思想,很容易被贴上‘极端’的标签。”上海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李开盛分析。他认为,在任何地方,言论自由都有底线,但这种底线应该通过法律而非某种社会意见来裁定。
美国官员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这符合美国利益”,这种理念早已深入普通民众之心。
2003年,美国著名乡村乐队南方小鸡成员娜塔莉因为反战和对时任总统小布什不满的言论,招致全美抵制:大量电台拒绝播放她们的歌曲或为她们做宣传,听众甚至销毁她们的专辑。
今年7月20日去世的、曾诘难过9位美国总统的传奇女记者海伦·托马斯,即使有“总统拷问者”美誉,也曾经受责难,2010年因发表“犹太定居者应该滚出巴勒斯坦,回到波兰、德国、美国和其他地方”言论而被迫辞职。这本可以有讨论空间的发言,在犹太人政治强势之下显得不可饶恕。
李庆四告诉本刊,犹太集团长期利用其政治、金融、教育和媒体上的优势,左右选举、影响经济。这使得维护犹太人地位和利益成为了美国的一条“政治正确”法则。
不能冒犯少数族裔、不能冒犯女性、不能冒犯同性恋、不能冒犯不同信仰或政见者,等等,都是美国的“政治正确”。各种条条框框,在美国一点不比别的国家少。
与此同时,一旦其他国家出现对出版、言论等领域的管制或者约束,美国又会第一时间跳出来横加指责。
选择性执法的“世界警察”
李庆四分析说,从克林顿总统到奥巴马总统,20余年间,美国历届政府都十分关注核不扩散问题。这一方面有利于世界和平与稳定,另一方面还有利于维护美国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上的战略优势,但相关政策行为又往往取决于其自身的战略考虑。
比如,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是美国盟友,且巴基斯坦在反恐战争中作出了很多贡献和牺牲。但是,美国积极支持印度的核计划而压制巴基斯坦的核计划,因为美国希望拥有更强军事实力的印度将来能制衡中国的区域内崛起。
2010年底的“阿拉伯之春”席卷了阿拉伯世界的大部分国家,但是美国对于不同的国家又再次实践了其双重标准:对于沙特、巴林、科威特等这些与美国有重大利益关切的国家来说,美国对现政权基本采取支持的态度;而对于利比亚、叙利亚、埃及等国,美国则采取了支持反对派和军事介入的政策。
近段时间埃及政局的反复,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美国对于“民主”的随机认知和多变手法。
从“双重标准”获得不少好处
客观地说,任何一个国家的内政和外交都存在某种不对称、不平衡的现象。但是分析人士指出,全世界只有美国在拥有“双重标准”的同时,还具备相当的能力去实践这种标准。
“美国实行‘双重标准’与‘美国例外论’有关。美国人一直认为其是独一无二的,凡是有益于美国的,则必然有益于全世界。同时,美国政治也长期存在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纠斗。而大多数情况下,国际问题要让位于国内问题。”中欧学术连线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美国在二战中为世界和平贡献了巨大力量,在战后的全球经济发展中也起到了发动机的作用。自冷战结束到现在,作为唯一超级大国的美国,已开始受到其过度扩张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关于美国是否面临衰落的讨论也由来已久。奥巴马政府所展开的战略收缩和对国内经济复苏的重视都说明美国政府和社会认识到了这一点。
“作为一个目前缺乏有效制约的霸权国家,美国从自身的‘双重标准’上得到了不少好处,没有理由认为它在可预见的将来会放弃这种做法,除非遭到来自世界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的有效抵制。”李庆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