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力推文化产业

2013-08-15 00:43詹小洪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研究员
领导文萃 2013年22期
关键词:国产电影韩流文化产业

□詹小洪(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研究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是这样定义文化产业的:通过开发利用文化内容和知识产权,生产有形和无形的艺术产品和创意产品(或服务)的新兴产业。由于各国对文化产业的内涵和外延的阐释不尽相同,所以称谓也不一样。在法国称为“文化产业”(cultural industries),以英国为首的英联邦国家称之为“创意产业”(creative industries),在美国称之为“版权产业”(copyright industries),日本和韩国则称为“内容产业”(contents industries)。

文化产业具有高成长性、高附加值、高带动性特点,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亦被称作“无烟工业”,能够大大提高一个国家的软实力。

在韩国,文化(内容)产业涵盖广播影像、游戏、动漫、卡通人物、网络、电影电视、歌曲唱片、出版等行业。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重创了保持了二三十年高速增长的四小龙之一的韩国经济。1998年,临危受命的金大中总统提出了“文化立国”救国战略,将文化产业列为韩国21世纪发展国家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加以优先发展。

解读1

文化产业在韩国经济中的地位

韩国上下早就意识到,在韩国这样一个资源极度贫乏的国家,制造业的增长潜力毕竟是有限的。但在国际市场上,文化内容产业则是个潜力无限的领域。2009年的全球文化(内容)产业市场规模为1.32万亿美元,领先汽车(1.2万亿美元)和信息产业(8000亿美元)。

据韩国文化观光部《2011年韩国文化内容产业白皮书》,2010年,韩国文化产业销售总额达到72万亿韩元(约合650亿美元),占当年韩国GDP的6.2%左右。据相关报道,文化产业占GDP比重,世界平均为4%。美国文化产业实力最雄厚,占GDP的1/4,一般发达国家在8%左右,中国在2011年才首超3%。

韩国文化产品贸易已经从逆差国变成顺差国。截至1996年,韩国文化内容产业的海外收入为零,1997年文化产业首次出口,仅为500万美元。2011年,韩国文化内容产业出口额约达42亿美元,进口16.9亿美元,实现顺差24.7亿美元。1997-2011年,14年间,韩国文化内容产业出口增长了近160倍。

近些年,韩国的文化内容产业增长速度远超GDP增长率。据专门研究韩国文化内容产业的韩流未来战略研究论坛报道,在2008~2011年,韩国的文化内容产业年均销售额增加了9.2%,出口额增加了22.5%,从业人数增加了3.3%。而这期间,韩国的经济增长年均仅为3%左右。2012年,韩国文化内容产业的销售额约为89万亿韩元(810亿美元),出口额为48亿美元,分别比2011年增加了6.9个和11.6个百分点。韩国文化部文化内容振兴院的专家展望称 “2013年的销售额有望突破97万亿韩元,出口额将突破52亿美元”。

出口市场分布。按照韩国文化观光部的划分,韩国文化产品主要输出国家和地区是:中国大陆、日本、台湾、香港、新加坡、越南,即主要是在汉字文化圈内。

韩国文化部表示,力争到2020年将文化内容出口额提高到224亿美元。2010年,韩国文化内容产业的出口在全球排名第9位 (占2.2%的出口市场份额),要提高到2020年第5位(5%的出口市场份额)。届时韩国将成为世界第五大文化产业强国。

韩国人对自己的文化产品竞争力颇为自信。认为,韩国文化产品竞争力尽管不及美国,但同欧洲处于同等水平,而且比日本和中国等其他亚洲国家要高。 如果将韩国文化产品分数定为100分,美国和欧洲分别是110.7分和100.5分,而日本、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分别为96.6分、83.6分和71.7分。

文化产业与制造业不同,不存在环境污染问题,对就业的拉动大。据韩国媒体报道,每10亿韩元的销售额在制造业只能带来7-8人的就业效果;而在文化内容产业能带来14-15人的就业效果。2010年,韩国从事文化产业的就业人员高达52万。这对近些年来陷于“无就业增加的经济增长”的韩国来说,无疑为一大福音。这里举两个例子说明文化内容产业对韩国就业的拉动。

如2004年初推出的《实尾岛》、《太极旗飘扬》两部韩国大片,在观众人数、票房收入、创造就业岗位几个方面都攀上了一个新高峰。这两部电影观众人数都超过了1100万,两部电影的票房收入一个为775亿韩元,一个为781亿韩元。2004年上半年这两部电影大约创造了4600多个岗位,相当于生产22200辆现代索纳塔轿车的就业数量。韩国影视明星往往成为“个人企业”,美国的《纽约时报》将裴勇俊称为“创汇23亿美元的男人”。韩国经济研究院的一份报告则认为,“勇样经济效果”本身就超过29亿美元。

解读2

韩国文化主打产品

韩国文化产业主打产品为游戏、电影、电视剧、K—POP(韩国音乐)。游戏产业产值高,出口创汇多,而韩国影视、K—POP则影响大,波及(带动)经济效益大。以出口为例,2011年,韩国游戏产品出口超过23亿美元,占韩国文化产品出口的比重为50%以上,占据韩国文化产品出口的半壁江山。2011年,韩国电影、电视剧、唱片出口额占文化产品出口比重近1/5,达7.94亿美元。这些文化产业在全球范围掀起了汹涌的 “滚滚韩流”。下面重点说说游戏产业和韩国本土电影产业。

(一)风光无限的游戏产品

据韩国文化信息振兴院2012年10月4日发行的《2012韩国游戏白皮书》统计显示,2010年韩国游戏产业产值为7.3万亿韩元,2011年达到了8.8万亿韩元,2012年突破10万亿韩元,到2014年会增加到15万亿韩元。韩国游戏产品中占有最大比重的是网络游戏。2011年网络游戏的销售额为6.2万亿韩元,占整个游戏市场的70.8%。

2011年游戏出口额为23.78亿美元,其中,网络游戏的出口额为22.89亿美元,占整个游戏出口的96.2%。韩国国产游戏出口最多的地区是中国,占全部的38.2%,接着依次是日本(27.4%)、东南亚(18%)、北美(7.6%)、欧洲(6.4%)等。2011年游戏产业工作者的总人数为95015名。

韩国游戏产业在国际市场上颇具竞争力。2009年,据英国国家科学技术艺术基金会委托市场调查企业制作的报告,韩国游戏产业竞争力总分为129分,位居世界第三。美国和日本分别以171分和133分,位居前两位。接下来是:加拿大(120分)、英国(105 分)、中国(94 分)、法国(78 分)、德国(64 分)等。 该报告展望到2013年,韩国将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

(二)韩国国产电影的辉煌

据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网站资料,2012年,韩国进电影院的观影人次高达1亿9489万,其中看韩国产电影的人次为1亿1461万,国产电影占有率达到58.8%。在这个总人口不足5000万的国家,相当于人均看电影3.9次,国产电影观众首次突破一亿人次,人均看国产电影2.3次。

韩国观看国产电影人数与本国人口总数的比率高达230%,远超英国 (99%)、德国(35%)、法国(35%)、日本(49%)等其他文化发达国家。韩国电影票价平均为7800韩元 (合人民币45元),2012年韩国电影总票房约合人民币86亿元,其中韩国产电影为51亿,占近59%。韩国电影市场居世界第七、八位。

近年中国电影产业也风光无限,2012年中国电影总票房为170亿元人民币,其中国产影片票房82.73亿元,占48.6%;到影院观影总人次为4.6亿。但不要忘记,中国人口是韩国的27倍。

迄今,韩国共拍出8部观众人数超过千万的电影,分别是:《实尾岛》(观众 1108 万)、《海云台》(1145 万)、《太极旗飘扬》(1174 万)、《光海》(1230 万)、《王的男人》(1230 万)、《盗贼同盟》(1302 万)、《怪物》(1301 万)和《7号房的礼物》(1200万)。每部票房合4.5亿至6亿人民币。其中2012年一年就上映了两部观众千万级电影:《盗贼同盟》(观众1302万,票房936亿韩元,合人民币5.2亿)和《怪物》(票房785亿韩元,合人民币4.36亿)。2012年,观众超过400万的韩国产电影有9部,超过百万的韩国产电影就有27部。2012年韩片海外输出总额达到3783万美元,比2011年上升8.4%。

进入2013年,韩国产电影上升势头更猛。第一季度,票房排行榜前十名中,有7部是韩国产影片,国产电影市场份额占69.4%。说韩国产电影打败美国好莱坞大片决不是虚言。

这些年,韩国产电影在国际几大电影节上屡获大奖。在2004年的第57届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上,韩国电影《老男孩》获得评委大奖,成为韩国电影史上光辉的里程碑。2012年9月8日,韩国导演金基德执导的电影《圣殇》(Pieta)在意大利举行的第69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荣获“金狮奖”。

照上述数据看来,今天的韩国电影人确实该扬眉吐气了。可是又有谁知道,韩国电影人曾上演过一幕幕极其悲壮的抗争。

1998年,在美国好莱坞电影强烈冲击下,韩国产电影处于最低谷,国产电影仅占韩国电影市场份额的1/4。而这可怜的市场份额还是在国产电影配额制(Screen Quota,即国产电影义务上映制)保护下取得的。该制度规定,每年影院必须要有40%时间也就是146天得放映韩国产电影。该年的12月1日,近千韩国电影界知名人士聚集于汉城光化门大厦,举行“扼杀韩国电影阴谋谴责大会”,齐声高喊美国电影出口商是“刽子手”。当红的影星们站在最前排,怀抱自己的 “遗像”,为韩国电影举行葬礼,还有男影星当场剃光头表示对进口外国电影的抗议,其场面十分惨烈。

在2006年的韩美自由贸易协定(FTA)谈判中,在美国压力下,韩国政府将韩国电影的义务上映天数 “国产影片配额制”从146天缩短至73天。甚至要求在韩国直接发行好莱坞大片,这无疑会使韩国产电影雪上加霜。对此电影界强烈反对,声称 “文化不是交易对象”。电影界人士纷纷上街举行示威,一位曾获得政府颁发文化勋章的演员愤怒地将勋章掷还,称“践踏文化主权国家的勋章毫无价值”。从2007年开始,美国好莱坞大片不断蚕食韩国的电影市场,韩国产电影观众人数连续4年减少。

穷则思变,面对流失的电影观众,美国大片的压力,成了促使韩国电影界觉醒的导火线。韩国电影人意识到“如果不想遭受观众冷遇,就要把电影做得更好”。韩国电影人从寻找韩国主体性主动文化意识入手,挑选结构和内容充实的剧本来制作电影。用无法模仿的韩国式故事夺回观众。正是这种不服输的精神让韩国电影置于死地而后生了。

韩国媒体认为,今天取得的佳绩证明,当初韩美之间对韩国产影片配额的减少的谈判不是毒药反而是良药,将国产影片市场占有率提高至60%,令好莱坞大片也望洋兴叹。

现在韩国产电影所面临的课题是,走出达到饱和状态的韩国市场,进军海外市场。他们盯准了170亿元人民币的中国电影市场。韩国研究电影的专家指出,“在目前的中国电影市场,韩国产电影仅占中国电影票房的0.5%到0.7%,占中国进口电影的比重1%到2%。中国电影产业时代已经来临,韩国应积极进行应对。”韩国电影学者认为,韩国电影在中国市场有很大竞争力,因为:“韩国拥有在中国知名度较高的演员,同时有与西方电影不同的、与中国人共通的东方式感情。”

笔者认为,这些年,以韩国影视剧为代表的韩流文化能在我国大行其道,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是中韩文化的同源性。用韩国媒体的话说,他们是“以中国文化开拓中国市场”。从风行于中国内地多个电视频道的“韩国剧”中,观众尤其是女性观众会在泪水涟涟的同时,发现老祖宗的儒教伦理穿越了时空隧道在我们的东邻继承和保存尚好,在文化上认同的刹那,进而产生了心灵的震憾与反省。

特别需要提请国人注意的是,韩国政府甚至认为,不应该把“韩流”现象看作是单纯的文化传播,而要使之成为亚洲的代表性文化,大有通过韩流文化来与中国争夺儒家文化的正统地位的味道。有位香港学者评论《大长今》,说该剧是韩国崛起于东亚的一部政治宣言书,是韩国傲然走向世界的一张文化身份证。它的目的是要与中国争夺儒家文化主体精神的解释权。本人觉得这位香港学者的评论比较到位,值得我们深思。

解读3

韩流文化产品的间接经济效益

尽管从统计数字上看,2011年,韩国文化产业占GDP总量仅6.2%,文化产品出口占韩国出口总额比重不足1%,绝对量也不算很高。然而不可忽视的是韩国文化产品出口带来的间接效应或者说波及效益,而这些连带效益有些可以用销售额量化,更多的是无法用销售额来估价的。

据2013年初,韩国进出口银行海外经济研究所一个研究报告,韩国文化商品出口每增加100美元,相关消费品的出口就会增加412美元,达4倍之多。特别是,韩国企业的主要出口产品——手机等信息技术(IT)产品的出口平均会随之增加395美元,除此之外,服装的出口额也会增加35美元,加工食品的出口额会增加31美元。正如《哈利波特》成功以后打开创造经济时代的英国一样,“文化=内容=想象力”正成为韩国经济的新成长的动力。

下面着重介绍一下韩流文化风靡全球后,对韩国实体经济的带动。

韩流带动旅游热。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后,韩国旅游业一直没缓过气来,连续五年旅游服务收入下降,借助韩流文化,2004年才止跌回升。据韩国观光公社委托韩国学者做的一份 “韩流旅游营销效果分析及发展方向调查”,来韩国的游客很多是直接或间接受到韩国影视剧的影响来韩旅游的。例如拍制裴勇俊出演的电视剧《冬季恋歌》外景地,一个私人拥有的小岛每天接待的游客量要以千计,光门票收入都使小岛的产权所有者赚得盆满钵满。而后随着《大长今》的热播,韩国的《大长今主题公园》游客更是日以数千计了。

据韩国银行消息,2012年韩国接待外国游客突破110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42.308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特别是中国游客来韩国观光的人数近年增长强劲:2005年58.5万人次、2008年116.7万人次,2011年220万人次,几乎是每隔三年就要翻一番。除了港澳地区之外,韩国是中国人出境游人数最多的一个国家,来韩国旅游的外国人,每5名游客中就有一位来自中国。韩国专家分析,韩国目前成为中国游客出国首选目的地原因有:中韩两国历史相通、地理相近、文化相似;深受韩流文化的影响,年轻人成了游韩国的主力军。

韩流助韩国化妆品热销。随着《冬季恋歌》上映,女性观众喜爱女主角崔智友,爱屋及乌,也喜欢使用她用过的韩国化妆品。在该片上映的头半年,韩国化妆品对亚洲出口规模同比增加了近50%。其中,台湾增加118%、香港增加82%、中国大陆增加了58%。韩国媒体不无得意地写道:“韩流”和化妆品出口的关系证实了一句营销格言,卖货先卖形象。

据韩国《中央日报》报道,2011年,韩国化妆品的出口总额为8.05亿美元。过去三年间韩国化妆品对中国、日本及东南亚5国出口翻一番,据分析,这主要是受到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和韩流热潮的双重影响。以中国为例,2011年中国进口的韩国化妆品为2.2868亿美元。而2009年仅1.19亿美元,两年间增长近一倍。

韩流带动整容业。借助韩流影视剧的影响,韩国整形外科声誉鹊起。韩国报纸报道了上海的一个例子。2005年,韩国电视剧《大长今》在中国热播时,六位韩国整形外科医生在上海开办了一家拥有高端设备的整形外科医院,在当地掀起打造韩流明星容颜的热潮。做一个双眼皮手术费要100万韩元(当时合人民币7000元),面部轮廓整形手术费390万韩元(约28000元人民币),价格是上海当地医院价格的两倍。但顾客仍络绎不绝,女性顾客拿着金喜善、宋慧乔、李英爱的剧照,将她们作为整形模仿对象。

韩流带动了韩国服装和饮食业的出口。《大长今》在两岸三地播放后,韩国的膳食和医药产品也热销。在香港,人参和冬虫夏草比以前销量上升了10%—20%。来韩国旅游的客人买高丽参的数量也增多不少。

另外,韩流影视剧还带动了韩国家电、汽车、手机、电脑等IT产品的热销,恕不一一举例了。

解读4

韩流文化隐含的非经济效益

如果说上述由韩流文化产品间接产生的经济效益总还是可以触摸到的话,那么韩流产品的波及效益中还隐含着一种更无形的政治、文化效益,而这是不容易感觉到的。

在三、四十年前,韩国在世人看来,还是个比较封闭的以农耕文化为主的岛国,甚至被称为“隐士国家”。人们总会把韩国与国土分裂、政治军事依附美国、经济不算发达、观念保守、街头行动频繁、劳资对抗激烈、国民性格内向且倔犟等一些比较负面的特征联系起来。通过几十年的经济发展,尤其是近十年来变成IT强国后,人们对韩国印象改变了不少。但韩国人认为,IT产业的成就代表韩国的实力,“韩流文化”则代表韩国的魅力。柔性的魅力对提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形象来说有更加重要的作用。这也可以举两个例子加以说明。

20世纪上半叶,韩国曾被日本奴役了长达35年。历史的宿怨和独岛的领土归属问题,使韩国和日本成为一对宿敌。但这并没妨碍近年来韩流文化大举登陆日本。韩流头号男明星裴勇俊拥有以百万计的日本粉丝,而且是以女性为主。有一年时任首相的小泉访问韩国,国事活动之余,想见“勇样”一面竟未能遂愿,勇样的回答巧妙且智慧:我对政治不感兴趣。然而他这种怠慢日本首相的作法并没使他在日本“粉丝”中造成多大负面影响。倒是几次他接受采访时,呼吁改善韩日关系、两国国民要友善相处的讲话,一定程度上弥合了两国国民之间的怨恨。有一幅日本漫画,一群日本中年妇女到国会里警告议员们不要制造对韩国的紧张关系,说“惹恼了勇样可怎么办”。漫画虽有夸张成份,但任何日本政治家为了选票,多少也得惦量一下勇样“粉丝”的份量。

韩国文化的输出另一重效益是在全球特别是在亚洲的韩流文化盛行的国家和地区,兴起了学习韩语热。韩国语使用仅名列世界全部语种的第11—12位,在文化市场上无疑是边缘性语种。但是在韩国影视、游戏产品的引领下,全球学韩国语的人数增长得较快。自1997年开始有 “韩语托福”(外国人韩国语能力考试)考试以来,每年参试人数稳步上升。1997年是 2274人、10年后的2006年为3.4万人、2009年为8.1万人、2012年突破15万人。“韩语托福”开考25年来,参考人数累计超过100万人次。参加考试国家也由1997年的四个国家到2012年的近30个国家。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韩语托福的中国考生增加幅度最大。近几年,均有三分之一的考生为中国人。我国已经有100多所大学有韩语系。顺便说一句,每年全球参加“汉语托福”的考试人数中一大半则是韩国考生。

2005年,中国汉语办公室为了在全球推广汉语学习,传播中华文化,培植软实力,在各国设立“孔子学院”。或许是要与中国竞争文化影响力,2007年韩国政府就提出在各国设立“世宗学院”(世宗为朝鲜半岛历史上最贤明的皇帝,在他主持下,创制了韩国文字),面向当地普通民众,免费教授韩国文字和传播韩国文化。到2012年6月,韩国已经在35个国家开设了76所世宗学院,学生人数达到1.4万人。他们提出,到2016年,世宗学院要增设至200所。

解读5

韩国对文化产业的扶持

韩国政府对文化于韩国的重要性可谓认识深刻,他们认为: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韩国完成了工业化,靠制造业实现了汉江奇迹;八、九十年代靠技术创新,通过发展IT业使韩国成为科技强国;21世纪则是文化的世纪,文化上的强国将成为经济强国,文化上对某一大国的依附比经济上政治上的依附更为可怕。韩国坚持认为自己是拥有数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有着优秀文化传统和丰富文化遗产,是亚洲的东洋文明的代表,因此完全有理由成为文化强国。他们对韩国文化事业的扶持可以说是不遗余力,历届韩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扶持文化产业的政策措施。

法律制度上的保证。1998年,韩国政府提出了“文化立国”的国家战略,并先后制定出台了《振兴文化产业五年计划》、《21世纪内容产业前景》、《文化产业发展推进计划》,明确了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及建设文化大国和知识经济强国的长远目标。在此基础上,韩国政府还建立了《国民政府的新文化政策》、《文化产业振兴基本法》、《文化产业促进法》等一系列配套的法律法规体系,以保障和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实施。

组织上的保证。 韩国政府于1998年在文化观光部下面建立了文化产业局。2001年文化观光部制定了“培育韩流文化方案”,包括:在汉城建立“韩流发祥园地”;在北京、上海等地建设“韩流体验馆”;由民间专家学者组建“亚洲文化交流协会”,对出口的文化内容质量把关,防止因出口劣质文化产品而降低外界对韩流文化产品的信任度;对韩流文化盛行国家和地区的使、领馆加派文化官员;成立“韩国文化振兴院”,在韩流影响大的国家和城市设驻外办事处;在韩国多个城市举办过多届“韩流商品博览会”。为培养文化产业专门人才,2006年,政府出面设立文化产业研究生院。2009年,成立了文化振兴院,统辖文化产业推进事宜。

财政支持。目前,韩国对文化部门的财政预算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9%,这远低于经合组织的平均值1.9%。朴槿惠总统上台伊始,即提出了一个“创造经济”增长思路。意即将韩国两个强项——风靡全球的韩流文化和韩国信息技术(IT)——结合起来,打造文化内容产业。她承诺,在她执政的五年内,要将对文化财政预算比重提高到占GDP的2%左右。要将年销售额超过1亿美元的文化内容企业从2010年16个增至2020年100个。 韩国政府还将把向文化产业投资的基金中的基金(Fund-of-Funds)规模扩大到2020年两万亿韩元。为推动融合了韩流文化和韩国信息技术的创意经济的发展,朴槿惠上台后还专门新设了一个“未来创造科学部”。由于朴几乎时时讲 “创造经济”的重要性,处处道设立“未来创造科学部”的必要性,韩国媒体戏称“创造经济”为“朴槿惠经济”,“未来创造科学部”为“朴槿惠部”。

为保护和发掘本国优秀传统文化,打破常规,采取特殊政策。韩国有一个无形文化财产厅,专门管理无形文化财产,如韩国传统的说唱、假面舞、摔跤、拳击、韩纸艺术、宫廷御膳、魔术、礼仪、传统医药等等。对每项无形文化财产及掌握该绝活的民间艺人都编号管理。这类文化遗产多是由民间老艺人采取师傅授徒的方式得以保存下来。但现代韩国是个学历社会,年轻人没有大学文凭要在社会立足十分困难。年轻人多不愿意从事这种没有文凭的重要职业。为了保护和发展重要的无形文化,防止因人才老龄化引起无形文化失传,政府对已经步入老年的顶尖级的193个重要无形文化人才,采取特殊政策。这些老艺人及他们所带的2000多名徒弟即使不曾上过大学,只要他们自己愿意,即刻可以得到大学学历并授予学士学位。

我们在韩剧《大长今》中看到通过服饰、饮食、医药、礼仪等表现出来的韩国传统文化都是那样精致、唯美,一切显得那样地道、原滋原味,很有章法。殊不知,这都是有根有据的,而这些根据是人家花了大气力保存下来的。

韩剧《大长今》里的宫廷料理的配方、烹调方法就是以被登记为韩国38号重要无形文化遗产为基础的。38号文化遗产的技术继承者是一位去世不久的韩国宫廷料理大师、建立了宫廷料理研究院的黄慧性女士。黄女士60年如一日,潜心研究韩国宫廷御膳,发掘并整理古籍中记载的料理,写成一本专著 《用十二种御桌摆出的岁月》,并长期主持介绍韩国宫廷御膳的电视节目。黄女士退休后,她的三个女儿继承了她的事业。《大长今》在日本播出后,黄女士的一个女儿专门到东京开设韩国宫廷料理讲座,8个课时的听课费竟高达14.8万日元,还一个名额难求。

解读6

韩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阶段

韩国文化产业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在波折中前进。上世纪90年代,从“韩流”初起,到2004 年《冬季恋歌》、2005 年《大长今》的热播为代表,在国际上掀起了第一波韩流高潮。

然而,在2005-2009年这段期间,韩流文化产品一度出现过降温苗头。

表现在:韩国电影出口规模下降;在韩国国内电影市场上,韩国产电影的观众占有率跌至50%以下;韩国电视节目在国外遇“寒流”;影视明星减薪;韩流明星在国内外演唱会观众人数下降;其他文化产品出口也出现了颓势。

韩国媒体认为,韩国文化产业在国际市场尤其是东亚地区由风靡一时的“韩流”遭遇“寒流”有诸多原因,但主要归咎于:

——东亚国家和地区盛行“文化民族主义”、“经济民族主义”,出现“嫌韩流”、“反韩流”、“抗韩流”倾向。如2005年7月,日本出版了一部《嫌韩流》漫画,一个月就售出十万本,一年后售出近30万册。在日本,反韩流网站和博客多达数百个。2005年7月,台湾对韩国电视剧征收20%的进口关税。2006年起,中国对韩国电视剧进口开始限制。

当然,有韩国学者清醒地指出,东亚地区兴起“反韩流”与韩国文化界某种程度的张扬、狂妄自大、“我们最好”的文化优越主义、“文化南伐”、“北伐”、单向输出的“韩流霸权主义”不无关系。

——过度看重明星效应,过分商业化运作。批量生产内容雷同、表现手法简单的搞笑喜剧片、言情片,倒了观众胃口,等等。

韩国文化界人士认为,面对出现的“韩流危机”,倘若不进行战略性调整,将会重蹈香港、台湾电影产业的覆辙,即八、九十年代一度辉煌,但现在已经式微,被边缘化。韩流短则两三年,长则五年内热潮就会结束。为了延续“韩流”,他们建议政府采取如下对策:

——面对韩流文化单向输出的批评,必须有意识地向东亚国家和地区开放韩国文化市场。应当认识到,文化产品不仅是交易,更是交流,必须是双向的,既然有“韩流”,就会有“华流”、“日流”、“港台流”,甚至“越流”。

——为防止进口国家对韩流文化产品输入的限制,犹如制造业在外国投资建厂一样,韩国政府鼓励其文化产业部门到韩流文化产品输出地去实行本地化战略,由韩国出钱、出人、出思路,与东道国合作拍影视片,培养影视明星。

正是由于韩国文化部门的“止血”措施得力,2010年以后,又迎来了“韩流文化”向外扩张的第二波高峰。表现在,以“美少女”、“东方神起”等歌唱组合为代表的K-POP韩国歌曲取代了韩国影视剧风靡全球,尤其是2012年说唱歌手朴载咏(鸟叔)演唱的《江南 Style》,表演的“骑马舞”更将韩流文化推向了新高潮。

猜你喜欢
国产电影韩流文化产业
国产电影《罗小黑战记》IP的商业探索
“反韩流”排名:中印泰列前三
呼唤更多国产电影狼性突围
浅谈湖南地区“韩流热潮”与湖南高校韩国语教学
关于国产电影“烂片好票房”现象的批评
韩流文化的营销传播模式
烈日灼心——又一部替观众担心过度的国产电影
韩流消退之后
文化产业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