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孙晓云指出,近二十年来,书法界看上去很热闹,展览频频,出版物大量涌现,书法博士硕士培养人数逐年增多,书法家作品价格日益走高,但公众对于书法的认识,要么是觉得莫测高深,要么就怀着纯商品性的沽价心态。家长希望孩子学书法,也不可避免地带有某种功利思想,如在书法大赛中获奖可在中高考中加分等。这都代表了书法土壤的丧失,偶尔几座小丘陵就奉为高峰了。孙晓云说,当代书法价值评判的混乱,乃至于很多艺术文化价值评判的混乱,都源于此。(《瞭望新闻周刊》)
有媒体调查称,全国每年公路罚款高达2700亿元,但这些钱的去向和用处并不透明 (2012年12月26日中央电视台)数额巨大的公路罚款,对民生的影响可想而知。权威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物流总费用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8%。世界银行2007年2月公布的研究报告披露,中国车辆通行费占人均GDP比例超过2%。当前中国各种过路费、过桥费以及各类罚款已高达运输企业成本的1/3,比发达国家要高出一倍左右,且已严重影响和波及到物价。(《中国青年报》)
奥数是半个世纪前被华罗庚先生带到中国的,1956年,在华罗庚、苏步青等老一辈数学家的倡导下,举行了首次中学生数学竞赛。后来随着“数学竞赛也要从娃娃抓起”的呼声越来越高,小学生奥林匹克竞赛应运而生。随后,这样的政策出台了: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科学、信息科学五个学科的高中竞赛中取得名次的学生可以免试上大学。同样的逻辑,小学的竞赛优胜者,可以保送上好的初中,初中的竞赛优胜者可以保送到重点高中。奥数由此开始变味了。奥数一旦与升学联姻,立刻就具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这也是奥数屡禁不止的根本原因之一。奥数热的背后是“小升初”择校热,而在择校寻租严重的北京,奥数成了“草根”一族们用来博弈的工具,成了摆在广大“草根”面前还算“公平”的道路。问题的关键是择校而非奥数。(《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