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斌
田中角荣是战后日本一位极富传奇色彩、非常杰出的政治家。说他极富传奇色彩,一是因为他出生在新潟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土木工程中等专科学校毕业;他家庭、亲友中,没有一点政界、经济界可以借助的权势背景,没有一个可以依托的长辈后台;全靠自己的刻苦学习和努力奋斗,54岁就登上了权力顶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本的执政党总裁和政府总理。这在封建遗毒深重、裙带风气浓烈、论资排辈盛行、异常注重学历的日本社会,不能不说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壮举。据此,许多人都称他为日本第一位“平民宰相”、“草根总理”。
说他极富传奇色彩,还因为他在人生的鼎盛时期,是日本第一个以“受贿”罪和“违反外汇管理法”罪,被判四年有期徒刑(后交保释放)的最高领导人。而在被迫下台和重病缠身的十几年间,仍然作为自民党最大派系的领袖 (尽管他本人早已宣布退党),对日本政局,持续保持着很大的影响力。
说他非常杰出,主要是指他1972年7月7日(正值“七七”卢沟桥事变35周年)上台执政第84天,即9月29日,就顺应历史潮流和民心所向,克服困难,排除干扰,一举解决了战后长期困扰日本社会的最大外交难题——实现了与中国的邦交正常化,开创了日本外交的新纪元。
田中在说明十大政策主张时,曾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今后日本应该走“对外求和平,对内谋福祉”的道路。
关于日、中、美关系,据田中亲信、当了23年政治秘书的早坂茂三回忆,田中曾说:“最近美国也在认真探索如何修正迄今为止执行的‘遏制中国’政策。尼克松总统飞越日本上空,直接去了中国。此后,美国就极大地改变了对华政策。美国这样做,也给日本带来了一个大的转机。我立即抓住了这个转机,采取了果断的行动。”
田中还说:“我的基本信念,是日、中、美应该建立一种‘二等边三角形’的关系。三方都认为应当由自己当底边。其实,究竟由谁当底边,并不重要。我个人认为,还是由美国当底边比较好。这样就能确保远东和平了。有人觉得中国是共产党国家,但我一直认为,中国不会搞对外侵略。正是基于这个基本认识,我才迈开大步实现日中关系正常化的。
“毛泽东、周恩来都是在生死线上奋斗过几十年的创业者,是完全可以信赖的,我与他们也是谈得拢的。我必须要在他们还健在的时候,一口气完成恢复邦交这件大事。”
“中国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之后,也绝对不会构成对日本的威胁。中国不是一个侵略国家。它拥有广阔的领土和十亿人民,管好自己的事情,已经够他们忙乎的了。中国的目标就是管好他们自己。”
虽然田中坚信自己要尽快实现与中国复交这个战略决策完全正确,但肯定会遭到自己党内相当强烈的反华亲台势力的阻挠和抵制,因此他从各个方面做了充分、细致、周密的准备。
首先,1971年6月,从政后从未在外务省担任过职务的他,把外务省亚洲局中国课长、积极主张与中国复交的桥本恕,约出来密谈 (时任外交大臣福田赳夫是他1972年7月争夺总裁、总理职务的主要对手。当时外务省内反对与中国复交的势力也明显占上风),郑重委托桥本起草一个详尽的具体方案,包括谈判过程中会碰到的几大难点及解决办法,供他参考。
桥本在反复确认田中掌权后必定会全力与中国复交的意向后,同意花半年时间,起草一份“日中复交路线图”。1972年2月,田中和早坂等几个亲信以及桥本秘密讨论三个多小时,得出了可以在坚持日美安全条约的基础上,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的结论。这时,田中才最终下定决心,自己一旦掌权就全力以赴解决与中国复交这个难题。
其次,田中深知自民党内各个派系,包括自己派内,都有亲台势力,难于委托他们开展相关筹备工作,便设法把当时几个主要在野党的积极性都充分调动起来,特别是委派与他关系密切的公明党委员长竹入义胜先行两次访华,与中方具体商谈复交条件,为他中国之行做准备。
佐藤下台前,早就打算把相位禅让给比田中大13岁的福田。福田在党内的力量也超过田中。田中为提前抢夺帅位,除了在政策上抓住福田软肋,响亮提出要与中国复交口号外,还主动联合党内其他派系,争取更多支持者。最终如愿以偿登上了权力顶峰,为实现自己的战略决策,提供了前提条件。
一位长期研究自民党的学者告诉我:田中所以能在关键时刻战胜福田,夺取政权,并在被迫下台甚至退出自民党、又被判有罪的情况下,仍然能对日本政界保持相当大的影响力,原因之一就是他一生毫不吝啬,舍得洒钱,资助过许多人。
日本政界曾经流传过这样的趣事:一个自民党无派系议员急需活动资金,他低着脑袋,先向福田伸手借(实际上是要)一百万。福田表示同意,但又举出自己手头并不宽裕等理由,只拿出五十万。此人后来又同样向田中伸手借一百万。田中只说行,希望你抬起头来,挺直腰杆,好好干,以后有难处随时可以再来找我,随即拿出了二百万。就因为这件事,这个人后来主动加入了田中派,成了支持田中的干将。
田中下台的直接导火线是1974年10月10日综合杂志《文艺春秋》刊载的一篇题为《田中角荣研究——金脉和人脉》的文章。该文详细、具体揭露了田中通过日本丸红公司、全日空公司高层,收受美国洛克希德公司的巨额贿赂,及他在日本政界推行“金权政治”的种种事实,在日本社会引起了巨大震动,给各在野党和众多媒体提供了炮打田中的重磅炸弹,也给自民党内其他派系提供了取而代之的宝贵机会。
在重大压力下,田中虽极力辩解,但收效甚微。一个半月后就只好宣布:因“招致政局混乱”而“决心辞职”。十个月后又作为疑犯被捕,两年半后被正式判决有罪而再次逮捕(交保释放),从此就进入了十几年的“法庭斗争”。
其间,又因心情不快、过量饮酒以及自己派内有人率众公开造反、另立山头等,先后三次患脑血栓病倒,一次重过一次,直至1990年初离开人世。
据此,日本一般平民百姓认为他下台的原因简单明了:尽管这位政治家有许多过人之处,也为日本立过大功,但收受外国贿赂这种不为人齿的丑事,是任何从政者,都是不能允许和理应受到惩罚的。
但在一些专家学者眼里,觉得这件事还有一些更深层次的国内外复杂背景。
据说美国对田中的不满,主要集中在三个问题上。
一是田中上台前担任通商产业大臣期间,受佐藤首相之托,全权处理闹得不可开交的两国经贸冲突时,极力维护日本利益,坚持不对美国做出过多让步。二是田中对美国“越顶”与中国握手,即尼克松总统事先不与盟国日本商量,就飞越日本上空访问中国,十分不满,并决心以“超前”来回应,即赶在美国前面与中国恢复外交关系,并一再表示,今后要站在 “自主平等的立场上”,处理日美关系。在美国看来,所谓“自主平等”,就是不听话,闹独立性。而这是美国很不愿意看到的。三是美国对田中急速改变中东政策,也十分不满。
学者还认为,虽然不能完全排除“美国因素”,但田中下台的根本原因,在于他的经济政策严重失误所致。
他是1972年7月上台的。那时正值战后日本经济连续十几年的“高速增长”开始碰壁,而必须及时作出调整,转入“低速增长”之际,但田中未能看到主客观条件发生的明显变化。
在此内忧外患之际,田中未能及时作出调整,仍坚持把他的“日本列岛改造”设想,作为自己执政的最高指导理念,甚至提出今后十年还可以继续实现两位数增长这个根本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其结果必定是社会混乱,百姓不满,丧失人心,丢掉政权。幸好当时田中没有凭借执政党内的绝对优势,一股劲地蛮干下去,而是迅即辞职,才避免了日本社会出现更大的动荡,也使他自己有条件在辞职后十几年内,仍在日本政界保持着相当大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