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新闻官如何控制舆论

2013-11-15 09:58吴梦启
领导文萃 2013年6期
关键词:曼宁坎贝尔克劳

□吴梦启

在西方国家,政客都会为自己设立新闻秘书或者新闻发言人,这不是什么新鲜事。

这些新闻官们口头上说并不干预媒体报道,但通过合理信息的适时释放,他们可以很好地控制新闻的走向。

在华盛顿新闻博物馆,一位老资格美国记者对笔者说,如果新闻部门认为记者报道严重失实且不愿做出更正,那最好的解决方法只能是通过法律——政府部门起诉新闻机构的官司很难有胜算。在美国人常常说起的著名案例中,有1970年代政府以泄露国家机密为由起诉《纽约时报》的“五角大楼文件案”,一直闹到最高法院,最后政府还是败诉了。不过之后美国政府很快学乖了,到了2010年震惊世界的“维基解密案”,美国政府没有起诉那些公布了泄密外交文件的新闻机构,而是起诉了泄密者之一、身为军人的布莱德利·曼宁。如果罪名成立,他最严重的刑期将是无期徒刑。

在某种程度上,美国国务院新闻部门的负责人要比纽约市长的新闻秘书更加专业,行为更加制度化,当然,官僚气息也更重。美国国务院工作人员每天早上7:30就要浏览完当天的主要新闻,并为新闻发言人拟定记者可能提的那些问题。在中午11时之前,这些问题的回答都应该初步搞定,然后相关人员集合在一起开会,讨论拟定的回答是否存在问题和漏洞。会议在中午12:30结束,接下来就立刻召开新闻发布会,将美国政府对于各种新闻事件的立场公之于众。新闻发布会持续30~60分钟,会议结束后,通常新闻发言人还会就各种问题与记者们私下交流一下,大约几分钟时间。不成文的惯例是,一般记者不会将这些私下交流的内容报道出去,至少不会在报道的时候直接引用。

当天剩下的时间,美国国务院新闻工作人员的事情就是阅读有关报道,进行反馈。下午4:30还有一个当天工作的总结会议。夜里有值班人员,如果记者有问题,可以随时打电话到美国国务院获得答复。据新闻官所言,这样的电话每天大约有30个~50个。总而言之,美国国务院对于新闻媒体不敢怠慢,他们在一天之内尽可能多地回答问题。此外,美国国务院还通过社交媒体以及自己的网站公布其立场。

在这样的官僚机构当中,谨言慎行是新闻官们最好的座右铭,因为他们的言论不仅关系到个人形象,更关系到美国的政府形象与外交事务。与来去自由的纽约市长新闻秘书相比,个性化的新闻官在美国国务院中很难立足。2011年,美国国务院新闻发言人菲利普·克劳利“因言获罪”,引咎辞职。他辞职的原因跟“维基解密案”有关,这位发言人指责美国军方逮捕曼宁的行为是“适得其反的”、“愚蠢的”。一言出口,暴露了美国国务院与五角大楼之间的分歧。虽然克劳利那句话是在麻省理工学院的一次讲座上说的,但依旧被视为代表国务院立场。

有时候,记者在这样的环境中也不得不放弃一些个人色彩。美国合众国际社的记者海伦·托马斯,常驻白宫40年之久,被称为“白宫记者团团长”。但仅因为表达了一些对以色列的不满,就受到压力选择退休。这说明无论是美国记者还是新闻官,在其言论中总会有一些“政治正确”的底线。

这些年世界上最出名的新闻官,应属英国前首相布莱尔的高级顾问阿里斯泰尔·坎贝尔。2003年,坎贝尔代表英国政府撰写了关于伊拉克是否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调查报告。事后发现,坎贝尔多次修改和夸大了相关报告,使其与美国小布什政府公布的报告一致。起草报告的英国武器专家戴维·凯利后来因精神压力过大而自杀。坎贝尔受到牵连,被迫辞职。直到2011年,他仍认为报告上每个字都没有错,并且说“应该因为改变伊拉克的过去和现在感到骄傲”。

猜你喜欢
曼宁坎贝尔克劳
外星人咕咚
外星人咕咚
外星人咕咚
外星人咕咚
完美主义者
完美主义者
坎贝尔 从草根球星到房产大亨
坎贝尔和他的幸运玩偶
说到“泄密”,有多少“曼宁”可以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