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本是好事,但应在法规出台前
被称为“史上最严新交规”自2013年1月1日实施以来,“闯黄灯罚6分”成为今年网络上第一轮热点话题。在公众的争议和吐槽之下,公安部1月6日表态对“闯黄灯”暂不处罚,让众多的车主松了一口气。但“闯黄灯”一事引起的争议,仍未完全止息。
网民“滴溜溜的转”:车临近路口,就该早早减速缓行,这是每个车主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黄灯处罚新规也是基于太多车主不遵守规则这样一个现状而产生的,如果每个人都能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何至于“招惹”出如此严厉的新规?
网民“h f u”:公安部“暂不处罚”,并不意味着“闯黄灯”就正当,就不需要治理。黄灯作为红绿灯之间的缓冲,意义和功能如果得不到敬畏与遵守,必将对公共安全造成巨大危害。换句话说,治理闯黄灯没有问题,有问题的只是治理的方式。事实上,世界上多数国家也都对闯黄灯进行处罚。
网民“岁月在流淌”:对群众的意见“从善如流”是好事,可是朝令夕改,难免要伤害法律的权威。所以说一项政策的出台,一定要先经过严格的论证,广泛吸取民意智慧。不顾民意盲目上马的政策,往往会面临“回炉再造”甚至半路夭折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