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加强党外代表人士培养选拔工作机制建设的对策思考

2013-08-15 00:43姜捷
决策探索 2013年8期
关键词:人士代表队伍

◎文/姜捷

(作者系河南大学副教授、党委统战部副部长)

新形势下,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事关坚持和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事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人才支撑,事关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事关统一战线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中央统战部原部长杜青林2010年在陕西省就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开展调研时强调:“建立和完善党外代表人士发现培养、选拔使用、流动配置和评价激励机制,努力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这不仅明确了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而且指出了实现目标的重要途径即建立和完善各种工作机制。高校作为党外代表人士培养选拔的重要源头和基地,要不断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就必须以此为指导,把加强其培养选拔工作机制建设列为重要现实课题之一,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一、高校加强党外代表人士培养选拔工作机制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相对集中,是党外干部和党外代表人士成长进步的摇篮,也是向党的统一战线输出人才的源头。要加强全国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就必然要求高校切实做好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就必然要求高校大力加强党外代表人士培养选拔工作机制建设。

(一)加强党外代表人士培养选拔工作机制建设是高校进一步发挥源头作用的强烈期待

中发〔2012〕4号文件在谈到切实抓好党外代表人士的发现储备时,明确要求要“重视发挥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的重要源头作用”。据统计,目前我国民主党派成员超过80万人,其中近8万人担任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担任民主党派中央委员、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副厅(局)级以上职务的领导干部和有代表性的专家学者共3700多人。其中相当一部分工作在高校;2012年各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换届,9位主席或来自高校或拥有高校工作背景。这些也有力地印证了高校在培养和输送党外代表人士方面的重要源头地位和重要源头作用。而新形势下高校要巩固重要源头地位、发挥重要源头作用,就要按照中央要求率先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作用突出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毋庸置疑,建好这支队伍,没有科学有效的党外代表人士培养选拔工作机制作保证是难以想象的。

(二)加强党外代表人士培养选拔工作机制建设是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不断壮大的客观需要

我国高校1998年扩招以来,教师队伍迅速扩大,党外知识分子数量也随之猛增。据中央统战部统计,目前我国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知识分子共有11964万人,其中党外知识分子占75.1%,数量近9000万人。而高校包括党外代表人士在内的党外知识分子则占据其中相当一大部分。另据教育部统计,截至2011年,全国高校专职教师1433579人,其中副高级以上人员568232人(含正高级161472人、副高级406760人),按照中发〔2012〕4号文件规定的党外代表人士范围“主要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的党外人士,在人大、政府及政府工作部门、政协、司法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担任县处级(或相当于县处级)以上职务的党外干部……”联系高校实际,上述副高级以上人员中党外人士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高校要从日益壮大的党外人士队伍中培养选拔出党外代表人士,客观上就不能不面临着一项重要而现实的任务,这就是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培养选拔机制建设。

(三)加强党外代表人士培养选拔工作机制建设是高校有效服务国家战略发展的重要途径

这里的国家战略主要是指人才强国和科教兴国战略。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仅2011年,全国高等教育就有在校研究生1645845人(含博士、硕士研究生)、普通本专科生23085078人、成人本专科生5474962人等。“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本质要求和根本使命。”面对成千上万的在校学子,高校只有勇于担当,按照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的标准把他们培养成才,才能为实现国家人才强国战略作出贡献。而高校要完成这一神圣使命,就不能不注重和发挥作为教学科研重要生力军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的作用,就不能不注重和加强工作机制建设来培养选拔一支高素质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同样,高校要在科教兴国战略实施中大显身手,也将通过加强培养选拔工作机制建设这一重要途径来打造一支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并引导他们积极投身科学研究和科研攻关。现任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同志在2012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讲话时披露:“去年,高校承担了一大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863计划、97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三大奖的数量占总数的68.9%。”同年,在全国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会议上讲话时又指出:“据统计,全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80%以上的研究成果集中在高校。”这些大批量的可喜可贺的攻关项目和研究成果,尽管没有进行专项统计,我们也深知高校广大党外代表人士为此做出的艰苦努力和卓越贡献。

二、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培养选拔工作机制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党外代表人士培养选拔工作是统一战线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而其培养选拔工作机制建设更是基础的基础。近年来、尤其是中发〔2012〕4号文件下发以来,各高校对此都提高了认识、采取了措施、取得了成效,但是,文件中所列举的问题在高校实际工作中也不同程度地普遍存在,尤其是以下两个方面表现突出。

(一)重视程度不够高

理论政策有学习,认识有提高,工作有推动,但工作中仍存在一些模糊观点,对如何在新形势下培养选拔工作机制建设没有或缺乏系统研究。比如,“优秀分子都入党了”“党员干部都安排不过来,哪有位置安排党外人士”“党外人士缺乏经验,干部难选”等片面、狭隘的思想观念依然存在;在培养选拔党外人才的标准问题上,不能坚持先进性与代表性的统一,对其求全责备等等。这些都是高校在思想认识上对党外代表人士培养选拔及其机制建设工作重视不够的表现,都将在实践中影响着这一工作的健康持续开展。

(二)工作机制不健全

一是对外,高校缺少与上级统战部门和地方统战系统的协调机制;二是高校内部宏观层面几乎没有培养选拔党外代表人士工作及其机制建设工作的总体规划,统战部与党委其他职能部门也没有建立起规范的协调机制;三是党委统战部与基层学院党委联系协调机制不完善;四是具有高校特点的党外代表人士综合评价机制尚未建立等等,这些客观上必然造成党外代表人士的培养选拔“顺其自然”、等待“自然成熟”的局面和现象。

三、高校加强党外代表人士培养选拔工作机制建设的对策思考

新形势下,高校要不断加强党外代表人士培养选拔工作机制建设,不仅要继续深化对这一问题的认识,而且更要在其建设的对策和举措上动脑筋、下功夫。

(一)加强党外代表人士培养选拔工作综合机制建设

1.加强领导机制建设。目前,高校办学规模普遍扩大,党外知识分子人数普遍增多且分布广泛,要做好党外代表人士培养选拔工作,必然涉及多个部门、多个领域、多个环节,这就客观要求建立起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牵头运作,有关部门和基层学院各负其责、密切配合,校内各群团共同参与、相互协调的宏观领导机制。这样才能有效保证工作开展面向全校,工作推进调控有力,工作局面持续常态。

2.加强规划机制建设。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中发〔2012〕4号文件强调“把党外代表人士培养选拔使用作为政治责任……纳入人才和干部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加强统筹谋划”。高校做好党外代表人士培养选拔工作,同样需要及早谋划、加强规划。这不仅要按照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原则,把党外代表人士培养选拔工作纳入学校干部管理整体规划,而且还要落实上级政策、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专项规划。这样才能有效保证协调工作有依据,开展工作有方向,推进工作有信心。

3.加强考核机制建设。中发〔2006〕15号文件要求“各级党委要高度重视和切实抓好统一战线工作……把统战工作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工作的考核内容”。中发〔2012〕4号文件强调“把党外代表人士培养选拔使用作为政治责任……纳入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考核内容,落实领导责任制”。两个文件都明确在考核内容上要“纳入”,但对具体纳入办法和程度没有涉及,进而影响了考核机制的建设及其作用的发挥。为此,高校要立足实际,细化党外代表人士培养选拔工作机制建设的内容,形成具体考核指标体系;采取整体考核和专项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定期考核学校及其基层学院党政班子推进党外代表人士培养选拔工作机制建设的情况并注重考核结果的运用,强化责任意识。这样才能有效保证落实工作有主体,评价工作有标准,考核工作出结果。

(二)加强党外代表人士培养工作机制建设

1.加强教育引导。“坚持寓思想政治教育于日常工作之中,及时准确了解党外代表人士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引导。”高校要贯彻好中发〔2012〕4号文件提出的这一要求,就要进一步坚持和完善统一战线一系列工作制度。这就是统一战线中心组学习制度(统战部牵头安排并主持,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统战群团组织负责人和党外代表人士参加)、校院建设重要情况通报制度和联谊交友制度、党外代表人士参加校院重大活动制度、阅文制度、围绕统战组织换届等重大政治事项开展“恳谈”活动和围绕重大历史事件或现实热点问题举办报告会制度等等。

2.强化培训机制。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是统一战线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作。高校按照《2010—2020年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办发〔2010〕23号文件)要求,搞好教育培训需要着力加强两方面机制建设。一是培训工作协助机制。二是培训工作自主机制。所谓协助机制就是由上级或地方统战部门负责制定培训计划,高校协助落实,依据计划安排分批次地选派党外代表人士参加培训。所谓自主机制就是结合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实际,科学合理地自主制定培训计划,根据不同培训对象的客观需求,分门别类举办培训班进行针对性培训。两种机制建设如能得到重视有效并用,将相得益彰、效果良好。然而,现实中并非如此,针对两种机制建设尤其是对后者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的现象却普遍存在,亟需改观。

3.注重实践锻炼。实践锻炼是促进党外代表人士增长见识和提高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和方式。中央要求“加大实践锻炼力度,推动各种实践锻炼形式制度化、规范化”。为此,高校围绕党外代表人士实践锻炼,需要不断尝试和完善以下做法:一是根据工作需要,做好校内外实职安排。二是根据社会需要(地方人大、政协换届和公检法司等),做好社会政治安排。三是根据民主党派工作需要(民主党派领导班子换届或届中增补等),做好党派安排。四是根据领导干部任期制等制度设计,推动党外代表人士岗位任职交流。五是尝试扩大不同高校之间和高校与地方之间任职或挂职锻炼范围。六是选派人员参加省级博士服务团进行实践锻炼。七是定期组织考察调研,引导参与社会服务。

4.助推自我教育。支持党外代表人士进行自我教育,逐步形成自我教育机制,高校党委或党委统战部要着力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帮助民主党派等统一战线组织建立健全学习制度。二是适应形势需要,及时为民主党派等统一战线组织提供学习资料。三是积极支持民主党派等统一战线组织和无党派代表人士开展参观考察和社会服务活动。

(三)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选拔工作机制建设

1.严格选拔标准。“政治坚定、业绩突出、群众认同,是党外代表人士的基本标准,也是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根本要求。”具体到高校这个标准就是政治素质高、学术造诣深、社会影响大。政治素质高,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极投身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为建设一流大学贡献力量;学术造诣深,即在本学科本专业学术成果丰富、成就突出;社会影响大,即在所联系成员和群众中拥有较高威信、较强影响力。实践证明,只有严格选拔标准,才能保证选拔工作的正确方向,才能真正把优秀的党外代表人士挑选出来。

2.建立重点联系对象名单。通过党内推荐与党外推荐、组织推荐与个人推荐、定期推荐和日常推荐等多种机制和方式,物色发现党外代表人士并形成规模、建成队伍后,党委要以此为基础,参照党外代表人士现实担任实职或作政治安排、党派安排的总体情况,分类分界别,等额或超额建立起重点联系对象名单,并进行重点和持续培养,为各级人大、政协换届等社会需要和校内各级领导班子调整做好举荐人才的准备。

3.着力沟通协调。沟通协调是推动党外代表人士选拔工作的关键环节。高校要搞好这一工作,就要着重发挥好党委统战部的牵头作用,建立与多方面的沟通协调机制。一是建立与高校所在省、市统战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各级人大、政协换届工作政策和名额比例一般都由他们掌握,只有建立并有效运用这一机制,高校才能更好地了解信息、争取机会、举荐人才。二是建立与组织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对党外代表人士的选拔使用,关键在于同组织部门的沟通协调。目前,基于高校实际,要做到沟通协调渠道畅通并保持常态化,一方面可以在高校深化内部机构改革的背景下尝试和推广统战、组织两部领导交叉任职或统战部领导兼职组织部等模式。另一方面可以建立健全统战部、组织部联席会议制度。这样才能保证干部选拔使用工作,党内、党外信息互通有无,风险责任共同担当。三是建立与基层学院党委的沟通协调机制。党外代表人士大多工作在一线,奉献在基层,各种表现学院党委最了解,所以,工作中建立并完善与基层学院党委的沟通协调机制势在必行。四是完善与学校统战组织的沟通协调机制。当前,这方面的有益做法主要有学校党委或统战部与统战组织主要负责人联席会议制度、定期谈话制度和联系交友制度等,但都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4.加大公选工作力度。“加大竞争性选拔任用工作力度,推广定向在党外干部中进行公开选拔的做法,形成有利于优秀党外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既是现实需要,又是必然趋势。参照党内领导干部竞争上岗的多年探索和成功经验,高校应该在党外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大胆尝试和探索公开选拔的办法。首先要大力介绍和宣传公开选拔干部的意义和成功做法,提高大家的认识。其次要引导和鼓励党外干部与党内干部一道参与地方及学校组织的公开选拔,培养参与意识,促进锻炼。再次要选定岗位,面向党外干部进行定向公开选拔,提振党外同志的信心,提高党外干部的使用率。

去年2月中共中央专门下发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意见》(中发〔2012〕4号文件),11月党的十八大又强调“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选拔和推荐更多优秀党外人士担任各级机关领导职务”。这是党中央站位事业发展全局就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提出的新要求。高校贯彻落实好这一要求,就必须进一步加强对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培养选拔机制建设问题的研究和探讨,并力求有所创新和突破。唯有如此,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才能获得科学有效的工作机制保障,党外代表人士才能源源不断地培养选拔出来,高校的源头作用才能真正得到发挥,高校才能为党的统一战线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新贡献。

猜你喜欢
人士代表队伍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现创新发展呈现崭新局面
诠释代表初心 践行人大使命
“智慧谷”搭建海外人士创新创业“新”桥梁
“代表通道”新观察
这个代表咋这么拗
WHEELS IN MOTION
关于党外代表人士培养选拔工作的几点思考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
青藏高原筑“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