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冰雪丝绸之路(连载十二)

2013-08-15 00:46
黑龙江史志 2013年6期
关键词:黑龙江俄罗斯

程 弓

第三十站——莽吉塔城:莽吉塔城,今抚远县通江乡小河子屯“城子山古城遗址”。具体位置为:抚远县城东北10公里黑龙江、乌苏里江汇流的三角地带——城子山上,故俗称“城子山古城”。古城为明代遗址。古城衔山,山以城名“城子山”,城以山名“城子山山城”。此城是明代“海西东水陆城站”中的第10城。海西东水陆城站一共10城,皆在今黑龙江省境内,莽吉塔古城是最后一城。古城东、北倚悬崖而建,西、南筑高墙,大有雄踞山岩,扼控两江(黑龙江、黑龙江的一条支流通江),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资料记载:古城周长930米,依山就势,呈不规则长方形。北面和东面有峭壁为天然屏障,故不设城墙,其余城墙残高2~3米,仅开一门,两侧有护城壕。观其形胜,当为古隘口。杨宾的《柳边记略》载“站七:曰别儿真站、黑龙江地方莽亦帖站、弗朵河站、亦罕河卫忽把希站、忽把希站、弗达林站、古代(伐)替站”,“黑龙江地方莽亦帖站”即此。站在临江陡立的古城之上,居高临下,俯身俯瞰,黑龙江与通江尽收眼底,更显古城乃控制江面水上交通的咽喉重地。《全辽志》在莽吉塔城与药乞站地名之间夹注“狗站”,意指其下22站皆为狗站。而《经世大典》则指称末鲁孙以下15站为狗站,可见时光流转,岁月更迭,历经演变,狗站数字和起始点都发生了变化。因站在城上,凭高虎视,黑龙江一览无余,故此处如今仍为军营的观察哨,而哨所耸立其中。莽吉塔城城池虽小,却是海西东水陆城站的中枢关隘,如此重要,被批准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确名副其实,当之无愧。

第三十一站——药乞站:药乞站位于北纬48°17′至 48°27′,东经 134°24′至 135°05′,史图标注于黑瞎子岛。黑瞎子岛又称抚远三角洲,位于中俄边界抚远县境内的黑龙江(俄语称其为阿穆尔河)和乌苏里江的交汇处主航道西南侧。黑瞎子岛名“木克得赫葛山”。葛山同噶珊,即屯。药乞站设置于黑瞎子岛居中位置。具体位置为乌苏里江、黑龙江汇合口夹角内,黑龙江右岸,黑瞎子岛上的木顶角得赫村。2007年11月中俄黑瞎子岛勘界议定,半个黑瞎子岛归属中国。此前,由于长期处在有领土争议的边界地区,中国式的“木克得赫屯”已在黑瞎子岛上难见踪迹。

黑瞎子岛东西长约58.85公里,南北宽约14.01公里。全岛面积,旱季水小时为350平方公里,汛期水大时为327平方公里,是香港的三分之一、澳门的12倍、珍宝岛的500倍,比新加坡的国土面积小一点。黑瞎子岛由银龙岛、黑瞎子岛、明月岛3个岛系的93个岛屿和沙洲组成,连同与其毗连的水域共450平方公里。全岛平均海拔约40米,地势平坦,基本处于未开发状态。黑瞎子岛并非江中岛屿,而是一块冲积而成的三角洲,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扼守着黑龙江——乌苏里江通航咽喉,隔江与伯力(今天俄国的哈巴罗夫斯克)相望。它在中国的行政区划中,归黑龙江省抚远县管辖。但自从1929年中东路事件后,前苏联(今俄罗斯)一直对该岛实施管辖,隶属于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

黑瞎子岛是个三面环水、自成体系、全封闭的岛屿。黑瞎子岛上自然资源丰富多样,70%的面积可用作耕地、割草场或者牧场,基本是一块尚未开发的处女地。岛上主要生长柳树、榆树、杨树、柞树和牧草,江汊纵横,水草丰盛。岛上栖息着珍贵的毛皮兽和水鸟,主要有黑鹳、黑鹤、鸳鸯、鸿雁等野生珍稀动物。在黑龙江及其支流以及湖泊中有许多种鱼类,比整个伏尔加河流域的还要多。主要鱼类有大马哈鱼、鲟鳇鱼、鲤鱼、鲫鱼、鲢鱼、白鱼、鳌花等几十种,是鲑鱼回游的必经之路。抚远县因此被称为“中国鲟鳇鱼之乡”和“中国大马哈鱼之乡”。

“两志”在莽吉塔城与药乞站地名之间夹注的一段文字,如果句读,可读为“水、狗站,夏月乘船,水(小)可乘载;冬月乘爬犂,乘二、三人,行冰上,以狗驾拽,疾如马”。“水、狗站”即水、陆兼用之意,夏月可以船(赫哲人叫“威乎”)乘载,进入冬季以狗爬犁沿冰雪江道、冰雪路面行驶,快如飞马。

在黑龙江冰雪丝绸之路上,莽吉塔城左揽30余座城站,直辖“药乞”,右衔22处狗站,一直通往满泾。狗站又名水狗站,夏月行舟,千里长风,扶摇江上,冬月乘爬犁,以狗驾拽,疾速如飞。如今,药乞站以下22狗站遗址,皆在俄罗斯境内。“两志”指药乞站及其下“二十二站为狗站”,而《经世大典》则称“末鲁孙以下十五站为狗站”,前已提及,因朝代更迭,历经演变,狗站数字发生较大的变化,元、明两代各有不同。

黑瞎子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国从未承认俄罗斯占有黑瞎子岛,在历年来的各种版本中国地图上,中国的边界都是延伸到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汇合处。2008年10月14日,在前苏联时代就被占领的黑瞎子岛西部174平方公里的土地移交中国。中俄两国在该岛中央地带举行界碑揭幕仪式,至此,中俄4300多公里的边界划定全部完成。根据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中俄国界东段的补充协定》,中国收回半个黑瞎子岛的主权,获地174平方公里,当中第二大的岛屿银龙岛,因位处黑瞎岛之西北,故此全部归属中国。俄罗斯保留大乌苏里岛(黑瞎子岛)东半部分,包括有丘姆卡村和俄罗斯居民的别墅。

第三十二站——奴合温站:《辽东志》所记“奴合温站”,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伯力)附近。伯力亦作“勃利”、“剖阿里”、“颇里”、“婆离”、“博力哩”、“波力”、“伯利”等,为女真语的不同汉语音译,其意为“豌豆”。此地又称“伯力城”,位于乌苏里江与黑龙江汇合处东岸。自古以来一直是中国领土,军事重镇。唐朝在此设置勃利州,辽为五国部之一的剖阿里部驻地,金为胡里改路辖地,元为水达达路管辖,明为奴儿干都司喜申卫治所。清初,开始由宁古塔昂邦章京(总管)管辖,后划归三姓副都统管辖。1858年(清咸丰八年),沙俄侵略军侵占伯力,建立军事哨所,并以17世纪沙俄侵略黑龙江的头目哈巴罗夫的名字命名“哈巴罗夫卡”。1860年(清咸丰十年),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的《中俄北京条约》,伯力城及其乌苏里江以东至海的广大地区被沙俄割占。1893年改名为“哈巴罗夫斯克”。

第三十三站——乞里吉站:乞里吉站在今俄罗斯库尔河口南侧,原为乞林屯。

第三十四站——哈剌丁站:在今俄罗斯库尔河下活隆屯。

第三十五站——伐兴站:因年代久远,且在今之俄境,位置暂无考。

第三十六站——古伐替站:在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伯力)阿穆尔河(黑龙江)右岸古发潭屯。古伐替站又称古法坛村,位于距伯力100公里的黑龙江下游中部。(古法坛村在清朝历史上是很有名的,清王朝镇守宁古塔将军巴海于1660年(清顺治十七年),“率兵至使犬地方”,即赫哲族和费雅喀族居住的地区,在古法坛村附近“伏兵船于两岸”,“俄贼奄至”,“伏兵突发”,“俄贼四处逃遁”,“我兵追袭,俄贼弃舟登岸败走,被斩者六十余级,淹死者甚众”。此役是巴海上任首次与俄军交手,取得大捷。1664年(清康熙三年),巴海歼沙俄侵略军于索伦。后来,沙俄侵略军进犯黑斤(即赫哲族)、非牙喀(即费雅喀族)部落,巴海派兵救之。同年,巴海破沙俄侵略军于黑龙江,自此边患稍息)。杨宾著《柳边记略》“站七”有记“古代(伐)替站”。杨宾(公元1649~1720),宁古塔流人杨越之子。杨宾所著《柳边纪略》,成书于1707年(清康熙四十六年),是一部记述东北历史地理的名著。其中有关驿路、驿站内容,是他在驿旅途中,亲历所记,是清代最早整体记述东北驿传,并以游记、纪行文字传世的珍贵史料。记述内容填补了诸多正史空白。如梁启超所论:“边徼地理之研究,大率由好学之谪宦,或流寓发其端。如杨宾《柳边纪略》,为记述黑龙江事情之创作,盖其父以罪编置此地,杨宾省侍时记其间见也。”

第三十七站——野马儿站:在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伯力)东北伊斯克里附近。

第三十八站——哈儿分站:在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伯力)阿纽伊河口北岸。元代称哈里宾站或哈儿分站。位于敦敦河口北岸。《元史卷四十四》“立吾者野人、乞列迷等处诸军万户府于哈儿分之地。”

第三十九站——莫鲁孙站:地无确考。大致位于在俄罗斯阿穆尔河右岸库契河口附近。《经世大典》记为“末鲁孙”。元史记为十五狗站之第一站。谈及狗站应提及曹廷杰(后面会介绍其生平),他是清朝末年研究边疆地理的学者,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对黑龙江流域的民族、历史、地理、古迹、社会经济作全面调查的人。他研究边疆地理的目的是为了反抗帝俄对我国东北边境的侵略,为了筹边固边。曹廷杰曾经考察了辽金“鹰路”、元代狗站、明代海西东水陆城站之故地。并撰写了《东北边防辑要》、《西伯利亚东偏纪要》和《东三省舆地图说》,书中记述了独具特色的水路、陆路兼用,及冬季使用马爬犁的细节,语言流畅,言简意赅,虽然记于俄境,却是难得的参照史料。其说“江沿俱设有站房,夏月轮船通行,站房无人经管;冬月由江心跑站爬犁,与陆路站车同。其站各有马数十匹,陆路有车及爬犁各四、五具,江沿只有爬犁。无论华人、俄人,但取站车、站爬犁票,至站即送,驾以三马奔驰如飞,每一日夜可行华里七百。”由此可见,元明时期的狗爬犁,至清代已是马拉爬犁了。这也许是以爬犁经城、站驰驿的最后一抹印痕了。

第四十站——撒鲁温站:俄罗斯阿穆尔河右岸萨尔布湖畔萨拉库屯。《经世大典》记为“拔鲁温”。

第四十一站——伏塔林站:俄罗斯阿穆尔河左岸帕达利湖畔帕达勒屯。《经世大典》记为“甫打怜”。杨宾《柳边记略》“站七”中记有“弗达林站”。

第四十二站——马勒亨古站:在俄罗斯阿穆尔河(黑龙江)左岸共青城附近梅勒奇屯(莫儿乞屯)。《经世大典》记为“末里合温”。

第四十三站——忽林站:在俄罗斯阿穆尔河(黑龙江)下游格林河口忽林屯。《经世大典》记为“胡怜”。

第四十四站——虎把希站:具体位置暂无确考。《经世大典》记为“胡鲁八兴”。据杨宾《柳边记略》“站七”:“曰别儿真站、黑龙江地方莽亦帖站、弗朵河站、亦罕河卫忽把希站、弗达林站、古代(伐)替站”,可知虎把希站在亦罕河卫。

第四十五站——五速站:在俄罗斯阿穆尔河(黑龙江)左岸五如吉屯。《经世大典》记为“斡孙”。

第四十六站——哈剌马古站:在俄罗斯奇吉湖对岸哈兰屯。今天这里是俄国城市马林斯克。《经世大典》记为“哈剌马苦”。《明太宗实录》载,哈剌马古站,位于地势开阔、水陆纵横的奇集湖地区。明王朝在此地设有钦真河卫、扎岺卫、甫里河卫、克默河卫。仅永乐年间,朝廷便三次赏赐给我少数民族头人丝绸衣物;成化年间赐给都指挥哈达牙“衣服、彩缎等物”。沿黑龙江东下运载货物的舟船、爬犁到哈拉马吉狗站停靠缷货,然后分赏四卫头领与当地土人。克默河卫设在鞑靼海峡边,与库页岛隔海峡相望。《明太宗实录》记载,永乐七年八月,一次赏赐该卫土人94人“袭衣及钞币”,受赏之人数量可谓惊人。到了1609年(明万历三十七年),《满文老档》还有赏赐该卫“纻丝”等丝绸物品的记载。奇集湖地区以丝绸彩缎及物品云集而闻名,成为奴儿干地区重要商埠。以后,到了清朝,这里依然是我国在黑龙江下游地区各类丝绸彩缎及各种商品的集散地。

第四十七站——卜勒克站:在俄罗斯阿穆尔河(黑龙江)下游库穆苏之下别勒尔屯。《经世大典》记为“别烈可”。

第四十八站——播儿宾站:位置无考。《经世大典》记为“拔儿滨”。

第四十九站——沼阴站:在俄罗斯卡达湖畔沙文斯克附近。《经世大典》记为“赵斤”。

第五十站——弗朵河站:在俄罗斯阿穆尔河(黑龙江)左岸弗达哈河口。“弗朵河”又作“佛多赫”“佛多和”。《经世大典》记为“佛朵火”。明之弗朵河卫。杨宾《柳边记略》“站七”中记有“弗朵河站”。

第五十一站——别儿真站:位置不详。《经世大典》记为“卑里真”。《柳边记略》“站七”中记有“别儿真站”。

第五十二站——黑勒里站:今俄罗斯阿穆尔河右岸黑勒里河口,在特林东南。“特林”为吉里迷语,意为“山崖”,泛指奴儿干城、满泾站、黑勒里河、阿姆贡河入阿穆尔河汇合口一带地域。《经世大典》记为“可烈儿”。《明实录》载“特林山卫”。第五十三站——奴儿干:最早的奴儿干城由金朝所建。《元一统志》卷二载:“上京,……东北曰奴儿干城,皆渤海、辽、金所建”(《黑龙江简史读本》)。后来见到的奴儿干城遗址为元代和明代所遗留。奴儿干城位于黑龙江下游与亨滚河(阿姆贡河)汇合口的右岸。由此向下游250余里抵达庙街(今俄尼古拉耶夫斯克),距黑龙江口仅300余里。奴儿干城曾经是元代东征元帅府故地。此地崖石交错,道路险阻,形势扼要,风景绮丽。奴儿干城遗址在今俄罗斯阿穆尔河右岸,满泾之东,特林之北,俄文地名蒂尔(塔赫塔)。据永宁寺碑碑文载:“卜奴儿干西,有站满泾,站之左,山高而秀丽”,由此可见,满泾迤东与奴尔干城隔江相望,大约相距几公里远的地方。奴儿干城遗址形状,见于曹廷杰《西伯利东偏纪要》所记,“由特林喇嘛庙西北下山,沿江行里许,有石岩高数丈,上甚平旷。有古城基,周约二、三里,街道形迹宛然,瓦砾亦多。今为林木所翳,非披荆履棘,不能周知。”奴儿干城,为元代东征元帅府和明代奴儿干都指挥使司所在地。由于此地悬崖壁立,形势险要,元代时曾是东北边疆的一个要冲之地,设有东征元帅府。1409年(明永乐七年)于“元东征元帅府”设置奴儿干都指挥使司。清代隶属三姓副都统管辖。江崖峭壁顶上有明代敕建的永宁寺,刻有敕建永宁寺记和重建永宁寺记的两座碑(两碑现分别藏于俄罗斯海参崴阿尔谢涅夫博物馆、滨海边区国营阿尔谢涅夫B.K博物馆综合体所属的国际展览中心)。永宁寺以东500米平旷处,便是奴儿干城址。对岸不远便是元代莫鲁孙站以下15狗站终点的满泾站(今俄罗斯境内阿姆贡河口北侧莽阿臣屯)。

“两志”在奴儿干其后未加“城”字,却特别加注【有都司】,可以理解为有都指挥使司之地一般应该有城,且此城非同一般。奴儿干地名汉译为“图画”。据《黑龙江古代简史》载,清人称为尼噜罕(满语“国画”之意),表示这里山川如画,风景秀丽。奴儿干都司,是明朝在黑龙江下游设置的管辖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等地区的最高地方军政合一建制。明朝建立后,公元1375年(明洪武八年),在东北地区南部设置辽东都指挥司使。1395年(明洪武二十八年),明总兵官周兴等进军到脑温江(今嫩江)、忽刺温河(今呼兰河)和斡朵怜(今依兰县城西马大屯)一带,派官招抚,始建卫所制,设指挥使和千户。1409年(明永乐七年),明廷决定升奴儿干卫为奴儿干都指挥使司,简称“奴儿干都司”,驻奴儿干城(今黑龙江下游黑龙江与亨滚河汇合处右岸的特林地方,即元朝征东元帅府的故地)。由于奴儿干都司为管理这一地方最高一级的军政合一建制,直接隶属于明朝中央政府。明廷经常派遣钦差大臣到奴儿干地区巡视。《辽东志》卷九载:“奴儿干都司,元为东征元帅府”。

第五十四站——满泾站:今俄罗斯特林阿姆贡河(亨滚河、恒滚河)入阿穆尔河(黑龙江、混同江)汇合口左岸,东北距黑龙江入海口150公里。阿姆贡河口在特林北约5公里,隔阿穆尔河相望。阿姆贡河即亨滚河之俄称,阿穆尔河即黑龙江及下游混同江之俄称。《经世大典》记为“末末吉站”。明永乐十年在混同江中、下游增设十一卫之“满泾卫”。清代史图标注为“莽阿臣葛山”“莽阿禅屯”,此“莽阿臣”“莽阿禅”与满泾同为赫哲语地名的音译、音转。

1860 年(清咸丰十年),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的《中俄北京条约》,伯力城及其乌苏里江以东至海的广大地区被沙俄割占,曹廷杰成为亲历并记录海西东水陆城站,直到满泾一带路况、遗迹和形胜的最后一人。曹廷杰,字彝卿。湖北枝江人。1850年(清道光三十年)生,1926年(民国十五年)卒。地理学家。曹廷杰少年时期有较好的家庭教育,20岁左右时已熟读了四书五经,兼读史地书籍。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由廪贡生考取汉文誊录,到国史馆当差,议叙双月选用州判。1883年(清光绪九年)离开国史馆,由吉林将军派往三姓(今黑龙江省依兰县)靖边军后路营中,办理边务文案。1884年(清光绪十年),他广泛搜集东北史地资料,着手写《东北边防辑要》一书。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五月受命考察边防。五月底由三姓起程,顺松花江而下入黑龙江,至徐尔固(今俄罗斯列宁斯科耶城城东北)进入俄境,沿黑龙江至东北海口,考察了黑龙江下游地区,以及混同江(黑龙江)下游特林(今蒂尔)地方,在特林,曹廷杰冒着“凡中国人有拓碑文者,格杀勿论”的危险,在悬崖荆棘中,拓下两块永宁寺碑碑文。然后溯江而上至海兰泡,又沿江而下至伯力,溯乌苏里江至兴凯湖,经红土岩,复由旱道至海参崴,再乘海船到岩杆河口,前后考察129天,往返路程16000余里。十一月回到吉林营中,十一至十二月间写成《西伯利亚东偏纪要》,绘图8幅。1886年(清光绪十二年)六月,曹廷杰升为知县。《东北边防辑要》写成,并增加《征索伦》、《平罗刹》二篇,总辑为19篇。1887年(清光绪十三年)二月任边务文案总理。夏,撰《东三省舆地图说》,并将《古迹考》收入此书中。十五年任山西省和顺县知县。十八年改任崞县知县。次年赴大同、阳高、天镇办理赈务。二十年因母亲去世回家守孝。第二年因吉林边防紧急,吉林将军速调曹廷杰到吉林,了解沙俄擅自派人到东北勘探铁路情况。曹廷杰经过跟踪考察,写成《查看俄员勘探铁路禀》一文。二十二年由黑龙江将军恩铭奏调曹廷杰试办呼兰木植山货税务,任呼兰木税总局总理。二十三年去都鲁河试办矿务。1907年,曹廷杰补吉林知府,并兼理府学。1910年他代理蒙务处协理。1919年返回湖北枝江县家居。1926年在上海病逝,终年77岁。

曹廷杰实地考察了奴儿干、满泾站,并写进《西伯利东偏纪要》,“其地有炮台、壕堑遗迹二处,一南向可堵自混同江顺流而下之路,一西北向可堵自海口及恒滚河口逆流而上之路,险要所关,已为俄有矣。”

黑龙江冰雪丝绸之路在明代是南起于黑龙江省双城市兰陵镇石家村南约1公里处的石家崴子古城,走阿城,经宾县鸟河,沿松花江迤逦北上,于抚远黑瞎子岛入黑龙江,顺江而下,直抵黑龙江入海口,共10城45站(在今我国境内有8城23站)。然后,从黑龙江入海口跨鞑靼海峡,登上库页岛,甚至延伸到日本北海道。据温跃宽考,满泾以下的路线是:

黑龙江口——渡海——囊哈尔卫(库页岛北部东海岸)——拉喀——哈剌马吉站——渡海——拉喀(库页岛北部东海岸)——兀列河卫(库页岛北部西海岸)——波罗河卫(库页岛中部西海岸)——白主(库页岛最南部)——渡海——宗古(日本北海道稚内)。

黑龙江冰雪丝绸之路——这条贯穿黑龙江省中部与黑龙江下游奴儿干地区的明代交通线,其长度不逊于我国著名的西北丝绸之路从西安到新疆我国边境的路程。从以上考证可知,最后一处狗站满泾站并不是这条驿路的终点,它继续向前延伸到黑龙江入海口庙街(今俄国尼古拉耶夫斯克),再渡过鄂霍次克海鞑靼海峡登上“苦兀”(库页岛),然后折向南到库叶岛南端果伙。果伙隔海就是日本的虾夷(北海道)了。明代永乐碑——《敕修永宁寺碑》的《永宁寺记》载:内官亦失哈二次巡察奴儿干,于永乐十年沿黑龙江水道至出海口过海峡登上库页岛,向“苦兀诸民,赐男妇以衣服”;《明宣宗实录》也有官员赏赐给“苦兀”兀列河卫头领与土人“绢布”诸物的记载。由此可见,海西东水陆城站这条驿路,是连通库页岛乃至日本“虾夷”(北海道)的。

7.3 与郑和齐名的海西女真人亦失哈

在明代宦官郑和致力于开拓海上丝绸之路,巩固中国南方海疆的同时,另一位宦官亦失哈则为开拓黑龙江冰雪丝绸之路,开发、巩固中国北部边疆作出了令人瞩目的不朽贡献。

亦失哈,亦作亦什哈,汉名易信(亦信),《明实录》记载他是海西女真族人,明朝宦官。关于亦失哈入宫有两种说法,一说是他跟随女真人胡里改部头领阿哈初之女入宫的。永乐皇帝纳阿哈初之女为妃是事实,若是如此,亦失哈应该是胡里改部女真人,其故乡应在牡丹江入松花江以东地区;另一说是永乐元年,忽剌温地方(今呼兰河流域)海西兀者女真大酋西阳哈接受明王朝招抚,亦失哈陪同西阳哈进京朝贡,被永乐皇帝留下做女真语译官。亦失哈入宫后,以自己的勤学善思,聪明才智、殷勤奉事,尽忠朝廷,取得了明成祖朱棣的信赖。最初任职为宫廷内官,后升为都知监太监。在1411年(明永乐九年)至1433年(明宣德八年)的20余年中,亦失哈屡受朝命出使东北极边奴儿干(黑龙江下游地区),并于奴儿干都司所在地兴建永宁寺,原寺被毁,后又重建永宁寺。对于“黑龙江冰雪丝绸之路”的开拓,奴儿干都司的建立和辽东地区的开发,亦失哈有着不朽的历史贡献,他曾受命在黑龙江地区进行了10次巡抚和视察。他还曾被调至辽东任镇守太监,负责辽东防务工作,在1450年(明景泰元年)时奉旨被召回京城。前前后后,亦失哈在东北地区经营了整整40年。

1409 年(明永乐七年),明廷决定在黑龙江下游黑龙江口附近的特林地方,即今俄国境内,尼古拉耶夫斯克(庙街)上游约120公里东岸地方,设立奴儿干都指挥使司,简称奴尔干都司。奴尔干都司的辖境包括黑龙江流域广大地区、精奇里江(黑龙江在爱辉北岸的支流,现为俄国境内的结雅河)、乌苏里江、松花江流域以及库页岛等广大平原。作为统管黑龙江流域各地军政合一的最高地方行政机构,这是中央政权在黑龙江下游设立的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行省级军政机构,标志着明王朝完全控制了其管辖的北至外兴安岭,西起斡难河(今鄂嫩河),东抵大海,南接图们江,东北越海包括库页岛在内的辽阔地区。

由于亦失哈来自海西,出身女真族,既会女真语,又会汉语;既熟知东北地区的风土民情,又知悉明朝的典章规制。而立在奴儿干特林的永宁寺碑,刻有汉、女真、蒙、藏四种文字,也证明他不仅精通女真文,也通晓汉蒙藏语及文字。所以,明成祖朱棣在选任巡查奴儿干地区的官员时,他当之无愧地成为最合适的人选。明朝政府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政权的管辖,确保交通联系,除延续和加强以往的驿路,沿途驿站的设置之外,还在今吉林市附近开设船厂,制造“巨舡”大船,“流至海西,装载赏赉,浮江而下,直抵其地”。

1411 年(明永乐九年),明廷封亦失哈为钦差大臣,与都指挥同知康旺等人,率官兵千余人,乘25艘巨船,沿松花江进入黑龙江,一路顺江而下,到黑龙江口一带的奴儿干地方巡视明朝所辖的卫所并开设奴儿干都司。亦失哈率领官兵及随行人员,进入奴儿干辖区后,对当地各少数民族首领表示亲切慰抚,向他们宣讲朝廷对奴儿干地方的招抚政策,并赏赐给他们衣服、布匹、粮食。

1412 年(明永乐十年),亦失哈又以钦差大臣身份巡视了奴儿干。在这次巡视中,亦失哈等人在满泾站左侧附近背负层峦叠嶂、俯视绝壁断崖的山顶上,修建了一座供奉观音菩萨的寺庙,该寺宏伟瑰丽,气势不凡,名曰永宁寺,同时还建碑一座,上刻“敕修永宁寺记”碑文。碑文记载了明朝建置奴儿干都司、兴建永宁寺和亦失哈巡视该地区的经过。亦失哈这次率众到奴儿干都司巡视,还带去了大量生活物资和生产资料,以作朝廷对当地少数民族的赏赉。接着,亦失哈又与奴儿干都司指挥同知康旺等官员抵达苦夷(今库页岛),赐苦夷人以衣服器用谷米,宴以酒食,“苦夷之民皆踊跃欢欣,相率归服”。由于亦失哈一行的努力,第二年八月,奴儿干地方乞里迷、囊加尔等处野人女真头目178人一道来京,向朝廷进献贡品。都司下辖的卫所,迅速增加到184卫和20个千户所。此后,亦失哈又屡次奉明成祖之命到达奴儿干巡视地,并完成了招抚女真各族等各项任务。

公元1426年(明宣德元年)。明宣宗朱膳基奉诏即位。宣宗继承了其祖父对东北的安邦怀柔之策,继续实行抚恤政策。在派遣郑和继续出使西洋的同时,又数次派遣亦失哈继续出巡奴儿干。明宣宗即位后不久,亦失哈就受命与昭勇将军崔源一道前往东北边地,代表新继任的天子向奴儿干都司的都指挥使、同知、佥事等职用流官,统辖卫、所的指挥、千户等职用土官及各族民众进行抚恤和赏赐。

猜你喜欢
黑龙江俄罗斯
俄罗斯猫展
Homeless children in India publish newspaper
黑龙江加快建设农村清洁取暖设施
黑龙江蒙古族古籍考录
羡慕等
另辟蹊径
黑龙江出版集团
先救谁——原载俄罗斯漫画网▲
同舟共济
严防死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