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华日军“满”苏国境阵地军事要塞劳工问题概述

2013-08-15 00:46:01刘玉民
黑龙江史志 2013年9期
关键词:国境关东军虎头

刘玉民

(东北烈士纪念馆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一、“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为实现“北进”计划,沿“满”苏国境阵地修筑了坚固的军事工程

日本关东军的国境阵地构筑工程主要分为3个阶段实施,1934年至1938年为第一期,修筑了东宁、绥芬河、半截河、虎头、霍尔莫津、瑷珲、黑河、海拉尔等地的国境阵地。1938年至1940年为第二期,修筑了珲春、五家子、鹿鸣台、观月台、庙岭、法别拉等地的国境阵地。诺蒙坎事件爆发后,日军又在罕达嘎牙、牙克石修筑阵地。1940年至1945年为第三期,重点在三江地区、松花江右岸的富锦、乌尔古力山附近以及小兴安岭东侧的凤翔等地构筑野战阵地。在构筑国境阵地的同时,日本关东军相继在东宁、绥芬河、半截河、虎头、霍尔莫津、瑷珲、黑河、珲春、鹿鸣台、观月台、法别拉、海拉尔、庙岭、凤翔等14处国境守备地区设立了14个国境守备队。在上述地区共筑造钢筋水泥结构的永久性地下要塞54处、地上水泥构筑的野战阵地165处。

二、“满”苏国境阵地庞大军事工程的修筑,需大量劳工

这些劳工的来源大致有以下几个途径,即掠夺华北劳动力资源、强制征用中国战俘、通过行政“供出”“派劳工”、勤劳奉公制度下勤奉队的编成和派出、城镇地区大肆捕抓“浮浪”等。

从关内华北地区掠夺的劳工资源中,很大一部分被消耗在军事工程。孙吴和瑷珲是日本关东军的重要基地,这两县驻扎的日军曾指示日本包工头从关内及东北各地骗招几万名中国劳工,为他们修筑了许多山洞、兵营、桥梁、飞机场、军用公路等军用设施。1936年2月,大东公司在天津招劳工1100人,到瑷珲西岗子给岩崎部队修山洞,1938年日本大北公司从天津招700多人到孙吴龙门山里做工,300多人在额尼河修路。被日本关东军吹嘘为“东方马其诺防线”的虎头要塞的修筑,主要依靠来自中国关内的山东苦力。曾在密山铁道警备队任乘警的古川三男说,再一次执行乘警任务时,看到一列开往虎头的货车中挤满了苦力,这些苦力来自中国山东,被送往虎头去修筑要塞。其它如富锦五顶山、海拉尔等地的军事工程的修筑都有来自关内华北的中国劳工。

强制征用中国战俘到军事工程去服劳役的劳工被称之为特殊工人。有关中国战俘作为劳动力从中国关内被日军强制送往“满”苏国境地带从事奴隶性的劳役,为日军修筑军事工程的历史事实已被侵华日军的“秘密电报”所证实。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图书馆收藏的“昭和16(1941年)陆满密大日记”中,有几份题为“关于俘虏处置办法”的电文,其中一份是1941年5月17日由日本关东军参谋长发给日本大本营陆军部参谋次长和陆军省次官的加急电报称:按俘虏处置方法,意将中原作战中俘获俘虏中的7000名用于国境筑城,为此请示中央意见。5月21日,日本陆军省次官回电准其按俘虏劳役规则处置。另外还有一份电文是中国关内侵华日军为将俘获中国战俘移交日本关东军而电告日本陆军中央的,该电文称:目前在百号作战中已俘获降兵约8000人(内有4800人已收容于后方),据估计尚有增加之趋势。此等俘虏除用于当地军队劳役及作为华北建设事业之辅助劳力外,为建设满洲而移交关东军管理。

在日本筑城工事中,特殊工人进行的作业原则上以采砂、碎石、运输材料和道路工程等阵外作业为主或非重要工程以保守军事机密,但也有从事阵内作业的。据曾在虎林停车场工作的铃木正已证实,来自遥远的华北及其他地区的大量战俘经虎林被送往完达、虎头方面从事修筑工事,这些战俘塞满了几十辆闷罐车,连续好几列车。

据统计截至1942年4月30日,在东北的军事部门的特殊工人有7883人(加上逃走及死亡者为9943人)。还有许多特殊工人在经历了军事工程的奴役和折磨后幸存下来又被日本关东军送往其他日伪重要事业充当廉价劳动力。

以勤奉队从事的劳役来看,多数是同军事工程、铁路交通工程有关。1943年6月,伪蛟河县编成198人的勤奉队,由日本兵押送到伪东安省修国境道路。1944年2月,伪双城县的5100人被编成3个大队、2个独立中队的勤奉队,其中1个大队到沈阳为日本军队从事苦役,两个独立中队到饶河国境地带为日军修筑工事。1945年6月,伪榆树县勤奉队有3个大队约2000人,去敦化县沙石沟修军用仓库。

日伪除用紧急募集办法征用摊派劳工外,还常以抓捕逃亡劳工和所谓浮浪者、避忌劳动者为借口,强制人民服劳役。作为“浮浪者”被抓捕后当做劳工送往日军筑城工事中服苦役的也不乏其人。1943年10月3、4两日,伪齐齐哈尔市警察局动员了全局警力在市内各要地实施一齐盘问搜查,除日伪官厅、军队和特殊会社雇佣者外,都作为无职业者,并把没带居住证和身份证明的人叫做“浮浪者”,将他们拘捕、拷问后关押起来大约190人,连同关押在市内局拘留所里的10人共约200人,一齐送交住海拉尔的日军,强迫他们修筑军事工事。

综上所述,为了获得充足的必要的劳动力保证这些军事设施的建设,日伪统治者采取了劳动统制的对策。通过颁布大量同劳动力统制、募集、保有、役使等有关的法令法规,并运用超经济的行政力量来强制实施,以便更大限度地掠夺军用劳工资源。从日伪时期构成军用劳工的人员和地域结构来看,在中国关内华北地区,主要是掠夺华北各地的劳动力资源和强制征用关内各地战区的中国战俘。在伪满统治区域内,主要是依靠行政力量摊派,强制征调劳工,同时实施国民勤劳奉公制,编成和派出勤劳奉公队服劳役,甚至公然在城镇大肆抓捕所谓“浮浪者”来获得无偿的劳动力充当军用劳工。这些劳工是军事、行政强制下从事各种劳役的奴隶。

猜你喜欢
国境关东军虎头
夜钓虎头鲨
垂钓(2021年5期)2021-05-31 15:00:35
铁路国际货物联运国境口岸站分析
虎头电池集团更名启事
电池(2021年2期)2021-04-11 02:19:37
政策
南风窗(2020年7期)2020-03-27 07:17:01
小米游侠记:虎头将军
学与玩(2018年5期)2019-01-21 02:13:14
齐齐哈尔日军“忠灵塔”探析
理论观察(2017年5期)2017-06-21 17:02:40
日本关东军在中国东北使用化学武器探析
世纪桥(2016年9期)2016-10-12 09:00:49
地图所见江户日本的国境
古代文明(2016年2期)2016-04-26 07:14:48
关东军的强力干预与郭松龄反奉事件
卷宗(2015年11期)2015-12-19 11:52:34
日本王牌部队“关东军”灭亡始末
党史文苑(2005年11期)2005-06-30 09: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