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文军:“免费校车”一诺12年

2013-08-15 00:51任玉梅
当代贵州 2013年1期
关键词:上学免费孩子

文∣本刊记者 任玉梅 图∣姚 海

(责任编辑/喻 丹)

初冬的清晨,天灰蒙蒙亮,彭文军走出自己位于花梨乡客运发车点旁的出租屋,向一辆黄色大客车走去。

彭文军是开阳黔顺公司的一名驾驶员,专跑开阳县花梨乡到贵阳的客运线路。每天清晨6点半,他都会开车先反向行驶到6公里外的建中村,免费接村里的10多个孩子到花梨小学上学。

7点半,送完学生后的彭文军驾车回到花梨乡客运发车点准时发车。此后,一路上他又陆续从清江、翁昭、中院、南凉等村接上几十个学生,再分别将他们送去各自读书的翁昭小学、南凉小学、顶兆小学……

这样的“免费送学”,彭文军已坚持了12年之久。

从“举手之善”到12年的坚守

12年前,40岁的货车司机彭文军从中铁五局辞职,回到老家花梨乡,与堂弟合伙花23万元买了一辆大客车,跑起了从花梨乡到贵阳的个体运输。

一个初冬的早晨,彭文军和往常一样开着车。路过翁昭村大湾组时,一对母子在路边拦下了他的车。

“师傅,能搭我们到南凉小学吗?”那位母亲焦急地问道。满头大汗的她,背着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

“去上学吗?上来吧,不收钱!”彭文军赶忙把车停下,热情地招呼母子俩上车。

通过交谈,彭文军了解到翁昭村很多小孩每天都是走路上学。从翁昭到南凉,一路都是上坡路,要走一两个小时。

“等走到学校,孩子们都筋疲力竭了,哪还有精神上课?而且路上有一大段泥巴路,冬天总下雨,孩子们的鞋被水一泡都破了,脚趾露在外面,太可怜了!”想到这里,彭文军脱口便对那位母亲说:“你回去告诉村里的孩子,以后每天早晨都来坐我的车上学,不收钱,我就顺路带带他们。”

此后,这“顺路带带”,彭文军一做就是12年,风雨寒暑,几乎从未间断。

“刚开始来的人不多,只有五六个,可能很多人怕被骗、怕收钱,就没来。”几天下来,发现彭文军真的不收钱,来坐车的孩子越来越多。“没过多久,就发展到有20多个孩子坐我的车。”彭文军说。

2005年,清江小学和河边小学被相继撤销,学生们转到翁昭小学上课。这样,彭文军的车上又多了10多个“免费乘客”。

2006年8月,建中村一位姓姜的老支书找到彭文军,说建中小学马上就要被撤销了,问他能不能送孩子们到花梨小学上学。只是从建中到花梨,和彭文军的行车方向正好相反,所以村里会补贴一点车票钱给他。

彭文军很爽快地答应了接送学生,却婉言谢绝了车票钱。“我承诺过免费接送,就绝不会收一分钱。”他对老支书说。

此后,为了接建中村的学生,他每天都要提前一个小时出门。

12年间,彭文军的接送线路,从最初的“大湾-南凉”,发展到“建中-花梨-河边-翁昭-大湾-南凉-坪上-顶兆”,行程近40公里,每天最多的时候,要接送50余名学生。有时,为了保证学生们都能上车,他还会推掉一些短途乘客。

“铁打的客车流水的娃”,彭文军记不清12年来自己一共接送了多少学生,他们中绝大多数人的名字,他至今也都不知道。

“特别敬礼”后的温情故事

2008年,彭文军被开阳县文明委评为“感动开阳”真情人物。此后,他又相继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和“感动贵州”人物称号。

这些荣誉,在家长们看来,称得上是“实至名归”。

“一个承诺坚守了12年,让我们这些家长都很感动。”开阳县温泉村大弯组村民李华说,“我家的两个小孩,读小学坐的都是彭文军的车。如果不是他,孩子们每天上学要走12里路,足足要用两个多小时。”

“以前学生们走路上学,由于路远起得早,来学校时总是无精打采,有的还常常迟到。”在南凉小学教了33年书的老师饶菊说,“自从彭师傅免费接送后,孩子们再也没迟到过,上课也有了精神,学习成绩提高不少。”

在饶菊看来,彭文军“不仅是在做好事,更为孩子们树立了乐于助人的榜样。”

有人替彭文军算了一笔账,12年来,因为“免费送学”他起码少收入10多万元,这于他并不是一笔小数目。

但彭文军从未算过这些,因为对他来说,每天接送学生已成为生活中一种“不可或缺的习惯”。“一到节假日或寒暑假,他们不来坐车了,心里还挺想的。”

12年来,有许多家长主动提出要给彭文军车费,但都被他一一谢绝了,这一方面是为了坚守承诺,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里是我的老家,这里的人不富裕,2块钱的车费虽不多,但买盐够一家人吃个把月了。”

彭文军很喜欢花梨乡的小孩,因为他们特别有礼貌。“上车、下车,都会向我敬礼。甚至平时他们在路边放牛或在田里除草时,远远地看到我的车,都会立正站好,敬一个标准的少先队队礼。”每当这时,彭文军会高兴地按一下喇叭作为回应。

学生家长们平时常送些自家种的花生、地瓜、水果以及自家喂的鸡给彭文军。“过年杀年猪时,还送猪肉来。虽然这些礼物并不昂贵,但这份情谊却是多少钱也买不到的。”彭文军说。

为了略微补偿一下彭文军,淳朴的花梨乡村民形成了一种默契——外出或从外面回来时,就算等也要坐彭文军的车,有时甚至打电话提前预约。让彭文军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在浙江打工的花梨乡小伙有一次坐火车回贵阳,凌晨4点就下了火车。但他在客车站买了票后,却一直等到中午11点,硬是等着坐彭文军的车。“他一见到我就说:‘彭叔叔,我是坐你的车长大的,今天也一定要坐你的车回家。’他那次还特地从浙江带了几包大红鹰香烟给我。”

最让彭文军感动的,是有一年冬天的傍晚,他的车坏在了山路上。当他坐在车里等县里的车队来救援时,有几位学生家长送来了热腾腾的饭菜,那一刻,彭文军落泪了!

“人与人之间就该像这样,以心换心,你帮我,我帮你。”彭文军说,“因为帮助了别人,也就快乐了自己。”

“免费送学”的爱心接力

2011年10月,彭文军的客车到了报废年限,要换新车。他向公司申请把新车从35座换成39座,“这样可以多送几个学生”。

但最让彭文军挂心的,是换新车需要两个月,“这两个月,孩子们没车坐,怎么办?”此时,一个村民告诉他,有个跑十字村到开阳的短途客车司机“主动接了他的班”,承担起免费接送孩子们上学的“任务”。

“这说明,做好事前面有人带,后面就一定有人跟。”彭文军如是总结。

之后,越来越多的司机加入到这场“爱心接力”中。都匀汽运瓮安分公司司机童安龙,就是其中之一。

“彭文军的故事让我很感动,也很佩服。”童安龙说,“后来我了解到,由于受运营时间限制,他只能送孩子们上学,没法送他们放学。我的车每天下午3点50左右路过城关镇南凉小学,正好赶上学生放学,有15个顺路的学生都可以搭我的车回家。”

欣慰之余,彭文军又有了新的担忧:自己今年52岁了,再过3年就要退休,到时候,孩子们上学怎么办?

这时,儿子彭章伟的一席话让他倍感安心:“您放心吧!就算是您退休了,我也会坚持把‘爱心送学’的事做下去,延续您当年的承诺。”

对话彭文军

记者:当初有没有想过,你的一句承诺会坚持12年之久?

彭文军:(笑)还真没想过,不过这12年这么做下来,也没觉得有多难。

记者:“免费送学”让你少赚了不少钱,你真的一点都不在乎?

彭文军:哪个开车的不想多赚钱?可顺路带学生,是我能力范围内的一点爱心,也是当初的承诺。做人要讲诚信,我既然说得出,就要做得到。

记者:这么多年,你最大的遗憾是什么?

彭文军:其实没什么太大的遗憾。唯一算得上的,应该是妻子两次因为肿瘤住院开刀,我都没时间陪她。还有就是有一年冬天,两个长期免费搭我车的老婆婆没来坐车,一打听才知道她们都去世了。那一刻,我心里挺难过的。所以有些事,要趁能做时尽量去做。

猜你喜欢
上学免费孩子
免费的午餐
上学啦
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最珍贵的东西是免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