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推动发展的不竭动力——赴四川省双流县挂职锻炼的感受和思考

2013-08-15 00:51杨晓波
支部建设 2013年4期
关键词:双流城乡规划

■杨晓波

(作者系高平市市长、市委副书记)

去年,受省委组织部指派,我到四川省双流县挂职锻炼。我以“带着问题去,带着答案回”的想法,走基层,下一线,扎扎实实调研学习了双流县的发展经验。半年多,感受极深,震动极大。也为做好自己的工作倍添信心、倍增勇气!

双流县地处成都平原腹地,是四川省打造的天府新区的核心区域,地域面积1032平方公里,辖18个镇、6个街道办事处,人口94.2万。多年来,双流县历届领导以“西部第一,全国一流”为目标,坚持按既定的统一规划推进战略发展,建设成新能源装备制造、新型电子信息、航空枢纽服务及制造维修等“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且不断集聚全国乃至于世界级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的产业航母,连续16年位居四川省经济社会发展“十强县”榜首,全国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百强排名在5年间向前跃升了23位,5年间共引进项目1676个,其中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92个,已经成为西部地区最富发展活力、最具投资潜力的地区之一,用“双流速度”、“双流效应”创造了影响全国的“双流模式”。总结起来,双流的经验应该是:在解放思想的基础上,坚持不懈地创新思维、创新观念、创新工作。

创新推动了解放思想

双流县的发展紧扣着时代的脉搏。改革开放以后,双流人以解放思想为前提,敢于突破旧有思维定势,敢于打破束缚人的条条框框,大胆创新,大胆前行,开辟了双流科学发展的新境界。

1992年,借助邓小平南方谈话的东风,双流喊出了“今天借你一碗水,明天还你一桶油”的口号,确定了工业强县的发展战略,以优惠政策和高效服务招引客商,成功建立省级西航港开发区。2003年,双流总结沿海发展经验和教训,提出并实施了“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农用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的三个集中,为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一体化闯出了一条新路,形成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双流模式”。2007年,国家发改委批准成都市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双流的兴隆镇瓦窑村率先启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长久流转”的改革试点,成为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农村土地政策的最先践行者。这三个时间节点,说明了双流在解放思想上的一脉相承,在与时俱进上的承前启后,在改革创新上的永无止境。现在,双流又开始围绕城乡制度、产业、建设、主体“四个统筹”做文章,主动担当起新一轮探索统筹城乡发展的重任,他们的新目标是:“领跑中西部,挺进前十强,全面达小康,基本现代化”。

创新破解了发展难题

双流依靠体制机制创新,破解了“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地从哪里要”的发展难题,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绝的动力。

多渠道破解土地难题。通过实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盘活了国有土地,从开始的一个行政村,扩展到跨村、跨镇的建设用地置换,有效缓解了城市建设用地的紧张局面;通过实行“联建”政策盘活了集体建设用地,让拥有宅基地使用权的农民与社会投资方缔约,在优先为灾损农户修建住房的前提下,允许投资方在集体建设用地上从事符合规划的投资、建设和经营活动,打破了集体建设用地无法自由流转的壁垒;通过构建市场机制盘活了集体农用地,以农村产权交易所为平台,积极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农村房屋所有权等流转,既维护了土地流转双方的合法权益,又加快了农村资源的资本化步伐。

多元化筹集发展资金。前几年,双流抓住中央“4万亿”经济政策机遇,成功地组建了水投、交投、现代服务业等国投公司,有效地破解了城市道路、农田水利、园区建设、公共事业的大量资金难题。最近5年来,9家县属国有公司累计融资232亿元。同时,运用银行信贷、担保信托、B T、B O T、企业债券、上市融资等现代投融资方式,最大限度地吸聚社会资金。比如,他们采取B T模式的双桂花城中村改造、双流仁宝项目,就是由聚源盛宇股权投资中心对成都盛帮密封件公司做股权投资。

多层次推进项目建设。项目引进上,主动对接重点企业和行业协会,经过实地考察、分析评估、综合考量,敲定符合产业规划的项目。项目建设上,园区管委会全程保驾护航,采取政府为主体、企业为主体、政府企业联合运作等灵活多样的投入模式,完善园区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提升园区承载能力。服务项目上,全部实行全程代理、一站式服务,确保项目“零障碍进入、零障碍实施”。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双流园区从国务院批准设立到预验收,他们只用了短短的75天,创造了人人称道的“双流速度”。

创新提供了科学发展的动力

科学发展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简单地也可以说是城乡统筹发展。双流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先行者,始终走在城乡一体化的最前沿,而他们所依赖的动力,仍不外乎创新。

科学规划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龙头,双流县通过健全完善的规委会机制,实现了由政府做主到政府与专家共同决策的转变。双流统筹考虑全域资源禀赋、文化特点、人口规模、资源负荷、环境承载、产业发展等因素,构建了全域覆盖、相互衔接的城乡规划体系,使发展有因可循。制度和体制是科学发展的基础,他们在统筹城乡改革的实践中,从改变城乡外在形态的“三个集中”,到创新统筹城乡内在发展的“六个一体化”(城乡发展规划一体化、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城乡市场体制一体化、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城乡管理体制一体化),再深入到农村工作“四大基础工程”(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同时双流还设立了3000万元创业风险资金和500万元创业专项资金,采取免费培训、项目辅导、税费减免等方式,推动全民创业。发展以均衡教育、医疗卫生保障、城乡养老保险等为重点的民生项目建设和改革。这一系列的体制创新和制度创新,有效地集聚了社会的体制力量和群众的精神力量,使发展后劲源源不断。

高端产业链是实现科学发展的登天梯。双流人知道,科学发展是要有科学技术作保障的,没有高端科技,难有高度发展。这些年来,他们坚持“三产联动、双轮驱动”产业导向,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速发展高端工业经济,全力打造以太阳能、核能、风能为重点的新能源装备制造,以物联网产业链为核心的新兴电子信息,以临空经济为引领的航空枢纽服务及制造维修“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依靠四川省天府新区核心区域的区位优势,加速发展都市现代农业,以构建“农工贸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现代农业生产链为手段,初步形成了以现代科技为支撑、现代经营为基础、现代农民为主体、三产联动为特征的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格局。

坚持创新是转型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

就我们高平来说,能源和能源产业链已经给我们奠定了相当雄厚的优势基础。如何在这个基础上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唯一出路,就应该是继续解放思想,不断创新观念,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不断创新体制机制,这样才可以使我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全面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的新目标。

要创新,首先要消除制约我们发展的小富即安、不敢竞争、不会创新、不敢担当的思想枷锁。高平是转型综改和扩权强县的试点(县)市之一。在思想上,我们要有做“中部翘楚、全国先锋”的勇气和胆略。

要创新,必须要改变限制我们发展的体制机制。不管是资金问题,还是土地问题,从国家的政策来看,从双流的经验来看,都有通过改革和变通解决的余地,关键是我们在行动上要有敢创新的气魄和会创新的能力。

要创新,就要着手改变单纯依靠能源产业的“独木”经济,努力发展适合地方特点、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有高端科技含量的现代朝阳产业,把高平建设成为人才和资金集聚的洼地,技术和高端产业的巅峰。

要创新,就要有一个影响持久的区域整体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解决规划城市不规划农村、规划区域不规划整体、规划现在不规划未来的规划思路“短视”问题。要用规划的龙头引导我们区域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要创新,就必须把民生事业放在工作的重要位置。民生改善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民生改善是解放生产力的主要手段。民生改善是动员和团结全体人民共同奋斗根本措施。有百姓支持,我们可以实现任何目标!

半年的挂职学习,使我体会到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和工作理念。相信高平市的全体干部群众一定会在新的征程中继续解放思想,不断创新工作。在不远的将来,我们有信心把高平建设成为“中部翘楚、全国先锋”!

猜你喜欢
双流城乡规划
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城乡融合
国内首条双流制市域(郊)铁路开通运营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东升迎春小学
“城中村”改造与规划的思考
种子醒了
我们的规划与设计,正从新出发!
在城乡互动融合中推进乡村振兴
让城乡学子同享一片蓝天
My Three Wishes
规划·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