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杨 莹
(作者是《河南商报》经济新闻部主编)
陈永洲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消息一出来,作为一名财经新闻工作者,我屡屡被以各种方式“问候着”,在笑着吐槽“躺着也中枪”后,我发现,我真的不只是一个看客。
假如你穿越回到明朝变成崇祯皇帝,面对宿命终点的那棵歪脖树,你会怎么做?
2013年11月21日至22日,《河南商报》主办了一场十八省辖市主流媒体高峰论坛,主题为“纸媒,明天的早餐在哪里”。河南商报社社长李蓬讲了这个耐人寻味的穿越小说——《我成为崇祯以后》。“崇祯”意识到最后的归宿是景山上那棵歪脖子树,既然看到了置人于绝境的苗头就不能束手待毙,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它砍了。广告收入减少,发行量下降,读者流失……传统媒体的日子貌似不如以前好过了。各种唱衰传统媒体的声音甚嚣尘上,传统媒体自身也岌岌可危。
于是,有些记者和媒体用尽了各种手段谋生存。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出路吗?
上个月发生的一幕让媒体人惊叹、深思。“请放人”——被放大的粗黑字体,让人感受到强烈的不满和呐喊的决心。2013年10月24日,某报的头版传遍网络。接着,各种声援随之而来。但大家猜到了开头,却没猜到结尾。随后的剧情反转之快,令每一个“于我心有戚戚焉”的媒体从业者咋舌。
“利益输送”“畸形营销”“舆论打手”“公平正义”“金钱诱惑”……这些在商战大片中出现的精彩桥段在生活中实实在在地上演了。陈永洲最终因涉嫌损害商业信誉罪被依法刑事拘留。像任何一部充满正能量的主流大片一样,镜头最后定格为陈永洲深刻的反思:“对当前的新闻媒体来说,我可能不是孤例,整个新闻行业应以此为戒。”
是的,陈永洲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陈永洲们”并没有消停。没过多久,某报经济中心副主任金侃群、某报财经证券部主任朱卫、某报经济部首席记者楼志文因收受贿款出庭受审。消息一出来,作为一名财经新闻工作者,我屡屡被以各种方式“问候着”,笑着吐槽“躺着也中枪”后,我发现,我真的不只是一个看客。
陈永洲事件从另一个方面反应了当下媒体生存的状态。美国职业研究网站前不久公布的一项研究成果,报纸记者正在成为“最悲催”的职业——在200个职业优劣度排名中,位居最末,次于军人和伐木工。传统媒体的日子同样不好过的,面对市场压力和新媒体冲击,在这种形势下,如果想不被商业利益裹挟,需要强悍的定力和雄厚的资本,再辅以职业荣誉感。于是,站着把钱挣了成了每一家媒体的小小梦想。真正做到这一点,还真是需要那么“两根穷骨头”的——公信力是媒体赖以生存的立身之本。媒体只能出卖影响力,不能出卖公信力。
《河南商报》从扭亏为盈到稳坐河南报业市场,靠的就是公信力和影响力。有了公信力,才有影响力;有了影响力,才有拒绝诱惑的底气。“兴商润民、影响河南”是《河南商报》多年来一直坚守的办报理念,对公众利益的维护,对公平正义的坚守,对真相的渴求,使《河南商报》在面对诱惑和压力时,守住良知,不用假话赚钱。“兴商”但不“媚商”。这不禁让人想起几年前的事,当时有郑州读者反映某房地产项目占用金水河道,这河道上游是一个水库,如果遭遇特大暴雨,水库极有可能溃坝,被房地产占用的下游疏浚河道,蕴藏巨大的隐患。《河南商报》记者调查后发现,该地产项目属于占用河道违规建房。同时,该项目是郑州媒体广告投放大户,《河南商报》不为所动。最后,两栋违规高层楼盘被爆破,保证了疏浚河道的畅通。
“我们有没有被公关过啊?”面对各种关心,我只能说:“这个真没有。”之所以能这么坚定,源自于B叠《经济蓝皮书》的定位。
前不久,B叠《经济蓝皮书》全新升级。拓展方向是创造经济情报交流平台、意见交互平台、论坛展示平台。最终目的是运作企业家资源,让《河南商报》成为企业家的精神俱乐部,成为在企业界一呼百应的精神领袖。例如该叠的“专业市场”栏目吸引郑州市内批发市场商户,了解他们的需求、反映他们的心声,从而更深入地了解各个相关行业的动态,挖掘有价值的信息,为商户提供对其有用、帮其赚钱的资讯。同时,紧紧把握市场动态,及时把政府各部门发布的与市场相关的政策、信息传递给需要的人。“创业梦工场”则是《经济蓝皮书》开展的“大型创业公益活动”,邀请创业成功的中小企业主、商业旺铺店主给广大读者和创业者提供创业辅导。
通过系列活动,逐步把普通受众扶持成草根创业者。这是一个几何级的受益群体。一人创业,社会受益。“创业梦工场”的活动吸引了本省及外省的创业者,众多的“创业梦粉”不仅仅成为参与者,也形成《经济蓝皮书》庞大的信源渠道。有些笃诚的“梦粉”每次讲座一期不落,还带领身边的亲朋好友组团来听。
《经济蓝皮书》做有深度、有态度、有温度的财经。这样的定位是服务一般读者、创业者和商家企业。有了服务的心态,就不会有接受“公关”的姿态。
2008年7月,《河南商报》改版,成就了资讯爆棚期的B叠《经济蓝皮书》。版面最多时,一度达到16个,“股市行情”版便是其中之一。这个从1997年《河南商报》改为综合性都市报时,就一直伴随着《河南商报》成长,也陪伴着众多热情读者的版面被保留了下来。
那些年,“中国大妈”们不在交易大厅里,就在去交易大厅的路上。彼时,电脑和网络不普及,股民们除了去证券交易大厅盯滚动大屏,就是通过《河南商报》的股市行情版查看股票走势。如今,电脑、手机普及,信息应有尽有。第二天才出版的密密麻麻的行情因滞后而显得多余。2013年7月25日,陪伴《河南商报》读者走过16年的行情版“寿终正寝”。行情版停了,做什么?《经济蓝皮书》推出 “操盘手”,并大力打造“上市公司”专版,给读者带来更有价值的股市新闻。
“行情”版的消失多少可以窥见《经济蓝皮书》努力寻找出路所做的尝试。地方财经报道的压力,是所有传统媒体面临的现实问题。在新媒体扑面而来的时代,传统媒体地位受到挑战,办报理念和风格悄然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的根本是转“推送式”为“互动式”,受众需要成为办报方向和内容的取舍标准。如果仅仅把报纸作为单纯的信息传播介质,那在新媒体时代,它已经失去了存在价值。只有把读者变为用户,把传播、出版、发行转变为服务,打造一个无可取代的平台,满足目标读者的需求,再把这些优质资源聚拢起来产生新的价值。这样的平台才是独一无二,才是新媒体无法撼的。经过升级改造后,《经济蓝皮书》推出了新版面“财信通”“消费宝”“财富眼”“生意经”“操盘手”等十大版面和“创业梦工场”“专业大市场”“上市公司”等五大专属平台,还有“藏金鉴宝”“商表情”等特色平台,他们构成了《经济蓝皮书》的价值谱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