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辉
(江苏省如东县掘港镇童店初级中学 江苏如东 226400)
体育具有强生健体以及娱乐的基本功能,同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以及不同的应用环境中,体育同时集教育、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功能。体育是在社会中一种较为复杂的综合文化现象,其本质是通过身体活动作为基本手段,以达到增强体制以及培养人的心理品质作为目的,对于人类的精神层面的也具有巨大的价值。在初中阶段实施体育课程的教学具有使学生能够锻炼好强健的体魄,养成良好的体育精神等方面的作用。体育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勇敢顽强的性格、超越自我的品质、迎接挑战的意志和承担风险的能力,有助于培养人们的竞争意识、协作精神和公平观念。
长期以来由于收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以及升学制度等方面的原因,“重文轻体”的现象仍热在不少中学存在,并严重影响到了初中体育课程的教学效果。很多学生、家长甚至一部分教育工作者都没有真正意识到体育课程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往往都是将体育课程认为是副科,不能够予以相应的重视。部分学校以及学生都将升学作为教学的最终目标,并没有充分意识到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社会使命,没有意识到体育课程对于学生品质的形成以及对于文化成绩间接促进的重要作用。尽管目前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是体育课程在教学中地位仍然有待进一步提升。
随着国家大力倡导素质教育,体育教学改革也在全国的各级学校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目前中学的体育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是同时任然存在这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的表现就是目前的中学体育教学改革很多都是操作层面上的课程形式的变化,主要追求的是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的程度以及体育活动形式的多样性,而学生的内在情感以及对于体育课程的学习动机并没有真正得到激活。根本的原因就是因为部分中学体育教师没有能够深刻改变中学体育的教学观念。其原因也是深层次、多方面的。首先在现实社会的观念中,教育体系中对于体育课程的忽视或者轻视的行为、思维以及观念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其次初中体育的教学改革尚缺乏可操作性较强的理论指导以及实践经验,中学体育教育工作者没有经过系统的教学改革培训,缺乏进行课程改革的能力;最后目前一般中学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量较大,同时还要进行课间操、学校运动员训练等方面的课外工作,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以及精力从事体育课程教学的改革研究,以至目前体育课程的整体教学观念仍然亟待更新。
目前在大部分中学的体育教学改革中往往存在着过分重视运动技术教学,而忽视健身知识以及体育精神培养的问题。初级中学的教学大纲中规定,初中体育教学的教学要能够以田径以及体操作为教学的重点。因此一般而言目前的初中体育教学中田径所占的比重都超过了一半,辅助以球类以及舞蹈教学。这样的教学内容主要反映的就是以培养学生的运动技术作为体育的教学目的。这样的教学使得学生对于体育缺乏直接的兴趣,绝大部分学生进行体育学习都不是为了进行专门的竞技比赛,因此学生学习的动机以及主动性较弱,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目前体育教学的内容安排上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在竞技运动中,其规则对于学校的体育教学以及课外活动进行了严格的规范。但是规则过分严密以及技术要求较高的项目会使得学生进主动锻炼的积极性收到抑制。竞技运动对于学生是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的,但是要能够进一步符合初中学生的现实情况,改善教学的效果。
同时目前体育课程的教学手段也需要进一步进行优化,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往往出现忽略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现象,存在着不能够充分重视学生个性差异进行教学等方面的问题。
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于人的身体与精神、道德与行为、知识与能力都有了新的要求。教育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就是为了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体育教育是人才教育中国要的组成部分,应该能够具有整体性以及多元化的社会功能,能够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出发,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力求通过体育课程的教学,能够使得学生具备健康的体魄、良好的素质、充沛的精力和完善的人格精神。在传授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能力,掌握体育锻炼的方法,终身受益。
教学方法是实施教学过程的方案设计,不同课程具有不同的特点,在教学方法上具有鲜明的教学特征。体育课程与其他课程具有显著的区别,教学的环境往往不是教室,而是具有较多外界干扰因素的户外环境。在教学系统的设计中,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师以及学生是教学系统中涉及到的六个基本要素,在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从教学系统整体设计出发,合理进行教学方法的选择,既要能够充分考虑教学具体目标的实现,也要能够考虑教学内容本身的性质以及特点,既要能够适应教学方法本身的特征,又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具体个性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多肯定、多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每个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成。
体育教学内容是为了达到体育教学目标而选用的体育知识和技能的体系,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根本载体。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否合理,决定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程度,关系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关注。初中体育教学要能够进行部分符合地方特色以及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教学内容,要能够充分吸取传统体育文化中的精华,充分展示民族体育运动项目以及新兴的体育项目。选择既能够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又能够改善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教学内容,实现体育课程本身应该具备的功能。
初中体育课程对于锻炼成就学生健康的体魄、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以及良好的竞争意识等多个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体育课程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有其他课程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目前由于传统观念制约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初中体育课程存在着教学地位不高、教学内容较为陈旧、教学观念尚待更新等多个方面的现实问题,在体育教学以及教学改革中需要进一步改善,以提升初中体课程教学的效果,实现现代社会对于多元化人才的需求。
[1] 方华.心理控制源与学生自我发展行为方式:社会比较倾向的影响[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2] 白同平.中学校园体育文化论坛[M].2009.
[3] 张大钧.教育心理学[M].人民出版社,2004.
[4] 沈芒萍.校园体育文化的理性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2.
[5] 易建东.体育文化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