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文军
(陇东学院 体育学院 甘肃庆阳 745000)
在传统的健美操教学活动中,教师主要是采取技能传授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即在综合考虑授课时间、学生基础、教学目标等因素后,选择一套或几套健美操课程作为授课内容,该授课方式虽然具有一定的优势,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但是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容易陷入动作反复琢磨与练习的误区,导致健美操课堂枯燥、乏味,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上授课程序比较固定,学生的主体性模糊等缺陷,反而不利于终生体育和素质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因此,为了有效贯彻快乐体育的教学理念,帮助大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有必要针对高校健美操的快乐体育教学模式的相关问题开展研究。
在健美操课堂上,健美操教学一项双向、多边的复杂活动,教师一味的讲解和示范不仅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健美操技能的提高,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在大学健美操教学中的构建,要求教师将课堂的主动权留给学生,给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和练习机会,保持学生在健美操课堂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1]
健美操具有娱乐身心和塑造形体美等多方面的功能,因此深受大学生的喜爱,将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引入高校健美操课堂,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多心理上的愉悦体验,让学生在塑造形体、提高运动技能的过程中,完善自身的心理素质。同时,快乐体育教学的目标是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够学有所获、学有所长,基础好的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帮助下,提出更高的学习目标;基础差的学生则是可以选择相对简单的健美操组合;或者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内容,增强心理上的愉悦感。
借助快乐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可以营造出快乐、优美的教学氛围,营造出和谐的师生关系和教学情境,这对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培养显然是非常有利的。同时,在快乐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施以爱心,以自己的热情和快乐的运动来影响和调动学生的激情和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加兴奋的投入,从而感到学习的快乐,使原本枯燥、复杂、艰苦的学习过程,变得更具魅力和吸引力,从而大大提高了健美操学习的兴趣。
在快乐体育课堂的构建过程中,高校体育教师应当重视情感因素的合理运用,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或者一个微小的举动都有可能使学生对健美操课产生或喜欢、或厌恶、或愉悦、或悲伤的情感,进而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因此,情感因素是协调和维系师生双边关系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是快乐体育教学模式中的灵魂,教师只有通过情感的力量与学生之间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多关心学生,爱护学生,鼓励学生,才能让学生做到“亲其师,信其道,学其道”,使学生能够在情感的激励和驱使下自觉、主动的完成健美操教学的任务,确保健美操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2]
为了让学生在健美操课堂上能够学有所获,获取更多的情感体验,健美操教师应当综合分析学生的兴趣偏好、身体素质、健美操基础等因素,将学生合理的划分为几个小组,并分别设置明确的教学目标,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上保持巨大的热情和的动机。例如:教师可以对基础较好的学生设置相对较高的教学目标,给学生选择难度较大的健美操教学内容;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则应当从基础性的动作开始练习,及时肯定学生的进步,使学生树立起健美操学习的信心和勇气。
为了构建快乐体育课堂,高校体育教师应当对健美操教学的教材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要选择充满青春活力和健美大方,体现时代特征、满足大学生审美要求的练习内容,如搏击健美操、瑜伽、拉丁健美操、街舞等,这都可以使学生能够更快的进入学习状态,提高对健美操教学的认同感。此外,在教材内容的构建实践中,应当重视与相关学科的渗透,例如:可以在健美操课堂上设定心理品质训练项目和情感体验项目等,这都有利于“快乐体育”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更好培养。
在高校健美操教学的组织设计环节,为了提高健美课堂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教师应当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个性需求,对游戏教学法、乐感趣味练习法、设疑激趣法、小组教学法等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例如在安排乐感节奏练习时,教师可以在应用乐感趣味练习法时,充分发挥音乐的作用,实现音乐与健美操节奏的有效结合,如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口令数4×8拍的健美操音乐,另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用“击掌”的方式,表现每1个8拍的“第一拍”,通过这样的练习可让学生提高乐感,增强反应能力、协调能力,学生在练习时表现出积极、主动、有趣、快乐的高涨学习热情。再如,教师在提高健美操教学的难度和深度时,教师可以通过“设疑激趣法”,让学生在完成健美操一定组合的动作之后,自己动脑动手完成反方向动作,这时学生练习动作的热情和激情将会得到有效的激发,对于存在困难的学生,教师也可以通过“小组教学法”的开展,让学生在小组成员的相互带动下,发挥团队协作的力量,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
健美操在很多情况下是作为一个集体项目出现的,因此健美操快乐体育课堂的构建,绝不意味着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放任自流,但是在体育教学中仍旧有不少学生和教师对快乐体育的认识不够深入,认为快乐体育不需要组织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爱怎么玩就怎么玩,但如此以来,学生只能获得暂时的“愉悦”,也不利于与学生集体意识、合作精神以及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因此,高校健美操快乐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要以健美操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为前提,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入必要的引导,避免学生在自娱自乐中走入误区,进而影响到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快乐体育的教学目标非常明确,那就是与终身体育相结合,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思想,让学生在学习和从事锻炼的过程中体验各种运动带来的乐趣。然而,很多教师在构建会计体育课堂的过程中,却把快乐体育简单的理解为“快乐至上”,因此不给学生设定有难度的教学内容,因过分强调快乐而使健美操课堂不带有任何的“强迫性”,这实质上与快乐体育的思想是不相适应的。因此,学生在健美操的学习过程中,只有不断挑战,在付出艰苦努力获得成功体验后,才能真正懂得体育带来的快乐。
在高校健美操课堂上,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也只有在课堂上明确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然而,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缺乏对学生心理需求和个性特征的有效分析,在课堂上主要开展一些标准、单向、乏味的知识传授或动作示范,反而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在心理上的反应,不利于学生健美操学习与锻炼积极性的提高,快乐体育课堂的构建更是无从谈起。所以,高校健美操教师要重视自身教育理念和教学角色的转变,在健美操课堂上要发挥自身的引导性作用,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和自主权。[3]
为了顺利实现健美操教学中快乐体育教学模式的顺利实现,体育教师要首先让学生喜欢健美操运动,树立学习健美操的信心和勇气,这是因为只有学生对学习抱有浓厚的兴趣,学起来才会感到快乐无比,才能越学越好。因此,教师在构建快乐体育课堂时,要重视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让学生在课堂上时刻保持愉悦的情感,这将有助于学生记忆力和机体活动能力的提升。
总之,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通过快乐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可以以运动和情感作为实施教学目标的主要手段,和谐师生在教学与学习双边活动中的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健美操课堂上实现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不断提高,帮助学生树立快乐体育、终身体育的理念,促进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持续提高。
[1]李勋,江文奇,李剑政.快乐体育思想的异化解读与诠释[J].教学与管理,2012(6):128-130.
[2]张军平.浅谈对高校健美操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23):48-49.
[3]倪思贵.实施快乐体育实现高校体育教育性教学[J].经济研究导刊,2012(4):334-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