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建春
(苏州市职业大学 江苏苏州 215104)
现今社会关于花季少年不幸身亡的报道越来越多,而其中的死亡原因多数都与年轻人自身的身体健康状况相关,产生了疑问:是什么造成了正值生命黄金季节的孩子身体素质的脆弱。
目前高校中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的下降已成了一个不争的事实。据《2010年国民体质检测公报》显示,与2005年相比,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继续呈现缓慢下降趋势,主要表现在爆发力、力量和耐力等方面。现在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的持续下降的趋势的确令人担忧。必须引起社会、家庭及学校的高度重视。高校体育教育的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地开展,显得十分必要,显得刻不容缓。
造成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诸如学业的压力、就业竞争的压力、独身子女的教育等等,但其原因固然很多,但直接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虽然素质教育提倡多年,但由于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无论是社会还是学校评价一个学校或学生,还是更加看重升学率的高低,分数的多少。造成不少学校和家长从小学到中学只重视文化成绩,轻视体育锻炼,造成大学生锻炼意识淡薄。他们往往认为学好专业课,多考几个本本才是将来参与社会竞争的制胜法宝,根本没有多余时间去做体育锻炼,也不愿意安排时间锻炼身体。再加上现在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他们多数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是含着蜜糖长大的一代,除了学习家里人不舍得让他们做一点家务,对于要出力流汗的健身体育锻炼,他们不愿参加,即使参加也是不能坚持下来。如果不是要拿学分,恐怕即使是体育课也是爱上不上。
由于长期以来社会对健康的认识理解有误区,对大学生也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影响。这个时期的大学生正处于生命的黄金期,代谢旺盛,机体充满活力,他们常常觉得自己没病没痛,就是健康的;自己不胖不瘦,体态适中就是健康的。他们甚至觉得有大把的健康可挥霍,至于健身,那是中老年人才应该做的事情,至于锻炼,那是少数胖子减肥才想到的活动。于是教室、宿舍、网络几乎成了大学生生活的全部领域,生活无规律,甚至晨昏颠倒,夜里不睡,白天不起,常常课都不上了。缺少了体育锻炼和必要的体力活动,后果很明显,脸上没有了青春的光泽,取而代之的是苍白的脸色和黑黑的眼圈。以这种态度对待生活,大学生的体质必然下降。
学校体育课时间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陈旧,激不起大学生的兴趣,不能满足青年人求新求异心理。有些本科学校每周只设置一节体育课,到了大三、大四连每周一次的体育课也没有了。虽然也有体育选修课,但是缺少有效的管理和约束措施,许多学生平时消极对待,考试前抱下佛脚,仅为学分而已。这样的体育选修课对多数人来说自然也是形同虚设了,对于学生健康意识的形成和自主锻炼习惯的养成不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在某种程度上说他们的身体素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国民的素质,有过硬的身体素质,才能为未来激烈的竞争作好健康准备。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要阵地,高校体育对增强大学生的锻炼意识,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要解决以上问题,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除了社会大环境的积极引导外,高校体育教育应该把重点放在如何增强大学生自我锻炼意识上。所谓自主锻炼,即指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运用所学到的科学锻炼身体的知识和方法独立地进行体育锻炼,懂得体育锻炼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有关的知识与技术,包括学生对学习、锻炼的进取动机以及对体育和知识、技术和方法的理解、分析能力。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个大学生如果没有强健的体魄,则无法应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生活。培养一个大学生,国家、社会、家庭都付出了很多才力物力和心血,就算你有满腹才华,没有强健的体魄,依然不能报效祖国、回报社会、报答父母。要让学生认识到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的体魄,是形成健康心理的基础,是实现人生理想的有力保障。
可以在高校通过体育课和健康讲座、心理讲座、体育竞技表演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健康知识,消除那些认为没病没痛就是健康,不胖不瘦就不用锻炼的错误认识;提高大学生健康意识,激发大学生自主体育锻炼兴趣。
除此之外还要把体育社团和体育俱乐部的建设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大张旗鼓地宣传发动,全校上下运动起来,从而在每个学生心中确立自主锻炼每一天,健康生活一辈子的生活理念,直至逐渐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全国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知道纲要》中提出,运动技能目标就是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高校要充分利用体育课和体育社团组织,普及体育理论知识、体育运动小常识。可以把一些适合大学生的且对器材要求不高的健身项目推荐给他们,并传授一些具体的动作要领,做出具体示范指导他们掌握运动方法,便于自己在生活中自主锻炼。
例如:太极拳就是一种合乎生理规律、轻松柔和的健身运动,它对中枢神经系统起着良好的影响,加强了心、血管与呼吸的功能,能减少体内淤血,改善消化作用与新陈代谢过程。不仅适合老年人强身健体,也适合年轻人放松身心,减轻压力。学校可以组织社团,利用社团活动时间,集中培训,请优秀的有专长的教练员或体育老师,讲解动作要领,示范指导学生练习,还可以把上课内容录成视频,送给学生,便于课后回家自己随时练习。下次社团体育活动时间,大家再把学习成果向大家展示。
此外还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运动中的注意事项,多掌握一些必要的运动知识,避免运动不当对学生身体带来的伤害。
中医上说我们人体的脏腑与各种情绪是相互对应的,不好的情绪下会耗损我们相应脏腑的能量,从而加重脏腑负担,所以生气、悲伤时,不要到运动场上去发泄。
运动不仅是身体的锻炼,也是心理的锻炼。
所谓的最佳运动量是指根据每个运动者自身的身体条件制定相适应的运动强度。
由于每个运动者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生活环境和运动素质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所以运动者在运动前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条件制定合适的运动量。
整理运动通俗的说法就是指体育运动后的放松运动。
人在运动的时候肌肉大多处在缺氧的状态下,大脑脏器也容易产生缺氧和缺血,整理运动就是要帮助气血回到大脑等人体重要脏器。缺少了这一过程很容易引起身体的不良反应,严重的会导致昏厥和休克。
人在运动时,身体会消耗很多的电解质、水和碳水化合物。而这些物质恰恰是人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所以在运动后,运动者应该适当补充一些上述物质含量多的东西,例如淡盐水、运动饮料、奶类、水果等等。
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正确理论和方法的指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锻炼,从而在运动中获得身心的满足和运动的成就感。
青年人追求时尚,崇拜偶像,对新事物有一种本能的敏感,如果还以传统的体育课教学模式来上课,还以那些在中学就已经熟悉甚而厌倦了的训练内容,作为授课内容,当然不会有好的预期。不如迎合青年的这些特点,先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学生的需求,再根据学生的需求多开设一些体育社团、体育俱乐部,例如健美操俱乐部、跆拳道俱乐部、太极拳俱乐部、武术俱乐部等等。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和兴趣爱好,自主选择俱乐部。例如要健美的可选健美操俱乐部,有防身强体需要的就选跆拳道俱乐部了等等。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喜爱的教练员,来选择上什么样的俱乐部。总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项目,选择俱乐部。这就激发和保证了学生的运动兴趣,从而达到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目的。
确保学生每天体育锻炼不少于30min。建立奖励机制奖勤罚懒,把自主锻炼常态化,直至养成良好的自主锻炼的习惯。
综上所述,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要阵地,高校体育对增强大学生的锻炼意识,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学校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思维模式,丰富教学形式,设立相应的奖惩制度,尽一切可能提高大学生的体育锻炼积极性。
[1]刘凯进,胡翔.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自我锻炼意识的培养[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0:97-98.
[2]李洪臣.对大学生自我体育锻炼意识培养的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08-109.
[3]赵建明.高校体育教育如何培养大学生体育自我锻炼意识[J].教育与职业,2013:107-108.
[4]张栓.大学生自我锻炼意识的培养探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