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分解教学法在武术教学中的运用

2013-08-15 00:50田纪云郑晓攀
武术研究 2013年7期
关键词:武术教学法动作

田纪云 郑晓攀

(上海体育学院武术学院,上海 200438)

前言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具有丰富多样的练习形式和练习内容,不受时间、季节的限制,能适应不同年龄、性别、体质人的需求,使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兴趣爱好有选择地进行练习。经常练习武术能提高身体素质,增强自卫能力;还能锻炼坚强意志,培养健康品德。目前武术已成为众多学生也喜欢的体育项目,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武术这项体育运动作为自己的业余爱好,来锻炼身体加强体能。如今武术这项体育运动已纳入学校体育教学大纲,随着体育教学新课程标准的推广,武术这门课程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发展。而如何教好、使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对于武术教学也就显得越来越重要。通过研究武术动作的基本特点发现,在教学中正确运用分解教学法可以降低教学难度,使学生容易学会,从而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武术教学质量。

1 分解教学法

1.1 分解教学法的概念

分解教学法即分解法,是指将一个完整的动作技术,合理分成几个部分,按部分逐次进行学习,最后完整地掌握此动作技术的一种方法。通常应用于动作技术比较复杂或难度较大而又可以分解,但用完整法学习又比较困难,在动作技术某一环节需要深入强化练习的情况下,动作多不易掌握时采用。这样就便于学生了解动作的结构与细节,更好地掌握整个技术动作。它是一种把复杂的教学过程按逻辑分解为若干容易掌握的单项技能,并对每一项技能提出目标与要求的教学方法。

1.2 分解教学法的多层次性

大多数武术教学中运用动作技术的分解教学法,只注重了分解法与完整法的关系,却忽视了分解教学法的多层次性。在武术教学中,最基本的教学是动作技术的教学,而动作技术的教学常用的方法就是分解教学法,动作技术构成的可分解性,则是分解教学法提出与运用的客观依据。根据动作技术分解性质的不同,动作技术的分解教学法可具体地划分为:分部分解法、分段分解法和分化分解法。

1.2.1 分部分解法

每一个动作技术都是通过人体为物质基础来实现的。人体作为客观存在的、活的生物有机体,不仅是体育运动作用与改造的实体对象,也是相应动作技术具体体现的载体。人体的各个环节都是以解剖结构为基础的,以链状结构构成的身体链是人体固有的自然结构,它不仅限定了人体各个环节可能的运动维数或自由度,也限定了人体各个环节可能的运动方向、幅度和方式。因而,身体链是动作技术构成的最基本的空间物质结构。

在体育教学中,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身体链的结构特点,对动作技术作局部分解的分解教学法,称为分部分解法。其特征是:动作技术从空间结构上被“肢解”为由不同的环节或环节组合所承担的、相对独立的部分。

1.2.2 分段分解法

动作技术完整的表现出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可以形象地称之为动作链。它是身体链在重心位置的变化中,所发生的各环节构相演变的时间序列。具体地分析身体链重心变化的时间曲线与“环节构相”演变的时间序列,是评价动作技术的两个重要的基本方面。身体链重心变化的时间曲线,不仅确切地反映了人体运动的方向、时间和空间范围,也从整体上揭示了动作技术的特征。而环节构相演变的时间序列,是动作技术状况具体的、细微的反映。所谓“环节构相”,严格地说,就是运动过程中不同瞬间身体链各环节的空间分布与造型。“环节构相”在人体运动过程中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连续变化的。一般情况下,通过直接观察动作技术的运动过程,就能获得环节构相演变的大体印象。但想要精确、定量地分析和评判动作技术的细节,就需要借助高速摄影,通过连续变化着的图像来准确地反映“环节构相”演变的具体过程。

1.2.3 分化分解法

现行的武术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大多数都属于武术动作技术的范畴。正因为如此,武术的动作技术教学在武术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动作技术教学的困难,不仅仅是由动作技术内在构成的时空结构的复杂性,以及这种与学生习惯行为的矛盾性所引起的,动作技术的外在规定和限制的成人化,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因此,在教学中可根据不同对象的特点,适当放宽动作技术的外在规定与限制,来降低动作技术在教学中存在的难度,以适应大、中、小学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例如:减短器械的长度、加大场地的尺寸、适当放宽技术规则的要求,就能比较容易和顺利地在小学低年级进行武术动作技术的教学。

在体育教学中,从实际情况出发,对动作技术特定的外在规定与要求进行弱化处理,从而降低教学难度的分解教学法,称为分化分解法。其特征是:在维持动作技术基本结构的前提下,从程度上被弱化为不同难度水平的、相对独立的层次。也就是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的教学流程,最后达到在特定的条件下完成动作技术。分化分解法在武术教学中主要应用于年龄较小者或初学者,这对他们动作技术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教学保护,以及对可能发生意外的预防,都属于分化分解法的范畴。

在具体的武术教学中,分部分解法、分段分解法、分化分解法是一体的,而不是互相排斥的。通常的教学情况是,在分化的条件下把动作技术分段,然后在分段的基础上把动作技术分解为部分进行教学。总之,一切分解方法的运用,都是为了更快、更好地完整掌握动作技术,但无论采用哪种分解方式,都应注意以下几点:(1)对动作技术进行分解时,应注意各个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使动作的划分不致改变整体的结构;(2)使学生明确所划分的各动作技术的环节在完整动作技术中的位置;(3)分解教学的时间不宜过长,应与完整法结合运用,使学生完整地掌握动作。分解教学法与完整教学法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分割的有机体,运用时要从实际出发,注意动作技术完成的效果。

2 分解教学法的心理学分析

在武术教学中,运动表象的形成是影响武术动作技术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才能更好的进行武术动作技术的教学,这就要求武术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合理运用教学方法,符合心理学表象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分解教学法,不仅符合心理学规律,由于降低了动作的难度,使学生容易学会,而且每当学生学会一个动作技术时,就能相应地产生一种成功的情感体验,内心得到一种满足,同时能够不断引起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探究反射,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1 运动表象的形成

运动表象是指在大脑中重现出来的技术动作形象,它反映了技术动作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力量和运动方面的特征。运动表象属于动作技术记忆的范畴,而动作技术记忆的形成是对动作技术的记忆过程,也就是对技术动作进行感知、辨认和记录的学习过程。运动表象是关于动作技术在大脑中的形象,每个动作技术都具有视觉运动特征和完成动作技术过程中机体的肌肉活动的力量特征,这说明任何动作技术在人脑中形成的运动表象的结构中都有不可缺少的动作技术的视觉表象和动作技术的动觉表象。正因为运动表象的结构包括视觉表象和动觉表象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武术教学中教师帮助学生形成关于动作技术的运动表象时应做到:首先,要让学生感知到动作技术的视觉运动特征,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要做正确的动作技术示范,学生认真仔细地观察教师的示范动作。其次,要让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动作技术进行身体性的模仿练习,以获得关于动作技术的动觉表象。因为只有经过身体的模仿练习,才能使学生得到关于动作技术的肌肉活动的用力感觉,即运动表象。教师的示范动作是以帮助学生形成关于动作技术的正确的视觉表象为目的的,因此,教师在进行动作技术示范时,示范方法要以便于学生的观察为原则。学生观察了教师的示范动作后,就会在脑中初步建立动作技术的视觉表象,学生的模仿练习就是在视觉表象的参与指导下进行的。学生对动作技术的模仿练习,是对该动作的初步学习。根据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此时的学习属于动作技术的分化阶段,以帮助学生形成关于动作技术的动觉表象。当动觉表象形成后再对动作技术进行分段,让学生练习此动作技术的每一段,在充分分段练习的基础上再把动作技术分解为不同的部分,让学生体验关于动作技术的正确的肌肉用力感,通过对技术动作进行分化、分段、分部的分解,让学生形成对该动作技术清晰明了的运动表象。

2.2 运动技能的形成

正确而又清晰的运动表象形成了,动作技术才能初步地表现出来。运动表象的形成也是要符合心理学的表象形成规律的,教师只有运用符合心理学表象形成规律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形成正确而清晰的运动表象,下面将结合运动表象的形成过程和心理学原理来分析分解教学法对运动技能形成的影响。

(1)学生要正确地掌握动作,就要对动作技术形成一个正确而清晰的运动表象。运动表象的形成,首先是通过视觉表象来进行的,观看示范动作的目的,就是使学生通过视觉的活动,形成对所学动作的视觉表象,然后把所获得的视觉表象与相应的动觉神经冲动联系起来。在运动技能形成的初级阶段,学生掌握动作主要是借助于视觉表象来控制、调节的,视觉表象越清晰、正确,就越能有效的完成练习。因此形成正确而清晰的视觉表象是形成运动技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2)要形成正确而清晰的视觉表象就需要人的注意力指向和集中在动作上,这样,大脑皮层才能形成相应区域的优势兴奋中心,以获得最鲜明、最清晰的反映。但是人的注意在同时间内不可能同时指向和集中到许多方面,尤其在学新动作时,学生注意的范围更为狭窄,知觉的准确性比较低,所以更不容易觉察教师示范动作的全部细节。分解教学法的目的之一,就是便于学生的注意能指向和集中到所学的动作上,形成清晰而正确的视觉表象。

(3)要形成运动技能,除形成视觉表象外,还应促使动作表象达到明确化的程度,使视觉表象和动作表象结合起来。分解后的简单动作就容易完成这种结合,即视觉神经兴奋中心和动觉神经兴奋中心容易形成通路。另外,分解练习也有助于学生知觉的分化(即能充分认识到自己完成动作的准确程度和错误的姿势),因为这样注意力容易集中,便于促进动作表象的明确化,形成正确而清晰的运动表象。

3 武术中分解教学法的应用

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把踢、打、摔、拿、跌、击、劈、刺等动作按照一定规律组成徒手的和器械的各种攻防格斗功夫、套路和单势练习,从而达到增强体质、培养意志及训练格斗技能的体育运动项目。武术教学内容的动作数量多、路线复杂且方向多变,还要注意手、眼、身、步法等多种要素的配合。学生掌握一个动作的好与坏,关键在于对动作技术的掌握情况,武术动作技术要求很高,好的技术动作直接影响到学生武术学习掌握,所以应用分解教学法进行教学十分有利。在武术的教学中不断运用分解教学法进行教学,可以简化动作的过程,缩短学生掌握动作技术的时间,提高学生学习信心,总结一下它主要适用于以下六个方面的武术动作技术。下面将充分运用分解教学法的多层次性,以及它符合心理学表象形成规律的特征,通过分部分解法、分段分解法、分化分解法的综合运用加以说明。

3.1 主要的基本动作

武术中有非常多的基本动作,而基本动作也是学好其它一切复杂动作的基础。尤其是对于初学者而后一定要把基本动作掌握好,了解它的每一个细节,形成正确的运动表象。对基本动作运用分解教学法例子有很多很多:比如基础步法“歇步”的动作可以分段分解为预备式、插步式、下落式三小段,再把每段进行分部细化练习,如把预备式分为握拳、外旋、屈肘上提三部分;插步式分为提膝和插步两部分;下落式较简单不需要进行分解。又如组合基本动作“弓步冲拳”,就可以分为身体下肢的弓步动作和上肢的冲拳动作两个部分进行教学。预备式之后,先做上肢动作的练习——冲拳,细化为内旋手臂然后伸直;下肢的弓步动作可以分成跨步、屈膝成90°两部分。这样一来,动作清晰连贯,十分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

3.2 方向变换,运动路线复杂繁难的动作

这种动作不用分解教学法,就不容易使学生掌握动作方向路线变化的细节。如二路初级长拳第二节中的“转身弓步顶肘”,此动作技术更适用于分部分解发来分析。右上肢从头顶上方开始到屈肘上架,在过渡中有按掌、悬臂、直腕、抖腕等变化。左上肢从身后开始到屈肘平举,在过渡中也有握拳的变化。两下肢从歇步开始到成弓步,在过渡中有扣脚尖、转脚跟、上半步、蹬腿、屈膝等变化。如果不采用分解教学法学生就无法掌握其中的细节,就会使动作流于形式,大大降低武术动作的质量。

再如初级剑中的“云剑”,它是一个防守性的动作,主要用于挡开击向头部的器械。它的练习开始时较不易掌握,应该先慢慢练,体会动作的要领;待掌握要领后逐步地加快;快速也熟练后可以结合转体、步型进行练习。这样分化分段后,再做分部的细化练习,即右手持剑内旋,肘微屈,平剑于头顶,左手剑指收腰间,剑臂一线,目视剑尖。

方向变换,运动路线较复杂繁难的动作,在采用分解教学法时,分解的节次、部位不应过细,否则最后结合学生就会感到困难,往往顾及到这一部分,顾不到那一部分。

3.3 需要较高协调性的动作

这种动作对身体的协调性要求很高,如果不用分解教学法就容易使技术动作产生分离,学生做出来的动作会僵化。如更适用于分段分解法的“大跃步前穿”,摆臀与蹬跳要协调一致,先做走步式跃穿动作,体会臀和腿的运动方向和路线;其次做不加手法的跃步练习,体会蹬地提摆动作;最后经上面两步骤联系后,做完整的动作练习。注意要多做走步式跃穿动作,以提高上下肢体的协调配合。再如旋风脚,抡臂、踏跳、转体、里合右腿等环节要协调一致。先做原地的或行进间的“里合腿加转体90度”的练习;其次做原地的或行进间的“左腿外摆——右腿里合”的转体击响练习,再做不加腿法的抡臂旋体跳转360度的“翻身跳”练习,最后做跳起的转体90度的击响练习,逐步增加转体180度、270度的练习。注意多做转体360度的“翻身跳”练习,防止上下脱节,转体角度不够造成动作的不协调。“提膝仆步穿掌”也是一个上下肢动作高度协调的武术动作,学生学习中难度较大、困难较多,可以把分段分部结合起来运用。把它分成上、下肢两部分来教:上肢动作以两臂侧平举准备,转体90°、右臂屈臂90°于胸前、左臂收于腰间、左臂经胸前和右臂间向上穿出、转体、穿掌;下肢动作以分腿与肩同宽准备,转体转跨、提膝绷脚、弓步、仆步、弓步。这样上、下肢动作分解教完后再进行上、下肢整体分解教学,分腿开立,两臂侧平举准备,转体90°、右臂屈于胸前,左臂收腰间、穿掌和提膝绷脚、伸腿变弓步、转体变仆步、穿掌弓步、收势。

3.4 攻防因素较多的动作

初级拳中有个技术动作“舞花手”,含有攻防因素较多:当对方以右拳向我胸部击来,我即双手交叉于胸前接住对方的右前臂,随即两手翻转将对方擒住。在练习此动作时,要先做压碗、转腕练习,以提高腕部的灵活性;然后两脚开步站立,进行慢做舞花手练习,体会动作的运行路线和要点;在掌握要点后逐渐加快速度和力量;经过前面三个步骤后,结合各种步法进行练习。这样分段练习后再把整体教学法与分部分解发结合起来让学生体会整个动作。像这种攻防因素较多的技术动作,如果不采用分解教学法,就不容易使学生明白怎样防,怎样攻,更不懂得把它运用于不同的步法中。

3.5 富于顿挫的动作

武术很讲究抑扬顿挫,一个套路里有套路的顿挫,在一个动作里有时也有动作的顿挫。顿挫性动作的好坏,影响动作节奏的强烈与否。但也不是所有的武术动作都富于顿挫性。富于顿挫的动作,一般有三个因素:

(1)在一个动作里,含有轻重之分的因素。组合动作“震脚马步架栽拳”,“震脚”是个重动,为了使这个重动和后面的“马步架栽”形成前呼后应的轻重相映,震脚之后须做稍顿而后接做马步架栽,这样是轻重均有衬托。动作轻重有衬托,节奏就显得强烈。

(2)在一个动作里,含有突然改变方向的因素。如三路长拳中的第八个动作“马步架掌”,前半部分路线是直线,方向是朝前的,后半部前进路线改变为弧线的回环路线,方向有前变后。如果中间没有顿挫,就不能表现出动作的意向、节奏和完整性。

(3)在一个动作里,含有擒纵或拿打之分的因素。如一路长拳中的“推掌弹踢”,左掌变拳回收是个拿势,右勾手变掌推出和左脚的踢伸是个打势。在拿与打之间如果没有顿挫,那么动作的一拿一打、一擒一纵,就显示不出矛盾的对立统一,主宾动无法突出,节奏也无法形成。

富于顿挫的动作,如果不采用分解教学法,学生就无从知道这一动作什么地方该停顿,什么地方不该停顿。学生不掌握动作的停歇顿挫,在练习时也就无法表现出动作中应有的节奏,动作节奏不强烈,武术味也就不会浓厚。

3.6 技法复杂的器械动作

采用分解教学法教授拳术的时候,一般是将一个完整动作分解成上下肢两部分,或是根据动作的结构或方向,将其分成几小个小结,依次进行教学;教授器械动作时,要先教器械技法,再教身体动作。例如:棍的基本动作“劈棍”,先练习原地的劈棍练习,再做身体转动的劈棍练习。

在武术教学中,必须重视分解教学法的多层次性,但分解教学时间不宜过长,应与完整法结合起来运用,一般采用完整——分解——完整的教学步骤。

4 运用分解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4.1 分解后动作的教学顺序

4.1.1 按动作顺序分解的教学顺序

(1)先学动作的重要技术部分,使之有更多的复习、改进机会。然后学习和重要部分相邻的其他部分,当初步掌握后,马上进行联合。

(2)如果整个动作中前面的分解动作对后面的分解动作的完成起关键性作用,或后面的分解动作的完成是以前面的分解动作的完成为基础的,就应先学前面的动作。

(3)如果后面的分解动作是保证前面的分解动作顺利结束或安全的,也可先学后面的分解动作。

(4)不属上述情况的,可视具体情况和需要进行安排。

4.1.2 按身体各部位分解动作的教学顺序

(1)先学复杂动作部分,然后与简单部分联合。

(2)如果简单的动作部分也需要专门学习,可先学,然后再学复杂的部分,最后进行联合。

4.2 分解中应注意的方法问题

(1)分解动作练习之前,教师要先做完整动作示范,使学生对此动作有一个完整的印象,然后再做分解练习。这样才能使学生知道分解动作在完整动作中的位置,为后来的联合动作打下基础。

(2)根据学生的运动水平确定动作分解的程度。分解后的每个动作应是学生经过努力能够较快基本掌握的动作。

(3)分解动作要考虑各分解的动作之间的有机联系,使部分的划分不至改变动作的结构。

(4)做分解练习动作时间不要过长,当基本掌握分解动作后要及早进入联结动作的练习。

(5)初步掌握完整的复杂动作后再复习时,还应先做些分解动作练习,然后再联结起来,这样对巩固动作有好处。因为复杂动作的条件反射复杂,此时建立的暂时性神经联系还不巩固,突然做完整动作可能不易完成,容易产生消极心理或破坏原来的条件反射。

(6)掌握完整动作后,为了改进某一部分的动作,也可再分解做或在完成整个动作过程中对某部分技术单独提出要求。

4.3 分解中应注意的细节问题

在动作细节方面要严格要求,并加强思想教育,明确练习目的,使之从小养成好思想、好作风。对每一基本功,即使动作简单也不能马虎要求,要一丝不苟地反复练习,使之建立起正确的动力定型。在练习中要求学生掌握动作、方向、路线,再及时强调动作规格要求,最后要求用力顺达。还要特别强调“眼”与“神”的配合。做动作时,眼要向前进方向平视,而且做到目不转睛且目光有神。在做综合练习时要求“眼随手走”“手到眼到”。

在初学基本功和基本动作时,要注意正确的练功方法,注意以下几个过程的循序渐进:一是动作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二是动作幅度要由小到大逐渐过渡;三是动作速度要由慢到快。这样能使人体器官有一段充分的活动过程。否则,可能会造成伤害事故;四是发力从少到多。由少用力到多用力地进行训练,可以使运动员集中精力学习动作。这样易于掌握正确的动作,而且也可以避免伤害事故。

上述动作的难易、大小、快慢、用力多少是相对的,应根据具体条件灵活运用,而不是不分对象,不分时间、一成不变的。这样在单个动作较熟练的基础上,就可以过渡到组合练习。在组合练习中要特别注意手、眼、身法和步法的紧密配合,还要注意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衔接,为以后练习套路打下良好的基础。

5 结论

通过运动心理学的分析,分解教学法的应用在运动表象形成的初级阶段,能有效的降低教学的难度,形成清晰的动作表象,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分解教学法应用前,要特别注意技术动作的完整示范与分解示范的结合,避免学生对整个技术动作表象产生错误理解。分解教学法应用时,应特别注意动作之间的有机联系,才有助于动作技能的有效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

武术教学中合理恰当地运用分解教学法不但使学生学习动作技术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更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使学生在愉快的武术练习中既掌握了动作技术要领,学会了锻炼身体的知识和方法,又发展了智力和创造力,全面地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因此在武术教学中,我们要遵循武术教学原则,合理运用分解教学的心理分析及分解教学法,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体质。

[1]侯介华.武术套路教学与训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69-138.

[2]孟昭祥,王建华.武术[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23.

[3]蔡龙云.关于武术教法中的几个问题[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12-14.

[4]梁燕飞,张 军,刘宁宁.分解教学法在少儿武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8(1).

[5]王军建.浅析启发式教学法在武术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音体美,2008.

[6]董 立.体育教学中分解教学法及其运用[J].四川体育科学,1999(6).

[7]陈 敏.分解教学法的心理学分析及其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甘肃科技纵横,2007(3).

猜你喜欢
武术教学法动作
中华武术
动作描写要具体
武术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