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渗透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

2013-08-15 00:54王继艳
当代体育科技 2013年20期
关键词:体育项目少数民族民族

王继艳

(曲靖师范学院 云南曲靖 655011)

我国周代在学生的教育中提出“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其中射、御是军事技能和身体的训练;礼、乐中的舞蹈也具有锻炼身体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增强学生的体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不断地颁布学校有关体育的法律法规,教育部在各级学校教育计划中规定,从小学一年级到大学二年级,每周体育课为2课时,并应根据全国统一的体育教学大纲和考核项目及标准进行教学和考试。学校体育是我国推广体育的一个有效途径。学校体育也是我们开展各项体育工作的基础。由于中小学面临着升学压力,在开展体育项目上选择性较小,而高等教育作为课程开设的主体又是课程改革的主体,并且高等教育在课程改革方面已收到了显著成效。因此本文以高等教育中开展现状以及开展中所面临的问题为根本出发点进行研究,力争为我国学校体育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为全民健身提供一些实践理论。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近20年的中国期刊网,中国全文数据库以及图书馆,浏览大量的网址收集相关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章近100余篇。

1.2 走访法

通过走访10位从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的专家探讨如何在高校中传承民族传统体育。

1.3 电话访谈法

通过电话对中央民族大学、云南民族大学、河南大学、湖南理工学院、广西民族大学、吉首大学、成都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学院、上海体育学院等50多所学校进行调查。

2 高等教育中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现状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作为各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独特的认识价值和体育功能,千百年来一直在少数民族当中广为流传。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活跃的诸子百家对少数民族体育就给予了充分的评说。[1]近代我国曾在1953年举行了建国后第一次民族体育盛会,时隔30年又举行了第二届民族体育运动会,随后几乎每4年开展一次全国性的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从第一届到第九届参赛人数逐渐增加,参赛项目不断完善与创新,场地容纳人数在也逐年增加,从而表明我国少数民族运动在不断地健康蓬勃发展。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提高,有关少数民族传统著作不断地增加,目前已经广为流传的有1000多本,如1995年马学良在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中国少数民族民俗大辞典》等,相应的,有关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著作也层出不穷,如2003年郭颂等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等。

通过查阅中国期刊网近20年来对我国有关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学校且包含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以及高校且包含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情况。从1993~2013年20年中有关民族传统体育的文章5343篇,其中1993~2003年的10年中只有580篇,2004~2008年的5年中就有1740篇,2009~2013年有3032篇,从研究论文的篇数来看,我国关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在逐年增加,增加幅度有显著性差异。从与学校相关的文章来看,1993~2013年共计74篇,而1993~2003年仅占8篇,2004~2008年占28篇,2009~2013年占38篇。数目呈现逐年增加,且增加显著。与高校相关的研究总计45篇,其中1993~2003年仅占4篇,而2004~2008年也仅有8篇,只是在2009~2013年发展到33篇,呈现显著增加。从整体来看从1993~2013年近20年中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的研究较少,只占到总体的1%左右,而在学校研究中有60%左右都是高校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从时间上来看2009~2013年这5年有关高校的民族传统体育研究就占总数的70%左右。近20年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在高校的发展较为突出,但是从整体来看仅占总数的1%不到。

3 高校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现状

3.1 硬件设施情况

所谓硬件设施指的是场地、器材等有形物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大多数项目对场地的要求较低,可以在足球和田径等场地上进行。通过访问50多所高校显示:拥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器材较多。如舞龙舞狮、武术、高脚竞速、板鞋、跳绳和陀螺等。但珍珠球、木球和藤球等器材大多没有,马上的运动开展得更少。

3.2 软件设施情况

所谓软件设施本文指的是课程设置,从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人员以及相关少数民族的宣传工作等非物质。开设课程情况显示:所有高校均开展武术课程,而其他项目仅有极少部分的学校以课程的名义进行开设。大部分都是为了迎接每4年一度的民族体育盛会而进行的短期集训。对于大部分内容学生几乎没有接触到,甚至有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名称都没有听说过。从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人员经调查显示:每个学校都有从事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的人员,但是多数是1~2个,且多集中在武术研究,尤其以中原地带较为突出。其它项目多是根据地理位置所决定。如:江南的竞渡、北国的冰嬉、大漠的赛驼、山地的竞走、草原的骑射、丛林的射弩等。有些高校开展则呈现民族特征,如壮族学生喜欢开展抛绣球、投绣球和3人板鞋的项目,侗族学生擅长抢花炮,阿昌族学生喜欢荡秋千,通过阅览这50多所的体育学院的网站结果显示:几乎没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相关信息。相关信息多数呈现出行政化的特点,如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中心成立等,而关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知识传播得较少。

4 存在问题和对策分析

4.1 高等院校渗透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存在的问题

4.1.1 缺乏宏观性

高校作为文化和知识的传播基地,对于整个文化的起源,类型和采取什么样的有效手段进行传播应有宏观的把握,这样才可以使民族传统体育合理有效地开展,结合高等教育中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现状分析得出:我国在高等教育中对于传承少数民族传统的研究较少,应加强理论研究,从而使我国在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道路上少走弯路。

4.1.2 非市场化发展

我国是一个重视体育的国家,在开展体育项目上多以竞技体育为主,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体育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角色。这与其功能和价值有着必然的联系,通过体育锻炼可以预防疾病、延年益寿和增加抵抗力等。但是人们常常忽略体育最主要的功能——愉悦身心。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项目主要是以愉悦身心为主。由于民族传统体育具有生动活泼的形式、丰富多彩的内容和浓郁的民族特色,从而赢得了社会的广泛喜爱和重视。它已成为群众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校也可以敞开大门结合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开展一些活动。如可以结合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培养一些实践拓展者,走到工厂、事业和企业单位,进而实现“企业和学校双丰收的产学研道路”。

4.1.3 局限性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世代相传,具有各民族的特点,受地理环境的影响造就了各民族各具特色,因此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高校中的发展多数呈现出地域性、民族性,高等教育作为知识和文化推广的地方,确保知识的全面性和完整性是高等教育的使命。

4.1.4 滞后性

高等学校是一个国在教育的引航者或者说是舵手,应高度重视我国传统体育的发展和传承。那么21世纪的大学生,作为知识较为丰富的国家栋梁之才,应不断的与国内外优秀人事交流。对于本民族的传统有义务传承与发扬,对于个人的体育素养也有必要提高。

4.2 高等院校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对策

4.2.1 加强宣传力度

各高校中的体育学院有义务承担宣传工作,高校内部可以通过网站、展板等多方渠道宣传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知识,组织关于各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知识竞赛,成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协会等进行宣传。

4.2.2 市场化管理

与市场结合了解市场需求,开展一些有经济效益的项目,如学校可以成立舞龙舞狮队参加各种演出等。

4.2.3 多渠道、多方位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

(1)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选修课程,让每一位大学生都有机会接触到传统体育项目。(2)开展小范围的少数民族体育活动。(3)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在一年一次的运动会中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1]寸亚玲.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起源、特征与功能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7,26(5):123.

[2]赵苏喆.20年来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的状况(综述)[J].体育学刊,2002,9(3).

[3]郭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体育项目少数民族民族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高职新兴体育项目教学对大众健身的影响分析
MINORITY REPORT
少数民族的服装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成语魔方
从机械训练到有机训练
——一个体育项目实训的研究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