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探析①

2013-08-15 00:54李旺
当代体育科技 2013年30期
关键词:深圳大学体育场馆体育锻炼

李旺

(深圳大学体育部 广东深圳 518060)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探析①

李旺

(深圳大学体育部 广东深圳 518060)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专家访谈法,对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实施课内外一体化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并对如何实践高校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的方法进行了探析,旨在寻找到有效实现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的新思路。

课内外一体化 体育场馆信息化管理

1 课内外一体化的概念

根据近几年的学生体质监测报告,我国高校学生的体质呈日益下降的趋势,体质状况不容乐观。而作为日常锻炼学生身体的公共体育课程,并没有很好的发挥他应有的作用。学生课外时间短,课外体育场地不足,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日益下降[1]。这都表明建立一种更有效,更科学的教学模式是当前教育环境所需,课内外一体化模式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被提出的。

课内外一体化,就是在正常开展体育课程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在课余时间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课外体育活动。并将课余体育活动纳入体育课程成绩测评。通过部分高校的实践证明。高校学生乐于接受这种教学模式。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大大的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明显加强。

2 课内外一体化的必要性

2.1 宽松的学习环境是目前实现公共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的重要因素

环境、知识和想象是一个人创造力发挥的重要因素,环境是人创造力产生的外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有宽松的学习环境,学生的创造思维和想象思维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如果对于学生的管理官得过死,学生就完全处于被动的接受学习状态,学生的创造性是不可能培养得出来的。高校公体课课内外一体化的课程内容以娱乐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主要教学内容,在教学方式上,是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主体地位,通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促进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和社会意识。

2.2 学生在高校体育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在高校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研究中得到落实

现代教育的一个特征是师生关系发生的巨大变化。目前高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强,教师的权威已经不能建立在所谓的课堂教学上,而是建立在组织参与学生的活动的过程中,而这种教学方式并没有弱化教师在学生中的地位,反而通过平等的交流建立起了“朋友式”的关系。高校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更通畅,更有效果,而这种“教”与“学”是相互的交流。体育课内外一体化使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上课时间,自由选择任课教师,自由选择体育课程项目。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对于学生的社交能力,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都有很大的提升[2]。

2.3 现代体育课程要求进一步改变传统体育教学观念的要求

目前影响学生体育锻炼的因素有学生的体育意识特征,体育锻炼环境、学生自身的身体状况等。这些因素导致学生不能够自觉的、科学的进行体育锻炼[3]。所以,课外体育锻炼对于学生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但目前学校体育课程还是受到传统课程观念的影响。大多数师生都认为体育课程不重要,从而导致体育课程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状态,学生对待体育课程的态度也只局限于拿到学分而已。然而在高校。为了达到学校体育教学目标,就必须使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互补[4],在课外体育锻炼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做好组织管理工作。同时高校要把课外体育活动纳入到学校体育的管理范围 ,形成课内外一体化的课外体育活动管理模式。

2.4 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完善的需要

课内外一体化的课外部分为满足学生的体育锻炼需要而开设了各种体育活动和各种体育类社团,学生可根据各自的爱好和需要,选择不同的体育内容,体育项目和体育社团。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体育锻炼更加灵活,没有了行政管理的局限性。学生的体育锻炼需要得到满足,就会心情愉悦的接受技术技能的指导,真正从内心感受到体育运动的乐趣,从而实现身心健康,达到身心和谐发展的目的。另外,课外体育有利于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和交往,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魅力,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

3 课内外一体化的可行性探析——以深圳大学为例

3.1 高校雄厚的科技实力为课内外一体化提供了技术保证

目前深圳大学体育部在陈小蓉教授的带领下,已经设计出了高校体育场馆信息化管理系统,并且一批项目已经进入了试运行阶段。例如排球、壁球、健身、游泳。目前已经实现了全校师生可以通过互联网预定体育场地进行体育锻炼。通过该套系统也可以查阅到每一个学生的锻炼数据,教师可以通过课堂干预引导学生在课外进行体育锻炼,同时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后台得知学生的详细锻炼情况,从而实现高校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的目的。

3.2 学校师生愿意接受学校实施新颖的体育场馆管理手段来实现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

深圳大学的体育场馆是由独立的体育场馆中心进行统一管理,平时除了满足教学需要外,其余时间都对全校师生开放。而学校的订票方式采用的是传统的排队方式购票,导致部分学生想锻炼需要大清早排队一两个小时。对于学生课外的体育锻炼造成了很大的障碍。而深圳大学体育场馆信息化订票系统进行试运营后,我们针对500名学生的满意度做了问卷调查,在对深圳大学体育场馆网络订票系统的投入使用调查中,38.3%的学生十分赞成,40.4%的学生选择了赞成,14.6%的学生选择了一般,约2.1%的学生表示不赞成,1.7%的学生选择了非常不赞成,2.9%的学生没有选择答案。由此数据可以看出,学校师生愿意接受学校实施新颖的体育场馆管理手段来实现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

3.3 高校师生日益强化的健身意识为高校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学生日益强化的健身意识为高校体育课程一体化奠定了思想基础,而学生体质的下降也引起了学校师生的关注,而大学生的文化素质不断提高、自学能力不断增强也为灵活开展各类体育活动奠定了基础。近年来,随着政府相关部门对高校体育的重视逐渐增加,体育场地设施逐渐得到完善,体育经费也增多,体育社团如雨后春笋,一片繁荣。这也都为我们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课程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在人们日益重视健康的现代社会,高校体育课实现课内外一体化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切实可行。

3.4 学校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体育场馆物质条件、在政策上给予师生便利

深圳大学的体育场馆管理方式是成立专门的体育场馆管理中心进行管理,学校任何学生和任何教师不得私自占用场地,所有的场地都通过体育场馆管理中心协调使用。学校的体育场地主要用途有两种,一是作为平时的体育教学场地;二是在课余对学生进行有偿开放。针对学生的收费为5元到15元不等,只是象征性的收一点费用。并且,深圳大学每年补助给每位学生300元体育专项经费,教师补助600元,体育专业学生补助900元。这些经费只能用于定场地进行体育锻炼,年底没有用完的自动清零。要是运动量多,经费不够,学生需要自己花钱进行锻炼。这种体育场馆管理方式有效的提高了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学校在政策上给予了师生很大的便利。

而针对体育课外的学生体育活动组织,我们通过深圳大学体育场馆网络订票系统可以得知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学生的每一笔体育锻炼消费我们通过网络都可以了解清楚。而对于学生课后的体育场地使用,学生和教师可以通过本学院领导审批签字后,向体育场馆管理中心领导申请,等到批复后由体育场馆管理中心提前给学生预留体育场地进行课后体育活动。这种科学的体育场馆管理方式为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提供了很好的物质基础

4 结论

(1)高校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的实施能够满足学生的体育锻炼需求,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2)课内外一体化体育课程体系融合了开放、半开放和俱乐部的教学模式。该模式既传统,又现代,是二种模式很好的结合体。

(3)高校实施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有技术保证。高校具备多学科高素质人才,学校应该充分利用这部分资源,将信息技术利用到高校体育场馆信息化管理中,为实现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提供技术保证。

(4)课内外一体化体育课程模式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1]徐景文.高校应将课外体育锻炼与体育教学融为一体[J].体育学刊,2000(6):72-741.

[2]蒋玲.高校应将课外体育锻炼与体育教学融为一体[J].四川体育科技,2004(3):124-126.

[3]蔡瑞广.普通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管理模式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15(4):86-88.

[4]马宁.重新审视课外体育锻炼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J].体育学刊,2006(1):138-140.

G8

A

2095-2813(2013)10(c)-0058-02

李旺(1987,5—),男,汉族,硕士,研究方向:学校体育学。

猜你喜欢
深圳大学体育场馆体育锻炼
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研究
深圳大学与深圳综合粒子设施研究院签约共建产学研专用线站
政府购买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化解策略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陈洁、潘俊宇、宗可丽、余芳作品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
体育场馆经营现状及对策研究
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比较研究
The Concept of“World English”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English Learning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