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小芳 方馨
(1.中山大学教育学院体育系 广东广州 510275;2.咸安区双溪桥镇双溪中学 湖北咸宁 437000)
学生体质与学校体育改革的辩证思考①
吴小芳1方馨2
(1.中山大学教育学院体育系 广东广州 510275;2.咸安区双溪桥镇双溪中学 湖北咸宁 437000)
学生体能下降、体质状况不容乐观,其影响因素众多且复杂。学校体育对学生体质下降有责无旁贷的责任,但是学生体质不能作为评价学校体育工作的评价标准,更不能作为学校体育改革的评价标准。
学生体质 学校体育改革 原因 辩证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承担着建设现代化祖国的重任。他们的健康状况不仅关系到自身的生活、学习、工作和家庭的幸福和睦,也关系着整个民族的未来发展。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学校体育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二十余载过去,一方面学校体育改革还在进行;另一方面学生体质持续下降,二者之间有没有关系,如果有那又是怎样的关系。本文综述了学生体质状况、学校体育改革状况,分别分析了影响学生体质的因素和学校体育工作的任务,试图为这一问题做出些许解释与说明。
根据最近一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报告显示[1],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总体有所改善:形态发育水平继续提高,肺活量水平出现上升拐点,营养状况继续改善,乡村小学生蛔虫感染率持续降低,中小学生身体素质下滑趋势开始得到遏制(7~18岁中小学生爆发力、柔韧性、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指标持续下滑趋势开始得到遏制,与2005年相比,有了不同程度提高)。
报告指出,学生体质与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大学生身体素质继续呈现缓慢下降;视力不良检出率继续上升,并出现低龄化倾向;肥胖检出率继续增加;龋齿患病率出现反弹。
自1985年开始,截止到2010年已进行6次全国大规模的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活动。综合多次调研结果看,一方面我国青少年学生的形态发育水平持续在提高,营养状况也有很大的改善;另一方面反应学生体能的指标多项持续下降,表现突出的有肺活量、速度、耐力、力量等体能素质的下降。同时,学生肥胖率继续增高、近视率居高不下。
20 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在政府的推动下,全方位推进素质教育,使得素质教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突出特点。1999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公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要求将素质教育贯穿于从幼儿园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各个阶段,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在素质教育的春风沐浴下,学校体育也迎来了多方位的改革。
中国学校体育指导思想,百年来经历了从“尚武强国”的军国民体育思想,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增强体质”、“保家卫国”、“技能技术教育”的体育思想。[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校体育先后出现了“体制教育”、“快乐体育”、“技能教育”、“全面教育”、“和乐教育”等多种思想。到20世纪末形成了针对应试教育对学生造成的身心负担而提出的“健康第一”和源于现代教育所倡导的终身教育思想的“终身体育”两个指导思想。
体育课程改革表现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方兴未艾,2000年开始,我国开始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并出台了“体育新课标”。学校其它学科减负缩课时,适当增加了体育课学时,这无疑提高了体育课的地位。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在确保国家课程实施的前提下,为学校和地方切合自身实际进行课程管理、开发和创新提供了机会。新体育课程标准不同与传统教学大纲,强化了目标体系(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方面)和考核体系,淡化了课程内容选择和具体安排。在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方面,高校体育课程采取了分年级不同类别、不同内容的体育课形式。部分学校采用了“三自主”模式:学生自主选择教师、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学生自主选择上课时间。
学校体育改革对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也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在教育理念、专业技能、专业知识及选择加工教材的能力等多个方面,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学生体能素质下降、学生体质状况不容乐观已是不争的事实。影响学生体质的社会因素有很多,大致可以从学校、家庭、社会生活方式三个方面来分析。
学校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场所,每位学生都有很多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具体说来,影响到学生体质的学校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体育课与课外体育活动、体育师资、学校体育安全问题、应试教育等。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落脚点,是学校体育教学计划落实的基点。时间能否得到保证、其质量效果如何都会影响学校体育工作的效果,会对学生体质产生相应的影响。在学校体育教育中,体育教师队伍的素质决定了体育教育的质量及成败,因此,体育师资是实现学校体育任务的关键。学校体育安全事故的频发以及制度保障的缺乏,阻碍了体育教师开展体育教学的积极主动性,也影响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主动性,对学校体育工作产生了消极影响。反对应试教育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是不无道理的。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体育,让“每天锻炼一小时”完全成为口号。除此之外,体育教育观念、体育教学大纲、学校体育管理、学校领导重视程度、学校体育场地和经费等因素也都对学生体质下降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
家庭环境对学生体质的影响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良好的饮食习惯是营养的来源,营养过度则会造成“小胖墩”。家长对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态度及投入,是影响学生体质的家庭因素的表现之一。饮食方式通过给学生提供营养,对学生体质产生影响。
科技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舒适方便的同时,也给人们身心健康带来了新的问题。人们的身体活动、体力劳动越来越少,生活方式的“静态化”让学生的日运动量较从前大为减少。长时间的用电脑等电子产品,不仅影响学生的视力、听力,还减少了学生户外活动的时间。这些都对学生的体质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
学校、家庭、社会生活方式三方面的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一起对学生体质产生影响。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学校体育只是影响学生体质众多因素中的一个方面。
《学校体育条例》明确指出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培养学生体育运动能力和习惯;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为国家培养体育后背人才,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增强组织纪律,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进取精神。换句话说,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是学校体育的任务,也是学校体育的目的,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学校体育承载着学生体质的基本职责,它通过搭载在各类教学文件中加以宣示,从而成为学校体育的基本任务。[3]
学生体质是众多因素综合作用下的结果,学生体质下降,学校体育责无旁贷,反应了学校体育工作任务完成不力。但是,由于学生体质的影响因素众多且复杂,所以学生体质状况不能作为学校体育改革的唯一评价标准。客观看待学校体育改革的效果,还需要多方位的考虑。
虽然学生体质的影响因素众多,但学校体育对增强学生体质责无旁贷。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是学校体育的任务,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提供体育教学用的场地和器材,保证体育课和课外活动时间,健全学校体育安全保障制度等措施,都是迫在眉睫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当然,应试教育制度是发展学校体育必须脱离的轨道,这个过程也不会是一蹴而就的,还需要教育工作者和国家教育部分共同努力。
学生体质问题不是一个单因素影响的问题,它受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影响学生体质的众多因素,都需要为提高学生体质这一共同目标作出相应的规划与实施策略。学生体质关系国家未来,解决学生体质问题应该上升到国家层面。相关法律法规的落实程度需要有权力机构的监督。社会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树立社会的健康意识对学生体质问题都会有良好的影响。
[1] 教育部.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查结果[R].2011-09-02.
[2] 周登嵩.新世纪我国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研究纵览[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17(3).
[3] 伍天花.学生体质下降与学校体育目标达成的辩证思考[J].体育与科学,2010,32(4).
G80
A
2095-2813(2013)10(c)-0007-02
吴小芳(1988,2—),女,汉,湖北谷城人,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管理。
方馨(1988,11—),女,汉,湖北咸宁人,本科,中学二级,研究方向:体育教学理论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