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 密研
当今,伴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与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数字化”一词逐渐深入人心,数字化建设是信息时代对图书馆发展的新要求,也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然方向。数字化图书馆的基础是各种数据库的建设,从信息来源的角度,信息资源数据库可分为购买引进数据库和自建数据库两种类型。购买引进的大型数据库多为综合性数据库,如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独秀等,这些综合性数据库收录的期刊虽然能够很好的丰富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但是就某一专业学科来说,其范围仍很难满足该专业领域读者的全部需求,而自建数据库正弥补了综合性数据库的空缺。自建数据库是指图书馆或相关机构为充实和完善电子馆藏或满足某些类型信息用户的需求,推进信息资源数字化进程而自行或合作策划、建立的各种数据库。自建数据库不仅可以保存馆藏、丰富馆藏资源、解决纸质资源紧缺所致的供需矛盾,而且可以通过网络资源,使本馆的馆藏得到更好的利用。文章将针对高校图书馆自建共享型数据库的必要性、阻滞因素以及构建方式等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既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有机系统,也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运动过程,高校肩负着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为产学研结合企业服务、为社会公众服务等特定的任务,决定了其需求主体具有较大的广阔性。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具有比较深厚的科学文化知识、比较系统的专业知识和较高专业技能的劳动者、管理者、专家、学者。因此迫切需要开展内容丰富、以特色学科和精品专业为核心,形成实用性强的特色资源,而自建数据库正是形成特色资源的重要方式之一。
特色服务是近年来图书馆在传统服务模式的基础上探索出的一种新的服务方式,而自建数据库是开展特色服务的基本保障。自建数据库是将分散的特色资源进行系统化、有序化整理和组织,在逻辑上进行有效关联并且做出深度的内容揭示,从而使特定领域的信息资源由分散变为集中,并以虚拟馆藏的形式,通过网络进行传播、使用,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不仅是对文献资源结构的优化和升级,而且对促进文献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具有重大意义,为传统文献资源建设模式注入了新的活力,是高校图书馆知识增值服务的体现,也是其服务意识和观念的根本转变和创新,极大拓宽图书馆的服务空间,提高信息服务的水平和层次。
资源共享是降低投入、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有效途径。由于区域、历史条件以及各院校专业倾向的不同,各馆在馆藏资源方面各有特色,于是一些图书馆纷纷将自己馆藏的特色文献资源数字化,或联合多馆将内部具有优势的信息资源数字化,形成自建数据库。随着这些自建数据库被陆续投入使用,使得一些特有馆藏、珍贵文献的价值被充分实现,自建数据库为当代高等教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加快了图书馆的现代化、数字化进程。
目前各高校之间由于缺乏横向联系和整体协调,在缺少校际间的相互交流、缺乏统一规范的建库标准情况下,自行其是,各自为政,使得所建数据库往往结构单一、规模较小、专业面狭窄、标准不统一,并且多数成为自用数据库,交流性、共享性差,难以形成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的整体性和规模性,严重阻滞影响了数据库的整体开发与利用。
我国特色资源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数量少、规模小,而且发展缓慢,仅有部分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特色数据库,并且自建库的资源总量很少,内容多体现在人文、教育、经济和资源链接等层面上,所涵盖的学科也只是本机构所设学科或其中的少部分。多以一些随书光盘、师生论文等非正式文献资源和地方性资源为主,工作报告、实验数据和多媒体等资源内容很少,资源类型有待多元化。
通过查阅北京地区 2012年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59所本科高校和具有高等教育招生资格的24所高职院校的网站,除因校园IP限制或未开通图书馆网站以外,拥有自建数据库并开放使用的图书馆仅25家。另外,自建数据库的对外服务和运行效果也都不明显,有待提高。
随着图书馆界对知识产权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升,有关自建数据库的知识产权问题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自建共享型数据库的开发制作过程中,凝聚了开发者辛勤的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并为此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具有独创性,应确保数据的正确性,保护作者的署名权、作品完整权等精神权利不受侵害;其次,是被收入数据库中的原作品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问题,这两方面都应当受到法律保护并享有完全的知识产权。但是,在我国的著作权法中,还没有具体涉及数据库保护的相关条款,导致在建库过程中有关侵权事件和法律纠纷时常发生,造成数据库开发者的智力成果被侵害,这与图书馆自建共享型数据库的初衷相悖。
高校图书馆自建共享型数据库的核心问题是特色资源的准确定位,定位的准确有利于馆藏资源的建设,否则,会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极大浪费。一是从高校的办学原则和发展目标出发;二是针对重点学科对应目前企业的情况、行业发展的趋势;三是该学科国内同行的建设情况;四是该类文献读者的需求情况;五是该学科的馆藏文献分布情况。高校图书馆要以需求为导向,以馆藏为特色,选择本馆独有的、具有优势的资源,力争突出特色,以点带面,在充分权衡比较学科的需求程度、重要程度的基础上确定资源数字化的优先顺序和建设内容。
特色资源的收集应以信息质量为本,从多途径多渠道搜集整理数据信息,将与自建数据库相关的零散无序的资源进行分类整理和数字化,切实做到所提供的信息资源是可用的、有用的,使数据库资源能够真正地为广大读者使用,为高校教学、科研服务。
1.馆藏纸质文献及非书资料光盘。对传统文献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处理,并将对应非书资料进行整合,使之转化成可利用计算机识别、存取并进行网络传输利用的数字化信息资源。为自建数据库奠定了良好的数据基础。
2.系部教学资源。以本校特色教学资源为立足点,重点专业为切入点,从而带动学科大类专业群的数据库建设,将系部教学会议、报告等珍贵的专业资源,通过图片拍摄处理和文字扫描等方式将这些文献数字化是保留其使用或珍藏价值的最好方法和途径。
3.骨干教师资料。骨干教师的案头保存有宝贵的会议文献、项目资料、白皮书、教案、课件等,他们很愿意通过图书馆将这些文献资源分类整合,丰富特色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学科专业更好的繁荣和发展。
4.毕业生论文、实践实习资料。目前很多高校都已经将毕业生论文作为图书馆特色馆藏的一部分,毕业生的论文和实习实践资料都是他们接受高等教育的成果和对所学专业的心得体会,为后续用户提供更多的文献参考依据。
5.网上资源搜集整理。网上资源囊括了诸如中国知网、万方、读秀、维普等全球领先的数字出版平台,这些机构提供的海量信息资源弥补了馆藏不足的缺陷,为满足读者对信息多样性、深层次需求创造了条件。然而,这些海量资源还没有针对专业教育、课程建设进行有目的性的整合和开发,没能使老师和学生便捷地使用,需要馆员去之糟粕,留以精华,有鉴别地区分、选择、下载和整理,作为航运知识体系数据库建设的有效补充,将丰富的网络资源转化为馆藏资源的一部分。
依据《中图法》将收集整理来的特色资源进行筛选、整合,著录时必须遵守网络传输协议、数据通讯格式、数据加工标准和有关文献分类标引著录规则等标准化原则和要求,这是保证数据库质量的关键。确保数字化产品的通用性和标准化,符合网上传输与资源共享的要求。自建共享型数据库的模式可为优秀毕业生论文库、师生成果展示库、名师精品课程库、校内报刊资源库、随书光盘库以及特色文化资料库等。同时,注重自建数据库的时效性,提高资源建设的速度和效率。
存储设备及网络平台的建设和维护是共享型数据库建设的支撑骨架。根据现有的软硬件环境,选择一个适合本馆的系统进行数据发布,设置与图书馆网站风格统一的友好界面。建立基于数据开发、管理和利用的综合性的共享数据平台,实现系统的集成和各个应用系统之间数据的共享。
总之,共享型数据库的建设工作对图书馆来说是一项投入资金大、建设项目繁杂、涉及部门颇多的合作型系统工程,后期的数据维护及数据库的及时更新是该共享型数据库永葆生命力的必要措施和保障。因此,不可轻视后期的数据修正、数据维护、数据更新,不断丰富和完善数据库内容。高校图书馆的自建共享型数据库是以用户利用为目的,顺应开放存取服务的时代潮流,能够真正达到资源有效性、共享型的目的。
[1]郑立琴.高校图书馆自建数据库系列问题研究[J].现代情报,2006.(12):22-24.
[2]郑丽航.高校自建数据库法律保护问题的几点思考[J].情报资料工作,2010.(5):109.121.
[3]于丽滨.关于高校图书馆自建特色数据库的探讨——以哈尔滨商业大学货币图片数据库的建设为例[J].图书馆建设,2007.(5):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