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茜[天津社会科学院, 天津 310012]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传奇人物,他曾有过很长一段时期的编辑生涯。作为编辑,他将自己的文学理想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最为人称道的是创造了《大公报·文艺副刊》的黄金时期。《废邮存底》①这本文字简练的信函收录了沈从文主持《文艺副刊》时期,写给读者、作者的一些信函,其间囊括了诸多方面的问题,如谈生活、读书、诗歌、小说、翻译、风格、书评、理想……信函用生动活泼的文字承载着强烈的历史责任意识,传达出繁复辽远的情绪,从多个侧面折射出沈从文信函的思想价值与社会意义。
沈从文的求学生涯也堪称一段传奇。他从一个未接受过高等学院教育的“乡下人”,经胡适、徐志摩、郁达夫等前辈的赏识与扶持,进入了当时文学的核心圈。因此,沈从文先生对年轻人的培养可谓不遗余力,对文学作品一律是对文不对人,一改以往的门户之见,给许多无名的年轻作家提供了实践的舞台。“沈从文在天津《大公报》主编《文艺副刊》那两年,培养出了一批作家,今天大都成名,这个贡献是不可磨灭的。”②《废邮存底》中很显著的特点,就是多次提到年轻人,有写诗的、写小说的、大学生、青年读者等,围绕着年轻人的创作、追求、情感体会等问题进行交流。沈从文竭力为青年人提供机会与帮助,对于繁多的稿件,他亲力亲为、一丝不苟、认真阅读、润色添改、提携出版,鼓励培养了一批如王西彦、常风、李长之、李健吾等青年作家。关于发稿难的问题,他鼓励和安慰文艺爱好者们说:“作品寄去又退还这是极平常的事,我希望你明白这些灾难并不是新作家的独有灾难,所谓老作家无一不是通过这种灾难。编辑有编辑的困难,值得同情的苦难……我们要的信心是我们可以希望慢慢地把作品写好,却不是相信这一篇文章就怎么了不起的好。”③字里行间既给你创作方面的鼓励,也教会你生活的勇气,有一篇信摘录中写道:“不要羡慕那些作家,还是好好的作你的物理实验吧。一个写小说的人算什么?他知道许多,想过许多,写了许多,其实就永远不能用他那点知识救济一下他自己”④。从内容上看,正迷茫选择于文学与物理之间的学生在投医问药,沈先生也有求必应,通过自嘲小说家来鼓励青年大胆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学科。沈从文对年轻人的关怀,不单限于文学之中,亦有人生之道,《废邮存底》更多的是用他自己的切身体验来引导文艺爱好者少走弯路,正视人生道路的抉择。怀着对中国文学事业的希望,他更加注重对下一代的人格培养。沈从文一直强调年轻人的性格培养,认为“从事文学的年轻人,就极力先去学习培养它,得到它;必须得到它,再来从事文学的写作”⑤。在这个随时可能崩溃与腐烂的社会中,他坚信,这个过程中必然有伟大的作品产生,这些伟大的文学作品将以广泛苦闷的姿态显示着民族复兴与快乐的生机。心怀一份沉重的历史使命感,沈从文用真诚的心,严肃的创作态度,帮助青少年将一条气若游丝的文艺生命线维系下去,以自己的文学主张影响和聚拢了一批青年作家,团结了北方松散的作家群体,兴盛了北方文坛。
沈从文曾说:“文学犹如武器,必好好用它,方能见出它的力量。诚如康拉德所说:‘给我相当的字,正确的音,我可以移动世界。’”⑥他一直把文学当做事业来经营,坚持用“纯文学”的美学主张来抗争文学审美危机。沈从文通过悉心指导青年人的文学创作,聚集了一股股新生的力量来贯彻自己的文学主张与美学理想。“不要尽看那些旧书,我们已没有义务再去负担那些过去时代过去人物所留下的趣味同观念了。”⑦对于过去,他是不完全肯定的,自从他从学衡派吴宓手中接过《文艺副刊》之时,便立志要给这个刊物改头换面,注入新鲜的活力。《废邮存底》中有一篇写予某教授的信,某教授指的就是吴宓,全文充满着火药的味道,丝毫不留情面地犀利讽刺,明面是驳击吴之文学主张,实质是在娓娓诉说文学圈的病状与做人的病态,告诫年轻人应该避免的误区。他说:“一个作者的基本条件,同从事其余事业的人一样,要勇敢,有恒,不怕失败,不以小小成就自限。”⑧他对作者们循循善诱,不厌其烦,讲道理时深入浅出,谈创作时言辞恳切、微言大义。对于稿件存在的问题,他一一指出,如“我的意见不是反对作品热情,我想告诉你的是你自己写作时用不着多大兴奋。神圣伟大的悲哀不一定有一摊血一把泪,一个聪明作家写人类痛苦是用微笑表现的”⑨。“我们爬‘高山’就可以看‘远景’,爬到那最高峰上去,耗费的气力也应当比别人多。让那些自己觉得是天才的人很懒惰而又极其自信,在一点点工作成就上便十分得意,我们却不妨学伟大一点,把功夫磨炼自己,写出一点东西,可以证明我们的存在,且证明我们不马虎存在。”⑩这些明快的话语将写作、做事与为人串联起来,并没有过多涉及创作方面的具体说法,反倒是大篇幅的人生观说教。他教会年轻人做人的道理,莫怕失败,即使“某种理想死了,也死得硬朗,做个榜样,让还活着的人填补自己的空处”⑪。虽为一位编辑,他将自己的沉思痛隐化成谆谆的教诲与直白,用这些活跃的文字勾勒出慎重的情感表达,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看似,沈从文在与写诗的、写小说的谈创作,其实是对当时文人诟病、文坛歪风进行抗议的另一种形式。他希冀通过这种交流方式塑造年轻人的理想、观念,深刻影响一代人,服务于中国现代文学事业。沈从文主持《文艺副刊》时期,在扶植与栽培文学青年方面花费了很多的精力,阅稿、改稿、回信、办座谈成为其日常的生活安排。通过与青年人互动的形式,集聚了北方一大批文艺青年,将《文艺副刊》办得有声有色,发行量空前激增;另一方面,凌宇也指出,“沈从文在文坛上的地位上升,不仅主要取决于他在文学创作中取得的成就,也得力于他所主编的《大公报·文艺副刊》”⑫。这是由于1930年后,沈从文在中国文坛上的地位迅速上升,成为知名的重要作家,通过《文艺副刊》,他又以自己的审美标准建构了新的文学理想和价值方向,同时也获取了自我成长的力量。
“文人论政”作为中国近代报业史上的一枝独秀,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民族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沈从文认为,文学的意义在于拯救现代人内心的完整与超越,因此,针砭时弊是其作品的重要内容之一。沈从文负载着痛苦不堪的灵魂,他身上既有着传统知识分子的谦虚、内敛之道,骨子里又流淌着湘西民族的野性与激情,所以他每每抗争时,常常一针见血,慷慨陈词。作为一名文人,沈从文期望以新文学为武器来推动民族的复兴,他曾说自己的文学理想:“一是健全纯洁新的语言文字;二是把它用来动摇旧社会观念基础”⑬。《废邮存底》饱含了沈从文对当时社会现象的认识及思考,他希望通过自己的现身说教,端正年轻人的创作态度,提高对是非曲直的判断能力。沈从文反复批评了年轻人的懒惰、虚浮的文学创作态度。《致〈文艺〉读者》中,他写道:“第一个是‘天才’,第二个是‘灵感’。两个名词虽从不为有识者所承认,但在各种懒人谬论中,以及一般平常人意见中,莫不可以看出两个胡涂字眼儿的势力存在”⑭。针对很多文艺青年在文学创作过程中,投机取巧,迷信“天才”“灵感”等错误观念,他煞费苦心,要求作者对待文学创作应勇敢、勤奋、诚实,耐得住寂寞。他厌恶“天才”与“灵感”,注重个人的努力与积累,号召文艺读者们不要迷信它们的存在,说是“因这点迷信,把自己弄得异常放纵与异常懒惰”⑮。“你嫌中国文字不够用,不合用,别那么说。许多人皆用这句话遮掩自己的无能……你想造新字、描绘你那新的感觉,这只像是一个病人欺骗自己的话语。”⑯沈从文毫不留情地批评了年轻人虚浮的态度,劝诫年轻人多做“情绪的体操”,脚踏实地,独立思索,做一个有主见的人。沈从文反复劝诫文艺青年,切莫迷信而懒惰,他声嘶力竭地呼吁:“我们实在需要些作家!一个具有独立思想的作家,能够追求这个民族一切症结的所在,并弄明白了这个民族人生观上的虚浮,懦弱,迷信,懒惰,由于历史所发生的坏影响,我们已经受了什么报应,若此后再糊涂愚昧下去,又必然还有什么悲惨场面;他又能理解在文学方面,为这个民族自存努力上,能够尽些什么力,且应当如何去尽力”⑰。他反复申明先做人后作文的观点,并强调唯先端正态度、打破迷信,才能真正做好文学事业,才能为民族谋发展,才能为大众启明灯。反对“白相”是沈从文先生的一贯准则,“白相的文学态度的不对,你是十分明白的”⑱。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文坛开始流行幽默小品文,不讲求文学的艺术性,单纯追求诙谐幽默,大搞社交文学,沈从文将这种文学创作成为玩票性质的“白相文学”。正是如此,沈从文主持《文艺副刊》期间虽然发展了多样的文学体裁,但唯独不刊登杂文。他认为这些幽默小品文刊物的流行,是作家和读者群中普遍产生了“风雅与俗气”的矛盾所致。“我们应承认作者的这种工作,不是庸常的应验。以其如此,所以它告诉读者的不是模糊的抽象概念,飘渺的空话或一些皮壳,而确是有灵肉的实体与精华。”⑲他追求文学的纯艺术性,认为文学作品不能忍受任何拘束,他深刻批评说:“幽默刊物综合作成的效果,却将使作家与读者不拘老幼皆学成貌若十分世故,仿佛各人皆很聪明,很从容,对一切恶势力恶习气抱着袖手旁观的神气……照这样混下去,这个民族还能混个几年?”⑳从文坛歪风延伸至民族存亡,这是沈从文心灵世界的呐喊,是对中国文学事业的展望,是对民族未来的思索。沈先生通过指点文坛、评论文化,将《文艺副刊》整装成京派文人的阵营,托起了京派,也成就了其文学生命中最辉煌的一抹篇章。
《废邮存底》摘编的这些看似平庸无奇的书函,其实皆是沈从文内心世界的精神独白,是中国现代特殊历史背景下的文化产物。它们记载一代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其史学价值亦不容忽视。书函内容充实、思想明确、语言活泼,见证了沈从文予文艺活动方面的历史及贡献。
① 《废邮存底》由上海文化出版社1937年1月出版,书中收录了沈从文先生14篇“废邮存底”和萧乾先生的15篇“答辞”,本文仅就沈从文的“废邮存底”进行探讨。
② 吉首大学沈从文研究室编:《长河不尽流》,湖南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第46页。
③④⑦⑧⑨⑩⑪⑭⑮⑯⑰⑱⑳ 沈从文:《废邮存底》,选自《沈从文全集》(17卷),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第188页,第182页,第181页,第230页,第186页,第188页,第190页,第199页,第201页,第219页,第204页,第189页,第214页。
⑤ 沈从文:《文学者的态度》,选自《沈从文全集》(17卷),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第53页。
⑥ 沈从文:《谈进步》,选自《沈从文全集》(16卷),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第486页。
⑫ 凌宇:《沈从文》,中国华侨出版社1997年版,第119页。
⑬ 沈从文:《沈从文自传》,选自《沈从文全集》(27卷),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第145页。
⑲ 若愚:《废邮存底》,见《沈从文研究资料》(上),2006年版,第25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