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来湖南作家“毛泽东题材”影视剧创作研究

2013-08-15 00:50彭在钦
电影评介 2013年8期
关键词:影视剧题材湖南

彭在钦 张 瑜

新世纪以来,随着影视业的蓬勃发展,“毛泽东题材”影视剧逐渐成为湖南作家创作关注的重点。笔者粗略统计,2000年以来,湖南作家创作的“毛泽东题材”影视剧有十余部。这些电影、电视剧大多立足于湖南本土,挖掘湖南本土红色资源,通过讲述不同历史时期毛泽东在湖南的故事,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真实而又深刻的毛泽东形象。

新世纪以来,湘籍作家创作的“毛泽东题材”电影主要有以下几部:《毛泽东在1925》(颜梅魁[湖南湘潭]编剧)、《毛泽东去安源》(颜梅魁[湖南湘潭]编剧)、《毛泽东回韶山》(颜梅魁[湖南湘潭]编剧)、《湘江北去》(王青伟[湖南长沙]编剧)、《通道转兵》(谭仲池[湖南浏阳]、杨少波[湖南怀化]等编剧)。

《毛泽东在1925》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的献礼片,该片讲述了1925年毛泽东同志从上海回到家乡,在韶山开办农民夜校,建立党的农村基层党支部,领导农民与封建势力作斗争,探索中国革命发展道路的故事。

作为为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而拍摄的电影作品,《毛泽东去安源》展现了1921年秋天,毛泽东来到江西萍乡安源煤矿,与李立三、刘少奇一起,组织领导安源路况工人大罢工的历史风云画卷。

《毛泽东回韶山》讲述了1959年6月25日,毛主席回到阔别32年的家乡韶山冲,与乡亲们鱼水之情的感人故事,体现了毛泽东与家乡人民的深厚感情,展现了其个人的伟大人格魅力。

《湘江北去》为建党90周年的献礼片,该片以1918年到1921年为反映对象,通过对毛泽东第一次奔赴北京,结识李大钊、陈独秀等新文化运动中心人物,第一次接触马克思主义,与杨开慧坠入爱河,创立《湘江评论》,开展“驱张运动”,参加中共“一大”等故事的书写,真实展现了毛泽东在这一历史时期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通道转兵》同为建党90周年的献礼片,本片再现了红军长征经过湘江战役之后,在湘西通道毛泽东与当时的红军最高领导三人团召开关于红军何去何从的通道会议,并促成“通道转兵”的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新世纪以来,湘籍作家创作的“毛泽东题材”电视剧主要有以下几部:《难忘1925》(杨华方[湖南湘潭]编剧)、《毛泽东和他的六个亲人》(杨华方[湖南湘潭]、杨哲[湖南湘潭]编剧)、《恰同学少年》(黄晖[湖南长沙]编剧)、《风华正茂》(王青伟[湖南长沙]编剧)、《日出东山》(袁子丹[湖南长沙]编剧)、《少年毛泽东》(剧本根据湖南涟源作家蒋昌起2009年4月已出版长篇小说《乡关》改编)、《毛泽东与五虎将》(杨华方[湖南湘潭]编剧)。其中,《日出东山》尚未播出,《毛泽东和他的六个亲人》已立项筹拍。

电视剧《难忘1925》以1925年初春,青年毛泽东回到老家湖南湘潭韶山冲,决心在故乡这片土地上开垦中国革命的试验田开篇,全剧表现了毛泽东早年呕心沥血对中国革命进行初步探索和实践,在农村建立党支部并在斗争中使农民党员成为坚定的无产阶级先进分子的曲折经历。

黄晖编剧的《恰同学少年》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五年半的求学生涯为背景,展现了二十世纪以毛泽东、蔡和森、杨开慧、陶斯咏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生活和他们之间纯真美丽的友情故事、爱情故事。

《风华正茂》以1918年毛泽东从湖南第一师范毕业为起点,主要讲述1918年至1921年间,毛泽东、何叔衡、蔡和森、向警予等一批有志青年探求中国革命之路的艰辛历程,展现了毛泽东从一个毕业青年逐渐成长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的过程。

《毛泽东和他的六个亲人》以毛岸英出生到牺牲的28年为时间线索,首次披露了毛泽东和毛泽建、杨开慧、毛泽覃、毛泽民、毛楚雄、毛岸英等6位亲人的鲜为人知故事。

20集电视连续剧《日出东山》,描写1910年的毛泽东出乡关、入东山、求新学、见世面、奔长沙的一段重要生活阅历,重点描述毛泽东在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堂时仅半年却异常奇崛的求学励志生涯,揭示了一个普通的农家孩子成长为一个爱国立志、心忧天下、向往真理的革命青年的历程。

《少年毛泽东》以毛泽东8岁—15岁为时间对象,给观众展示了一个机敏、睿智又不乏淘气、叛逆的少年毛泽东形象。

近十年来湘籍作家创作的“毛泽东题材”影视剧显示了一种较为独特的创作特质。

彰显地域优势:湖南本土红色资源丰富,特别是因为毛泽东生于湖南长于湖南,在湖湘这片热土上留下了许多足迹,所以,近十年作家创作的“毛泽东题材”电影电视剧大多展现毛泽东在湖南发生的故事。

新世纪以来“毛泽东题材”的影视剧几乎已经涵盖了毛泽东一生中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历史时刻。乍眼看去似乎已经没有什么事件或者时刻值得表现了。但是假若我们以一个小点为基准,透过历史大事件向下深掘,就会发现,底下别有洞天。电影《通道转兵》就是以通道为基点,挖掘出了通道转兵这一段鲜少人知的新天地。人们知道确定毛泽东在全党领导地位的是遵义会议,却极少人知道通道会议是遵义会议的预备会,更不知道正是通道会议上毛泽东与当时红军最高领导三人团激烈斗争、力挽狂澜,确定了何去何从的问题,才有了红军完成北上大业,实现抗日救国的战略构想。《通道转兵》呈现在观众眼前的不是高高在上的领袖,而是在党内、军内失去了话语权,处在人生低谷期的毛泽东,塑造了一个观众没有见过的毛泽东形象,打开了“毛泽东”题材影视剧创作的新通道。

针对“毛泽东”这一题材,作家们在彰显地域红色资源优势的同时,也努力寻找作品的创新点。例如《毛泽东回韶山》讲述了老年毛泽东回韶山冲调研的三天生活。影片不同于以往毛泽东电影的形式,全片主打温情牌,没有战争、政治等元素。通过表现领袖与乡亲的亲密无间,展示了一代伟人温情、感性的一面。

1925年,毛泽东回到家乡韶山,建立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组织领导农民运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电影《毛泽东在1925》把毛泽东与农民弟兄之间的情感冲突作为影片的主要走向,通过强化“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这一建党思想,努力寻找历史与现实的契合点。在毛泽东形象的塑造上,紧扣一个“火”字做文章。而电视剧《难忘1925》的新意则表现在题材独特,角度新颖上。

同样是讲述毛泽东在韶山的故事,电视剧《少年毛泽东》在塑造少年毛泽东形象时,编导注重厘清小孩和大人的区别,让观众看到了孩童时期毛泽东的童稚、顽皮,与此同时还注重厘清学生毛泽东与领袖毛泽东的区别,于是我们看到了是一个初生牛犊不怕虎,有反叛精神却稍显稚嫩、缺乏斗争策略的毛泽东形象。

青春·红色·偶像:青春、红色、偶像的三者组合是近年湘籍作家创作“毛泽东题材”影视剧的有益尝试。当惯常只现身于革命历史题材等宏大历史叙事中的伟人,在《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湘江北去》中被请进青春偶像剧的花园,青春、红色、偶像三者碰撞的火花让观众眼前一亮,叫好又叫座的同时,把观众对毛泽东题材影视剧的关注推向了一个新的制高点,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青年一代的普遍认可,并且引发了大众特别是广大青年对于毛泽东等革命先辈和革命历史完全自发式的热情关注。

电视剧《恰同学少年》播出不久就创下了央视近年收视率的新高,有人用四个“第一次”来评价这部电视剧:“第一次将选择角度切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的求学生涯,新颖别致,生动再现了特定背景下毛泽东等有志青年孜孜不倦的求学与探索真理的过程,以及他们之间纯真美丽的爱情故事;第一次一改以往相关影视剧严肃庄重的风格,而以清新向上、朝气蓬勃的风格来反映伟人的生活;第一次以平视化的视角塑造了一个年轻的、有年轻人缺点的毛泽东;第一次大篇幅地从“大教育”的角度反映了伟人,讲述了学习、做人的道理,探讨了教育的宏观问题,具有深刻的现实针对性和教育意义。”①马梅:多维视野中的《恰同学少年》,声屏世界,2007(7)。“人不立,剧无魂”。人,是艺术作品的灵魂。《恰同学少年》的成功还在于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个体和形象生动的群像。个体而论,该剧塑造的毛泽东质朴热情又个性张扬,天资聪颖又充满叛逆,富有感召力有时也争强好胜、急躁冲动;蔡和森坚韧沉稳,锋芒内敛,思维能力强而动手能力偏弱;萧子升儒雅、敦厚又略带富家子弟的小资情调;杨开慧聪明伶俐又调皮可爱;杨昌济学贯中西,气质儒雅,举止从容;孔昭绶性格刚烈、易冲动,惜才如命,锐意改革……整体而言,《恰同学少年》塑造了一群有理想有激情,为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出路苦苦求索、奋发向上的青年学子,和一群学识渊博、传道授业、高风亮节的教员。与《恰同学少年》相比,该剧延续了《恰同学少年》的人物情节、叙述风格和叙述方法,但红色偶像剧创作的主题、样式从“成长”走向了“选择”,在整体构思和人物形象塑造上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创新,进一步在描写领袖青春风采上为广大创作者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湘江北去》作为建党90周年的献礼片,青春、红色、偶像的融合,也跳出了主旋律电影的另类舞姿,成为去年献礼片中的创新之作。该剧在叙事结构的安排上,将重大历史事件与人物情感交织在一起,表现了革命与亲情的关系、革命与友情的关系、革命与爱情的关系、革命与师生情的关系。在各种关系的发展进程中,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影片中观众不仅看到了一个真实、鲜活的青年毛泽东形象,也看到了人物性格层层蜕变、思想不断成熟的过程。

青春、偶像元素的加入,主旋律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联袂出演,为毛泽东题材影视剧的创作打开了一个新的突破口。

近十年来湘籍作家们创作了十余部“毛泽东题材”影视剧,成功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毛泽东形象。然而毛泽东是永远的,银幕毛泽东的形象塑造也是永远的:永远不会穷尽,永远不会枯揭,这就需要创作者们总结成功经验,大胆尝试,不断开拓出“毛泽东题材”影视剧创作发展的新思路。

1.立足本土,深掘湖湘红色资源。湖南是红色资源大省又是伟人故里,这为湘籍作家们创作“毛泽东题材”影视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立足本土,深掘湖湘红色资源,是未来湘籍作家们“毛泽东题材”影视剧创作的一大策略。

2.面向青年,塑造新的毛泽东形象。湖南作为红色资源大省,湖南作家们有责任通过红色题材影视剧的传播跟年轻人对话、沟通、交流,取得共鸣。近年创作的“毛泽东题材”影视剧大多是献礼剧(片),这些影视剧是献给党的,同时也应该是献给奋斗中的广大青年的。“毛泽东题材”影视剧面向青年,首先就要抓住青年的心理。毛泽东与当代青年所处的时代不一样、地位不一样,但是彼此也有许多心理上的共通点,例如对知识的渴求、奋斗的艰辛、前进中的困惑等等,“毛泽东题材”影视剧创作要在时代和地位差别之外寻求心理的共通点,只有以此为切入口,才能吸引当代青年,进而影响、激励青年。面向青年,还要求创作者们塑造出新的、独特的毛泽东形象。青年学子对电视剧《恰同学少年》青睐有加,得益于该剧塑造除了与以往不同的人物形象。

3.着眼细节,刻画立体、鲜活的毛泽东形象。毛泽东是领袖,不是神,他有普通人的一面;毛泽东也是一代伟人,因此他又有异于普通人的一面。如何把握好常人与伟人之间的契合点,防止平民化、刻板化、神化,是毛泽东形象塑造的一个突破口。创作者们要从细节着眼,从小事着手,既写出毛泽东的平凡中的伟大,又写出伟人的常人之情,努力刻画出立体、鲜活的毛泽东形象。

猜你喜欢
影视剧题材湖南
Indoor orchids take the spotlight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影视剧“烟雾缭绕”就该取消评优
三线建设在湖南
湖南是我家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被影视剧带火的“胜地”
试论影视剧中的第三者现象
广电总局关于2015年6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通知
广电总局关于2015年3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