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觉 南宁文化建设的指向

2013-08-15 00:48孟维娜
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南宁文化

孟维娜

作者:孟维娜,中共南宁市委党校讲师,邮编:530007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为在文化强国的道路上保持什么样的精神状态作出了精辟论述。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南宁要在文化建设的“赶超跨越”实践中不断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推动南宁文化建设大繁荣大发展。

一、文化自觉的定义及对南宁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文化自觉的定义

费孝通先生认为: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势。借鉴费孝通先生的说法,笔者认为,文化自觉主要是指身处一定“文化圈”的人对发展自身文化有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对其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的地位和贡献有清醒的认识,对自身文化发展的规律和趋势有准确的把握,对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价值有正确的判析。

(二)文化自觉对南宁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1.文化自觉是提升文化地位的必然选择。文化是城市发展的精神支撑,是城市在对外交流、竞争中能否赢得尊重和话语权的关键因素。南宁作为多元文化交融之地,文化资源丰富、特色鲜明,在文化资源挖掘整合方面大有文章可做。但南宁市的文化建设远远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致使南宁的文化形象不够鲜明,文化地位与经济地位和城市的发展定位不相称。提升南宁的文化地位就要增强文化自觉,强化文化发展机遇意识,树立文化也是生产力的理念,为南宁文化建设打下良好的文化心理基础。

2.文化自觉是南宁建立文化自信的重要前提。强烈的文化自信是文化向心力、凝聚力的源泉,是在文化交往中保持的一种精神状态。南宁推进文化建设需要树立文化自信,使人民群众拥有强烈的文化自尊感、自豪感,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其他文化的认同和尊重。而文化自觉是文化自信的重要前提,只有对本区域的文化历史、文化特色等有深刻的认识,才能由内产生出文化自尊感、自豪感,也才能建立真正的文化自信。

3.文化自觉是确立文化发展道路的能力准备。在当前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文化的激荡和融合进一步加剧,选择什么样的文化发展道路成为每个城市应深入思考的问题,南宁也不例外。这就需要南宁作为一个文化个体,具备文化选择和变通的能力,即在文化反思、批判、继承、创新中不但把优秀的文化传统秉承下来,做出创新的转化,而且也逐渐明确文化发展道路。文化选择和变通也是文化自觉的重要内涵,因此文化自觉对于传承文化精粹,转化创新文化价值,开拓新的文化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二、南宁提升文化自觉的障碍及原因分析

(一)南宁提升文化自觉的障碍

1.文化积淀不够深厚,文化保护的意识不强。南宁距今已有近1700年的建城史,却没有留下太多的文化遗存,从被列入74处文物保护单位来看,大部分是清末、民国时期的,许多文物古迹,例如城隍庙、六公祠以及钟鼓楼等,都是近四十年随着城市化的浪潮而销声匿迹。而现存的一些文化古迹也面临“重申报轻保护”的问题,普通市民保护意识淡薄,政府财力投入不足、监管不到位致使违法拆除、乱搭乱建的事情时有发生。

2.人民群众对于南宁文化的认知度不高。为了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南宁市民对南宁文化的认识情况,笔者向南宁市民发放了324份调查问卷,并进行了随机访问。在随机访问中发现很多南宁市民对文化的认识比较片面,大部分人认为文化是既定的,缺乏文化底蕴就意味着“文化沙漠”。而谈到壮族文化的特色,绝大部分被采访者只能说出服装、民歌、干栏建筑等一些熟悉的特质符号,对于壮族文化内涵深入了解的人几乎没有,而对于了解壮族文化,部分被访者表示兴趣不大。

3.文化聚集力不强、影响力不大。作为省会城市,南宁市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潜力在全区的地位不容小觑,唯独文化方面无法在全区占据统领地位。广西的桂林、柳州、北海都已入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而南宁虽经多方努力,但仍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称号无缘。文化地位决定了文化的聚集力和影响力,也决定了文化聚变成软实力的能力,这成为制约南宁持续发展的一块短板。

4.人民群众缺乏文化自尊感、自豪感。在问卷调查中,有83%的被调查者认为南宁是一座缺乏文化底蕴的城市,造成文化底蕴缺失的原因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缺少名胜古迹、名人、壮族文化缺乏特色和建城历史不长。由此可见,南宁市民缺乏对自身文化的自豪感,对南宁文化特色最为突出的壮族文化也缺乏应有的珍视。

(二)阻碍南宁提升文化自觉的原因分析

1.政府对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深圳早在2003年就提出文化立市的发展战略,国内很多城市无论文化资源情况如何都将文化建设摆在突出的地位。南宁的文化建设仍停留在基础设施建设阶段,对于文化软实力的培育、提升没有太大的动作。

2.对南宁文化的亮点挖掘、提炼不够。难以通过城市景观、建筑、雕塑、特色街区、经济、产业等各个系统的联系和整合,来凸显南宁的文化特色优势,市民也就无法通过一些实在的器物感受南宁文化的独特魅力,培育起文化自豪感和自尊感。同时,城市的形象也会变得不够鲜明。

3.对南宁文化的宣传教育不够。从最基础的中小学教育来看,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教育没有被列入教学体系中,虽然每个学校会针对自身情况开设相关课程,但是在市级层面还未能充分整合资源,建立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教育体系。在调查中也发现,很多少数民族市民对自身民族文化的认识都很缺乏。

三、提升南宁文化自觉的路径探索

(一)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增强文化自豪感

文化的主体是人,在文化自觉中人也必然处于主体地位。当文化意识上升为自觉状态,文化释放的能量才能达到最大化,当文化自觉成为个体的固有观念,才算文化自觉的真正唤醒。所以,提升个体文化自觉是文化自觉的首要任务。加强历史文化教育将有利于提高市民对南宁历史文化的认知度,对于弘扬壮族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在迎接日趋激烈的文化竞争中占据不可或缺的心理、信念优势。一是要在历史文化教育形式和传播载体上加大创新力度,利用公共文化场所或电视、电台、网络等媒体平台打造南宁的历史文化教育品牌。二是借鉴深圳经验,加强南宁文化教育。深圳作为文化底蕴并不深厚的新兴移民城市,能由“文化沙漠”变为“文化绿洲”,有很多经验值得南宁借鉴。“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就是深圳文化教育方面创新性的做法,大讲堂构建了一个培养市民健康文化生活的新载体,发展了公共文化,从根本上提升了城市文化品位。三是强化学校的主阵地作用,加强中小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要广泛开展体验式教育活动,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公益性文化设施的教育功能,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提高未成年人对南宁历史文化的认知水平。

(二)唤醒城市记忆,增加城市文化厚重感

南宁是骆越文化的发祥地,这里是骆越文化、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的交汇处,历经近1700年的激荡、融合、发展,南宁文化呈现出包容、多样的特点。但是南宁缺少城市的记忆,随着城市的发展,很多老南宁人的城市记忆已经消失或正在消失。唤醒城市记忆是当代人的责任,需要有意识、自动自发地保护、挖掘,这是对自身文化的珍视,也是文化自觉的反映。

一个城市的记忆需要历史学家的梳理,需要文学家的刻画,也需要艺术家的演绎。一些已经消失的城市记忆,例如水街、邕江八景、钟鼓楼等都要不遗余力的恢复重建,通过新的艺术表现形式使它们重获生机,再次回归到市民生活中。一些被忽略的城市记忆,例如粤东会馆、经正书院、南宁平话等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同时,要加强对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和保护意识。要将文化资源进一步转化为南宁的文化优势,通过品牌化管理和市场化运作,提升南宁文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培育城市文化符号,提高城市辨识度

城市文化符号是城市的“脸”,是一座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最显著的特征,是他人认识和了解一座城市的钥匙。要凸显南宁的文化特色,树立独一无二的文化形象,就要注重对城市文化符号的培育,这是提高城市辨识度的关键,也是提升文化自觉的必然要求。

培育南宁文化符号需要在两方面做出努力,一是文化符号的挖掘、提炼。文化符号不是凭空产生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做大量的挖掘和提炼工作。这一工作应更多地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层面入手,这样的文化符号在历史的长河中积淀下来,凝聚了南宁人的情感和记忆,又具有高度的识别性。比如马山三声部民歌、武鸣歌圩、傩文化、邕宁八音、嘹啰山歌等,这些都是南宁文化的硕果,在国内也是绝无仅有的,非常值得挖掘。二是文化符号的培育、传播。要发挥文化符号的作用,政府就要下大力气不断深挖、拓展文化符号的内涵,丰富文化符号的实物载体,并且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放大“南宁文化”概念,增强文化辐射力

南宁作为广西—东盟对外开放合作的前沿城市,“南宁文化”应成为广西对外经济交流的助推器,中国—东盟政治沟通的润滑剂。“南宁文化”的概念不单是“南宁人的文化”,而要成为广西的文化,甚至是中国—东盟的文化。从人种学上,壮族与中国傣族、布依族和越南侬族、泰国泰族等东南亚民族是同根同族的胞亲,古代的骆越就是他们共同的祖先,这些地区都是“那文化”辐射的范围。所以,“南宁文化”具有高度的文化认同,这是其优势所在。

放大“南宁文化”概念,一是要以“那文化”为核心,以祭祀活动、节庆活动和偶像崇拜等形式为纽带,深挖“那文化”的内涵,充分发挥它的聚集作用,以增强南宁文化的辐射力、影响力。二是要加大与区内各城市的文化合作力度,促进区域文化协同发展,资源整合,以形成文化合力,增强南宁文化对周边省份的辐射力、影响力。同时,也要加强与东盟国家的文化合作交流,提高南宁文化的知名度、认可度,以文化的力量促进广西—东盟的全面合作。三是要以更加开放、自信的姿态投入到对外文化交流中。南宁文化要硬起脊梁,要在对外文化交流中赢得尊重,就要保持开放、自信的姿态,不狂妄自大,也不妄自菲薄,在博采众长中不失本色,在坚持自我中勇于创新。

(五)践行城市精神,加强城市精神引领力

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的灵魂,也是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体现。“能帮就帮,敢做善成”就是南宁精神最完美的提炼和诠释,南宁和谐的人居、多民族的交融,南宁人民的文明、爱心、包容、乐于奉献,都彰显了南宁精神的品质。南宁精神的提炼、塑造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把“能帮就帮,敢做善成”的精神融入南宁人的血脉,使其内化为全体市民共同认同的精神标识和价值追求,使践行南宁精神成为南宁人的文化自觉,进而推动整个城市的文化自觉。这也必将进一步增强南宁人民的认同感、归宿感和责任感,为加快推进文化强市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1]费孝通.论人类学与文化自觉[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

[2]刘芳.对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战略考量[J].思想理论教育,2012(1).

[3]李爱芳.论文化自觉[J].学术交流,2011(12).

[4]李金齐,童萍.论文化自觉的实践品质[J].江汉论坛,2012(3).

[5]漆思.文化自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构[J].长自学刊,2012(1).

猜你喜欢
南宁文化
数读南宁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眷恋南宁
谁远谁近?
2017第十二届南宁(东盟)国际视听展成功举行
经验交流 南宁
感受南宁历史,感受美丽南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