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的路径选择

2013-08-15 00:48陶乾章
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战略目标改革开放改革

陶乾章

作者:陶乾章,中共攀枝花市委党校副县级干部,邮编:617000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重大战略目标,对我国未来10年的发展和改革指明了前进的方向。那么,如何实现好这“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笔者认为,关键在于抓住历史机遇,深化改革与创新,凝聚智慧和力量。

一、科学把握和判断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抓住机遇

实现“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是13亿中国人的期盼,也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因此,科学把握和判断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抓住机遇,促进发展,是实现“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的当务之急。

从国际形势来看,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已成为时代潮流。一方面,国际形势依然朝着和平与发展方向推进,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空间更为广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越来越凸显。一大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走上发展的快车道。另一方面,当今人类发展依然面临着诸多难题与挑战,主要表现在,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更为明显,形形色色的保护主义明显升温,地区热点此起彼伏,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军备竞争、恐怖主义、网络安全等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叠加,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依然后劲不足。但是总体上看,机遇大于挑战,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的时代背景下,给我国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无限的机遇与商机,可以说,当今国际形势对中国改革与发展十分有利,比以往任何时候更为明显,利大于弊,为我们实现“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创造了更为有效的实现途径。

从国内形势来看,一是有一条正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正引领着全党和人民不懈努力向实现中国梦推进;二是有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正确领导,积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向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宏伟战略目标而奋斗;三是人民的价值追求更加凸显,向往改革与发展潮流势不可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巳成为国人的统一共识。建设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热情高涨,是以往任何时代都无法比拟的时期;四是有30多年改革开放成功经验的积淀,党和人民更加深深感到改革开放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必要性。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繁荣昌盛。可以说,更进一步迸发了党和人民坚定改革开放觉醒的自信,聚集了各项改革协调发展的正能量,正激励着新一代中华儿女开启新征程。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总体上来讲,对中国发展十分有利,我们一定要牢牢把握好历史机遇、沉着应对挑战,科学判断国际国内形势,寻找对策,扎实工作,全面推进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破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各种体制机制障碍等问题,我们完全有信心有决心,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过13亿中国人民顽强拼搏,把这一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再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我们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二、不断深化改革与创新,推动科学发展

实现“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其关键点在于不断深化改革与创新,才能更好地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协调发展战略。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作出了全面部署。过去30多年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改革创新始终是激励中华儿女在时代发展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动力。因此,只有不断深化改革与创新,攻坚克难,与时俱进,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和新中国成立100年时,才能全面实现“两个一百年”的战略目标。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战略目标同样离不开改革开放。党的十八大报告突出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这旨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动力和制度保障。同时,改革开放的目标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体目标的重要内容,到2020年,要建立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当前,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要敢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敢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紧迫感和大局意识,加快推进当前各方面的深化改革,以各项改革的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整体推进,重点突破为切入点,不断把改革引向深入。

1.下大力气积极推动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国务院这次率先进行机构改革,为大部门制建立长效机制开了一个好头,确立了先进理念,也是新一届政府力推改革,打造经济升级版的具体体现,其主要显著特征是有利于破解该领域长期存在的老大难问题,如管理中长期存在监管不力、分散、多头执法、各自为政、部门利益等问题;有利于科学规范政府职能,提高科学化管理水平;有利于建立科学、结构优化、高效廉洁、人民满意的服务政府。

2.加快推进经济、政治、文化体制机制等方面改革力度。在新一轮改革大潮中,要有大局意识、创新思维,整体推进。实践告诉我们,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只有改革,才能解决当今中国的一切问题。改革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今日中国之发展、之强大,得益于改革、受益于改革,破解发展中的问题与瓶颈,仍需要改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更需要改革。当前改革要把稳增长作为重点,把调结构、转方式作为突破口,坚决破除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问题,充分发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作用,促进市场与资源配置良性互动,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切实做到稳增长、防通胀、控风险,促进经济转型,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奠定扎实的经济基础。

3.加快重点领域改革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如国有垄断行业、财税、金融、要素价格等领域改革,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把顶层设计和探索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找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不断实现改革的新突破。

4.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古语云:“不患寡而患不均”。随着改革开放的高速发展,中国居民收入大幅增长,整体上摆脱了“患寡”;但分配失衡、贫富差距拉大的问题也日益突出。据国家统计局 10年来首次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基尼系数在2008年达到峰值0.491后逐年回落,2012年为0.474。抛开对这一数字准确性的争议不论,即使以0.474与国际公认的警戒线0.4相比较,也能反映出收入分配不合理之严重。况且,近十几年我国基尼系数一直处于0.4以上的高位。可见,这一收入分配比例严重失衡现状,突出地影响到推进国家整体路线、方针、政策的大局,因此,改革不合理的分配制度迫在眉睫。

5.加快创新体系建设。面对世界新一轮科技创新、信息、经济发展的新特点、新变化、新要求,要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推进新型城镇化,突出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的核心地位,依靠科技创新发展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走创新驱动、绿色低碳、高端切入、开放合作、加速推进新兴工业化,破解节能环保、新能源、信息、生物等方面的难题,缩小与发达国家在经济和科技方面的差距,建立起适合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体制与新机制,为实现“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注入新的活力。

6.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总体方针,加大对基础性、战略性、原创性的科技创新,提升“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的能力,开创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经济效益好的原创项目,抢占国际领先市场。

总之,通过上述各项目标任务的深化改革,力争在3-5年内取得改革的重大突破和实质上的进展,创新和完善体制机制,在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构建促进结构调整、科技创新、资源环境保护的制度体系,健全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有序的体制保障。

三、凝聚智慧和力量,是实现“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的路径选择

实现“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从根本上讲,关键靠党、靠中国精神、靠中国力量,只有把这三者之间的思想、行动有效统一起来,力量凝聚起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奋斗,攻坚克难,才能共同形成一股强大的中国智慧和力量,“两个一百年”的战略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1.历史与现实经验告诉我们,“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无论推进哪项改革大业,都必须正确处理好今天与明天的关系,党的领导是唯一的根本保证。过去,正是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理论勇气、实践勇气,带领全国人民披荆斩棘,攻坚克难,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造就了新时代的伟大变革。今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越繁重,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善于通过提出和贯彻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带领人民前进,善于从人民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完善政策主张,使党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2.实现“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的动力源泉,关键靠中国精神。中国精神是由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共同依托、共同传承的文化精神、价值观念的总和,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中国精神包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构成了凝聚中华民族团结一心、促进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民族精神是由各个民族文化交流融合而成的。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积累和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于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精神之中,表现为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对人民的深切热爱,对民族文化的深层认同;表现为坚决维护国家利益,尽心尽力为国贡献,甘洒热血保卫祖国;表现为向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目标而奋斗。新中国成立60多年、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为中国精神注入了新的时代元素,这就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攻坚克难、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中国梦是百年梦,更是时代梦。时代精神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动力。

如今,我们踏上了实现“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的新征程,改革也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弘扬中国精神,必须积极投身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以更大勇气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更加自觉地把工作着力点放到加大创新驱动发展力度上来,不断为创新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让“中国梦”乘着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展翅飞翔。

3.实现“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的根本保证,关键靠中国力量。实现“两个一百年”的伟大战略目标,是一项伟大的事业,而伟大的事业要靠强大的力量来保障。否则,那只能是一句空话。那么,什么是中国力量呢?中国力量就是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社会主义制度为基石,人民群众为源泉,改革开放为支撑,人民军队为柱石,13亿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汇集起来的巨大能量。

力量是一个国家生存发展的基础,是一个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的根本,而凝聚力量首要的是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回顾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告诉我们,每当人民群众处在一盘散沙的状态时,是没有力量的,只能任人宰割、任人奴役。一切与人民为敌的势力,最害怕的就是人民的团结。人民只有组织起来、团结起来才有力量,才能在争取自身利益的斗争中取得胜利。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毅然肩负起民族复兴的重任。同时十分明白仅仅依靠工人阶级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凝聚全民族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才能完成伟大的历史使命。虽然几经曲折和苦难,但最终领导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

实现“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既是中国梦,也是人民的梦,两者紧紧相连,必须依靠全体人民来共同担当、共同努力。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实现这个梦,当前任务极为艰巨,面临困难之大、挑战之多,世所罕见。要克服种种困难,凝聚中国力量,同心共筑中国梦,最根本的是靠党的坚强领导。在当代中国,没有中国共产党这样一个具有先进性政党的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就会因为缺乏主心骨而成为一盘散沙。实事求是地说,除了中国共产党,没有其他任何政党能够成为实现中国梦的领导核心。党要带领全体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让中国梦梦想成真,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根本原则,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只有这样,才能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团结起来,把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调动起来,全国各族人民才能有统一的思想和行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实现“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才能变为实现。

[1]汪玉凯.本轮行政体制改革的“四大主要特征”[EB/OL].人民网,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3/0326/c148980-20916396.html.

[2]李克强.保证各项改革“无缝对接”[EB/OL].人民 网 ,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3/0322/c40531-20881232.html.

[3]习近平.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 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EB/OL].新华网,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3/0317/c49171-20816370.html.

[4]尹汉宁.改革要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N].光明日报,2013-03-21.

[5]习近平.“三个必须”:实现“中国梦”的必胜法宝[EB/OL].人民网,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3/0411/c40537-21102009.htm1.

[6]马庆钰.新一轮机构改革的新亮点[EB/OL].人民 网 ,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3/0326/c1001-20911746.html.

猜你喜欢
战略目标改革开放改革
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下煤炭洗选技术的发展
京东方大学堂:提升组织业绩 推动战略目标实现
访谈
改革之路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