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市公共体育场馆运营现状调查分析①

2013-08-14 01:06:12薛刚
当代体育科技 2013年13期
关键词:牡丹江市体育馆体育场馆

薛刚

(牡丹江师范学院 黑龙江牡丹江 157000)

牡丹江市作为黑龙江省第三大城市,近几年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文化、教育、体育事业的不断完善和发展。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体育意识不断增强,体育消费俨然成为一种新的时尚,“花钱买健康”的观念也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完善的、现代化的体育基础场馆设施成为人们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必不可少的保障,因此完善体育场馆服务设施,提高体育场馆利用率,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已成为兹不可待的问题。本文试以北山、火车头、友博等几个大型体育场馆为例,分析其运营、管理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分析、归纳、总结,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对策,以提高其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尽快适应新形势,更好地满足人民大众进行体育锻炼的要求。

1 牡丹江市大型公共体育场馆现状分析

根据研究内容,通过对牡丹江市体育馆、火车头体育馆、北山体育场、牡丹江师范学院体育馆及游泳馆等体育场馆的实地调查分析,及对场馆工作人员的访谈交流,了解到牡丹江市区大型体育场馆的性质、经营手段、管理手段等(如表1、2)。

从表1、2中可以看出,目前牡丹江市体育场馆的管理运营仍处于一种较低的水平,在管理方式、管理方法上存在着不规范和不合理的缺陷,从而限制了体育场馆的利用和效率的提高。其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2 牡丹江市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体育场馆资源缺乏,项目单一

经过实地调查了解到,牡丹江市区大型的公共体育场馆主要有:牡丹江市体育馆、火车头体育馆、北山体育场、友博体育馆、牡丹江师范学院体育馆及游泳馆、牡丹江医学院篮球馆等其它高校的体育场馆,近年来,牡丹江市又陆续开放了几个面向社会开放的体育场馆。但是,相对于牡丹江市区现居人口来讲,场馆的数量相对较少,且节假日期间,对于传统的篮球、足球、羽毛球等项目的使用常出现排队等候和“供不应求”的现象,远远不能满足市民体育锻炼的需求。且由于资金及场地方面的限制,这些体育场馆设立的项目大致相同,多为篮球、足球、羽毛球等,项目类型较单一。

2.2 项目设备老化,器材维护不足

通过调查发现,相对于其它项目,深受群众喜爱的足球、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传统项目的体育场馆的设施器材的使用率较高,这就必然造成设施和器材不同程度的磨损和损坏。且由于维护人员不足、经费缺乏,老化、损坏的器材得不到及时的维护,体育设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不能很好地满足训练、比赛和市民健身的需求。

2.3 专业人才匮乏,服务意识淡薄

专业的体育经营管理人员的缺乏是制约牡丹江市体育场馆经营开发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长期以来,体育场馆的进人途径多为体育机关内部人员流动,导致人员结构失衡,场馆工作人员的来源主要是体委的干部、退役运动员以及部分场地设施维护人员。高素质、专业性的体育人才的引入力度不够,现有管理人员缺乏产业化的管理理念,导致工作人员管理理念陈旧、服务意识欠缺。

2.4 融资渠道单一,过度依赖政府

通过对牡丹江市公共体育场馆资产性质的调查发现,大部分场馆是政府投资兴建,属国有资产性质,代表法人为各级体育行政管理部门;师范学院体育馆、医学院篮球馆等高校体育场馆归学校所有,由省财政拨款兴建。因此投融资渠道单一,过度依赖政府财政补贴,不仅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并且限制了民间资本向体育产业的正常流通,降低了体育产业的经济活性,未能形成体育产业领域的多元化投融资模式。

3 牡丹江市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管理问题的对策

3.1 增加大型及多功能体育场馆的投资建设

体育场馆的数量是衡量一个城市体育产业的重要指标,与其它城市相比,牡丹江市的体育健身服务产业总体规模较小,体育场馆数量不足,且各场馆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多元化体育健身的需求,牡丹江市仅有的几个大型的公共体育场馆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健身的需求,体育场馆数量的增加势在必行。一方面政府加大对体育场馆数量的建设,同时加强场馆的多功能开发,拓展经营项目;另一方面国内外体育场馆建设和多功能开发方面的一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即将体育场馆建设成集训练、比赛、娱乐、休闲、旅游为一身的新型多功能的体育场馆,从而满足各类群体的运动需求,提高体育场馆的使用率。

3.2 加大对现有器材维修保养及新器材的引进

体育场地、设施以及器材是开展训练、比赛及健身的重要物质保证,体育设施的老化、体育器材的破损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改善场馆自身硬件设施,场馆维护人员加强对体育器材的检查、修理和保养,延长体育器材的使用寿命。引进购买新的体育运动器材设施,改变现有的体育场馆规格低、器材老化、设施单一、功能利用有限的现状。

3.3 改变管理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随着市场经济的加速发展,体育场馆的管理工作人员就必须要打破原有思想观念的束缚,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新世纪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转变原有“铁饭碗”陈旧思想,加强责任观念,树立新的服务观念,为市民提供更多的运动便利。一方面可以加强对高素质、专业性体育管理人才的引进,鼓励工作人员继续进修教育,借鉴国内外体育场馆建设管理中新的理念;另一方面,建立“体育场馆工作人员服务质量评分表”,把主导权交到市民手中,从而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体制,敦促场馆工作人员自主提高服务意识,转变服务观念。

表1 牡丹江市大型公共体育场馆性质、经营方式手段、主要项目情况

表2 牡丹江市大型公共体育场馆管理主体、手段、经费来源情况

4 拓宽投融资渠道,构建新型投融资模式

吸收和借鉴国外成功的体育场馆投融资经验模式,构建体育场馆的投资模式多样化。譬如BOT模式,直译为“建设—经营—转让”。其实质上是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经营的一种方式,以政府和私人机构之间达成协议为前提,由政府向私人机构颁布特许,允许其在一定时期内筹集资金建设某一基础设施并管理和经营该设施及其相应的产品与服务。采用BOT模式能够有助于解决体育场馆资金缺乏且来源单一,过度依赖于政府财政补贴的问题;改善场馆建设、日常设施维护资金不足的状况;分散政府投资体育场馆的风险,并能提高其服务质量和运营效率。

5 结语

综上所述,与大城市相比,牡丹江市的体育场馆的管理和运营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因此,对牡丹江市公共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状况的积极探索,旨在针对体育场馆现有不足及缺失,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对策,并根据实际情况、地区特色促进牡丹江市体育场馆更好更合理的建设发展。对体育场馆合理化的改革建设,不仅有助于牡丹江市公共体育的消费增长,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消费的需求,而且也为促进牡丹江地区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做出积极的表率。

[1] 吕卓.高校体育场馆建设和运营现状及发展研究[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8(4).

[2] 罗腾香,林湘明,陈毓璇.高校体育场馆的利用状况调查研究——以北京师范大学体育场馆为例[J].科技信息,2011(36).

[3] 任勇,安磊,郑宏伟.黑龙江省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1(8).

[4] 魏得样.BOT融资方式在我国体育场馆建设的适用性研究[J].黄山学院学报,2008(6).

猜你喜欢
牡丹江市体育馆体育场馆
李贵森
摄影与摄像(2024年4期)2024-07-09 00:15:30
政府购买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化解策略
既有体育馆场地扩声系统提升改造
牡丹江市气象因子与PM2.5浓度影响通径分析
黑龙江气象(2021年2期)2021-11-05 07:06:58
大型体育场馆PPP项目商业模式研究
活力(2019年17期)2019-11-26 00:42:12
迷宫弯弯绕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体育馆的考验
牡丹江市革命老区小康进程调研
体育:室内体育场馆空气质量标准年内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