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艰苦奋斗思想的形成发展探析

2013-08-13 22:55祝志男
前线 2013年12期
关键词:作风浪费中国共产党

祝志男

艰苦奋斗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作风建设是一项经久不衰的主题,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高度重视。艰苦奋斗作为毛泽东思想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内涵的深刻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重温毛泽东艰苦奋斗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不仅是对毛泽东等老一辈已故革命家的缅怀与纪念,也是对新形势下全党大兴艰苦奋斗之风的支持与推动。

毛泽东关于艰苦奋斗的思想经历了从提出、形成到发展的三个阶段。

艰苦奋斗概念的提出

早在十年内战时期,毛泽东就提出了艰苦奋斗的概念。提出这一概念也经历了国共两党合作到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的艰苦历程。

众所周知,中国共产党在1921年成立后,主要致力于制定纲领、发展组织、领导工农运动以及国共两党开展“国民革命”。这一时期,艰苦奋斗只限于队伍成员个体努力而非群体经历。波澜壮阔的大革命洪流中,毛泽东一方面致力于国共两党的宣传工作,一面着力于农民运动。1925年10月,毛泽东在《广东省党部代表大会会场日刊》发刊词中,首次使用“苦斗”一词。1927年3月,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这篇著名报告中,认为“乡村中一向苦战奋斗的主要力量是贫农”。

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了独立领导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斗争。十年内战的艰苦岁月,特别是从井冈山转战赣南闽西的斗争中,所处的环境非常艰苦。正是由于在革命斗争中不断积累了丰富的革命斗争经验,才使得毛泽东在总结井冈山斗争经验时指出:“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1929年,毛泽东在《红军第四军前委给中央的信》和《给林彪的信》中,比较频繁使用了“奋斗”这一概念。同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中,使用了“艰苦工作”这一词组。1935年,毛泽东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抗日救国宣言》中,同时使用了这两个概念,用“历尽艰难困苦”形容二万五千里长征,要求“全国人民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有枪出枪,有知识出知识,大家团结,大家奋斗,以誓死的决心以对付中国人民公敌”。1936年12月,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首次使用了艰苦奋斗这一概念,提出:“中国共产党以自己艰苦奋斗的经历,以几十万英勇党员和几万英勇干部的流血牺牲,在全民族几万万人中间起了伟大的教育作用……没有中国共产党在过去十五年间的艰苦奋斗,挽救新的亡国危险是不可能的。”

上述事实说明以下三点:第一,毛泽东对于艰苦奋斗概念的认识与运用,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十五年的“渐进”过程。第二,十五年的“渐进”过程是与革命斗争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艰苦”与“坚持”提供了生成“艰苦奋斗”概念的土壤。第三,毛泽东对“艰苦奋斗”的理解,经历了从模糊到清晰、从实践到理论的一般认识过程。实际上,艰苦奋斗作为一种传统美德,在中国历史上早已有之,《列子·汤问》中“愚公移山”故事、儒家的“安贫乐道”道德观念,无不體现着类似艰苦奋斗的思想成分。

由此可见,毛泽东关于艰苦奋斗概念之所以在20世纪30年代能够形成,一方面是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另一方面则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与中国革命的斗争实际相结合的结果。再者革命环境也很重要,如果红军还在江西时期,没有到延安,毛泽东也很难坐下来总结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经验与教训。正是在总结革命斗争经验的基础上,毛泽东才提出了“艰苦奋斗”的概念。

艰苦奋斗思想的形成

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前后到1949年3月之前,是毛泽东的艰苦奋斗思想形成时期。这是中国革命从内战向抗战的过渡和抗战时期,也是抗战结束后的国共两党内战时期。这是中国共产党经历的最为复杂的时期,不仅有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又有联合国民党蒋介石进行共同对敌抗击日寇的斗争,最终国共两党在政治谈判破裂之后兵戎相见。同时还开展了延安整风运动,为全国抗战胜利和解放战争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实事求是地讲,这一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的成熟期,也是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和发展时期。艰苦的斗争生活和极端的困难环境迫使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地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正是上述的斗争生活,为艰苦奋斗思想的形成提供了宽广的舞台。

基于上述历史环境,毛泽东为“抗大”确定的教育方针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艰苦奋斗作为人民军队的工作作风被正式提出来。当然毛泽东的这一观点绝不仅仅是针对军队的,也包含整个中国共产党在内。1939年5月30日,毛泽东在延安庆贺模范青年大会上讲话时提出“共产党有艰苦奋斗的作风,能够忍饥挨饿去打日本帝国主义。”1940年1月15日,毛泽东在吴玉章60寿辰的祝词中,赞赏吴玉章“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感慨“这才是最难最难的啊!” 1945年5月24日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上作了题为《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在进行解放区与国统区的比较时,毛泽东说:“利用抗战发国难财,官吏即商人,贪污成风,廉耻扫地,这是国民党区域的特色之一。艰苦奋斗,以身作则,工作之外,还要生产,奖励廉洁,禁绝贪污,这是中国解放区的特色之一。”1945年12月28日,毛泽东给中共中央东北局起草指示信,开篇即提出“建立这种根据地,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必须经过艰苦奋斗……干部中一切不经过自己艰苦奋斗、流血流汗,而依靠意外便利、侥幸取胜的心理,必须扫除干净。”1949年7月31日,毛泽东在审阅新华社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立二十二周年社论稿时提出:“二十二年的人民解放战争告诉我们,在任何一个驱逐敌人建立人民政权的区域,必不可免地要经过一个困难的时期。这种困难是能够克服的,但须付以必要的时间和艰苦的努力。”

上述事实说明艰苦奋斗思想形成过程中的三个突出特点:第一,从传统的行为美德发展成为有确切内涵的系统思想,并用来指导中国革命实践,艰苦奋斗作为革命化队伍建设的有力武器加以运用。第二,本阶段毛泽东对艰苦奋斗思想的运用主要是倡导,无论是教育方针、演讲稿、祝寿词,还是报告书、指示信、宣传稿,对艰苦奋斗思想、行为,或是要求、倡导、告诫,或是号召、警示、宣传……都不是强制性约束。第三,这一思想不只限于革命队伍的作风层面,也与党的作风建设相连接。这期间毛泽东既讲艰苦奋斗的作风,又讲共产党或共产党员、干部、青年的作风。1942年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的重要演说中首次使用了“党风”的概念,也明确了要整顿党风学风与文风。1945年,毛泽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三大作风。这一时期,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也已经趋于成熟。活的灵魂中的独立自主始终是与艰苦奋斗连接在一起的,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艰苦奋斗思想丰富和发展

从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到20世纪60年代,是毛泽东关于艰苦奋斗思想的丰富和发展阶段。这一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七届二中全会上从建国后执政的角度强调“两个务必”。众所周知,七届二中全会是一次继往开来的会议。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胜利,面对国民党丢下的烂摊子和百废待兴的局面以及中国共产党所肩负的历史责任,毛泽东谆谆告诫全党:“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增长。”而这类情绪一旦与“资产阶级的捧场”同流合污,就会被“糖衣裹着的炮弹”所击中。如何预防这种情况的发生?毛泽东要求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就是著名的“两个务必”。 “两个务必”已经作为西柏坡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而“永远保持”。特别是今天全党正在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两个务必” 作为拒腐防变的有力武器,更成为中国共产党全体党员和干部的座右铭。江泽民、胡锦涛和习近平都赴西柏坡反复强调“两个务必”,从而进一步丰富了毛泽东的艰苦奋斗思想。

第二,建国之初从执政党要坚持反腐倡廉的角度提倡艰苦奋斗。1950年,中共中央在全党开展整风运动,希冀克服上级机关的官僚主义和中下级机关的命令主义,纠正干部、党员中的居功自傲情绪和“革命到头”思想,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1951年,中共中央又决定进行整党,重点解决党内思想不纯和组织不纯等方面的问题。由于当时整党运动与抗美援朝运动同时进行,为了全力进行抗美援朝,毛泽东提出“精兵简政、增产节约”。随着增产节约运动的深入开展,陆续发现党内存在着严重的贪污、浪费与官僚主义现象。中共中央于1951年12月1日发出了《关于实行精兵简政、增产节约、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和反对官僚主义的决定》。1951年11月30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的转发华北局关于刘青山、张子善的大贪污案调查处理情况报告时批语指出:“反贪污、反浪费一事,实是全党一件大事,我们已告诉你们严重地注意此事。我們认为需要来一次全党的大清理,彻底揭露一切大、中、小贪污事件……才能停止很多党员被资产阶级所腐蚀的极大危险现象,才能克服二中全会所早已料到的这种情况,并实现二中全会防止腐蚀的方针,务请你们加以注意。”1951年12月8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关于“三反”斗争的电报中对斗争的性质、运动的方法及结果处理的原则、政策等,都做出了明确的指示。刘青山、张子善的被处决、轰轰烈烈的“三反”运动以及毛泽东发表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确定了执政后的中国共产党弘扬艰苦奋斗作风的着力点。

第三,从国家建设的角度提出厉行节约和勤俭建国方针。早在20世纪30年代,毛泽东就提出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新中国成立后,一些干部出现了贪污和浪费的现象,所以,毛泽东从国家长远建设的角度考量,在1951年谈及浪费现象时指出:“浪费和贪污在性质上虽有若干不同,但浪费的损失大于贪污,其结果又常与侵吞、盗窃和骗取国家财物或收受他人贿赂的行为相接近。故严惩浪费,必须与严惩贪污同时进行。浪费的范围极广,项目极多,又是一个普遍的严重现象,故须着重地进行斗争,并须定出惩治办法。”1957年,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会议上指出:“一九五二年‘三反运动中,我们反对过贪污、浪费和官僚主义,而着重在反对贪污。一九五五年提倡过节约,重点是在非生产性的基本建设中反对了过高的标准……今年要求在全国各方面提倡节约,反对浪费。”1955年12月,毛泽东为《勤俭办社》一文写按语,提出了“勤俭经营应当是一切经济事业的方针”,提出了“勤俭办工厂,勤俭办商店,勤俭办一切国营事业和合作事业,勤俭办一切其他事业,什么事情都应当执行勤俭的原则”。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讲话中再次指出:“要使我国富强起来,需要几十年艰苦奋斗的时间,其中包括执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样一个勤俭建国的方针。”勤俭建国成为人民、国家和执政党艰苦奋斗的时代特征。1956年,毛泽东在党的八届二中全会讲话中针对1949年在这里开会时有一位将军主张军队要增加薪水这件事时说:“我是历来主张军队要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1957年3月,毛泽东在济南党员干部会议上讲话时又强调指出:“要经过整风,把我们党艰苦奋斗的传统好好发扬起来……人没有饿死,就要做革命工作,就要奋斗。一万年以后,也要奋斗。共产党就是要奋斗,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为人民服务。”1959年12月至1960年2月,毛泽东倡导领导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读一读苏联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并就此书发表了许多谈话,就其中有关“厉行节约”的内容,毛泽东指出:“这里把厉行节约,积累大量的物力和财力,当成只是在极为困难的情况下要做的事情,这是不对的。难道困难少了,就不需要厉行节约了吗?”

毛泽东从执政、防止党变质和国家建设三个方面论证了坚持艰苦奋斗作风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艰苦奋斗的思想。

探讨这一时期毛泽东关于艰苦奋斗思想的创新发展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第一,这一时期一个突出特点是毛泽东把艰苦奋斗作为革命队伍作风建设为主上升到党风建设为主。之所以如此,主要基于三点考虑:一是历史教训,1944年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给毛泽东的警示;二是一般规律,黄炎培在延安窑洞与毛泽东关于共产党能不能跳出历史“周期率”的谈话给毛泽东敲起的警钟;三是阶级分析方法,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就曾指出:“在拿枪的敌人被消灭以后,不拿枪的敌人依然存在,他们必然地要和我们做拼死的斗争,我们决不可以轻视这些敌人。”

第二,无论是传统层面还是作风层面的艰苦奋斗,基本上是泛指克服困难,努力工作。上升到以党风建设为主的层面后,内涵拓展而内容聚焦,其中内涵拓展指艰苦奋斗涉及政治、经济、思想、工作等多个方面;内容聚焦指背离艰苦奋斗的行为,集中体现在贪污腐败、铺张浪费、官僚主义等,与时俱进成为艰苦奋斗内涵发展的突出特点。

第三,艰苦奋斗作为党的作风,持续坚持的动力何在?毛泽东提出“人民”这一关键词,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坚持艰苦奋斗作风的价值追求,执政为民成为党践行艰苦奋斗作风的持久动力。

纵观毛泽东艰苦奋斗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就是传统的“愚公”精神与马克思主义指导之下的中国伟大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毛泽东对艰苦奋斗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贡献有三:一是把艰苦奋斗确定为中国共产党的党风;二是揭示了艰苦奋斗内涵与时俱进的发展规律;三是提出了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建设的永恒主题。

习近平总书记履新伊始,对党的艰苦奋斗优良传统与作风的传承给予了高度重视,做出了在全党大兴艰苦奋斗之风的战略部署:强化“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执政理念;把“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作为改进党的工作作风之根本;进一步强调了反腐倡廉这一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提出了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致力于优化“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环境;在全党发起新一轮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些战略部署通俗而深刻地阐释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兴艰苦奋斗之风的科学内涵,也抓住了新时期建党之本。接下来重要的问题,就是把大兴艰苦奋斗之风落到实处,切实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共识共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需要艰苦奋斗,党执政兴国需要艰苦奋斗,倡廉反腐的艰巨而紧迫任务尤其需要艰苦奋斗!

(作者: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学院博士后)

责任编辑:沈 聪

猜你喜欢
作风浪费中国共产党
好的作风从哪里来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作品选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
注意注意!吸管来袭
作风建设要“攻坚战”与“持久战”统一
作风建设贵在“抓到位”
爆笑网文